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名家畫名城寫生集(二)

今天的生活明天的故事(序二)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周剛

七年前,我帶學生在縉雲河陽古村寫生,一住就是十多天,村中有十幾幢古祠堂,一街五巷的格局中鑲嵌著百餘幢明清古宅,繞村的流水歡暢,村中的水塘清澈,在那裡我結識了許多縉雲的好朋友:杜衛建、胡旭明、朱勇、夏偉革、田曉紅……我和學生走街串巷,丈量老街、古屋,晚上我們彙總測量的數據,點評同學描繪古街的作品,暢談河陽古村重建的未來藍圖。

第二年我和學生們又到了縉雲的石頭村,在青山懷抱中,這個石頭巷子黃泥牆的鄉村不時飄過楊梅酒的清香和濃濃的自制豆腐乳的農家味兒。村口的聚集地是同學們品嚐縉雲燒餅搭餛飩的地方,這是同學們最愛的美食,在這裡生活的每一天都成為我們寫生的記憶。

2017年我報名帶隊畫“河長”,首站就選了縉雲,我們去了隴東村畫了盧桂平河長,到了壺鎮畫了金絲堰鎮級河長何顯耀、縉雲縣仁岸村河道長何偉峰、最美治水人陳望。他們是縉雲群山蒼翠、河水清澈的保護者,他們是“五水共治”詩畫縉雲,清波碧水的守望者,他們是縉雲山水的畫中人,他們醇厚的笑臉中包裹著對家鄉的深情和無盡的愛,他們與山水相聚、情繫故土,卻讓我們回首向來,念難別!

2018年“美麗中國.畫說縉雲”寫生活動,我們一行十五位畫家再次來到了“黃帝縉雲,人間仙都”的縉雲縣。《一統志》記載:在縉雲縣東二十三裡,高六百丈,週三百里,本名縉雲山,縉雲縣因境內縉雲山而得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畫家踏著春天的腳步,踩著春風的節拍,在仙都、巖門、仁岸、河陽、戶九、巖下、石頭村,百般解讀著縉雲,努力刻畫著縉雲的天垂吉象,卻道不盡縉雲陰晴雨雪,清流田園平常境。我帶著些許遺憾和李一波書記談起我們畫縉雲的感受,她卻自有她的看法,縉雲就是這樣,你看不盡它,當然你也畫不盡……《史記》記載:五千年前軒轅黃帝統一天下後,黃帝縉雲氏族南遷浙江縉雲山一代,數千年來,縉雲流傳著許多黃帝的傳說,鼎湖峰下“黃帝祠宇”與陝西黃陵縣橋山之上的“黃帝陵”,形成了“北陵南祠”的格局。在李書記的邀請下我們一行參加了縉雲“黃帝祠宇”一年一度的盛大祭典活動。“九族先民”們捧著百穀素果、魚禽畜首,心懷敬意,登高階臺,仰視殷行,禮讚燦爛的農耕文明。縉雲的婺劇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獨特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在青磚漫地九進深宅的院落中至今還凝固著當年的芙蓉。在縉雲報小亞的《畫家與縉雲的情緣》一文中,他把畫家與縉雲的情緣描寫成了“家園情結”,這是每個中國人對那個演繹著一脈相承的生活方式,和中華民族宗族文化深厚而溫暖,古樸而悠然,共同的家的情結。尤其對我這個遠離故土,少小離家的人而言,濃厚、樸素的鄉土情結更能勾起我刻骨銘心的鄉情。

我高興被邀請進了“我們縉雲人”的微信群,群裡的許多朋友在談論著縉雲的大小事,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小橋流水,風雨乾坤,花開花落,一抹鄉愁,一切都是難忘的記憶……

一切是今天家鄉的生活,一切是明天難忘的故事。

(2019年4月6日)

"

——全國名家畫名城寫生集(二)

今天的生活明天的故事(序二)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周剛

七年前,我帶學生在縉雲河陽古村寫生,一住就是十多天,村中有十幾幢古祠堂,一街五巷的格局中鑲嵌著百餘幢明清古宅,繞村的流水歡暢,村中的水塘清澈,在那裡我結識了許多縉雲的好朋友:杜衛建、胡旭明、朱勇、夏偉革、田曉紅……我和學生走街串巷,丈量老街、古屋,晚上我們彙總測量的數據,點評同學描繪古街的作品,暢談河陽古村重建的未來藍圖。

第二年我和學生們又到了縉雲的石頭村,在青山懷抱中,這個石頭巷子黃泥牆的鄉村不時飄過楊梅酒的清香和濃濃的自制豆腐乳的農家味兒。村口的聚集地是同學們品嚐縉雲燒餅搭餛飩的地方,這是同學們最愛的美食,在這裡生活的每一天都成為我們寫生的記憶。

2017年我報名帶隊畫“河長”,首站就選了縉雲,我們去了隴東村畫了盧桂平河長,到了壺鎮畫了金絲堰鎮級河長何顯耀、縉雲縣仁岸村河道長何偉峰、最美治水人陳望。他們是縉雲群山蒼翠、河水清澈的保護者,他們是“五水共治”詩畫縉雲,清波碧水的守望者,他們是縉雲山水的畫中人,他們醇厚的笑臉中包裹著對家鄉的深情和無盡的愛,他們與山水相聚、情繫故土,卻讓我們回首向來,念難別!

2018年“美麗中國.畫說縉雲”寫生活動,我們一行十五位畫家再次來到了“黃帝縉雲,人間仙都”的縉雲縣。《一統志》記載:在縉雲縣東二十三裡,高六百丈,週三百里,本名縉雲山,縉雲縣因境內縉雲山而得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畫家踏著春天的腳步,踩著春風的節拍,在仙都、巖門、仁岸、河陽、戶九、巖下、石頭村,百般解讀著縉雲,努力刻畫著縉雲的天垂吉象,卻道不盡縉雲陰晴雨雪,清流田園平常境。我帶著些許遺憾和李一波書記談起我們畫縉雲的感受,她卻自有她的看法,縉雲就是這樣,你看不盡它,當然你也畫不盡……《史記》記載:五千年前軒轅黃帝統一天下後,黃帝縉雲氏族南遷浙江縉雲山一代,數千年來,縉雲流傳著許多黃帝的傳說,鼎湖峰下“黃帝祠宇”與陝西黃陵縣橋山之上的“黃帝陵”,形成了“北陵南祠”的格局。在李書記的邀請下我們一行參加了縉雲“黃帝祠宇”一年一度的盛大祭典活動。“九族先民”們捧著百穀素果、魚禽畜首,心懷敬意,登高階臺,仰視殷行,禮讚燦爛的農耕文明。縉雲的婺劇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獨特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在青磚漫地九進深宅的院落中至今還凝固著當年的芙蓉。在縉雲報小亞的《畫家與縉雲的情緣》一文中,他把畫家與縉雲的情緣描寫成了“家園情結”,這是每個中國人對那個演繹著一脈相承的生活方式,和中華民族宗族文化深厚而溫暖,古樸而悠然,共同的家的情結。尤其對我這個遠離故土,少小離家的人而言,濃厚、樸素的鄉土情結更能勾起我刻骨銘心的鄉情。

我高興被邀請進了“我們縉雲人”的微信群,群裡的許多朋友在談論著縉雲的大小事,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小橋流水,風雨乾坤,花開花落,一抹鄉愁,一切都是難忘的記憶……

一切是今天家鄉的生活,一切是明天難忘的故事。

(2019年4月6日)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房外蛙聲屋後蟬

"

——全國名家畫名城寫生集(二)

今天的生活明天的故事(序二)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周剛

七年前,我帶學生在縉雲河陽古村寫生,一住就是十多天,村中有十幾幢古祠堂,一街五巷的格局中鑲嵌著百餘幢明清古宅,繞村的流水歡暢,村中的水塘清澈,在那裡我結識了許多縉雲的好朋友:杜衛建、胡旭明、朱勇、夏偉革、田曉紅……我和學生走街串巷,丈量老街、古屋,晚上我們彙總測量的數據,點評同學描繪古街的作品,暢談河陽古村重建的未來藍圖。

第二年我和學生們又到了縉雲的石頭村,在青山懷抱中,這個石頭巷子黃泥牆的鄉村不時飄過楊梅酒的清香和濃濃的自制豆腐乳的農家味兒。村口的聚集地是同學們品嚐縉雲燒餅搭餛飩的地方,這是同學們最愛的美食,在這裡生活的每一天都成為我們寫生的記憶。

2017年我報名帶隊畫“河長”,首站就選了縉雲,我們去了隴東村畫了盧桂平河長,到了壺鎮畫了金絲堰鎮級河長何顯耀、縉雲縣仁岸村河道長何偉峰、最美治水人陳望。他們是縉雲群山蒼翠、河水清澈的保護者,他們是“五水共治”詩畫縉雲,清波碧水的守望者,他們是縉雲山水的畫中人,他們醇厚的笑臉中包裹著對家鄉的深情和無盡的愛,他們與山水相聚、情繫故土,卻讓我們回首向來,念難別!

2018年“美麗中國.畫說縉雲”寫生活動,我們一行十五位畫家再次來到了“黃帝縉雲,人間仙都”的縉雲縣。《一統志》記載:在縉雲縣東二十三裡,高六百丈,週三百里,本名縉雲山,縉雲縣因境內縉雲山而得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畫家踏著春天的腳步,踩著春風的節拍,在仙都、巖門、仁岸、河陽、戶九、巖下、石頭村,百般解讀著縉雲,努力刻畫著縉雲的天垂吉象,卻道不盡縉雲陰晴雨雪,清流田園平常境。我帶著些許遺憾和李一波書記談起我們畫縉雲的感受,她卻自有她的看法,縉雲就是這樣,你看不盡它,當然你也畫不盡……《史記》記載:五千年前軒轅黃帝統一天下後,黃帝縉雲氏族南遷浙江縉雲山一代,數千年來,縉雲流傳著許多黃帝的傳說,鼎湖峰下“黃帝祠宇”與陝西黃陵縣橋山之上的“黃帝陵”,形成了“北陵南祠”的格局。在李書記的邀請下我們一行參加了縉雲“黃帝祠宇”一年一度的盛大祭典活動。“九族先民”們捧著百穀素果、魚禽畜首,心懷敬意,登高階臺,仰視殷行,禮讚燦爛的農耕文明。縉雲的婺劇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獨特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在青磚漫地九進深宅的院落中至今還凝固著當年的芙蓉。在縉雲報小亞的《畫家與縉雲的情緣》一文中,他把畫家與縉雲的情緣描寫成了“家園情結”,這是每個中國人對那個演繹著一脈相承的生活方式,和中華民族宗族文化深厚而溫暖,古樸而悠然,共同的家的情結。尤其對我這個遠離故土,少小離家的人而言,濃厚、樸素的鄉土情結更能勾起我刻骨銘心的鄉情。

我高興被邀請進了“我們縉雲人”的微信群,群裡的許多朋友在談論著縉雲的大小事,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小橋流水,風雨乾坤,花開花落,一抹鄉愁,一切都是難忘的記憶……

一切是今天家鄉的生活,一切是明天難忘的故事。

(2019年4月6日)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房外蛙聲屋後蟬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推門有獨峰

"

——全國名家畫名城寫生集(二)

今天的生活明天的故事(序二)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周剛

七年前,我帶學生在縉雲河陽古村寫生,一住就是十多天,村中有十幾幢古祠堂,一街五巷的格局中鑲嵌著百餘幢明清古宅,繞村的流水歡暢,村中的水塘清澈,在那裡我結識了許多縉雲的好朋友:杜衛建、胡旭明、朱勇、夏偉革、田曉紅……我和學生走街串巷,丈量老街、古屋,晚上我們彙總測量的數據,點評同學描繪古街的作品,暢談河陽古村重建的未來藍圖。

第二年我和學生們又到了縉雲的石頭村,在青山懷抱中,這個石頭巷子黃泥牆的鄉村不時飄過楊梅酒的清香和濃濃的自制豆腐乳的農家味兒。村口的聚集地是同學們品嚐縉雲燒餅搭餛飩的地方,這是同學們最愛的美食,在這裡生活的每一天都成為我們寫生的記憶。

2017年我報名帶隊畫“河長”,首站就選了縉雲,我們去了隴東村畫了盧桂平河長,到了壺鎮畫了金絲堰鎮級河長何顯耀、縉雲縣仁岸村河道長何偉峰、最美治水人陳望。他們是縉雲群山蒼翠、河水清澈的保護者,他們是“五水共治”詩畫縉雲,清波碧水的守望者,他們是縉雲山水的畫中人,他們醇厚的笑臉中包裹著對家鄉的深情和無盡的愛,他們與山水相聚、情繫故土,卻讓我們回首向來,念難別!

2018年“美麗中國.畫說縉雲”寫生活動,我們一行十五位畫家再次來到了“黃帝縉雲,人間仙都”的縉雲縣。《一統志》記載:在縉雲縣東二十三裡,高六百丈,週三百里,本名縉雲山,縉雲縣因境內縉雲山而得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畫家踏著春天的腳步,踩著春風的節拍,在仙都、巖門、仁岸、河陽、戶九、巖下、石頭村,百般解讀著縉雲,努力刻畫著縉雲的天垂吉象,卻道不盡縉雲陰晴雨雪,清流田園平常境。我帶著些許遺憾和李一波書記談起我們畫縉雲的感受,她卻自有她的看法,縉雲就是這樣,你看不盡它,當然你也畫不盡……《史記》記載:五千年前軒轅黃帝統一天下後,黃帝縉雲氏族南遷浙江縉雲山一代,數千年來,縉雲流傳著許多黃帝的傳說,鼎湖峰下“黃帝祠宇”與陝西黃陵縣橋山之上的“黃帝陵”,形成了“北陵南祠”的格局。在李書記的邀請下我們一行參加了縉雲“黃帝祠宇”一年一度的盛大祭典活動。“九族先民”們捧著百穀素果、魚禽畜首,心懷敬意,登高階臺,仰視殷行,禮讚燦爛的農耕文明。縉雲的婺劇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獨特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在青磚漫地九進深宅的院落中至今還凝固著當年的芙蓉。在縉雲報小亞的《畫家與縉雲的情緣》一文中,他把畫家與縉雲的情緣描寫成了“家園情結”,這是每個中國人對那個演繹著一脈相承的生活方式,和中華民族宗族文化深厚而溫暖,古樸而悠然,共同的家的情結。尤其對我這個遠離故土,少小離家的人而言,濃厚、樸素的鄉土情結更能勾起我刻骨銘心的鄉情。

我高興被邀請進了“我們縉雲人”的微信群,群裡的許多朋友在談論著縉雲的大小事,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小橋流水,風雨乾坤,花開花落,一抹鄉愁,一切都是難忘的記憶……

一切是今天家鄉的生活,一切是明天難忘的故事。

(2019年4月6日)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房外蛙聲屋後蟬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推門有獨峰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全國名家畫名城寫生集(二)

今天的生活明天的故事(序二)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周剛

七年前,我帶學生在縉雲河陽古村寫生,一住就是十多天,村中有十幾幢古祠堂,一街五巷的格局中鑲嵌著百餘幢明清古宅,繞村的流水歡暢,村中的水塘清澈,在那裡我結識了許多縉雲的好朋友:杜衛建、胡旭明、朱勇、夏偉革、田曉紅……我和學生走街串巷,丈量老街、古屋,晚上我們彙總測量的數據,點評同學描繪古街的作品,暢談河陽古村重建的未來藍圖。

第二年我和學生們又到了縉雲的石頭村,在青山懷抱中,這個石頭巷子黃泥牆的鄉村不時飄過楊梅酒的清香和濃濃的自制豆腐乳的農家味兒。村口的聚集地是同學們品嚐縉雲燒餅搭餛飩的地方,這是同學們最愛的美食,在這裡生活的每一天都成為我們寫生的記憶。

2017年我報名帶隊畫“河長”,首站就選了縉雲,我們去了隴東村畫了盧桂平河長,到了壺鎮畫了金絲堰鎮級河長何顯耀、縉雲縣仁岸村河道長何偉峰、最美治水人陳望。他們是縉雲群山蒼翠、河水清澈的保護者,他們是“五水共治”詩畫縉雲,清波碧水的守望者,他們是縉雲山水的畫中人,他們醇厚的笑臉中包裹著對家鄉的深情和無盡的愛,他們與山水相聚、情繫故土,卻讓我們回首向來,念難別!

2018年“美麗中國.畫說縉雲”寫生活動,我們一行十五位畫家再次來到了“黃帝縉雲,人間仙都”的縉雲縣。《一統志》記載:在縉雲縣東二十三裡,高六百丈,週三百里,本名縉雲山,縉雲縣因境內縉雲山而得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畫家踏著春天的腳步,踩著春風的節拍,在仙都、巖門、仁岸、河陽、戶九、巖下、石頭村,百般解讀著縉雲,努力刻畫著縉雲的天垂吉象,卻道不盡縉雲陰晴雨雪,清流田園平常境。我帶著些許遺憾和李一波書記談起我們畫縉雲的感受,她卻自有她的看法,縉雲就是這樣,你看不盡它,當然你也畫不盡……《史記》記載:五千年前軒轅黃帝統一天下後,黃帝縉雲氏族南遷浙江縉雲山一代,數千年來,縉雲流傳著許多黃帝的傳說,鼎湖峰下“黃帝祠宇”與陝西黃陵縣橋山之上的“黃帝陵”,形成了“北陵南祠”的格局。在李書記的邀請下我們一行參加了縉雲“黃帝祠宇”一年一度的盛大祭典活動。“九族先民”們捧著百穀素果、魚禽畜首,心懷敬意,登高階臺,仰視殷行,禮讚燦爛的農耕文明。縉雲的婺劇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獨特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在青磚漫地九進深宅的院落中至今還凝固著當年的芙蓉。在縉雲報小亞的《畫家與縉雲的情緣》一文中,他把畫家與縉雲的情緣描寫成了“家園情結”,這是每個中國人對那個演繹著一脈相承的生活方式,和中華民族宗族文化深厚而溫暖,古樸而悠然,共同的家的情結。尤其對我這個遠離故土,少小離家的人而言,濃厚、樸素的鄉土情結更能勾起我刻骨銘心的鄉情。

我高興被邀請進了“我們縉雲人”的微信群,群裡的許多朋友在談論著縉雲的大小事,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小橋流水,風雨乾坤,花開花落,一抹鄉愁,一切都是難忘的記憶……

一切是今天家鄉的生活,一切是明天難忘的故事。

(2019年4月6日)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房外蛙聲屋後蟬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推門有獨峰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河陽古築

"

——全國名家畫名城寫生集(二)

今天的生活明天的故事(序二)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周剛

七年前,我帶學生在縉雲河陽古村寫生,一住就是十多天,村中有十幾幢古祠堂,一街五巷的格局中鑲嵌著百餘幢明清古宅,繞村的流水歡暢,村中的水塘清澈,在那裡我結識了許多縉雲的好朋友:杜衛建、胡旭明、朱勇、夏偉革、田曉紅……我和學生走街串巷,丈量老街、古屋,晚上我們彙總測量的數據,點評同學描繪古街的作品,暢談河陽古村重建的未來藍圖。

第二年我和學生們又到了縉雲的石頭村,在青山懷抱中,這個石頭巷子黃泥牆的鄉村不時飄過楊梅酒的清香和濃濃的自制豆腐乳的農家味兒。村口的聚集地是同學們品嚐縉雲燒餅搭餛飩的地方,這是同學們最愛的美食,在這裡生活的每一天都成為我們寫生的記憶。

2017年我報名帶隊畫“河長”,首站就選了縉雲,我們去了隴東村畫了盧桂平河長,到了壺鎮畫了金絲堰鎮級河長何顯耀、縉雲縣仁岸村河道長何偉峰、最美治水人陳望。他們是縉雲群山蒼翠、河水清澈的保護者,他們是“五水共治”詩畫縉雲,清波碧水的守望者,他們是縉雲山水的畫中人,他們醇厚的笑臉中包裹著對家鄉的深情和無盡的愛,他們與山水相聚、情繫故土,卻讓我們回首向來,念難別!

2018年“美麗中國.畫說縉雲”寫生活動,我們一行十五位畫家再次來到了“黃帝縉雲,人間仙都”的縉雲縣。《一統志》記載:在縉雲縣東二十三裡,高六百丈,週三百里,本名縉雲山,縉雲縣因境內縉雲山而得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畫家踏著春天的腳步,踩著春風的節拍,在仙都、巖門、仁岸、河陽、戶九、巖下、石頭村,百般解讀著縉雲,努力刻畫著縉雲的天垂吉象,卻道不盡縉雲陰晴雨雪,清流田園平常境。我帶著些許遺憾和李一波書記談起我們畫縉雲的感受,她卻自有她的看法,縉雲就是這樣,你看不盡它,當然你也畫不盡……《史記》記載:五千年前軒轅黃帝統一天下後,黃帝縉雲氏族南遷浙江縉雲山一代,數千年來,縉雲流傳著許多黃帝的傳說,鼎湖峰下“黃帝祠宇”與陝西黃陵縣橋山之上的“黃帝陵”,形成了“北陵南祠”的格局。在李書記的邀請下我們一行參加了縉雲“黃帝祠宇”一年一度的盛大祭典活動。“九族先民”們捧著百穀素果、魚禽畜首,心懷敬意,登高階臺,仰視殷行,禮讚燦爛的農耕文明。縉雲的婺劇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獨特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在青磚漫地九進深宅的院落中至今還凝固著當年的芙蓉。在縉雲報小亞的《畫家與縉雲的情緣》一文中,他把畫家與縉雲的情緣描寫成了“家園情結”,這是每個中國人對那個演繹著一脈相承的生活方式,和中華民族宗族文化深厚而溫暖,古樸而悠然,共同的家的情結。尤其對我這個遠離故土,少小離家的人而言,濃厚、樸素的鄉土情結更能勾起我刻骨銘心的鄉情。

我高興被邀請進了“我們縉雲人”的微信群,群裡的許多朋友在談論著縉雲的大小事,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小橋流水,風雨乾坤,花開花落,一抹鄉愁,一切都是難忘的記憶……

一切是今天家鄉的生活,一切是明天難忘的故事。

(2019年4月6日)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房外蛙聲屋後蟬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推門有獨峰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河陽古築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遠眺鼎湖峰

"

——全國名家畫名城寫生集(二)

今天的生活明天的故事(序二)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周剛

七年前,我帶學生在縉雲河陽古村寫生,一住就是十多天,村中有十幾幢古祠堂,一街五巷的格局中鑲嵌著百餘幢明清古宅,繞村的流水歡暢,村中的水塘清澈,在那裡我結識了許多縉雲的好朋友:杜衛建、胡旭明、朱勇、夏偉革、田曉紅……我和學生走街串巷,丈量老街、古屋,晚上我們彙總測量的數據,點評同學描繪古街的作品,暢談河陽古村重建的未來藍圖。

第二年我和學生們又到了縉雲的石頭村,在青山懷抱中,這個石頭巷子黃泥牆的鄉村不時飄過楊梅酒的清香和濃濃的自制豆腐乳的農家味兒。村口的聚集地是同學們品嚐縉雲燒餅搭餛飩的地方,這是同學們最愛的美食,在這裡生活的每一天都成為我們寫生的記憶。

2017年我報名帶隊畫“河長”,首站就選了縉雲,我們去了隴東村畫了盧桂平河長,到了壺鎮畫了金絲堰鎮級河長何顯耀、縉雲縣仁岸村河道長何偉峰、最美治水人陳望。他們是縉雲群山蒼翠、河水清澈的保護者,他們是“五水共治”詩畫縉雲,清波碧水的守望者,他們是縉雲山水的畫中人,他們醇厚的笑臉中包裹著對家鄉的深情和無盡的愛,他們與山水相聚、情繫故土,卻讓我們回首向來,念難別!

2018年“美麗中國.畫說縉雲”寫生活動,我們一行十五位畫家再次來到了“黃帝縉雲,人間仙都”的縉雲縣。《一統志》記載:在縉雲縣東二十三裡,高六百丈,週三百里,本名縉雲山,縉雲縣因境內縉雲山而得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畫家踏著春天的腳步,踩著春風的節拍,在仙都、巖門、仁岸、河陽、戶九、巖下、石頭村,百般解讀著縉雲,努力刻畫著縉雲的天垂吉象,卻道不盡縉雲陰晴雨雪,清流田園平常境。我帶著些許遺憾和李一波書記談起我們畫縉雲的感受,她卻自有她的看法,縉雲就是這樣,你看不盡它,當然你也畫不盡……《史記》記載:五千年前軒轅黃帝統一天下後,黃帝縉雲氏族南遷浙江縉雲山一代,數千年來,縉雲流傳著許多黃帝的傳說,鼎湖峰下“黃帝祠宇”與陝西黃陵縣橋山之上的“黃帝陵”,形成了“北陵南祠”的格局。在李書記的邀請下我們一行參加了縉雲“黃帝祠宇”一年一度的盛大祭典活動。“九族先民”們捧著百穀素果、魚禽畜首,心懷敬意,登高階臺,仰視殷行,禮讚燦爛的農耕文明。縉雲的婺劇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獨特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在青磚漫地九進深宅的院落中至今還凝固著當年的芙蓉。在縉雲報小亞的《畫家與縉雲的情緣》一文中,他把畫家與縉雲的情緣描寫成了“家園情結”,這是每個中國人對那個演繹著一脈相承的生活方式,和中華民族宗族文化深厚而溫暖,古樸而悠然,共同的家的情結。尤其對我這個遠離故土,少小離家的人而言,濃厚、樸素的鄉土情結更能勾起我刻骨銘心的鄉情。

我高興被邀請進了“我們縉雲人”的微信群,群裡的許多朋友在談論著縉雲的大小事,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小橋流水,風雨乾坤,花開花落,一抹鄉愁,一切都是難忘的記憶……

一切是今天家鄉的生活,一切是明天難忘的故事。

(2019年4月6日)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房外蛙聲屋後蟬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推門有獨峰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河陽古築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遠眺鼎湖峰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戶九村口

"

——全國名家畫名城寫生集(二)

今天的生活明天的故事(序二)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周剛

七年前,我帶學生在縉雲河陽古村寫生,一住就是十多天,村中有十幾幢古祠堂,一街五巷的格局中鑲嵌著百餘幢明清古宅,繞村的流水歡暢,村中的水塘清澈,在那裡我結識了許多縉雲的好朋友:杜衛建、胡旭明、朱勇、夏偉革、田曉紅……我和學生走街串巷,丈量老街、古屋,晚上我們彙總測量的數據,點評同學描繪古街的作品,暢談河陽古村重建的未來藍圖。

第二年我和學生們又到了縉雲的石頭村,在青山懷抱中,這個石頭巷子黃泥牆的鄉村不時飄過楊梅酒的清香和濃濃的自制豆腐乳的農家味兒。村口的聚集地是同學們品嚐縉雲燒餅搭餛飩的地方,這是同學們最愛的美食,在這裡生活的每一天都成為我們寫生的記憶。

2017年我報名帶隊畫“河長”,首站就選了縉雲,我們去了隴東村畫了盧桂平河長,到了壺鎮畫了金絲堰鎮級河長何顯耀、縉雲縣仁岸村河道長何偉峰、最美治水人陳望。他們是縉雲群山蒼翠、河水清澈的保護者,他們是“五水共治”詩畫縉雲,清波碧水的守望者,他們是縉雲山水的畫中人,他們醇厚的笑臉中包裹著對家鄉的深情和無盡的愛,他們與山水相聚、情繫故土,卻讓我們回首向來,念難別!

2018年“美麗中國.畫說縉雲”寫生活動,我們一行十五位畫家再次來到了“黃帝縉雲,人間仙都”的縉雲縣。《一統志》記載:在縉雲縣東二十三裡,高六百丈,週三百里,本名縉雲山,縉雲縣因境內縉雲山而得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畫家踏著春天的腳步,踩著春風的節拍,在仙都、巖門、仁岸、河陽、戶九、巖下、石頭村,百般解讀著縉雲,努力刻畫著縉雲的天垂吉象,卻道不盡縉雲陰晴雨雪,清流田園平常境。我帶著些許遺憾和李一波書記談起我們畫縉雲的感受,她卻自有她的看法,縉雲就是這樣,你看不盡它,當然你也畫不盡……《史記》記載:五千年前軒轅黃帝統一天下後,黃帝縉雲氏族南遷浙江縉雲山一代,數千年來,縉雲流傳著許多黃帝的傳說,鼎湖峰下“黃帝祠宇”與陝西黃陵縣橋山之上的“黃帝陵”,形成了“北陵南祠”的格局。在李書記的邀請下我們一行參加了縉雲“黃帝祠宇”一年一度的盛大祭典活動。“九族先民”們捧著百穀素果、魚禽畜首,心懷敬意,登高階臺,仰視殷行,禮讚燦爛的農耕文明。縉雲的婺劇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獨特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在青磚漫地九進深宅的院落中至今還凝固著當年的芙蓉。在縉雲報小亞的《畫家與縉雲的情緣》一文中,他把畫家與縉雲的情緣描寫成了“家園情結”,這是每個中國人對那個演繹著一脈相承的生活方式,和中華民族宗族文化深厚而溫暖,古樸而悠然,共同的家的情結。尤其對我這個遠離故土,少小離家的人而言,濃厚、樸素的鄉土情結更能勾起我刻骨銘心的鄉情。

我高興被邀請進了“我們縉雲人”的微信群,群裡的許多朋友在談論著縉雲的大小事,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小橋流水,風雨乾坤,花開花落,一抹鄉愁,一切都是難忘的記憶……

一切是今天家鄉的生活,一切是明天難忘的故事。

(2019年4月6日)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房外蛙聲屋後蟬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推門有獨峰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河陽古築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遠眺鼎湖峰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戶九村口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縉雲印象之五

"

——全國名家畫名城寫生集(二)

今天的生活明天的故事(序二)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周剛

七年前,我帶學生在縉雲河陽古村寫生,一住就是十多天,村中有十幾幢古祠堂,一街五巷的格局中鑲嵌著百餘幢明清古宅,繞村的流水歡暢,村中的水塘清澈,在那裡我結識了許多縉雲的好朋友:杜衛建、胡旭明、朱勇、夏偉革、田曉紅……我和學生走街串巷,丈量老街、古屋,晚上我們彙總測量的數據,點評同學描繪古街的作品,暢談河陽古村重建的未來藍圖。

第二年我和學生們又到了縉雲的石頭村,在青山懷抱中,這個石頭巷子黃泥牆的鄉村不時飄過楊梅酒的清香和濃濃的自制豆腐乳的農家味兒。村口的聚集地是同學們品嚐縉雲燒餅搭餛飩的地方,這是同學們最愛的美食,在這裡生活的每一天都成為我們寫生的記憶。

2017年我報名帶隊畫“河長”,首站就選了縉雲,我們去了隴東村畫了盧桂平河長,到了壺鎮畫了金絲堰鎮級河長何顯耀、縉雲縣仁岸村河道長何偉峰、最美治水人陳望。他們是縉雲群山蒼翠、河水清澈的保護者,他們是“五水共治”詩畫縉雲,清波碧水的守望者,他們是縉雲山水的畫中人,他們醇厚的笑臉中包裹著對家鄉的深情和無盡的愛,他們與山水相聚、情繫故土,卻讓我們回首向來,念難別!

2018年“美麗中國.畫說縉雲”寫生活動,我們一行十五位畫家再次來到了“黃帝縉雲,人間仙都”的縉雲縣。《一統志》記載:在縉雲縣東二十三裡,高六百丈,週三百里,本名縉雲山,縉雲縣因境內縉雲山而得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畫家踏著春天的腳步,踩著春風的節拍,在仙都、巖門、仁岸、河陽、戶九、巖下、石頭村,百般解讀著縉雲,努力刻畫著縉雲的天垂吉象,卻道不盡縉雲陰晴雨雪,清流田園平常境。我帶著些許遺憾和李一波書記談起我們畫縉雲的感受,她卻自有她的看法,縉雲就是這樣,你看不盡它,當然你也畫不盡……《史記》記載:五千年前軒轅黃帝統一天下後,黃帝縉雲氏族南遷浙江縉雲山一代,數千年來,縉雲流傳著許多黃帝的傳說,鼎湖峰下“黃帝祠宇”與陝西黃陵縣橋山之上的“黃帝陵”,形成了“北陵南祠”的格局。在李書記的邀請下我們一行參加了縉雲“黃帝祠宇”一年一度的盛大祭典活動。“九族先民”們捧著百穀素果、魚禽畜首,心懷敬意,登高階臺,仰視殷行,禮讚燦爛的農耕文明。縉雲的婺劇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獨特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在青磚漫地九進深宅的院落中至今還凝固著當年的芙蓉。在縉雲報小亞的《畫家與縉雲的情緣》一文中,他把畫家與縉雲的情緣描寫成了“家園情結”,這是每個中國人對那個演繹著一脈相承的生活方式,和中華民族宗族文化深厚而溫暖,古樸而悠然,共同的家的情結。尤其對我這個遠離故土,少小離家的人而言,濃厚、樸素的鄉土情結更能勾起我刻骨銘心的鄉情。

我高興被邀請進了“我們縉雲人”的微信群,群裡的許多朋友在談論著縉雲的大小事,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小橋流水,風雨乾坤,花開花落,一抹鄉愁,一切都是難忘的記憶……

一切是今天家鄉的生活,一切是明天難忘的故事。

(2019年4月6日)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房外蛙聲屋後蟬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推門有獨峰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河陽古築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遠眺鼎湖峰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戶九村口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縉雲印象之五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縉雲印象之二

"

——全國名家畫名城寫生集(二)

今天的生活明天的故事(序二)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周剛

七年前,我帶學生在縉雲河陽古村寫生,一住就是十多天,村中有十幾幢古祠堂,一街五巷的格局中鑲嵌著百餘幢明清古宅,繞村的流水歡暢,村中的水塘清澈,在那裡我結識了許多縉雲的好朋友:杜衛建、胡旭明、朱勇、夏偉革、田曉紅……我和學生走街串巷,丈量老街、古屋,晚上我們彙總測量的數據,點評同學描繪古街的作品,暢談河陽古村重建的未來藍圖。

第二年我和學生們又到了縉雲的石頭村,在青山懷抱中,這個石頭巷子黃泥牆的鄉村不時飄過楊梅酒的清香和濃濃的自制豆腐乳的農家味兒。村口的聚集地是同學們品嚐縉雲燒餅搭餛飩的地方,這是同學們最愛的美食,在這裡生活的每一天都成為我們寫生的記憶。

2017年我報名帶隊畫“河長”,首站就選了縉雲,我們去了隴東村畫了盧桂平河長,到了壺鎮畫了金絲堰鎮級河長何顯耀、縉雲縣仁岸村河道長何偉峰、最美治水人陳望。他們是縉雲群山蒼翠、河水清澈的保護者,他們是“五水共治”詩畫縉雲,清波碧水的守望者,他們是縉雲山水的畫中人,他們醇厚的笑臉中包裹著對家鄉的深情和無盡的愛,他們與山水相聚、情繫故土,卻讓我們回首向來,念難別!

2018年“美麗中國.畫說縉雲”寫生活動,我們一行十五位畫家再次來到了“黃帝縉雲,人間仙都”的縉雲縣。《一統志》記載:在縉雲縣東二十三裡,高六百丈,週三百里,本名縉雲山,縉雲縣因境內縉雲山而得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畫家踏著春天的腳步,踩著春風的節拍,在仙都、巖門、仁岸、河陽、戶九、巖下、石頭村,百般解讀著縉雲,努力刻畫著縉雲的天垂吉象,卻道不盡縉雲陰晴雨雪,清流田園平常境。我帶著些許遺憾和李一波書記談起我們畫縉雲的感受,她卻自有她的看法,縉雲就是這樣,你看不盡它,當然你也畫不盡……《史記》記載:五千年前軒轅黃帝統一天下後,黃帝縉雲氏族南遷浙江縉雲山一代,數千年來,縉雲流傳著許多黃帝的傳說,鼎湖峰下“黃帝祠宇”與陝西黃陵縣橋山之上的“黃帝陵”,形成了“北陵南祠”的格局。在李書記的邀請下我們一行參加了縉雲“黃帝祠宇”一年一度的盛大祭典活動。“九族先民”們捧著百穀素果、魚禽畜首,心懷敬意,登高階臺,仰視殷行,禮讚燦爛的農耕文明。縉雲的婺劇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獨特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在青磚漫地九進深宅的院落中至今還凝固著當年的芙蓉。在縉雲報小亞的《畫家與縉雲的情緣》一文中,他把畫家與縉雲的情緣描寫成了“家園情結”,這是每個中國人對那個演繹著一脈相承的生活方式,和中華民族宗族文化深厚而溫暖,古樸而悠然,共同的家的情結。尤其對我這個遠離故土,少小離家的人而言,濃厚、樸素的鄉土情結更能勾起我刻骨銘心的鄉情。

我高興被邀請進了“我們縉雲人”的微信群,群裡的許多朋友在談論著縉雲的大小事,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小橋流水,風雨乾坤,花開花落,一抹鄉愁,一切都是難忘的記憶……

一切是今天家鄉的生活,一切是明天難忘的故事。

(2019年4月6日)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房外蛙聲屋後蟬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推門有獨峰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河陽古築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遠眺鼎湖峰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戶九村口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縉雲印象之五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縉雲印象之二

美麗中國 畫說縉雲

獨峰書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