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普陀地名:楊家橋掌故

楊家橋

區片地名。楊家橋原來是跨越桃浦的木橋,叫做“永昌橋”,俗稱“楊家橋”。1906年建設的滬寧鐵路從楊家橋的南側通過,在這裡設“真如車站”。1914年後,沿滬寧鐵路建設交通路,是上海通往桃浦、南翔、嘉定的主要通道,楊家橋成為公路交通的樞紐之地,於是在現在的交通路真北路口形成鎮市。“楊家橋”由原來的橋樑名稱變成區片地名,指以鎮市為中心的附近一大片區域。

圖說普陀地名:楊家橋掌故

1915年寶山縣地圖,楊家橋是桃浦上的橋樑,在滬寧鐵路北側

《寶山縣續志》說:“楊家橋在真如鎮直北三裡,有茶、酒、雜貨店六七家。前本荒村,近以鄰近鐵路車站,又有商埠、警察、派出所,漸行熱鬧”。20世紀20年代,暨南大學在楊家橋附近建校,同時建設學校宿舍,中國國際電訊局在楊家橋置地250畝建設真如發報臺(俗稱“國際電臺”),1930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大量人口的導入,使楊家橋地區成為上海西北地區繁華的地方,也是比較著名的地名。由於這裡有“國際電臺”,1937年爆發的八一三淞滬戰爭中,楊家橋地區遭到日軍轟炸,“國際電臺”、暨南大學等基本被炸燬,楊家橋地區人去樓空,集市冷落。

圖說普陀地名:楊家橋掌故

真如電臺舊貌

1949年後,上海市規劃在上海周邊建立“衛星城”,建立桃浦化工區、嘉定科技城,建設多條通往西北的主幹道,楊家橋附近建設或改造了桃浦西路、真南路、真北路、交通路等主幹道,有多條公交車輛設有“楊家橋站”。楊家橋是上海市中心區聯通西北桃浦、南翔、嘉定的交通樞紐,成為知名度較高的地名。1984年,上海在原來的“東站”建設新的鐵路上海站,為了不影響正常發車,在楊家橋的真如站建設“上海西站”,從上海駛向北方的列車暫時統一在西站發車。新的上海站建成投入使用後,西站改為貨運站。現在,楊家橋地區以住宅區為主,有楊家橋小區、暨南新村、萬里晶品苑等。

圖說普陀地名:楊家橋掌故

1960年代鐵路真如站舊貌

圖說普陀地名:楊家橋掌故

上海西站更名之初

圖說普陀地名:楊家橋掌故

暨南大學舊址

暨南大學於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籌建,翌年3月,在南京正式開學,兩江總督端方主其事,溫秉中為總理,李洪年為校長。是我國曆史上國家創辦的第一所招收華僑子弟的學校。

圖說普陀地名:楊家橋掌故

1932年地圖中的暨南大學

“暨南”一詞出自《尚書·禹貢》:“朔南,暨聲教迄於四海”,大概意思就是把中華文化傳遍世界各地。早期的學生來自南洋的華僑子弟,1908年,改名暨南中學。1911年,辛亥事起,學校一度關閉。1917年,教育部委派黃炎培負責覆校。1918年開學,改名為國立暨南學校,設師範、商業兩科,1919年增設中學。1921年,商科遷上海,與東南大學合作成立上海商科大學,在上海西北真如鄉購地建設校舍。1923年秋,南京學校本部及師範、中學部全部遷入上海真如校址。1927年,改組為國立暨南大學,下設商學院、法學院、文學院、理學院、教育學院,以及中學部、小學部,學生人數達1600餘人。1932年“一·二八”淞滬戰爭中,校址被炸燬,戰爭結束後,恢復正常秩序。1937年“八·一三”淞滬戰爭中,校址被夷為平地,僅剩一幢科學樓。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由於真如校址損毀嚴重,無法回原址復員,學校分散在各地上課。

圖說普陀地名:楊家橋掌故

暨南大學真如時期校舍平面圖和校徽

1949年後,由於招生不足,學校各系併入復旦大學、交通大學等大專院校。經中央政府教育局決定,保留“暨南大學”名稱,俟條件成熟後,恢復建立暨南大學。1958年,經國務院批准,暨南大學在廣州覆校。

圖說普陀地名:楊家橋掌故

圖說普陀地名:楊家橋掌故

真如暨南大學科學館初建和殘存情況

真如暨南大學舊址,在1949年後為國家物資局交通路倉庫、上海基礎工程公司、石油機械廠等多家單位使用。如今留下的暨南大學遺址有科學館,在交通路3965號,建於1923年,三層磚混結構,建築面積5600平方米。中間闊九間,東西兩側各兩間,紅瓦出簷坡頂,平面呈“工”字形。清水紅磚與汰石子相間外牆,東西兩側的三樓南北牆面有磚砌拱券式壁柱裝飾,上置鎖石;正立面主出入口二樓上方有盾形裝飾物;矩形門窗,有幾何形裝飾圖案。風格簡潔。暨南新村1號,是原來暨南大學教師宿舍——暨南新村僅剩的一幢,現在的地址是交通路3891弄內。現在均已經被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

圖說普陀地名:楊家橋掌故

暨南新村1號“小白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