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頻出股民卻意外吃“大寬面”,私募解讀近期市場調整是為何?


利好頻出股民卻意外吃“大寬面”,私募解讀近期市場調整是為何?


近期市場利好頻出,諸如公募基金一季度加倉近10個百分點、股指期貨進一步常態化以及前期金融數據的大幅超預期等。上週末明明有眾多利好,但沒想到本週剛開局,A股散戶意外的吃了碗“大寬面”,A股三大股指集體走弱,收盤均跌超1%。週二,股指低開並繼續向下尋求支撐,滬指圍繞3200點反覆拉鋸,行業板塊呈現普跌態勢。

近期,兩場會議令市場對貨幣政策走向的分歧進一步加大,一場是4月12日召開的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例會,另一場是4月19日召開的定調下一步經濟工作的政治局會議。兩場會議均傳達出了對經濟的看法趨於樂觀、貨幣政策趨於收緊的政策意圖,政策基調較前次發生明顯轉變。

疊加上週3月經濟數據向好、4月17日央行縮量續作MLF略低於市場預期,市場焦點落在貨幣政策上——到底中國目前迎來“政策見頂”之時了嗎?貨幣政策就快要轉向了嗎?私募排排網對此展開調查,根據調查結果顯示,56.25%的私募認為目前經濟初現企穩跡象,貨幣政策也將回歸穩健;有37.50%的私募則認為目前並未有明顯的信號表明經濟政策將由寬鬆轉向收緊,這種寬鬆政策不會馬上停止;還有6.25%的私募認為當前無論是政策繼續寬鬆還是說政策已經見頂轉向,都沒有明顯信號。


利好頻出股民卻意外吃“大寬面”,私募解讀近期市場調整是為何?


此外,近期政策面利好頻出,A股為何漲不了?市場的不斷調整是為何?寬鬆政策又是否面臨轉向?針對這些問題私募排排網還採訪了基岩資本副總裁範波、高溪資產合夥人陳繼豪、德海資本總經理張波、巨澤投資董事長馬澄。

市場調整屬正常範圍

週末市場迎來眾多利好的消息,如中金所放鬆股指期貨的限制,讓股指期貨恢復常態化交易,監管的措施逐步實施。這有利於提振市場的信心,同時會吸引一些做絕對收益的資金加倉現貨。但雖然近期政策面利好頻出,現在的A股就是漲不上去,還時不時來一個大幅調整。

對此基岩資本副總裁範波在接受私募排排網採訪時表示,實際上,現在市場對於盈利與利率的判斷都是相對中性的,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投資者的情緒,可以從這兩天的盤面看出,現在整個市場的分歧非常大。因為有些人認為經濟馬上就要復甦,比如說以國泰君安為代表,說一季度就是基全年經濟的低點,最近這段時間已經達到經濟的低點,二季度開始就往上了;有些人認為二季度的信貸增速會收一收,全年的低點可能在三季度。

高溪資產合夥人陳繼豪認為,近期利好消息比較多,但大盤在3200點一線似乎上攻動力不足,這一方面反映了場內一些主流資金在這個位置追高意願不強,進行減倉操作,比如北上資金近一週資金淨流出超過百億,另外就是公募基金的加倉又到了臨界點,如果沒有後續新增資金的募集,88魔咒就會導致基金後續無可用之兵。如此,量能的萎縮導致行情回落就在情理之中。另外股市慣性思維就是利好公佈就是利空,這在牛市初期投資者觀念還沒有從熊市思維轉變過來這個階段尤其靈驗。這就從大盤走勢上可以驗證,跌起來是急跌,殺跌盤很多,投資者持股信心還是不足,籌碼穩定性就差。所以要扭轉這一局面還需要政策持續的組合拳。

德海資本總經理張波向私募排排網介紹,這個調整很正常,A股從底部的2440點漲到了近3300點,漲幅超過30%,創業板指數漲幅接近40%。有調整是很正常的,很多的個股在業績沒有大的增長的前提下都翻倍了,這是對去年貨幣收緊情況下的一種反彈。指數回調10%-15%都是正常的,沒有隻漲不調整的股市,調整是為了行情更加有延續性,更加健康的向上。另一個就是在3200點上面成交量開始萎縮,經過快速拉昇後很多資金不願意追高,這個也是正常的。而且市場流動性充沛,只要有合理的回落區間,很多資金還是願意繼續參與,所以目前的調整非常正常。

巨澤投資董事長馬澄認為,首先從投資者心態上,大盤指數從2440點開始企穩上漲已有30%的漲幅了,個股已聚積大量的獲利盤,特別是前期大幅炒作過的個股,市場投資者陸續了結的意願明顯。別一方面,縱觀過去十年A股市場的表現,如果說3000點屬於A股市場的價值運行中樞位置,那麼3300點至3500點可以稱得上過去十年時間的密集籌碼峰區,多年來積累的拋售壓力顯然是存在的。其次,截至3月29日,股票型基金倉位已高達90.53%。多年來因開放式股票型基金佔據著股票市場較高的規模,而公募基金佔據了A股市場的價格主導權。由此一來,在股票型基金倉位的約束限制下,當開放式股票型基金的倉位接近或達到88%的倉位水平時,往往會觸及到“88魔咒”,緊隨其後的,則是A股市場出現階段性調整。

超五成私募認為貨幣政策面臨轉向

近期兩場會議均傳達出了貨幣政策趨於收緊的政策意圖,一些現象說明貨幣政策邊際上發生了微調,例如央行2019年第一季度例會重提“總閘門”、“防風險”等,市場上有觀點認為目前的寬鬆政策已經發生轉向,還有觀點認為中國目前迎來“政策見頂”之時。

對此範波表示,國家目前並未給出明顯的信號表明經濟政策將由寬鬆轉向收緊,並且國家先後在不同的場合表示過針對中國經濟決不搞“大水漫灌”,很多時候通過貨幣政策的直接表述,其實很難明確地判斷出政策意圖是否轉變。宏觀GDP和工業增加值這些數據參考的較少,更多的是從產業層面出發,因為一些因為宏觀的數據是看不準的,比如說現在市場對一季度還是三季度是經濟底就存在分歧,那就不如去判斷產業的趨勢,有很多產業的趨勢是非常明確的。

陳繼豪認為,認為貨幣政策直接影響股市,寬鬆就有資金,收緊就缺資金,行情是由資金推動的,我們看2009年的結構性行情就是由4萬億推動的。但調控手段也是必須要科學,目前從貨幣政策來講前三個月的金融數據已經超乎市場預期,顯示一定的寬鬆,這也是一季度股市上漲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這種寬鬆政策不會馬上停止,會根據市場行情的變化進行微調,相信管理層的調控手段越來越成熟、科學,這輪改革牛不會就此終止,慢牛在後面,現在僅僅是開始。

張波介紹,經過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的貨幣寬鬆之後,目前市場流動性改善比較明顯,而且通脹有抬頭的趨勢,貨幣政策開始迴歸正常是比較確定的,但不會像去年那樣緊縮,管理層也希望已經放出來的流動性和資金能夠去到實體,不至於在資本和債務之間空轉,貨幣政策的轉型倒不至於,但是會從適度寬鬆迴歸到正常,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迴歸實體,服務經濟持續發展,所以後面的行情市場會從普漲到逐步分化,有業績成長的公司會繼續得到資金的青睞,沒有業績,只是題材的公司逐步會迴歸平淡。

馬澄表示,從政策上看,“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的提法重新出現,要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也是可以理解的。從前期減少企業稅費,寬貨幣、寬信用政策調控後,從宏觀數據看,社融、M2、生產、投資、消費等增速均觸底回升,經濟初現企穩跡象。419的一季度政治局會議認為一季度經濟“總體平穩、好於預期,開局良好”,不再提“六穩”,重提“結構性去槓桿”,表明短期穩增長政策將逐步讓位於長期的改革開放,經濟初現企穩跡象,但基礎還不牢固;政策還需發力,但不要用力過猛;利用好時間窗口,推出一系列具有長期性的改革開放措施。從經濟週期運行看,主動去庫存漸入尾聲,轉入被動去庫存的週期復甦早期。預計貨幣政策2019年貨幣政策重心應是從寬貨幣到寬信用,開始進入採取結構性貨幣政策,進一步放鬆但不會大幅放鬆概率較大。所以未來看好實體經進一步穩中向好,反應在股市上的走勢大環境還是堅定看多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