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的苦日子,要來了嗎?'

經濟 人力資源 職業教育 金融 中產先生 2019-09-02
"

回顧十年來的財富流向和未來的政策方向,有一個趨勢越來越清晰:中產可能要面臨苦日子。



回顧十年的財富流向

把時間拉長來看,2008年到2018年,是貨幣寬鬆和城市化背景下資產暴漲的十年,除了互聯網和金融行業,其他各行業的勞動力溢價和資產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語。

換句話說,普通人在這十年最有可能身家翻番的兩個節點就是09年和15年之前買房,在12年或者16年最高點拋掉。除此之外,除了中彩票基本沒有其他途徑。


"

回顧十年來的財富流向和未來的政策方向,有一個趨勢越來越清晰:中產可能要面臨苦日子。



回顧十年的財富流向

把時間拉長來看,2008年到2018年,是貨幣寬鬆和城市化背景下資產暴漲的十年,除了互聯網和金融行業,其他各行業的勞動力溢價和資產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語。

換句話說,普通人在這十年最有可能身家翻番的兩個節點就是09年和15年之前買房,在12年或者16年最高點拋掉。除此之外,除了中彩票基本沒有其他途徑。


中產的苦日子,要來了嗎?


全國主要城市房價上漲圖

"

回顧十年來的財富流向和未來的政策方向,有一個趨勢越來越清晰:中產可能要面臨苦日子。



回顧十年的財富流向

把時間拉長來看,2008年到2018年,是貨幣寬鬆和城市化背景下資產暴漲的十年,除了互聯網和金融行業,其他各行業的勞動力溢價和資產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語。

換句話說,普通人在這十年最有可能身家翻番的兩個節點就是09年和15年之前買房,在12年或者16年最高點拋掉。除此之外,除了中彩票基本沒有其他途徑。


中產的苦日子,要來了嗎?


全國主要城市房價上漲圖

中產的苦日子,要來了嗎?


北上深人均工資上漲圖

通過對比可以看到,這十年來房價平均漲了5倍左右,而工資只漲了2倍左右,加上槓杆效應,工資按照3000的基數,房子按照100萬的基數,粗略的算一下:

2008-2018這十年的工資大概是60萬,如果2008買入一套房產2016年賣掉,去掉首付大概可以賺470萬,十年間400萬,階層就這麼變化了。

按照這個邏輯,我們可以分析2015年之前不同群體財富情況:

中產以上群體通過房屋買賣躋身淨資產階層;

普通階層群體通過房屋買賣躋身中產階層;

其他沒有趕上這一波紅利的只靠工資收入的群體被拋下了。

勞動積累遠遠落後於資產增值,這就是這十年前半段的邏輯。

貨幣寬鬆和城鎮化迎來拐點

時間到了2016年之後,一直到2018年甚至是以後。

貨幣寬鬆和城鎮化都迎來拐點,分別對應的去槓桿和人口銳減。

推動樓市上漲的動力在減退,但是多數人還是後知後覺。

反應到樓市就是夏天和寒冬差不多同一時間到來,2016年是樓市最瘋狂的一年,在以往財富效應的激勵下,所有人拿著鈔票往裡湧入,一個購房資格就能炒到幾十萬元,誰也沒想到一年不到,史上最嚴調控就來了,一直到今天,還沒有放鬆。

房產迅速增值的預期在未來越來越低,但是在人口減少的背景下,勞動價格卻在迅速上漲。

舉個例子:

寫字樓的白領和送快遞的藍領,他們的勞動力價格這幾年來開始倒掛。大學畢業的白領一個月在寫字樓寫個PPT拿6000塊工資,初中畢業的外賣小哥靠出賣體力一個月可以賺20000。

這個就是勞動價格的變化,有人說外賣是新經濟的原因,那就不說外賣小哥,說工地小工、裝修、修空調……很多體力活還得按天結算才行,最低300一天。

資產價格不漲就是陰跌,勞動力價格在上漲,這其實就是價格的重估和修復。之前勞動無法積累財富的勞動群體,在這一輪價格重估中會享受紅利,而持有資產的看來沒有多少紅利了

還是要分析群體:

16年以及之前把房產拋掉的那一部分中產,享受了最後一波資產紅利,至少他們的資產都翻倍了。

16年之前沒有趕上資產紅利的那一部分人,會通過勞動力價格重估來修復和彌補,以前一個月幾千塊錢變成萬把塊錢。

然後就是16年上車的這一部分中產,高位持有資產未來變現不易,而且上漲空間也被壓縮,資產增值的紅利吃上不,勞動力紅利也吃不了(太累),估計要過一段苦日子了,起碼2016年之後新持有的資產是不划算的。

經濟和商業邏輯的變化

這是經濟邏輯的變化,老齡化加快和城市化放緩的背景下,很多情況都會發生變化。

比如勞動價格重構會影響就業選擇,白領和藍領,藍領收入吊打城市小白領的情況會越來越普遍,未來甚至會影響教育,與其去大學混四年,還不如去職業學校去學一門技術以後開個店,這和目前國家倡導職業教育也不謀而合。

比如城市化放緩影響商業邏輯,縣城經濟和下沉市場也來越被人提起,也被國家重視,而大城市的零售業日漸凋零,家樂福、沃爾瑪紛紛折戟,由此帶來的商鋪資產價格也面臨重估。

對於普通人是利好,人力價格被修復之後,更能激發整體社會經濟的活力,總比把資源堆在鋼筋水泥上要好,未來很可能工資快速上漲,而資產價格不變,這樣一方面激活人力資源,另一方面可以擴大內需,環境變好之後,創新創業也可以開展起來。

嗯,就這樣。

更多好文,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