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運評論

HangYunPingLun

"

航運評論

HangYunPingLun

「評論」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智慧航運

圖片來源:大比特網

2019年,“互聯網+航運”的發展走到了十字路口。

2018年年初,交通運輸部貫徹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相繼印發推進“互聯網+”便捷交通促進智能交通發展的實施方案。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打造智慧交通,引入車聯網和大數據的應用,在這期間,航運互聯網的發展也也初露端倪。2018年底,折射“互聯網寒冬”的百度指數環比激增678%,“資本降溫”“巨頭裁員”等瀰漫著整個互聯網。

在這期間,航運互聯網的發展有一定起色,卻沒有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傳統互聯網的燒錢模式也沒有點亮一個成功的航運互聯網,很多人開始懷疑航運互聯網是個偽命題。

但今年召開的第四屆長江航運互聯網大會,將航運互聯網生態提到了新的高度,預示著航運互聯網的春天才剛剛開始。

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思路,給了航運互聯網更深層的啟發,正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行業,重新理解智慧航運。

智慧航運的主導者:航運企業

馬化騰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表示,產業互聯網不同於消費互聯網,其主角是傳統企業,它以生產經營活動為關鍵內容、以提升效率和優化配置為核心主題,不斷推動產業的互聯網應用和創新。

而目前,國內傳統航運企業的信息化普及還處於起步階段,傳統航運企業要主導航運產業的進步和發展,需重新理解自己的定位和發展策略,依託產業互聯網深度融合企業核心業務,才能發揮更大的價值,在開放的市場中提升競爭力,推動智慧航運的發展。

傳統航運企業與產業互聯網相融合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從三個方面逐步實現:

一是業務數據化,企業必須從內部開始進行信息化的建設,改變傳統紙質化辦公的現狀,實現電子數據的長期留存和積累;

二是運營智能化,通過數據的完善和積累,形成自身業務的快速整合優化能力,推進企業智能決策和正確發展;

三是服務平臺化,在自身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依託航運產業互聯網實現互通互聯,打破信息孤島,統一整合到開放平臺,更公平、公開、公正地服務航運,取長補短良性競爭。

航運產業將逐漸實現低端去產能、去庫存和中高端降成本、補短板的供給側強有力升級,但產業互聯網不同於傳統的消費互聯網,不可能有“一夜成名”的神話。

航運產業互聯網是一條寬闊且深遠的跑道,考驗的是航運企業的應變力和忍耐力,但終點是明確而一致的:未來成功的航運企業必將也是互聯網企業。

智慧航運的本質:航運產業互聯網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幫助人類在生產過程中更好地征服和改造自然,那麼同樣科技也是航運這個垂直細分行業的第一生產力。

而智慧航運是科技發展和進步的結果,其本質是航運產業互聯網。

近些年來,有很多對於智慧航運的嘗試,比如北斗、AIS、VTS等技術,報關、船貨追蹤搜索等系統,視頻監控、無人機、無人船等硬件出現在航運領域。

同時,2019年又迎來了5G商用元年。5G技術與AI、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一起,推動產業互聯網的不斷髮展。

以5G為基礎,一個新的“ABCD+X”技術週期(AI人工智能、Blockchain區塊鏈、Cloud雲計算、Data大數據)正在逐步影響航運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比如,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對船舶和集裝箱進行可視化跟蹤,同時通過雲計算平臺對船舶進行實時航線分析,形成對於船舶進船位漂移、出入港、航次的優化算法,提升航運企業對於自家業務的綜合分析能力。

隨著航運企業的數字化升級,在互聯網的助力下,傳統航運企業將從自己的“單腿跳”變成與互聯網協作的“雙腿跑”,二者融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形成航運產業互聯網,發揮出“1+1>2”的能量,真正實現智慧航運。

大環境利好以及設施和技術的完善為智慧航運打下良好的基礎,那智慧航運一定能成嗎?其實在國內很多垂直領域,“互聯網+”推進的並不是很成功,都有相似的問題,他們主要依賴關係型合約和產業政策來推動經濟發展,而市場在配置資源過程中並沒有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同樣,航運固有的特點也一直以來困擾航運互聯網的實踐者,很多人將困難歸於“不透明、不公平、不合理”,說航運是灰色的,標準化的互聯網是進不來的。那麼如何做對價格,如何進行最佳的資源配置,如何充分發揮航運產業互聯網的作用?我個人提出“航運三駕馬車”的概念——航運雲+智能物聯+應用服務,三者相輔相成,是航運產業互聯網的核心。

航運產業互聯網的大腦:航運雲

航運雲是航運業的大腦中樞,逐漸完善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將激發每個參與者進行數字創新。

航運雲能更好地支撐航運發展,為長江環保、政府政務、港口管理、企業業務等提供更精準的服務、更優質的解決方案,未來一個企業發展得好與壞完全可以用企業的用雲量來衡量,一個企業用雲量越大,也就說明企業發展的越好、業務越活躍,反之則企業發展遇到了問題。那“不透明、不公平、不合理”的問題也就解決了,雲是開放的是標準的,如果個別群體仍堅持自我,將很難在航運雲中生存下去,失去競爭力,只能面臨自然淘汰。目前,我們無權要求公開任何一家的價格,但航運雲的發展是難以阻擋的。

航運產業互聯網的觸角:智能物聯

智能物聯的基礎是物聯網技術,船舶、港口是航運重要的生產要素,技術的升級將不斷催化船舶和港口等要素的發展。以船舶為例,目前,船舶的智能化是十分落後的,遠不如飛機,甚至不如我們的私家車。俗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過傳感器將船舶的各設備進行互聯,採集船舶運行數據,全面實時的監控船舶狀態,包括油耗、發動機情況、航行路線等,依靠互聯網傳輸到雲端,結合衛星位置信息、航道信息、服務區信息等為船舶提供更加合理化的航行建議。近幾年,更高級的技術推動,模擬駕駛,遠程遙控甚至完全無人化的智能實踐案例都出現在各種報刊雜誌展會上,一旦大批量產和複製,實現船船互聯、船港互聯、港岸互聯等等,整個航運業將完全進入新的時代。

航運產業互聯網的手和腳:應用服務

之前我們笑稱“辦事全靠腿,溝通全靠嘴”,人作為航運的重要參與者,在低價值的事情上耗費了大量時間,而應用服務是航運雲的成果,依託航運雲的數據和技術能力,可以創新更多的航運應用場景,為這些場景提供更多的優質服務。

航運作為一個古老的行業,也在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下,誕生更多的新應用場景,也許不久的將來,曾經的船長躺在家裡就可以開船運貨了。

當然,發展都是需要時間的,目前應用服務可以根據政府、航運企業、港口等實際業務需求設計多種多樣的應用,比如報港報關、找船找貨、維修保養等業務一鍵完成,將大大提高效率降低風險。

智慧航運的來路與前路:航運生態

航運產業互聯網是智慧航運的本質,那麼智慧航運的頂層設計就是航運生態。智慧航運從提出之日起,它的來路和前路都是航運生態。當前的航運生態老化,代謝遲緩,亟需新鮮的血液來喚醒新的生態機能,使其更有朝氣,更有活力。

那麼,如何構建航運生態呢?它是一個生態系統,只有更加多元才能更加穩定。利用科技賦能產業鏈的每個節點,更加快速高效無風險,運用航運產業互聯網融合政府、員工、港口、客戶、貨主、機構、系統為一體,各角色各司其職又連接互通,更加科學、協調,航運才能煥然一新,出現更多的增長點和創新性,最終反哺獲利的是整個航運行業。

航運生態需要我們形成共識,用更智慧的頭腦、更開放的心態,聯合各航運要素,深入各航運領域,共建、共贏、共享航運產業互聯網時代。

智慧航運不應該再是一個概念性的標籤,產業互聯網時代需要我們將新的理解變為腳踏實地的行動。

本文采自 中國水運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