為什麼中國電影發展百年,科幻電影不到20部?

科幻片 劉慈欣 流浪地球 三體 雨果獎 電影情報處 2018-12-06

作者 / 嘉棲

“一年又一年,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到底什麼時候才來?”

相信這是廣大科幻迷、影迷們以及業內工作者共同的疑問。自2015年《三體》榮獲雨果獎並將被改編電影引發“科幻熱”以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概念就時常被提起。

然而,四年即將過去,元年還未到來。


為什麼中國電影發展百年,科幻電影不到20部?


萬眾期待的《三體》遲遲未動,原本有望成為國產科幻電影“拓荒者”的《拓星者》還在後期製作,而更多的項目胎死腹中,可見國產科幻電影這條開拓之路並不好走。

不過眼下,《鄉村教師》搖身一變成了《瘋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定檔2019年大年初一,總算是給觀眾們一個可預見的未來。

或許,兩個月之後的2019年春節檔,將會給我們想要的答案。


《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定檔

科幻電影受期待

前天,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發佈了最新的預告和海報,又一次燃起了大眾的興趣。

從預告片放出之後的反饋來看,除了稍顯尷尬的廣播腔配音被部分網友吐槽之外,大多數觀眾還是對其充滿了期待。畢竟觀其特效製作和畫面質感,放之國產電影中也算是上乘之作。再加上,影片改編自科幻大神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流浪地球》,且由劉慈欣擔任監製,足以讓一部分科幻迷吃下定心丸。


為什麼中國電影發展百年,科幻電影不到20部?


在此前曝光的製作特輯中,我們也得以窺見影片更多的幕後故事。比如前期的3000張概念設計圖、8000張分鏡頭畫稿,以及為此製作了10000件道具,並且搭建了大體量的太空場景,這些從無到有的製作經驗也將成為國產科幻電影后來者寶貴的參考財富。

當然,電影最終成色如何,也只有等上映之後才能見分曉。不過,對於久未有突破的國產科幻電影而言,《流浪地球》踏出的這一小步,很可能將會是引爆之後國產科幻電影熱的一大步。

無獨有偶,同樣定檔於2019年大年初一的《瘋狂外星人》,也是一部包含科幻元素的電影。

該片最初改編自劉慈欣的科幻小說《鄉村教師》,只不過在個人風格鮮明的甯浩操刀之下,最終成了其標誌性的瘋狂”系列特色科幻喜劇。從目前的物料來看,《瘋狂外星人》內核與原著相去甚遠,但作為科幻電影的嘗試,依然值得期待。


為什麼中國電影發展百年,科幻電影不到20部?


巧合的是,這兩部影片都萌芽於2015年,那個最早被稱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年份。那一年,劉慈欣的《三體》獲得雨果獎,之後其版權被遊族影業買下,宣佈開拍計劃。而《超新星紀元》《流浪地球》等項目也在那一年橫空出世。

可以說是資本入場,眾多科幻IP都找到了買家,磨刀霍霍向市場。


為什麼中國電影發展百年,科幻電影不到20部?


也正是在此之後,幾乎每一年都會有“科幻電影元年”的論調出現。然而,眾人期待之中,《三體》逐漸成了一代失蹤電影,後來者的項目也多推進緩慢,科幻電影元年遲遲未來,讓觀眾們一次次失望。由此可見,科幻電影行進之路多艱。

百年不到20部

國產科幻電影發展緩慢

那麼,為何“中國科幻電影元年”遲遲不來?國產科幻電影市場的發展究竟如何呢?

事實上,回顧中國電影發展史,並非完全沒有科幻電影的影子。


為什麼中國電影發展百年,科幻電影不到20部?


1938年上映的《六十年後上海灘》,以夢中穿越的故事為線索或許可以算是第一部科幻電影。而後,經過長時間的沉寂,科幻電影有幾個相對的集中期,八九十年代有《珊瑚島上的死光》《霹靂貝貝》;2010年前後有《機器俠》《未來警察》等;去年也有一部《逆時營救》上映之時引發了一些聲量。

對此,情報君也進行了統計。


為什麼中國電影發展百年,科幻電影不到20部?


不難發現,大多數國產科幻電影,都只是帶有科幻元素的動作電影、喜劇電影或者是其他類型電影,科幻往往是作為亞類型出現的。而無論是從票房表現還是品質來看,國產科幻電影還有待加強。

不過,其中1980年的《珊瑚島上的死光》可以說是國產科幻電影史上的一道亮光。甚至科幻大作家韓鬆在此前採訪時稱,《珊瑚島上的死光》上映的那一年,就應該是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為什麼中國電影發展百年,科幻電影不到20部?


當然,在更普遍意義上,尤其是在國產電影市場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所謂的科幻電影元年即有標誌性的、劃時代的科幻電影作品出現。而後才能引領市場潮流,在成熟條件之下,每年能產出3-5部科幻電影。

而實際情況,是由於種種現實原因的限制,國產科幻電影相對於其他類型片市場,發展要緩慢的多。

一方面,這可能和我們所處的大環境有關,包括我們的成長教育環境以及政策環境。缺乏科學土壤、缺少科幻創作氛圍,自然也會影響消費群體的養成;而科幻片同樣會面臨審查困境,尤其是關於未來主題的闡述,很難進行界定,這也是創作種的束縛。

另一方面,國內缺乏完善的電影工業體系和專業素養的人才。


為什麼中國電影發展百年,科幻電影不到20部?


相對來說,好萊塢的電影工業體系從30年代就開始建立,已經擁有了配套的制度可以保證科幻片的製作;反觀國內,電影市場化發展不過十幾年,從特效、道具、佈景、服裝、美術設計、配樂等各環節都需要去完善。

而具備專業素養的人才也是關鍵,尤其是編劇和導演。畢竟科幻片不是純粹天馬行空的幻想,而是基於一定科學基礎之上的創作,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才能讓影片具有基本的邏輯。

除此之外,技術也是老大難問題。雖然國內特效技術已經有了不小提升,但科幻電影的後期製作往往是重頭戲,需要花費大量物力財力,如《流浪地球》的“秋褲基金”既是宣傳噱頭,恐怕也是無奈現實。對於缺乏經驗的國產科幻電影而言,製作電影的過程同樣也是技術儲備的過程。


為什麼中國電影發展百年,科幻電影不到20部?


可以說,正是由於以上種種因素,使得國產科幻電影始終不成氣候。而在此之中,從2015—2019,一再被延宕的科幻電影元年,除了受大環境影響,也有其自身原因。

比如,對市場誤判、急於求成。“元年”的說法開啟於《三體》,雖然說電影版的《三體》是科幻迷們翹首以待的視覺盛宴,但其龐大的世界觀和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很難被影視化,尤其是在國內現階段各項技術,以及製作班底等都還不成熟的情況下,還不具備能力消化這樣的大IP。


為什麼中國電影發展百年,科幻電影不到20部?


這也是《三體》幾近流產的原因所在。而在此之後公佈的科幻電影項目,難免也都有趕鴨子上架、操之過急之嫌。

可以看到,從2015年至今,國產電影市場上能見到的科幻電影,大多都只是帶著科幻的外殼,而非真正的硬核科幻。因而,僅有的幾個具備可操作性的項目,比如相對小體量的《流浪地球》和《鄉村教師》(《瘋狂的外星人》)也是到今年才逐漸有眉目。

2019年三部待映

元年總要有開始

當然,並不是說在現階段,條件不完善就固步自封。事實上,從中短篇科幻小說改編入手、從中小成本製作切入,不失為嘗試科幻電影的一種策略。

而且,在前期資本和市場的雙重刺激之下,科幻電影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市場潛力。

尤其是從電影票房來看,到目前為止,佔據全球票房榜總榜前十的影片中,包括了《阿凡達》等六部科幻電影;而在進口電影票房排名中,科幻電影也佔據了七席,可見科幻電影在中國市場的票房號召力。

這也是為何有那麼多人躍躍欲試的原因所在。


為什麼中國電影發展百年,科幻電影不到20部?


而如今已經定檔的《流浪地球》和《瘋狂外星人》,加速了科幻電影到來的步伐。那麼,已經推遲了四年的科幻電影元年,能否在明年迎來真正的爆發呢?

對此,情報君也整理了預計明年能夠上映(還未定檔)的科幻電影。


為什麼中國電影發展百年,科幻電影不到20部?


其中,由張小北執導的《拓星者》於去年五月底就結束了前期拍攝,目前仍在後期製作之中;而由騰訊影業出品,舒淇、鹿晗主演的《上海堡壘》也已經於去年完成拍攝,預計明年上映。此外,由古天樂、劉青雲主演的科幻電影《明日戰記》也已經發布了預告。

從現有的物料來看,若是後期能夠如期順利,那麼明年在銀幕上看到這些科幻電影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為什麼中國電影發展百年,科幻電影不到20部?


不過,科幻電影的發展也有賴於國產電影市場的整體發展。未來可期,但必將行路艱難,尤其是在寒冬之下,需要大量資金和高尖技術支持的科幻電影或許會遇到比以往更多的挑戰。

但無論如何,科幻電影是國產電影市場類型化發展的需要,也是觀眾需求的所在。因而,國產科幻電影,開拓先行比票房成績更重要,實際行動比空喊口號更重要,即使會面臨失敗,總要有開始。

如導演郭帆所說,“你要想得到未曾擁有的東西,就必須要做未曾幹過的事情。”

至少勇於嘗試,總好過原地踏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