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柳埠有座四門塔?還有齊魯第一寺院神通寺遺址?漢武帝來泰山

濟南柳埠有座四門塔?還有齊魯第一寺院神通寺遺址?漢武帝來泰山

醉美泉城之:柳埠,有座四門塔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儒、道、釋三家是華夏顯學,統貫著學術與文化的命脈。

佛教源於印度,自兩漢間(約公元紀元前後)傳入中國,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和發展,逐步演繹為中國民族宗教文化之一。山東最早並形成規模,是在濟南市歷城區的柳埠鎮,其代表棲息地,就是四門塔景區。

柳埠鎮,位於泰山之陰,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稱。這裡山清水秀,風景宜人、文物薈萃,民風淳樸。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便勞動生息在這塊美麗的土地。四門塔旁曾出土過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的石斧,還發現過戰國時期齊長城遺址,並有唐高祖武德年間秦王李世民率軍東征時操練兵馬的跑馬嶺為紀念黃巢起義駐兵的黃巢村、黃瓜峪、菜峪、車子峪、裁縫峪。

四門塔景區就建在柳埠鎮一個叫琨瑞山金輿谷的地方。琨瑞山,一名金輿山(金榆山),又名昆嵛山,地處錦陽川畔,它東側的山叫青龍山,西側的山叫白虎山。青龍山與白虎山之間的山峪即為金輿谷。金輿谷其形勢儼然一座高背靠椅,坐北面南,藏風蔽氣,實為一塊風水寶地。

濟南柳埠有座四門塔?還有齊魯第一寺院神通寺遺址?漢武帝來泰山

濟南柳埠有座四門塔?還有齊魯第一寺院神通寺遺址?漢武帝來泰山

景區內有東晉神通寺、隋代的四門塔、唐代的千佛崖和龍虎塔,唐以後的主要遺蹟有元、明、清代的碑刻、故墓、塔林、湧泉、瀑布、竹林等。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神通寺:齊魯第一寺院

神通寺,是山東地區最早的一座寺院遺址。

泰山佛教以禪宗為主,最早傳入為漢代,至東晉朗公來泰山,佛教才開始興旺起來。當時齊州泰山也就成為了山東最早的佛教中心。位於泰山北麓的神通寺,是中國佛教史上的名剎,也成為了山東地區最早的佛寺了。

濟南柳埠有座四門塔?還有齊魯第一寺院神通寺遺址?漢武帝來泰山

濟南柳埠有座四門塔?還有齊魯第一寺院神通寺遺址?漢武帝來泰山

神通寺的前世今生,可謂命運多舛。原名郎公寺,約建於東晉初,前秦皇始元年(公元351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當時規模達"上下諸院,十有餘所,長廊延袤,千有餘間,三度廢教,人無敢撤"。

該寺在金末已荒廢不堪,元代由道興禪師主持重建,後又毀於清末大火。可以說,神通寺的興衰,凝聚的是整個社會發展的縮影,也是佛教文化發展的歷史見證。

據《興公菩薩道德碑》碑文記載:該寺創始人朗公以後,神通寺的開山祖師,是僧朗公禪師(京兆人,俗姓李)。其後還有海公(時代不詳)、隆公(宋慶曆年間)、雨公(金泰和年間)等高僧。

僧朗是東晉時期的和尚,曾經就學於西域來的高僧佛圖澄。據說佛圖澄很有些法術,除了精通佛法外,還能夠役使鬼神、呼風喚雨、與天神交通,把香油胭脂抹到手掌上,就能夠看到千里之外的事情。這自然是神化或者演義。也許正是因為僧朗和其師傅一樣“碩學淵通”,所以他在卓錫山東之後,當即得到了統治者們的尊崇和重視,不但盤踞山東地區的南燕國主將其奉為神明,而且遠在江南的東晉皇帝,入主長安的前、後秦國王以及異域他邦的高麗、崑崙等國家元首等等,也無不奉金贈銀,支持其發展佛教事業。山東第一寺由此蜚聲中外,僧朗也被尊稱為朗公,其寺院也被呼為朗公寺,寺院的規模也因此而不斷擴大,最終成為中國東部地區影響最大的佛教勝地。

濟南柳埠有座四門塔?還有齊魯第一寺院神通寺遺址?漢武帝來泰山

濟南柳埠有座四門塔?還有齊魯第一寺院神通寺遺址?漢武帝來泰山

時至隋朝,郎公寺再一次受到皇家的高度重視和支持。

隋文帝楊堅因出身的關係,對佛教極為尊崇。當他夢感母親的故鄉再濟南,後來又果然在濟南找到失散多年的親戚時,堅信此緣來源於佛。遂於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將“郎公寺”改名為“神通寺”,以應夢感的緣分。

此後,在神通寺的附近修建了四門塔,唐朝又修建了龍虎塔和千佛崖,元明清各代又留下了大量的碑刻、塔林、竹林等。至此,作為山東第一寺廟,神通寺成為了濟南佛教文化興盛的標誌。

1999年,歷城區人民政府投資500萬元人民幣,在神通寺遺址前,建設了神通寺遺址博物館。這組建築兩進院,有山門、中殿、後殿和前後院的東西廊房組成,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這組建築構件宏大、主次分明、變化有致,體現了盛唐的建築特點,是齊魯第一家仿唐建築群。

除神通寺之外,朗公和尚還創辦了被稱為中國四大剎之首的靈巖寺。靈巖寺因“頑石幽靈,聞法點頭”而得名。據《神僧轉》記載:朗公和尚說法泰山北巖下,聽著千人,石為之點頭,眾以告。公曰:此山靈也,為我解化,他時涅槃當埋於此。其寺內的十八羅漢,有“海內第一泥塑”之稱。

濟南柳埠有座四門塔?還有齊魯第一寺院神通寺遺址?漢武帝來泰山

濟南柳埠有座四門塔?還有齊魯第一寺院神通寺遺址?漢武帝來泰山

俗話說,有寺必有庵。在這裡也得到了驗證。

在這裡至今流傳著一個“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孝女故事。據記載,明朝時期,一位官員因年事已高,且又不肯與當權者合流,遂憤然出家,在神通寺掛單做了和尚,其女為了照顧老父,也毅然隨父剃度,在神通寺相鄰的“湧泉庵”出家做了尼姑,並一邊修行,一邊照顧老父。因囿於時尚的限制,孝女給老父拆洗的衣物不能親自送到寺廟裡邊,只好在寺庵交界處修造了一座石塔,定期把拆洗或縫補好的衣物寄存在塔內,由老父的弟子們取走。同樣,如老父有髒或破了的衣物,也送至塔內,由孝女取走去漿洗縫補,直至老父圓寂歸天。此後,該孝女仍長期定居於湧泉庵,併成為一代主持,她就是法號為“明喜”的庵主。

湧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泉水出自於白虎山山腰處的巖隙中,在暗渠中交匯後,從一方池壁上雕刻的獸頭中噴湧而出,匯入長5米、寬4.5米的石砌泉池中(該泉池名為淨池,建於明天啟年間),繼而自池南壁溢出,通過湧泉橋,依山就勢三疊而下,形成“細水長流”、“錦上添花”和“懸崖飛瀑”三處景觀,然後入錦陽川並最終匯入臥虎山水庫。泉西側的湧泉庵即因泉而得名,該庵初建於六朝齊樑間,今僅有三間北殿堂和七通古碑殘存。

濟南柳埠有座四門塔?還有齊魯第一寺院神通寺遺址?漢武帝來泰山

漢武帝與濟南

文/黃曉嶺

漢孝武帝劉徹是漢朝第七位皇帝(公元前141——前87在位),他一生信奉仙道,迷信方術,多次巡遊來過泰山。《漢書.武帝紀》記載:元封元年夏四月,也就是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去泰山祭天,後又在泰山東北的小山肅然山築壇祭地,這叫封禪,所經過的博,奉高,蛇丘,歷城郡縣免除當年庶民所欠的賦稅,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每人賞賜帛兩匹。

當時的歷城就是現在濟南護城河裡面的老城。博就是博陽郡,它是漢高帝時設的,當時管轄範圍,大約是現在的泰安北部章丘,萊蕪,歷城區部分。起初郡治在博縣,漢惠帝時郡治遷往東平陵,因它在濟水之南,後來改名濟南郡,這是濟南最早的稱呼,那時的濟南郡治就是在今章丘區龍山境內的東平陵遺址。漢武帝在肅然山曾築壇祭地,那肅然山在哪?《方輿紀要》說洲東北七十里,在萊蕪西北。《酉陽雜俎.卷二》載:“長白山,相傳古肅然山也。” 看來漢武帝不但來過濟南的歷城,也來過濟南的章丘。

濟南柳埠有座四門塔?還有齊魯第一寺院神通寺遺址?漢武帝來泰山

濟南柳埠有座四門塔?還有齊魯第一寺院神通寺遺址?漢武帝來泰山

濟南柳埠有座四門塔?還有齊魯第一寺院神通寺遺址?漢武帝來泰山

話說漢武帝在泰山、樑父祭完天地後,率領大隊人馬,旌旗招展,浩浩蕩蕩延綿百里向北駛來,來到歷城縣境內,忽見一山,峰巒雄偉,青崖披翠,如同點黛,於是下令停輦上山,途中撿到一個玉匣,漢武帝很奇怪,問東方朔是什麼,東方朔回答說是西天王母的玉函,裡面藏有長生不老藥,漢武帝龍顏大開,下山時東方朔手捧的玉函忽然化為一隻青鳥飛走了,漢武帝久久望著逝去的青鳥又問東方朔,這又是怎麼回事?東方朔說,它化為使者去西天王母哪兒報喜去了,不久天將降甘露。漢武帝轉憂為喜。自此濟南南面的這座山就有了玉函山的美名。此事記載在《酉陽雜俎.卷十六》。

巡視大軍開始東行,走了兩天來到了博陽郡(濟南郡),博陽郡守把當地特產,如梨一樣大的金杏奉上,武帝一嘗甜蜜可口,連連叫好,嘉封此杏為杏中之王,從此這種大如梨的金杏在當地又稱漢帝杏。《酉陽雜俎.卷十七》載:“漢帝杏,濟南郡之東南有分流山,山上多杏,大如梨,黃如橘,土人謂之漢帝杏,亦曰金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