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銀行秋招,專業課備考(一)

金融 經濟 投資 銀行業 濰坊華圖 濰坊華圖 2017-08-30

一、宏觀經濟知識常見概念

1、GDP:經濟社會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名義:用生產物品和勞務的當年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實際:用從前某一年作為基期價格計算出來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2、GDP平減指數:是名義的GDP和實際的GDP的比率

3、均衡產出:和總需求相一致的產出,也就是經濟社會的收入正好等於全體居民和企業想要有的支出。

4、乘數:投資乘數:收入的變化與帶來這種變化的投資支出的變化的比率。稅收乘數:收入變動與引起這種變動的稅收變動的比率。政府購買支出乘數:收入變動對引起這種變動的政府購買支出變動的比率。政府轉移支付乘數:收入變動與引起這種變動的政府轉移支付變動的比率。平衡預算乘數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時以相等數量增加或減少時國民收入變動與政府收支變動的比率

5、資本邊際效率:是一種貼現率,這種貼現率正好使一項資本品在使用期限內各預期收益的現值之和等於這項資本品的供給價格或重置成本。投資邊際效率:由於資本品的供給價格上漲而被縮小後的資本邊際效率R,被稱為投資的邊際效率。(表示投資和利率間關係)

6、IS曲線:IS曲線是描述產品市場均衡時,利率與國民收入之間關係的曲線,由於在兩部門經濟中產品市場均衡時I=S,因此該曲線被稱為IS曲線。

7、流動性偏好:由於貨幣具有使用上的靈活性,人們寧可以犧牲利息收入而儲存不生息的貨幣來保持財富的心理傾向。

8、流動偏好陷阱:指當一定時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時,人們就會產生利率上升而債券價格下降的預期,貨幣需求彈性就會變得無限大,人們不管有多少貨幣都願意持有手中。

9、LM曲線:表示在貨幣市場中,貨幣供給等於貨幣需求時收入與利率的各種組合的點的軌跡。 10,擠出效應(對投資或消費的擠出):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費或投資降低的效果

二、貸款業務和儲蓄

1、貸款業務

  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按一定利率和必須歸還等條件出借貨幣資金的一種信用活動形式。廣義的貸款指貸款、貼現、透支等出貸資金的總稱。銀行通過貸款的方式將所集中的貨幣和貨幣資金投放出去,可以滿足社會擴大再生產對補充資金的需要,促進經濟的發展;同時,銀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貸款利息收入,增加銀行自身的積累。

2、儲蓄

  城鄉居民將暫時不用或結餘的貨幣收入存入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一種存款活動。又稱儲蓄存款。儲蓄存款是信用機構的一項重要資金來源。發展儲蓄業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國民經濟比例和結構的調整,可以聚集經濟建設資金,穩定市場物價,調節貨幣流通,引導消費,幫助群眾安排生活。與中國不同,西方經濟學通行的儲蓄概念是,儲蓄是貨幣收入中沒有被用於消費的部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