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確保57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寧夏金融扶貧這樣做

金融 農村改革 農村 三農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7-04-30
2020年確保57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寧夏金融扶貧這樣做

“走路很艱難,吃水沒有源,三年兩頭旱,口袋沒有錢。”4月27日的銀行業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寧夏鹽池縣曾記畔村支部書記朱玉國這樣描述村子過去的情況,而經過近年的扶貧支持,該村已經解決脫貧溫飽問題。

地處西北的寧夏,經濟欠發達,貧困人口較多且貧困程度比較深,扶貧任務艱鉅。寧夏銀監局副局長薛曉雷介紹,寧夏有9個國定貧困縣(區),800個貧困村、57萬貧困人口,貧困人口占全區總人口的8.6%。

確保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寧夏也將扶貧目標定為2018年實現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村全部銷號、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用兩年的時間鞏固,最終2020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如何達成?

薛曉雷介紹,寧夏主要通過東西協作扶貧、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教育扶貧四條路徑開展扶貧工作。東西協作扶貧即以寧夏永寧縣閩寧鎮為抓手,引進6000家福建企業家和商戶,提供10萬個就業崗位。產業扶貧即引導銀行機構支持優質馬鈴薯、蔬菜、枸杞、草畜、釀酒葡萄等產業發展,打造“一縣一業”、“一鄉一品”扶貧產業鏈。對於一些確實不適宜人生存的地區,通過引導轄內2家政策性銀行設立扶貧事業部,支持貧困人民“挪窮窩”,同時扶持特色種養、林下經濟、設施農業等產業帶動搬遷農戶脫貧。治貧先治愚,鼓勵政策性銀行為貧困地區學生髮放助學貸款,執行基準利率,最長貸款期限達20年,確保學生不因貧困失學、輟學。

此外,寧夏將800個貧困村分解到轄內68家責任銀行,保證每個貧困村至少一家銀行對接;推動“村村通”工程,在偏遠山區設立物理網點、佈設自助機具、開展流動金融服務,基本實現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

截至3月末,寧夏地區扶貧貸款餘額達740.23億元,同比增長28.23%。扶貧不良貸款1.84億元,不良率0.25%,低於寧夏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

薛曉雷介紹,在扶貧貸款風險防控上,引導銀行業機構與地方政府簽訂脫貧攻堅戰略合作協議,建立扶貧風險補償金,對確定為損失類的貸款本息,由地方政府和經辦銀行按照7:3的比例分擔。自治區政府還建立10億元的扶貧產業資金,按照1:10放大銀行信貸資金,支持扶貧產業。

金融扶貧要立足商業可持續,通過產業帶動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郵儲銀行寧夏分行在六盤山特困區蔡川村的實踐,就帶動當地村民人均收入從2008年的不到2000元,增加到2016年的7350元,在2016年末實現脫貧銷號,成為金融扶貧的“蔡川模式”。

郵儲銀行寧夏分行副行長趙志剛介紹,蔡川村地處自然環境惡劣的固原,當地農民脫貧存在缺資金、缺產業、缺技術、缺抵押物的難題。郵儲銀行聚焦普通農戶的小額貸款業務,通過“銀行+合作社/致富能人+農戶”模式,通過“小貸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機制帶動貧困戶的發展能力。截至2017年3月末,郵儲銀行寧夏分行在蔡川村累計發放扶貧貸款2824戶,金額1.1億元,支持該村80%以上的農戶從事牛羊養殖,支持村民種植紅梅杏500多畝,利用6000多畝退耕還林地養殖生態雞上萬只,蔡川村純養殖的收入已佔到全村民收入的60%以上。

在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鹽池縣,通過將政府扶貧資金、農戶自有閒置資金和社會捐助的一些善款作為互助資金,按照一定比例撬動銀行信貸資金,取得較好社會效益,成為全區推廣的“鹽池模式”。

在該模式下,貧困戶貸款可得性更為重要。寧夏黃河農商行行長魏根東介紹,傳統考察農戶時,農戶的家庭收入因素佔60%,個人基本情況佔30%,農戶誠信度佔10%。但貧困戶本身收入就少,傳統模式建檔立卡貧困戶根本無法獲得貸款。該行調整評級權重,將誠信度權重調整為60%,收入情況為30%,基本情況為10%,評分90分以上的可獲授信5-10萬元,80-89分的授信2-5萬元,70-79分的授信2萬元以下。改善貸款評級難、貸款額度小的問題。此外,在管理機制上,為了有效防控風險,黃河銀行對不良貸款實行終身責任追究制度,但在扶貧小額貸款發放中,只要信貸人員認真執行貸款“三查”制度,即使貧困戶貸款發生不良產生損失,也按照盡職免責政策免予追究賠償責任。

更多內容請下載21世紀經濟報道AP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