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土地財政恰逢其時'

經濟 投資 二手房 購房 金融 中國日報網 2019-08-03
"

原標題:告別土地財政恰逢其時

中國經濟整體上處在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關鍵時期,結構調整、提質增效、新舊動能轉換不斷取得積極進展,正是告別土地財政、真正實現轉型升級的機遇期。各地應認真梳理評估現有的調控措施及其效果,任何地方都不得以刺激經濟為由鬆綁樓市調控,調控效果不佳、房價漲幅過高的地方應加大調控力度。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此前,連續兩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4月19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都對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做了特別的強調,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在此基礎上,進而要求“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表明了中央堅持樓市調控和“房住不炒”定位,推動建立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動搖的堅定態度。

2016年9月30日,北京、天津同時推出多項樓市調控措施,打響了本輪樓市調控的第一槍,至今已有兩年零10個月的時間,從以往樓市調控週期及過程看,現在應該到了本輪調控的顯效期。本輪調控帶來的明顯變化有二。一是今年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和銷售面積同比增幅,均兩次降到調控以來的最低點和次低點,表明一定程度擠掉了樓市泡沫;二是70個大中城市新房和二手房漲幅呈現整體回落之勢,特別是一些一線城市終結了調控前同比漲幅兩位數乃至50%以上的暴漲模式。

不過,放眼全國各地及各大中城市,不僅調控效果差異較大,房地產市場的走勢及變化也不盡一致。有些地區樓市走勢不時出現短期異動,有些二、三線城市房價逆勢上漲,少數城市同比漲幅持續超過20%。究其原因,除了有些城市採取的去庫存和人才引進政策一定程度上對衝了調控效果,很大程度還在於,一些地區過多過度著眼於地方經濟發展的短期效應,或調控力度相對有限,或變相鬆綁樓市調控措施,既向外界發出了錯誤信號,也使樓市調控進程出現反覆。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央政治局會議作明確強調“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非常及時而有很強的針對性。

我國不同地區及城市地理位置不同,區域功能定位不同,人口規模、結構、流動狀況和房屋存量、商品房供需狀況等也不同,中央明確樓市調控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這要求各地從實際出發做好樓市調控工作,但不意味著一些城市可以放鬆調控,更不意味著經濟增速下行的地區可以重新把房地產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

從本質上看,如果一些地方因為強化樓市調控措施遏制了投資投機性購房,導致一些地區經濟增速放緩,則更說明這些地方經濟發展過多依賴於土地財政。如果繼續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即使短期內可以拉動經濟增速上升,但必然繼續拉高房價,加重民眾購房負擔,加大樓市泡沫和金融風險,經濟增速也必然難以持久。

中國經濟整體上處在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關鍵時期,結構調整、提質增效、新舊動能轉換不斷取得積極進展,正是告別土地財政、真正實現轉型升級的機遇期。各地應該以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為引領,認真梳理評估現有的調控措施及其效果。任何地方都不得以刺激經濟為由鬆綁樓市調控,而且那些調控效果不佳、房價漲幅過高的地方,還應加大調控力度。要注意選擇有利於從根本上遏制投資投機性購房的治本措施,如延長新房上市和二手房再上市時限等,並將其逐步納入房地產發展的長效機制。

同時要從本地實際情況出發,主動發現和抓住機遇,努力發揮地區和區位優勢,積極發展適合地方特點和未來發展方向的經濟,培育和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擺脫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終結房價暴漲模式過程中,使地方經濟搭上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快車,實現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來源:北京青年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