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對消費到底有沒有影響?

經濟 購房 證券投資基金 住房公積金 金融 我愛我家官網 2019-06-06

1. 居民槓桿率:結構問題更為凸出

從存量水平的國際對比看,我國居民部門槓桿率並不高。根據BIS統計採用的槓桿率指標“居民債務餘額/GDP”,其中居民債務口徑主要是住戶貸款,截止2018年三季度,中國居民部門槓桿率為51.5%,儘管高於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38.7%,但相比於所有報告國平均水平59.2%和發達經濟體平均水平72.2%並不高,並且遠低於85%的債務警戒線。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研究,住戶部門債務與GDP的比值低於10%時,該國債務的增加將有利於經濟增長,比值超過30%時,該國中期經濟增長會受到影響,而超過65%會影響到金融穩定。從絕對水平看,中國居民部門槓桿率仍有一定的加槓桿空間。

我國居民債務對消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結構上。從住戶部門的貸款結構看,住房貸款一直佔據較高的比重,消費貸款比重提升明顯。截至2018年末,個人住房貸款佔住戶貸款比重為53.9%,非住房消費貸款比重由2006年6月3.1%大幅提升至25.0%。如果考慮住房公積金貸款,截至2017年末,居民住房負債佔居民總負債比重達到58.7%。和非住房消費貸相比,住房貸款並不用於消費而是用於購房,因此並不會帶來當期可消費資金的增加,相反,債務負擔和相對消費貸更為長期的還本付息週期會極大削弱居民當期甚至未來消費的動機,也即僅僅只會帶來明顯的“擠出效應”。考慮到近年來,部分居民將消費貸、小額貸等資金用於購置房產,住戶部門負債結構“房貸化”的程度可能更高,這種結構對消費的制約可能比想象中更大。

根據可比國家的歷史經驗,非住房消費貸,無論是從佔居民總負債比重還是佔GDP比重看,都不具備大幅提升的空間。美國非住房消費貸款佔居民貸款比重一直維持在20-25%,中國目前為25%,美國非住房消費貸款佔GDP比重19%,中國目前為13%,因此,通過非住房消費貸加槓桿的操作空間已經很小,即通過進一步擴大非住房消費貸款的比重從而獲取收入效應 帶動消費的可能性並不大。未來居民部門進一步加槓桿可能更多隻能通過住房貸款比重進一步擴大實現,但住房貸款增加更多隻能帶來“擠出效應”,這樣的加槓桿方式並不利於提振消費,從這一角度出發,中國目前的居民槓桿率已經接近不利於消費的閾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