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高能E蓓子】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此文為高能E蓓子原創,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轉載請後臺聯繫,但歡迎你們轉發到朋友圈。

《哈哈農夫》終於收官了。

記得這節目剛官宣的時候,我是充滿疑惑的:哈?那是啥?

不知節目組是不是意念get到了我的疑惑,2月的時候我就收到邀請探班節目錄制,圍觀了“哈哈家族”成員們可可愛愛的一面。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但實際節目播出來,和我想象的也有點不同,話題度還挺高。

所以最近我又找來節目組工作人員聊了聊,看看他們做這檔節目,到底是為了什麼。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這麼真實的農夫生活,真能哈哈得起來?

乍一看,《哈哈農夫》這種明星下鄉的模式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

像《嚮往的生活》《野生廚房》,其實都和《哈哈農夫》的內核差不多,一群藝人聚在一起體驗生活感受生活,有點像明星版的“農家樂”。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不過和《嚮往的生活》《野生廚房》不同,《哈哈農夫》沒有什麼詩情畫意的田園牧歌,嘉賓們都是實實在在跟著當地的村民們幹農活。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這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雖然少了一絲慢綜藝的休閒感,卻更加接地氣更真實,也更符合《哈哈農夫》裡“農夫”的概念。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話說一開始打開《哈哈農夫》,我的想法跟王源是一樣的。

覺得這個節目,就是來“摘摘菜啊幫助一下農民啊”,應該是畫風很休閒很輕鬆的。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結果實地體驗了才發現,這節目每一集的任務可以說都很艱鉅很累。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比如大家去香蕉園“打工”,要摘一千斤香蕉。

心疼賈乃亮的老腰……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還有放牛,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放牛就像電視劇裡那樣,拿個小鞭子打一下就走,很簡單。

但金瀚他們親自下場放牛,才知道原來放牛也是技術活,一不小心還會變成被牛放……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哈哈農夫們和牛也是緣分很深了,第一站趕牛失敗,最後一站還要撿牛糞,真是一個有味道的任務。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除了在陸地上幹活,大家還試過凌晨3點出海,每個人都困到毫無靈魂。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不過在捕到魚的那一刻,那種滿足感和成就感也是無可替代的,這趟捕魚之旅也不枉此行

都市人和大自然的疏遠在《哈哈農夫》裡體現得淋漓盡致,相比每日勞作的當地人,嘉賓們簡直都是戰五渣。

金瀚摘個仙人掌來做菜,都能被食物反殺。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試圖用虹吸原理對付魚塘,才發現大自然遠比理論要複雜。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雖然對於嘉賓來說節目未免太硬核,但《哈哈農夫》的總導演袁白麗告訴我們,節目任務是完全真實地參考了當地村民的日常:

田園生活最大的真相就是勞動量是真的很大,農夫是很辛苦的。世界上有千萬種活法,我們就是展示了一部分人比較簡單、真實、但也有幸福感的生活。

比方說第一站收割一千斤香蕉,我們是以一個農夫一天的工作量為參照,來給嘉賓制定的這個任務量。那有這樣的一個對手在,幾位嘉賓也不想比農夫更弱,所以也真實地完成了任務。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凌晨三點出海,也是漁夫普通平常的工作節奏。

嘉賓也是嚴格地按照農民的作息時間去生活,比如第三站,漁民會凌晨三點出去捕魚,藝人也要這個時間去出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遵循的,也就是農夫所遵守的大自然的法則。

我們所認為的挑戰,正是很多人的生活。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體會過了每一滴汗水,才明白一蔬一飯的來處可貴。

難怪最後一集賈乃亮看到巖哥送來的香蕉和菠蘿,會感慨地說,自己摘過香蕉後才知道辛苦,以後再也不會浪費了。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也是在《哈哈農夫》裡,我們學習見識了很多“小眾”的田園生活。

比如原來甘蔗是要“養”的,砍蔗的時候要留下一小節的根在土裡,明年小甘蔗才會再次冒頭。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在養蜂那期,嘉賓們也從蜂農處學習到了很多關於蜜蜂的科普。

原來工蜂又要採蜜又要釀蜜,還要喂蜂王吃飯……看到忙碌卻分工得井井有條的蜜蜂,不由得想感嘆大自然的美妙。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生活在土壤與海浪之間的人們,自有屬於自己的浪漫。

養蜂人追隨著花的腳步遷徙。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捕蟹人的旅途孤獨寂寞,但暈船的妻子總會在碼頭等他回家。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旅程中每一次和真實的農夫互動的收穫,都讓節目裡更加立體。這一點,節目的編劇組組長王婷也有共鳴:

我們的策劃及踩點前期,不管去到哪個村莊,那裡的人都是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山河湖海其實都是相對平面的,但那方水土下生長的人們是立體的。

例如曼掌村能歌善舞的傣族小姐姐、西島樸實執著的捕蟹爺爺。村民其實是一個村的縮影,在他們身上能看到最本味的文化和習俗。後來,嘉賓也逐漸喜歡並自發地去和村民形成互動,這也算是達成了我們的初衷。

所以最後一期賈乃亮也說到:節目帶給大家最大的意義就是,它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的寬闊。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不過我覺得,哈哈農夫們除了汗水和遠方,收穫的最寶貴的東西,應該還是身邊的彼此。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從大寫的不熟到“哈哈家族”

《哈哈農夫》的常駐團隊,一開始就被節目設置成了四位兄妹的關係。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甚至連飛行嘉賓,都變身老家親戚加入“族譜”。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但其實四位常駐除了賈乃亮和王源之前就認識,其他嘉賓之間根本並不熟悉。

因此一開始第一集初次見面,大家也都蠻尷尬的,甚至有點冷場,完全看不到家族的模樣。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彼此還是陌生人,就要稱兄道妹共建美好家園。這種謎之中二的設定,一開始觀眾真的是拒絕的。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可是十幾期下來,這一家子居然真的變得其樂融融了起來。

一家人的生活裡,我最歡樂的就是二哥金瀚和三妹楊超越的小學雞式日常互懟。

你懟我智商感人。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我回懟看著你的戲長大。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還有賈乃亮,雖然是大哥,但不知道是不是“長兄為父”,在節目中他老是莫名有種“慈父”感,像極了操碎了心的老父親。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十幾期相處下來,大家彼此之間越來越有默契。比如猜詞遊戲的環節,王源做了這麼一個姿勢……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居然全場都秒懂他是在模仿金瀚叫“超越妹妹”的樣子,這群人的腦電波是互通的嗎?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這樣的相處,也讓賈乃亮把哈哈之家的成員們都認證成了自己為數不多的朋友。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大概因為節目裡,大家擁有共同患難的集體回憶。受傷、暈船、高原反應在《哈哈農夫》裡,都是家常便飯。

採蜜的時候,王源就被蜜蜂追著狠叮了幾下。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楊超越也經常因為大大咧咧又皮的性格而受傷,下海的時候就被岩石劃傷了。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不過轉過頭超越妹妹就像沒事人一樣,也是心大得可愛

大家也試過集體出現高原反應,又低燒又頭暈頭痛什麼的,我們看著都替他們擔心。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一開始還沒事的超越妹妹後來也加入了高反陣營,大家不是嘴脣青紫就是吸著氧,這場面也是很嚇人了。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經歷過這樣的並肩戰鬥,不變成朋友也很難。

這一點,也在節目組的“神機妙算”之內。總導演袁白麗告訴我們,他們從來沒有擔心過大家的關係:

“哈哈家族”的默契程度和情感的問題,其實對於我們來講,不是大問題。因為他們有一個特徵,大家都是年輕人。而且他們從城市換到鄉村之後,融合非常得快,我恰恰覺得這就是大自然的魔力。

而且,《哈哈農夫》的錄製週期比一般節目要長。

每次四天三夜的相處時間和緩慢的節奏,讓大家有更多做任務之外的時間來相處和溝通。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節目裡王源就和哥哥姐姐們吐露過很多心聲,比如對國內音樂市場現狀的不滿。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還有自己被伯克利錄取的過程。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這些引發熱議的內容,在袁白麗看來,只是很自然的表達:

我們自己也看過很多王源其他的節目,其實這個孩子平時很難跟人打開心扉的。在這裡他願意去聊這樣的東西,我們反倒覺得,是因為這個環境是有魔力的。以及,是這幫人能夠讓他打開自己的話匣子來講這些內容。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所以最後一集面對離別,哈哈家族的四兄妹都非常難過。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特別是看到屬於大家回憶的哈哈之家,想起大家一起幹過的活,去過的地方,每個人眼裡都飽含淚水。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他們想要的標籤,是這樣的

在一次荒島夜聊裡,來做客的寧靜發起了一個出圈的話題:如何看待自己身上的標籤?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其實,整個《哈哈農夫》都是幾位常駐的家族成員對這個問題的答卷。

“標籤”難免存在。換言之,這也是藝人必須的記憶點。而這節目就是一場大家更新既定印象的旅程。

金瀚是嘉賓裡相對透明的一位。之前,他的角色都洋溢著“莫挨老子”的王霸之氣。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但是腹黑霸總演多了,他也擔心自己的戲路會受限。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而《哈哈農夫》裡的金瀚,和他的角色屬性完全不同,天天賤萌地上躥下跳,帥不過三秒。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他也是哈哈家族裡最皮的崽,最愛的日常就是和楊超越互懟。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還“劇毒”地用了火少團綜裡的梗

大家印象裡的賈乃亮前幾年上遍了熱門綜藝,對搞笑這項事業兢兢業業。但天賦如何呢?請看節目官方吐槽↓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沒想到沉寂了一年再見,他頭髮剪短了,話也沒那麼密了。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身為家族裡的大哥,他不僅對弟弟妹妹細心關照,下雨天連小豬都照顧到了。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為了一家人的晚飯,和菜農大哥就幾毛錢討價還價的樣子也真的是太誠懇了,完全成功去油。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作為女星中的頂流,楊超越最想摘掉的標籤就是“錦鯉”。相比幸運者,她更想以“娛樂圈打工仔”的身份被大家記住。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楊超越和觀眾的距離,從來沒有像在《哈哈農夫》裡一樣近。從前,雖然有“村花”的名頭,但大家眼裡的楊超越還是那個意外爆紅的天選之女。

這次,她回到了熟悉的環境裡,做起了擅長的事情,雲端上的人設突然就踏實地落了地。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實實在在地,楊超越憑著一騎絕塵的生活常識成了真·全家的希望。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王源的轉型期也來得轟轟烈烈,他不願意再被人說可愛。《哈哈農夫》也撞上了這場愈演愈烈的青春叛逆。

第一期的時候,王源還遵循著小弟的定位乖巧地叫大家“哥哥姐姐”。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相處久了人也飄了,到後來,他管大兩歲半的楊超越喊起了“老妹”。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還企圖讓比自己大七歲的金瀚承認自己的源哥身份,就差沒有爬到大哥賈乃亮的頭上了。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這樣的王源其實很像我們熟悉的青春期小男生,憋著一股勁,硬要證明自己已經成熟了。

按照節目組規劃的的初始設定,作為小弟的王源更多地負責大家農閒時候的休閒娛樂。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然而王源對這個輔助位置並不滿足。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後來,他幹起活來永遠一馬當先,尤其是在體力活上,絕不示弱。

在第三站的海島之旅裡,王源當上了當家人,更是躍躍欲試要證明自己的能力。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他想以平等的身份融入成年人的社交,所以相比賣乖,他更熱愛互懟。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然而這個套路還是被認識王源很久的賈乃亮一眼識破了。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當然,再怎麼裝成熟,遇到真正強勢的寧靜,弟弟還是慌亂地一秒慫。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關鍵時刻還是大哥出手撐了場面,未免也太真實了。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這種真實,也是哈哈家族成員有“團魂”的另一個原因。《哈哈農夫》裡沒有人設,而大家不約而同地開始放飛自我,以坦誠的面目相處。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大傢俬底下的樣子,請看節目編劇組組長王婷執行導演胡堃的爆料:

亮哥真的太貼心了。節目裡他是一個行走的醫藥箱,這真的不是硬拗的人設,他本人在私底下就是這樣一個很願意照顧人的角色,而且他非常在意身邊人的感受,會讓和他相處的人感到很舒服、沒有壓力。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金瀚的畫風更是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看起來非常勇猛的金瀚其實私下膽子非常小,每天睡前必須要看動畫片催眠,從《蠟筆小新》、《百變小櫻》到《灌籃高手》和《聖鬥士星矢》,不僅如此,他還必須要有哥哥或者弟弟在身邊陪睡,非常怕黑,和大家看到的強壯“海王”哥哥完全是兩碼事。

王源對於成年的應激反應不僅體現在《哈哈農夫》裡,他在其他節目裡也反覆表達過自己對於乖寶寶歲月的不滿。

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他急切地想以大人身份被認可的心情。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這次王源被拍到抽菸也是和哈哈家族成員聚會的時候,可見成員之間的相處是真的不設防

而作為唯一的女嘉賓,大大咧咧的“直男”性格還是楊超越的保護色。她用和大家稱兄道弟的方式來消解自己的性別特質。這並不只是她在鏡頭前的策略,也是她真實的性格,連節目的團隊都被征服了:

超越妹妹畢竟是女孩,在面對很多農活的時候,體力其實是很大的關卡,但是超越妹妹的“剛”真的需要重點標註,她的剛強解決了所有的不便,我們自然就不會給妹妹什麼特殊待遇了。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但除了“鋼鐵直男”以外,楊超越也有另外一面。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她的豪爽和愛哭看似是兩個極端,其實都是情緒的直接表達。

在其他節目還在拿楊超越的崩潰當做賣點時,哈哈家族卻能察覺到這兩個極端間共通的細膩和敏感。這樣多重屬性的楊超越,也許才是她最真實的樣子。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E姐結語:

看完最後一集《哈哈農夫》,我的感受還是很深的。

從一群不熟悉的陌生人,到“只要有你在身邊我才睡得著”的親人,《哈哈農夫》讓我們看到了世界,也看到了“愛”。

哈哈家族之間的愛,還有四兄妹和各位農夫之間的愛,甚至和“狗剩”“丁丁”的愛,在鏡頭下都顯得那麼純粹那麼理所當然。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因為在《哈哈農夫》裡,一切都是真實的。

真實到阿姨會像隔壁的大媽一樣八卦,追問金瀚心形仙人掌是要送給哪個女孩……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哈哈哈哈哈哈我也想知道!

從行業向角度來看,《哈哈農夫》和最近幾檔綜藝其實有點撞型,但它應當算是近期“流量轉化率”比較高的一檔節目了。

越來越多節目的失敗,證明了流量明星早已不是萬金油。可《哈哈農夫》還是在平穩清新的畫風裡收割了不小的熱度。楊超越和男嘉賓的互動是CP還是兄弟情?王源對熱度的迴避是情有可原還是無病呻吟?這些話題都被觀眾拿來反覆討論。

不管站在哪一方,這個節目至少引發了大家探討的慾望。而這份關注度的來源,依然是《哈哈農夫》的真實——

遠離喧囂的鄉村環境、自由的錄製過程、以及成員之間建立的信任,讓這檔節目誠懇地記錄了大家的自我表達,才能引起觀眾的興趣。

其實說到底,“標籤”並不是罪。

它也可以被解讀為鮮明的特質,或是貴圈每個人都需要的記憶點,但對於千篇一律的設定,觀眾已經能夠精準識別並閃避了。

強行貼上違和的標籤,一旦崩塌帶來的反噬遠大於可能吃到的紅利。

《哈哈農夫》裡的嘉賓不約而同地手撕舊標籤,是不是意味著強凹人設時代已經過去了呢?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你最喜歡“哈哈家族”的哪一位?

來評論區說說吧~

做有深度的心靈SPA和有格調的故事!

喜歡請分享哦!麼麼噠!

E姐換新Logo咯!各位閨蜜認準正版↓↓↓

又是明星下鄉,《哈哈農夫》有什麼不一樣?


都市男女的心靈SPA

以學術的嚴謹看貴圈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