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是開封閱歷最久的一位"長者",目睹了昔日的繁華,也經受了千年的苦難,見證著開封歷史的變遷。

人人皆知"繁"讀fán ,卻不一定曉得它還有另外一個讀音:pó 。

當"繁"讀 pó 的時候,一是作姓氏,二是指河南省的名古蹟"繁臺"與"繁塔"。

繁臺,相傳是春秋時期音樂家師曠吹奏樂器的地方,當時叫"吹臺",後因不少姓繁的人在吹臺附近居住,才改叫"繁臺"。繁塔則是建在繁臺之上的塔,所以得名"繁塔"

繁塔長啥樣?其實繁塔只是俗名,屹立在開封市南部的這座磚木結構的塔本名叫"興慈塔",又因當初建在了天清寺內,也叫天清寺塔。它和開封城內另一座名塔——開寶寺塔(俗名鐵塔)一樣,都不以正名名世。

"

它是開封閱歷最久的一位"長者",目睹了昔日的繁華,也經受了千年的苦難,見證著開封歷史的變遷。

人人皆知"繁"讀fán ,卻不一定曉得它還有另外一個讀音:pó 。

當"繁"讀 pó 的時候,一是作姓氏,二是指河南省的名古蹟"繁臺"與"繁塔"。

繁臺,相傳是春秋時期音樂家師曠吹奏樂器的地方,當時叫"吹臺",後因不少姓繁的人在吹臺附近居住,才改叫"繁臺"。繁塔則是建在繁臺之上的塔,所以得名"繁塔"

繁塔長啥樣?其實繁塔只是俗名,屹立在開封市南部的這座磚木結構的塔本名叫"興慈塔",又因當初建在了天清寺內,也叫天清寺塔。它和開封城內另一座名塔——開寶寺塔(俗名鐵塔)一樣,都不以正名名世。

開封市內有座繁塔,雖然命運坎坷,但文物價值卻很高(上)

左為鐵塔,右為繁塔

更有意思的是,如今的鐵塔高55.88米,繁塔通高36.08米,可開封地區流傳的一句古老的民謠中,卻是這麼唱的:"鐵塔高,鐵塔高,鐵塔只搭繁塔腰"。而且,繁塔頭小肚大,只有三級,遠不如城北的鐵塔挺拔俊秀。

民謠讓人深感困惑,難道昔日繁塔遠遠高過鐵塔?如果真是如此,那麼,繁塔為何成了今天這個樣子?它當初又是因何而建?接踵而來的一串問題更激起了筆者對繁塔的探知慾。

瞭解真相以前,先來看看繁塔長啥樣——

"

它是開封閱歷最久的一位"長者",目睹了昔日的繁華,也經受了千年的苦難,見證著開封歷史的變遷。

人人皆知"繁"讀fán ,卻不一定曉得它還有另外一個讀音:pó 。

當"繁"讀 pó 的時候,一是作姓氏,二是指河南省的名古蹟"繁臺"與"繁塔"。

繁臺,相傳是春秋時期音樂家師曠吹奏樂器的地方,當時叫"吹臺",後因不少姓繁的人在吹臺附近居住,才改叫"繁臺"。繁塔則是建在繁臺之上的塔,所以得名"繁塔"

繁塔長啥樣?其實繁塔只是俗名,屹立在開封市南部的這座磚木結構的塔本名叫"興慈塔",又因當初建在了天清寺內,也叫天清寺塔。它和開封城內另一座名塔——開寶寺塔(俗名鐵塔)一樣,都不以正名名世。

開封市內有座繁塔,雖然命運坎坷,但文物價值卻很高(上)

左為鐵塔,右為繁塔

更有意思的是,如今的鐵塔高55.88米,繁塔通高36.08米,可開封地區流傳的一句古老的民謠中,卻是這麼唱的:"鐵塔高,鐵塔高,鐵塔只搭繁塔腰"。而且,繁塔頭小肚大,只有三級,遠不如城北的鐵塔挺拔俊秀。

民謠讓人深感困惑,難道昔日繁塔遠遠高過鐵塔?如果真是如此,那麼,繁塔為何成了今天這個樣子?它當初又是因何而建?接踵而來的一串問題更激起了筆者對繁塔的探知慾。

瞭解真相以前,先來看看繁塔長啥樣——

開封市內有座繁塔,雖然命運坎坷,但文物價值卻很高(上)

繁塔

"

它是開封閱歷最久的一位"長者",目睹了昔日的繁華,也經受了千年的苦難,見證著開封歷史的變遷。

人人皆知"繁"讀fán ,卻不一定曉得它還有另外一個讀音:pó 。

當"繁"讀 pó 的時候,一是作姓氏,二是指河南省的名古蹟"繁臺"與"繁塔"。

繁臺,相傳是春秋時期音樂家師曠吹奏樂器的地方,當時叫"吹臺",後因不少姓繁的人在吹臺附近居住,才改叫"繁臺"。繁塔則是建在繁臺之上的塔,所以得名"繁塔"

繁塔長啥樣?其實繁塔只是俗名,屹立在開封市南部的這座磚木結構的塔本名叫"興慈塔",又因當初建在了天清寺內,也叫天清寺塔。它和開封城內另一座名塔——開寶寺塔(俗名鐵塔)一樣,都不以正名名世。

開封市內有座繁塔,雖然命運坎坷,但文物價值卻很高(上)

左為鐵塔,右為繁塔

更有意思的是,如今的鐵塔高55.88米,繁塔通高36.08米,可開封地區流傳的一句古老的民謠中,卻是這麼唱的:"鐵塔高,鐵塔高,鐵塔只搭繁塔腰"。而且,繁塔頭小肚大,只有三級,遠不如城北的鐵塔挺拔俊秀。

民謠讓人深感困惑,難道昔日繁塔遠遠高過鐵塔?如果真是如此,那麼,繁塔為何成了今天這個樣子?它當初又是因何而建?接踵而來的一串問題更激起了筆者對繁塔的探知慾。

瞭解真相以前,先來看看繁塔長啥樣——

開封市內有座繁塔,雖然命運坎坷,但文物價值卻很高(上)

繁塔

開封市內有座繁塔,雖然命運坎坷,但文物價值卻很高(上)

繁塔內部

繁塔平面呈六角形,層層壘磚,走近了你會發現每一塊磚上都刻有佛像,每一層之間有枓栱做裝飾,遠看雖然灰突突,可在陽光照耀下,青磚泛著黃色、土黃色和褐黃色,明暗變化有序。

從繁塔的外形看,塔身矮而粗壯,像少了半截子

原來,繁塔原高九層,是當時開封城最高的塔,到清朝時才變成今天的樣子。為何?還要從天清寺講起。

先有天清寺,後有天清寺塔

五代後周的世宗皇帝,名叫柴榮。顯德二年(公元955年),天清寺在開封建成。建成的那天,恰巧是柴榮的生日。該寺便沐浴聖恩,身價倍增,很快就成為名剎,名氣直追開封名聞天下的大相國寺和封禪寺。

然而禍福相倚,柴榮僅做了六年的皇帝就撒手人寰,他未成年的兒子柴宗訓繼位不久,便被趙匡胤趕下臺,軟禁在了天清寺內

趙匡胤對佛教的興趣不亞於柴榮,但由於天清寺不是他的政績,天清寺就被他有意識地冷落了。只不過當時佛教日盛,天清寺內遊人仍然不少、香火不絕。

"

它是開封閱歷最久的一位"長者",目睹了昔日的繁華,也經受了千年的苦難,見證著開封歷史的變遷。

人人皆知"繁"讀fán ,卻不一定曉得它還有另外一個讀音:pó 。

當"繁"讀 pó 的時候,一是作姓氏,二是指河南省的名古蹟"繁臺"與"繁塔"。

繁臺,相傳是春秋時期音樂家師曠吹奏樂器的地方,當時叫"吹臺",後因不少姓繁的人在吹臺附近居住,才改叫"繁臺"。繁塔則是建在繁臺之上的塔,所以得名"繁塔"

繁塔長啥樣?其實繁塔只是俗名,屹立在開封市南部的這座磚木結構的塔本名叫"興慈塔",又因當初建在了天清寺內,也叫天清寺塔。它和開封城內另一座名塔——開寶寺塔(俗名鐵塔)一樣,都不以正名名世。

開封市內有座繁塔,雖然命運坎坷,但文物價值卻很高(上)

左為鐵塔,右為繁塔

更有意思的是,如今的鐵塔高55.88米,繁塔通高36.08米,可開封地區流傳的一句古老的民謠中,卻是這麼唱的:"鐵塔高,鐵塔高,鐵塔只搭繁塔腰"。而且,繁塔頭小肚大,只有三級,遠不如城北的鐵塔挺拔俊秀。

民謠讓人深感困惑,難道昔日繁塔遠遠高過鐵塔?如果真是如此,那麼,繁塔為何成了今天這個樣子?它當初又是因何而建?接踵而來的一串問題更激起了筆者對繁塔的探知慾。

瞭解真相以前,先來看看繁塔長啥樣——

開封市內有座繁塔,雖然命運坎坷,但文物價值卻很高(上)

繁塔

開封市內有座繁塔,雖然命運坎坷,但文物價值卻很高(上)

繁塔內部

繁塔平面呈六角形,層層壘磚,走近了你會發現每一塊磚上都刻有佛像,每一層之間有枓栱做裝飾,遠看雖然灰突突,可在陽光照耀下,青磚泛著黃色、土黃色和褐黃色,明暗變化有序。

從繁塔的外形看,塔身矮而粗壯,像少了半截子

原來,繁塔原高九層,是當時開封城最高的塔,到清朝時才變成今天的樣子。為何?還要從天清寺講起。

先有天清寺,後有天清寺塔

五代後周的世宗皇帝,名叫柴榮。顯德二年(公元955年),天清寺在開封建成。建成的那天,恰巧是柴榮的生日。該寺便沐浴聖恩,身價倍增,很快就成為名剎,名氣直追開封名聞天下的大相國寺和封禪寺。

然而禍福相倚,柴榮僅做了六年的皇帝就撒手人寰,他未成年的兒子柴宗訓繼位不久,便被趙匡胤趕下臺,軟禁在了天清寺內

趙匡胤對佛教的興趣不亞於柴榮,但由於天清寺不是他的政績,天清寺就被他有意識地冷落了。只不過當時佛教日盛,天清寺內遊人仍然不少、香火不絕。

開封市內有座繁塔,雖然命運坎坷,但文物價值卻很高(上)

繁塔舊照

宋太祖開寶七年(公元974年)四月初八,在繁塔的歷史上是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日子。這一天,天清寺按慣例舉行"浴佛法會",主持寺務的三位高僧在法會上宣佈:大家盼望已久的定光佛舍利已經送來本寺。

定光佛又稱為定光古佛、定光大師,是歷史上唯一被朝廷正式賜封"定光佛轉世"的高僧,俗姓鄭,名自嚴,泉州府同安人,11歲出家修行,雲遊四方,在武平(今福建省龍巖市)建寺廟設道場,弘法傳道達五十多年,在當地及閩粵贛周邊留下除蛟伏虎、疏通巷道、活泉湧水,祈雨求陽等傳奇故事。因"大師生前樂為善舉,有求必應,且法力無邊",故其逝後,百姓崇奉為佛

天清寺的僧侶決定建塔供奉佛舍利。

聽說天清寺迎奉定光佛舍利,四方信眾無不雀躍。然而,由於得不到宋朝政府的資助,僧侶們要想建造寶塔談何容易。

於是,虔誠的信徒們捐錢又捐物,合力建起了塔,而且塔身遍佈佛雕,相當精緻,正名為天清寺塔,俗名"繁塔"。

寶塔既已落成,當然少不了名人登臨。北宋詩人蘇舜欽寫道:"……我來歷初級,穰穰瞰市衢。車馬盡螻蟻,大河乃汙渠……俄思一失足,立見糜體軀。"意思是塔又高又險峻。而詩人梅堯臣竟然不敢登塔,有他的詩為證:"……苟得從而登,兩股應已攣。復想下時險,喘籲頭目旋。不如且安坐,休用窺雲煙。"

可以說,天清寺塔從誕生之日起,就因它的巍峨而使人肅然起敬,以至於幾百年後連明代的皇帝朱棣都因為它太雄壯而對它痛下"殺手",施以"腰斬"。

繁塔遭遇"鏟王氣"九級變三級

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後,由於太子朱標早死,便由長孫朱允炆即位,這就是建文帝。

然而,封在開封的周王朱橚和封在北京的燕王朱棣對這個侄兒當皇帝不服氣,便聯手將其推翻。但朱棣當了皇帝,周王朱橚就不服氣,圖謀不軌。

明成祖朱棣察覺後就下令將周王軟禁於北京,毀壞了周王府內的銀安殿和相當於地標建築的繁塔,意在破壞開封的"王氣",以防江山易主。史稱"鏟王氣"

"鏟王氣"究竟剷掉了繁塔的幾層?繁塔是如何由九級變成今天的三級的?

元人曹伯啟在《陪諸公登樑王吹臺》一詩中寫道:"百鳥喧啾塔半摧,荊榛掩映臺前路。"此詩寫於元泰定初,後人據此推斷繁塔在元代中期就已損壞,根據更多的史料記載推斷,原來高達九層的繁塔在此一時期毀了兩層,相傳是遭遇了雷擊而坍塌。

"

它是開封閱歷最久的一位"長者",目睹了昔日的繁華,也經受了千年的苦難,見證著開封歷史的變遷。

人人皆知"繁"讀fán ,卻不一定曉得它還有另外一個讀音:pó 。

當"繁"讀 pó 的時候,一是作姓氏,二是指河南省的名古蹟"繁臺"與"繁塔"。

繁臺,相傳是春秋時期音樂家師曠吹奏樂器的地方,當時叫"吹臺",後因不少姓繁的人在吹臺附近居住,才改叫"繁臺"。繁塔則是建在繁臺之上的塔,所以得名"繁塔"

繁塔長啥樣?其實繁塔只是俗名,屹立在開封市南部的這座磚木結構的塔本名叫"興慈塔",又因當初建在了天清寺內,也叫天清寺塔。它和開封城內另一座名塔——開寶寺塔(俗名鐵塔)一樣,都不以正名名世。

開封市內有座繁塔,雖然命運坎坷,但文物價值卻很高(上)

左為鐵塔,右為繁塔

更有意思的是,如今的鐵塔高55.88米,繁塔通高36.08米,可開封地區流傳的一句古老的民謠中,卻是這麼唱的:"鐵塔高,鐵塔高,鐵塔只搭繁塔腰"。而且,繁塔頭小肚大,只有三級,遠不如城北的鐵塔挺拔俊秀。

民謠讓人深感困惑,難道昔日繁塔遠遠高過鐵塔?如果真是如此,那麼,繁塔為何成了今天這個樣子?它當初又是因何而建?接踵而來的一串問題更激起了筆者對繁塔的探知慾。

瞭解真相以前,先來看看繁塔長啥樣——

開封市內有座繁塔,雖然命運坎坷,但文物價值卻很高(上)

繁塔

開封市內有座繁塔,雖然命運坎坷,但文物價值卻很高(上)

繁塔內部

繁塔平面呈六角形,層層壘磚,走近了你會發現每一塊磚上都刻有佛像,每一層之間有枓栱做裝飾,遠看雖然灰突突,可在陽光照耀下,青磚泛著黃色、土黃色和褐黃色,明暗變化有序。

從繁塔的外形看,塔身矮而粗壯,像少了半截子

原來,繁塔原高九層,是當時開封城最高的塔,到清朝時才變成今天的樣子。為何?還要從天清寺講起。

先有天清寺,後有天清寺塔

五代後周的世宗皇帝,名叫柴榮。顯德二年(公元955年),天清寺在開封建成。建成的那天,恰巧是柴榮的生日。該寺便沐浴聖恩,身價倍增,很快就成為名剎,名氣直追開封名聞天下的大相國寺和封禪寺。

然而禍福相倚,柴榮僅做了六年的皇帝就撒手人寰,他未成年的兒子柴宗訓繼位不久,便被趙匡胤趕下臺,軟禁在了天清寺內

趙匡胤對佛教的興趣不亞於柴榮,但由於天清寺不是他的政績,天清寺就被他有意識地冷落了。只不過當時佛教日盛,天清寺內遊人仍然不少、香火不絕。

開封市內有座繁塔,雖然命運坎坷,但文物價值卻很高(上)

繁塔舊照

宋太祖開寶七年(公元974年)四月初八,在繁塔的歷史上是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日子。這一天,天清寺按慣例舉行"浴佛法會",主持寺務的三位高僧在法會上宣佈:大家盼望已久的定光佛舍利已經送來本寺。

定光佛又稱為定光古佛、定光大師,是歷史上唯一被朝廷正式賜封"定光佛轉世"的高僧,俗姓鄭,名自嚴,泉州府同安人,11歲出家修行,雲遊四方,在武平(今福建省龍巖市)建寺廟設道場,弘法傳道達五十多年,在當地及閩粵贛周邊留下除蛟伏虎、疏通巷道、活泉湧水,祈雨求陽等傳奇故事。因"大師生前樂為善舉,有求必應,且法力無邊",故其逝後,百姓崇奉為佛

天清寺的僧侶決定建塔供奉佛舍利。

聽說天清寺迎奉定光佛舍利,四方信眾無不雀躍。然而,由於得不到宋朝政府的資助,僧侶們要想建造寶塔談何容易。

於是,虔誠的信徒們捐錢又捐物,合力建起了塔,而且塔身遍佈佛雕,相當精緻,正名為天清寺塔,俗名"繁塔"。

寶塔既已落成,當然少不了名人登臨。北宋詩人蘇舜欽寫道:"……我來歷初級,穰穰瞰市衢。車馬盡螻蟻,大河乃汙渠……俄思一失足,立見糜體軀。"意思是塔又高又險峻。而詩人梅堯臣竟然不敢登塔,有他的詩為證:"……苟得從而登,兩股應已攣。復想下時險,喘籲頭目旋。不如且安坐,休用窺雲煙。"

可以說,天清寺塔從誕生之日起,就因它的巍峨而使人肅然起敬,以至於幾百年後連明代的皇帝朱棣都因為它太雄壯而對它痛下"殺手",施以"腰斬"。

繁塔遭遇"鏟王氣"九級變三級

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後,由於太子朱標早死,便由長孫朱允炆即位,這就是建文帝。

然而,封在開封的周王朱橚和封在北京的燕王朱棣對這個侄兒當皇帝不服氣,便聯手將其推翻。但朱棣當了皇帝,周王朱橚就不服氣,圖謀不軌。

明成祖朱棣察覺後就下令將周王軟禁於北京,毀壞了周王府內的銀安殿和相當於地標建築的繁塔,意在破壞開封的"王氣",以防江山易主。史稱"鏟王氣"

"鏟王氣"究竟剷掉了繁塔的幾層?繁塔是如何由九級變成今天的三級的?

元人曹伯啟在《陪諸公登樑王吹臺》一詩中寫道:"百鳥喧啾塔半摧,荊榛掩映臺前路。"此詩寫於元泰定初,後人據此推斷繁塔在元代中期就已損壞,根據更多的史料記載推斷,原來高達九層的繁塔在此一時期毀了兩層,相傳是遭遇了雷擊而坍塌。

開封市內有座繁塔,雖然命運坎坷,但文物價值卻很高(上)

俯瞰繁塔的塔頂,又是另一座小塔

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李夢陽撰寫的《重修國相寺碑記》中交代了繁塔在明初時已為七級,遭遇"鏟王氣"後,又被毀掉了四層。只剩下三層。"鏟王氣"之說雖然在民間廣為流傳,使不少人信以為真,但史實如何?因無更多的史料記載和實物考證,而始終是一個謎題。

繁塔之後的命運如何?又緣何被尊為"國寶"?

我們將在下文中一一為你解答。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