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重拳治理保險業

金融 保險 經濟 人壽保險 經濟導報 2017-04-24

◆經濟導報記者 姜旺 濟南報道

保監會20日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保險監管 維護保險業穩定健康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加強保險監管、治理市場亂象、補齊監管短板、防範行業風險的任務和要求。《通知》明確,始終保持監管高壓態勢,全面清查違規資金運用、股東虛假注資、公司治理失效、信息披露不實等問題。

《通知》指出,當前金融工作面臨的國內外形勢依然錯綜複雜,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並未減少,經濟穩定運行的基礎仍然不夠牢固,一些困難和矛盾在金融領域會繼續有所反映。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短短2000多字的文件,用了5次“堅決”一詞,表明了保監會的決心。

快速膨脹之憂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保險業實現原保費收入3.1萬億元;資產規模方面,保險資產管理規模已突破17萬億元,僅次於銀行理財、信託和券商資管,排在大資管行業的第四位。“這些數字的迅速膨脹,一方面顯示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一方面監管不到位對資本市場的負面影響大家已有目共睹。”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的保險學教授表示。

《通知》表示,近一時期,在利率環境複雜、資產配置難度大的背景下,少數保險公司發展模式激進,資產與負債嚴重錯配,存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隱患;部分保險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內控制度不健全,存在股東虛假注資、內部人控制等問題;行業整體償付能力保持充足,但個體分化明顯,償付能力下降和處於關注區域的公司數量有所增加,局部風險增大,風險點增多;一些保險機構盲目跨領域跨市場併購,個別保險資管產品多層嵌套,極易產生風險交叉傳遞。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通知》將“嚴防嚴管嚴控保險市場違法違規行為”放在了首要位置,要把業務擴張激進、風險指標偏離度大的異常機構作為監管重點,在市場準入、產品審批備案、高管核准等方面進行必要的限制。始終保持監管高壓態勢,全面清查違規資金運用、股東虛假注資、公司治理失效、信息披露不實等問題。依法加大行政處罰力度,對影響惡劣、屢查屢犯的機構頂格處罰。對利用保費虛假注資、關聯交易侵佔公司利益等違法犯罪行為,堅決移送司法處理。

不僅僅從治理方面加大力度,《通知》還透露出將從制度上解決問題的態度。將系統梳理制度和流程,深入排查監管漏洞,儘快補齊制度短板;加強各領域監管制度的協調統一,重點加強對創新業務和交叉領域的制度完善,防止監管套利;加快完善監管規則,在放開前端的同時切實管住管好後端。

此外,《通知》強調,將關注和緊盯重點公司、重點領域和重點產品的風險,防止個體風險演變為局部風險、局部風險演變為整個行業風險。有序處置一批風險點,對可能產生的次生風險做好應對預案。

“鬆綁”之痛

“保監會下如此決心重拳治理保險資金,根本原因在於最近幾年政策的鬆綁及保險牌照的大量發放讓保險行業形勢愈發複雜。”上述保險學教授表示,無論是放寬民營資本進入保險業,還是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都是史無前例的,中國保險市場的規模迅速膨脹、缺乏監管,保險業的風險不斷積累,甚至已經影響到了金融秩序的穩定。

經濟導報記者梳理髮現,在上一任保監會主席的5年半任期內,發放保險牌照的數量已經超過50張,等候籌建的保險公司數量更是高達200多家。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已經有41家險企在中保協發佈了設立預披露公告,有中原人壽、鵬康人壽、君安人壽等壽險公司,也有多彩財險、大唐財險、三江財險等財險公司,還有長青健康保險、粵財信用保證保險等以特定險種命名的險企。在國家工商總局企業名稱核准公告信息中,有關保險公司設立名稱的則多達111家。

隨著各路激進險企在資本市場興風作浪,險企藉助政策違法操作的“套路”開始浮出水面。某上市險企資管負責人23日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從前海人壽今年收到保監會的罰單就可以看出,前海人壽在2015年11月發佈的增資報告(即增資至85億元)中,所稱股東增資資金性質為自有資金,與實際情況不符,存在提供編制虛假增資資料的現象,前海人壽在3年間註冊資本金從10億元增資至85億元。

“前端是放開了,但是後端不但沒管住,反而放得更開,從牌照發放到資本運用,保險業監管實行的其實是一個大喇叭形政策,內幕交易、關聯方認購、隱形舉牌成了一些險企股東的慣用手法,幫助其完成資本跨界‘搶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