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搖籃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搖籃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錫劇的發源地。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劇種,也是華東地區和越劇、黃梅戲齊名的三大劇種之一,素有“江蘇一枝梅”之稱。《無錫市志》載:錫劇初名灘簧,發源於無錫羊尖嚴家橋一帶,由山歌小調演變而成。據史載,明清時期在羊尖、嚴家橋一帶。民間盛行山歌小調,人們稱之為“東鄉小曲”或 “東鄉小調”。清道光、同治年間。民間藝人把東鄉小調的曲調、吳歌的內容、採茶燈的表演形式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藝形式,被稱為灘簧。

第一位灘簧女藝人是嚴家橋鄉下的青寶姑娘。她開灘簧商業演出的先河。嚴家橋的落第秀才嚴廷初,為灘簧寫了第一個唱本《徐阿增扎燈》,併為灘簧校訂了十八個半韻腳,成為錫劇史上第一個劇作家。出身於嚴家橋舍上村的灘簧藝人袁仁儀,孤身只琴,闖進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在上海建立袁家班表演灘簧“大同場戲”,為常錫文戲一一錫劇奠定基礎。袁仁儀是把無錫灘簧帶到上海大都市的第一人,是錫劇界的一代宗師,現代錫劇藝術的奠基人。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搖籃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錫劇的發源地。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劇種,也是華東地區和越劇、黃梅戲齊名的三大劇種之一,素有“江蘇一枝梅”之稱。《無錫市志》載:錫劇初名灘簧,發源於無錫羊尖嚴家橋一帶,由山歌小調演變而成。據史載,明清時期在羊尖、嚴家橋一帶。民間盛行山歌小調,人們稱之為“東鄉小曲”或 “東鄉小調”。清道光、同治年間。民間藝人把東鄉小調的曲調、吳歌的內容、採茶燈的表演形式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藝形式,被稱為灘簧。

第一位灘簧女藝人是嚴家橋鄉下的青寶姑娘。她開灘簧商業演出的先河。嚴家橋的落第秀才嚴廷初,為灘簧寫了第一個唱本《徐阿增扎燈》,併為灘簧校訂了十八個半韻腳,成為錫劇史上第一個劇作家。出身於嚴家橋舍上村的灘簧藝人袁仁儀,孤身只琴,闖進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在上海建立袁家班表演灘簧“大同場戲”,為常錫文戲一一錫劇奠定基礎。袁仁儀是把無錫灘簧帶到上海大都市的第一人,是錫劇界的一代宗師,現代錫劇藝術的奠基人。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搖籃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錫劇的發源地。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劇種,也是華東地區和越劇、黃梅戲齊名的三大劇種之一,素有“江蘇一枝梅”之稱。《無錫市志》載:錫劇初名灘簧,發源於無錫羊尖嚴家橋一帶,由山歌小調演變而成。據史載,明清時期在羊尖、嚴家橋一帶。民間盛行山歌小調,人們稱之為“東鄉小曲”或 “東鄉小調”。清道光、同治年間。民間藝人把東鄉小調的曲調、吳歌的內容、採茶燈的表演形式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藝形式,被稱為灘簧。

第一位灘簧女藝人是嚴家橋鄉下的青寶姑娘。她開灘簧商業演出的先河。嚴家橋的落第秀才嚴廷初,為灘簧寫了第一個唱本《徐阿增扎燈》,併為灘簧校訂了十八個半韻腳,成為錫劇史上第一個劇作家。出身於嚴家橋舍上村的灘簧藝人袁仁儀,孤身只琴,闖進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在上海建立袁家班表演灘簧“大同場戲”,為常錫文戲一一錫劇奠定基礎。袁仁儀是把無錫灘簧帶到上海大都市的第一人,是錫劇界的一代宗師,現代錫劇藝術的奠基人。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市鎮老街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搖籃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錫劇的發源地。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劇種,也是華東地區和越劇、黃梅戲齊名的三大劇種之一,素有“江蘇一枝梅”之稱。《無錫市志》載:錫劇初名灘簧,發源於無錫羊尖嚴家橋一帶,由山歌小調演變而成。據史載,明清時期在羊尖、嚴家橋一帶。民間盛行山歌小調,人們稱之為“東鄉小曲”或 “東鄉小調”。清道光、同治年間。民間藝人把東鄉小調的曲調、吳歌的內容、採茶燈的表演形式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藝形式,被稱為灘簧。

第一位灘簧女藝人是嚴家橋鄉下的青寶姑娘。她開灘簧商業演出的先河。嚴家橋的落第秀才嚴廷初,為灘簧寫了第一個唱本《徐阿增扎燈》,併為灘簧校訂了十八個半韻腳,成為錫劇史上第一個劇作家。出身於嚴家橋舍上村的灘簧藝人袁仁儀,孤身只琴,闖進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在上海建立袁家班表演灘簧“大同場戲”,為常錫文戲一一錫劇奠定基礎。袁仁儀是把無錫灘簧帶到上海大都市的第一人,是錫劇界的一代宗師,現代錫劇藝術的奠基人。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市鎮老街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過去曾是無錫東北鄉著名的工商大鎮,歷史上是澄錫虞三縣邊界地區的商貿物流中心。近200年間,隨著唐氏家族的到來,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嚴家橋商業繁華達到鼎盛時期。在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區範圍內,有東、南、西、北、中市、廟前六條街道。南北市河兩岸緊挨著四座橋樑。鎮上擁有各行各業的商家店鋪有200多家。1934年嚴家橋市鎮就通了電。白天市集商賈如雲,人流如潮,酒樓茶館座無虛席。晚上,燈火通明,夜市的喧鬧聲傳至周邊幾裡外的鄉村,繁華熱鬧的程度被人們稱為“小無錫”。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搖籃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錫劇的發源地。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劇種,也是華東地區和越劇、黃梅戲齊名的三大劇種之一,素有“江蘇一枝梅”之稱。《無錫市志》載:錫劇初名灘簧,發源於無錫羊尖嚴家橋一帶,由山歌小調演變而成。據史載,明清時期在羊尖、嚴家橋一帶。民間盛行山歌小調,人們稱之為“東鄉小曲”或 “東鄉小調”。清道光、同治年間。民間藝人把東鄉小調的曲調、吳歌的內容、採茶燈的表演形式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藝形式,被稱為灘簧。

第一位灘簧女藝人是嚴家橋鄉下的青寶姑娘。她開灘簧商業演出的先河。嚴家橋的落第秀才嚴廷初,為灘簧寫了第一個唱本《徐阿增扎燈》,併為灘簧校訂了十八個半韻腳,成為錫劇史上第一個劇作家。出身於嚴家橋舍上村的灘簧藝人袁仁儀,孤身只琴,闖進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在上海建立袁家班表演灘簧“大同場戲”,為常錫文戲一一錫劇奠定基礎。袁仁儀是把無錫灘簧帶到上海大都市的第一人,是錫劇界的一代宗師,現代錫劇藝術的奠基人。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市鎮老街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過去曾是無錫東北鄉著名的工商大鎮,歷史上是澄錫虞三縣邊界地區的商貿物流中心。近200年間,隨著唐氏家族的到來,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嚴家橋商業繁華達到鼎盛時期。在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區範圍內,有東、南、西、北、中市、廟前六條街道。南北市河兩岸緊挨著四座橋樑。鎮上擁有各行各業的商家店鋪有200多家。1934年嚴家橋市鎮就通了電。白天市集商賈如雲,人流如潮,酒樓茶館座無虛席。晚上,燈火通明,夜市的喧鬧聲傳至周邊幾裡外的鄉村,繁華熱鬧的程度被人們稱為“小無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搖籃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錫劇的發源地。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劇種,也是華東地區和越劇、黃梅戲齊名的三大劇種之一,素有“江蘇一枝梅”之稱。《無錫市志》載:錫劇初名灘簧,發源於無錫羊尖嚴家橋一帶,由山歌小調演變而成。據史載,明清時期在羊尖、嚴家橋一帶。民間盛行山歌小調,人們稱之為“東鄉小曲”或 “東鄉小調”。清道光、同治年間。民間藝人把東鄉小調的曲調、吳歌的內容、採茶燈的表演形式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藝形式,被稱為灘簧。

第一位灘簧女藝人是嚴家橋鄉下的青寶姑娘。她開灘簧商業演出的先河。嚴家橋的落第秀才嚴廷初,為灘簧寫了第一個唱本《徐阿增扎燈》,併為灘簧校訂了十八個半韻腳,成為錫劇史上第一個劇作家。出身於嚴家橋舍上村的灘簧藝人袁仁儀,孤身只琴,闖進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在上海建立袁家班表演灘簧“大同場戲”,為常錫文戲一一錫劇奠定基礎。袁仁儀是把無錫灘簧帶到上海大都市的第一人,是錫劇界的一代宗師,現代錫劇藝術的奠基人。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市鎮老街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過去曾是無錫東北鄉著名的工商大鎮,歷史上是澄錫虞三縣邊界地區的商貿物流中心。近200年間,隨著唐氏家族的到來,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嚴家橋商業繁華達到鼎盛時期。在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區範圍內,有東、南、西、北、中市、廟前六條街道。南北市河兩岸緊挨著四座橋樑。鎮上擁有各行各業的商家店鋪有200多家。1934年嚴家橋市鎮就通了電。白天市集商賈如雲,人流如潮,酒樓茶館座無虛席。晚上,燈火通明,夜市的喧鬧聲傳至周邊幾裡外的鄉村,繁華熱鬧的程度被人們稱為“小無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小橋流水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搖籃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錫劇的發源地。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劇種,也是華東地區和越劇、黃梅戲齊名的三大劇種之一,素有“江蘇一枝梅”之稱。《無錫市志》載:錫劇初名灘簧,發源於無錫羊尖嚴家橋一帶,由山歌小調演變而成。據史載,明清時期在羊尖、嚴家橋一帶。民間盛行山歌小調,人們稱之為“東鄉小曲”或 “東鄉小調”。清道光、同治年間。民間藝人把東鄉小調的曲調、吳歌的內容、採茶燈的表演形式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藝形式,被稱為灘簧。

第一位灘簧女藝人是嚴家橋鄉下的青寶姑娘。她開灘簧商業演出的先河。嚴家橋的落第秀才嚴廷初,為灘簧寫了第一個唱本《徐阿增扎燈》,併為灘簧校訂了十八個半韻腳,成為錫劇史上第一個劇作家。出身於嚴家橋舍上村的灘簧藝人袁仁儀,孤身只琴,闖進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在上海建立袁家班表演灘簧“大同場戲”,為常錫文戲一一錫劇奠定基礎。袁仁儀是把無錫灘簧帶到上海大都市的第一人,是錫劇界的一代宗師,現代錫劇藝術的奠基人。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市鎮老街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過去曾是無錫東北鄉著名的工商大鎮,歷史上是澄錫虞三縣邊界地區的商貿物流中心。近200年間,隨著唐氏家族的到來,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嚴家橋商業繁華達到鼎盛時期。在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區範圍內,有東、南、西、北、中市、廟前六條街道。南北市河兩岸緊挨著四座橋樑。鎮上擁有各行各業的商家店鋪有200多家。1934年嚴家橋市鎮就通了電。白天市集商賈如雲,人流如潮,酒樓茶館座無虛席。晚上,燈火通明,夜市的喧鬧聲傳至周邊幾裡外的鄉村,繁華熱鬧的程度被人們稱為“小無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小橋流水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梓良橋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搖籃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錫劇的發源地。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劇種,也是華東地區和越劇、黃梅戲齊名的三大劇種之一,素有“江蘇一枝梅”之稱。《無錫市志》載:錫劇初名灘簧,發源於無錫羊尖嚴家橋一帶,由山歌小調演變而成。據史載,明清時期在羊尖、嚴家橋一帶。民間盛行山歌小調,人們稱之為“東鄉小曲”或 “東鄉小調”。清道光、同治年間。民間藝人把東鄉小調的曲調、吳歌的內容、採茶燈的表演形式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藝形式,被稱為灘簧。

第一位灘簧女藝人是嚴家橋鄉下的青寶姑娘。她開灘簧商業演出的先河。嚴家橋的落第秀才嚴廷初,為灘簧寫了第一個唱本《徐阿增扎燈》,併為灘簧校訂了十八個半韻腳,成為錫劇史上第一個劇作家。出身於嚴家橋舍上村的灘簧藝人袁仁儀,孤身只琴,闖進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在上海建立袁家班表演灘簧“大同場戲”,為常錫文戲一一錫劇奠定基礎。袁仁儀是把無錫灘簧帶到上海大都市的第一人,是錫劇界的一代宗師,現代錫劇藝術的奠基人。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市鎮老街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過去曾是無錫東北鄉著名的工商大鎮,歷史上是澄錫虞三縣邊界地區的商貿物流中心。近200年間,隨著唐氏家族的到來,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嚴家橋商業繁華達到鼎盛時期。在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區範圍內,有東、南、西、北、中市、廟前六條街道。南北市河兩岸緊挨著四座橋樑。鎮上擁有各行各業的商家店鋪有200多家。1934年嚴家橋市鎮就通了電。白天市集商賈如雲,人流如潮,酒樓茶館座無虛席。晚上,燈火通明,夜市的喧鬧聲傳至周邊幾裡外的鄉村,繁華熱鬧的程度被人們稱為“小無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小橋流水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梓良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漫步市河兩岸,沿著唐氏百米長廊邊走邊看,四座百年老橋橫跨在河道上,橋影、屋影、樹影、人影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盡顯江南水鄉秀色。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搖籃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錫劇的發源地。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劇種,也是華東地區和越劇、黃梅戲齊名的三大劇種之一,素有“江蘇一枝梅”之稱。《無錫市志》載:錫劇初名灘簧,發源於無錫羊尖嚴家橋一帶,由山歌小調演變而成。據史載,明清時期在羊尖、嚴家橋一帶。民間盛行山歌小調,人們稱之為“東鄉小曲”或 “東鄉小調”。清道光、同治年間。民間藝人把東鄉小調的曲調、吳歌的內容、採茶燈的表演形式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藝形式,被稱為灘簧。

第一位灘簧女藝人是嚴家橋鄉下的青寶姑娘。她開灘簧商業演出的先河。嚴家橋的落第秀才嚴廷初,為灘簧寫了第一個唱本《徐阿增扎燈》,併為灘簧校訂了十八個半韻腳,成為錫劇史上第一個劇作家。出身於嚴家橋舍上村的灘簧藝人袁仁儀,孤身只琴,闖進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在上海建立袁家班表演灘簧“大同場戲”,為常錫文戲一一錫劇奠定基礎。袁仁儀是把無錫灘簧帶到上海大都市的第一人,是錫劇界的一代宗師,現代錫劇藝術的奠基人。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市鎮老街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過去曾是無錫東北鄉著名的工商大鎮,歷史上是澄錫虞三縣邊界地區的商貿物流中心。近200年間,隨著唐氏家族的到來,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嚴家橋商業繁華達到鼎盛時期。在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區範圍內,有東、南、西、北、中市、廟前六條街道。南北市河兩岸緊挨著四座橋樑。鎮上擁有各行各業的商家店鋪有200多家。1934年嚴家橋市鎮就通了電。白天市集商賈如雲,人流如潮,酒樓茶館座無虛席。晚上,燈火通明,夜市的喧鬧聲傳至周邊幾裡外的鄉村,繁華熱鬧的程度被人們稱為“小無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小橋流水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梓良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漫步市河兩岸,沿著唐氏百米長廊邊走邊看,四座百年老橋橫跨在河道上,橋影、屋影、樹影、人影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盡顯江南水鄉秀色。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景溪亭

“景溪亭”,是羊尖鎮人民政府為紀念唐氏先祖唐懋勳(景溪公)來嚴創業146週年特地建造的。“景溪亭”三字,是由德高望重的唐氏後人唐宏源先生2006年來嚴家橋時親筆書寫的。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搖籃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錫劇的發源地。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劇種,也是華東地區和越劇、黃梅戲齊名的三大劇種之一,素有“江蘇一枝梅”之稱。《無錫市志》載:錫劇初名灘簧,發源於無錫羊尖嚴家橋一帶,由山歌小調演變而成。據史載,明清時期在羊尖、嚴家橋一帶。民間盛行山歌小調,人們稱之為“東鄉小曲”或 “東鄉小調”。清道光、同治年間。民間藝人把東鄉小調的曲調、吳歌的內容、採茶燈的表演形式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藝形式,被稱為灘簧。

第一位灘簧女藝人是嚴家橋鄉下的青寶姑娘。她開灘簧商業演出的先河。嚴家橋的落第秀才嚴廷初,為灘簧寫了第一個唱本《徐阿增扎燈》,併為灘簧校訂了十八個半韻腳,成為錫劇史上第一個劇作家。出身於嚴家橋舍上村的灘簧藝人袁仁儀,孤身只琴,闖進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在上海建立袁家班表演灘簧“大同場戲”,為常錫文戲一一錫劇奠定基礎。袁仁儀是把無錫灘簧帶到上海大都市的第一人,是錫劇界的一代宗師,現代錫劇藝術的奠基人。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市鎮老街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過去曾是無錫東北鄉著名的工商大鎮,歷史上是澄錫虞三縣邊界地區的商貿物流中心。近200年間,隨著唐氏家族的到來,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嚴家橋商業繁華達到鼎盛時期。在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區範圍內,有東、南、西、北、中市、廟前六條街道。南北市河兩岸緊挨著四座橋樑。鎮上擁有各行各業的商家店鋪有200多家。1934年嚴家橋市鎮就通了電。白天市集商賈如雲,人流如潮,酒樓茶館座無虛席。晚上,燈火通明,夜市的喧鬧聲傳至周邊幾裡外的鄉村,繁華熱鬧的程度被人們稱為“小無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小橋流水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梓良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漫步市河兩岸,沿著唐氏百米長廊邊走邊看,四座百年老橋橫跨在河道上,橋影、屋影、樹影、人影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盡顯江南水鄉秀色。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景溪亭

“景溪亭”,是羊尖鎮人民政府為紀念唐氏先祖唐懋勳(景溪公)來嚴創業146週年特地建造的。“景溪亭”三字,是由德高望重的唐氏後人唐宏源先生2006年來嚴家橋時親筆書寫的。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舊跡遺存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搖籃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錫劇的發源地。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劇種,也是華東地區和越劇、黃梅戲齊名的三大劇種之一,素有“江蘇一枝梅”之稱。《無錫市志》載:錫劇初名灘簧,發源於無錫羊尖嚴家橋一帶,由山歌小調演變而成。據史載,明清時期在羊尖、嚴家橋一帶。民間盛行山歌小調,人們稱之為“東鄉小曲”或 “東鄉小調”。清道光、同治年間。民間藝人把東鄉小調的曲調、吳歌的內容、採茶燈的表演形式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藝形式,被稱為灘簧。

第一位灘簧女藝人是嚴家橋鄉下的青寶姑娘。她開灘簧商業演出的先河。嚴家橋的落第秀才嚴廷初,為灘簧寫了第一個唱本《徐阿增扎燈》,併為灘簧校訂了十八個半韻腳,成為錫劇史上第一個劇作家。出身於嚴家橋舍上村的灘簧藝人袁仁儀,孤身只琴,闖進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在上海建立袁家班表演灘簧“大同場戲”,為常錫文戲一一錫劇奠定基礎。袁仁儀是把無錫灘簧帶到上海大都市的第一人,是錫劇界的一代宗師,現代錫劇藝術的奠基人。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市鎮老街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過去曾是無錫東北鄉著名的工商大鎮,歷史上是澄錫虞三縣邊界地區的商貿物流中心。近200年間,隨著唐氏家族的到來,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嚴家橋商業繁華達到鼎盛時期。在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區範圍內,有東、南、西、北、中市、廟前六條街道。南北市河兩岸緊挨著四座橋樑。鎮上擁有各行各業的商家店鋪有200多家。1934年嚴家橋市鎮就通了電。白天市集商賈如雲,人流如潮,酒樓茶館座無虛席。晚上,燈火通明,夜市的喧鬧聲傳至周邊幾裡外的鄉村,繁華熱鬧的程度被人們稱為“小無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小橋流水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梓良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漫步市河兩岸,沿著唐氏百米長廊邊走邊看,四座百年老橋橫跨在河道上,橋影、屋影、樹影、人影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盡顯江南水鄉秀色。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景溪亭

“景溪亭”,是羊尖鎮人民政府為紀念唐氏先祖唐懋勳(景溪公)來嚴創業146週年特地建造的。“景溪亭”三字,是由德高望重的唐氏後人唐宏源先生2006年來嚴家橋時親筆書寫的。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舊跡遺存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家糧倉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搖籃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錫劇的發源地。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劇種,也是華東地區和越劇、黃梅戲齊名的三大劇種之一,素有“江蘇一枝梅”之稱。《無錫市志》載:錫劇初名灘簧,發源於無錫羊尖嚴家橋一帶,由山歌小調演變而成。據史載,明清時期在羊尖、嚴家橋一帶。民間盛行山歌小調,人們稱之為“東鄉小曲”或 “東鄉小調”。清道光、同治年間。民間藝人把東鄉小調的曲調、吳歌的內容、採茶燈的表演形式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藝形式,被稱為灘簧。

第一位灘簧女藝人是嚴家橋鄉下的青寶姑娘。她開灘簧商業演出的先河。嚴家橋的落第秀才嚴廷初,為灘簧寫了第一個唱本《徐阿增扎燈》,併為灘簧校訂了十八個半韻腳,成為錫劇史上第一個劇作家。出身於嚴家橋舍上村的灘簧藝人袁仁儀,孤身只琴,闖進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在上海建立袁家班表演灘簧“大同場戲”,為常錫文戲一一錫劇奠定基礎。袁仁儀是把無錫灘簧帶到上海大都市的第一人,是錫劇界的一代宗師,現代錫劇藝術的奠基人。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市鎮老街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過去曾是無錫東北鄉著名的工商大鎮,歷史上是澄錫虞三縣邊界地區的商貿物流中心。近200年間,隨著唐氏家族的到來,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嚴家橋商業繁華達到鼎盛時期。在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區範圍內,有東、南、西、北、中市、廟前六條街道。南北市河兩岸緊挨著四座橋樑。鎮上擁有各行各業的商家店鋪有200多家。1934年嚴家橋市鎮就通了電。白天市集商賈如雲,人流如潮,酒樓茶館座無虛席。晚上,燈火通明,夜市的喧鬧聲傳至周邊幾裡外的鄉村,繁華熱鬧的程度被人們稱為“小無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小橋流水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梓良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漫步市河兩岸,沿著唐氏百米長廊邊走邊看,四座百年老橋橫跨在河道上,橋影、屋影、樹影、人影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盡顯江南水鄉秀色。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景溪亭

“景溪亭”,是羊尖鎮人民政府為紀念唐氏先祖唐懋勳(景溪公)來嚴創業146週年特地建造的。“景溪亭”三字,是由德高望重的唐氏後人唐宏源先生2006年來嚴家橋時親筆書寫的。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舊跡遺存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家糧倉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春源布莊

古村雖經百年風雨、歲月滄桑,這裡的小橋流水、水巷碼頭、老街店鋪、宅院民居,都還記載著過去的歷史,顯示著當年的風采。穿行在彈石路面的老街道上,你彷彿又能看到過去鱗次櫛比排列著近200家的各色商鋪,又能看到前來購物的熙熙攘攘的人流,又能聽到座無虛席的各家茶肆酒樓中喧鬧的人聲。在春源布莊的店鋪廣場上,你會聯想到100多年前這裡曾雲集大江南北的客商,他們做花布生意的熱鬧場面。走到街巷深處,似乎又會聽到明清時代的東鄉小曲聲和村頭角落家家戶戶織布紡紗的機杼聲。豐富的歷史遺存,彰顯著這個古村深厚的文化內涵。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搖籃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錫劇的發源地。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劇種,也是華東地區和越劇、黃梅戲齊名的三大劇種之一,素有“江蘇一枝梅”之稱。《無錫市志》載:錫劇初名灘簧,發源於無錫羊尖嚴家橋一帶,由山歌小調演變而成。據史載,明清時期在羊尖、嚴家橋一帶。民間盛行山歌小調,人們稱之為“東鄉小曲”或 “東鄉小調”。清道光、同治年間。民間藝人把東鄉小調的曲調、吳歌的內容、採茶燈的表演形式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藝形式,被稱為灘簧。

第一位灘簧女藝人是嚴家橋鄉下的青寶姑娘。她開灘簧商業演出的先河。嚴家橋的落第秀才嚴廷初,為灘簧寫了第一個唱本《徐阿增扎燈》,併為灘簧校訂了十八個半韻腳,成為錫劇史上第一個劇作家。出身於嚴家橋舍上村的灘簧藝人袁仁儀,孤身只琴,闖進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在上海建立袁家班表演灘簧“大同場戲”,為常錫文戲一一錫劇奠定基礎。袁仁儀是把無錫灘簧帶到上海大都市的第一人,是錫劇界的一代宗師,現代錫劇藝術的奠基人。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市鎮老街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過去曾是無錫東北鄉著名的工商大鎮,歷史上是澄錫虞三縣邊界地區的商貿物流中心。近200年間,隨著唐氏家族的到來,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嚴家橋商業繁華達到鼎盛時期。在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區範圍內,有東、南、西、北、中市、廟前六條街道。南北市河兩岸緊挨著四座橋樑。鎮上擁有各行各業的商家店鋪有200多家。1934年嚴家橋市鎮就通了電。白天市集商賈如雲,人流如潮,酒樓茶館座無虛席。晚上,燈火通明,夜市的喧鬧聲傳至周邊幾裡外的鄉村,繁華熱鬧的程度被人們稱為“小無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小橋流水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梓良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漫步市河兩岸,沿著唐氏百米長廊邊走邊看,四座百年老橋橫跨在河道上,橋影、屋影、樹影、人影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盡顯江南水鄉秀色。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景溪亭

“景溪亭”,是羊尖鎮人民政府為紀念唐氏先祖唐懋勳(景溪公)來嚴創業146週年特地建造的。“景溪亭”三字,是由德高望重的唐氏後人唐宏源先生2006年來嚴家橋時親筆書寫的。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舊跡遺存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家糧倉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春源布莊

古村雖經百年風雨、歲月滄桑,這裡的小橋流水、水巷碼頭、老街店鋪、宅院民居,都還記載著過去的歷史,顯示著當年的風采。穿行在彈石路面的老街道上,你彷彿又能看到過去鱗次櫛比排列著近200家的各色商鋪,又能看到前來購物的熙熙攘攘的人流,又能聽到座無虛席的各家茶肆酒樓中喧鬧的人聲。在春源布莊的店鋪廣場上,你會聯想到100多年前這裡曾雲集大江南北的客商,他們做花布生意的熱鬧場面。走到街巷深處,似乎又會聽到明清時代的東鄉小曲聲和村頭角落家家戶戶織布紡紗的機杼聲。豐富的歷史遺存,彰顯著這個古村深厚的文化內涵。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同濟典當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搖籃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錫劇的發源地。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劇種,也是華東地區和越劇、黃梅戲齊名的三大劇種之一,素有“江蘇一枝梅”之稱。《無錫市志》載:錫劇初名灘簧,發源於無錫羊尖嚴家橋一帶,由山歌小調演變而成。據史載,明清時期在羊尖、嚴家橋一帶。民間盛行山歌小調,人們稱之為“東鄉小曲”或 “東鄉小調”。清道光、同治年間。民間藝人把東鄉小調的曲調、吳歌的內容、採茶燈的表演形式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藝形式,被稱為灘簧。

第一位灘簧女藝人是嚴家橋鄉下的青寶姑娘。她開灘簧商業演出的先河。嚴家橋的落第秀才嚴廷初,為灘簧寫了第一個唱本《徐阿增扎燈》,併為灘簧校訂了十八個半韻腳,成為錫劇史上第一個劇作家。出身於嚴家橋舍上村的灘簧藝人袁仁儀,孤身只琴,闖進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在上海建立袁家班表演灘簧“大同場戲”,為常錫文戲一一錫劇奠定基礎。袁仁儀是把無錫灘簧帶到上海大都市的第一人,是錫劇界的一代宗師,現代錫劇藝術的奠基人。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市鎮老街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過去曾是無錫東北鄉著名的工商大鎮,歷史上是澄錫虞三縣邊界地區的商貿物流中心。近200年間,隨著唐氏家族的到來,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嚴家橋商業繁華達到鼎盛時期。在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區範圍內,有東、南、西、北、中市、廟前六條街道。南北市河兩岸緊挨著四座橋樑。鎮上擁有各行各業的商家店鋪有200多家。1934年嚴家橋市鎮就通了電。白天市集商賈如雲,人流如潮,酒樓茶館座無虛席。晚上,燈火通明,夜市的喧鬧聲傳至周邊幾裡外的鄉村,繁華熱鬧的程度被人們稱為“小無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小橋流水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梓良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漫步市河兩岸,沿著唐氏百米長廊邊走邊看,四座百年老橋橫跨在河道上,橋影、屋影、樹影、人影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盡顯江南水鄉秀色。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景溪亭

“景溪亭”,是羊尖鎮人民政府為紀念唐氏先祖唐懋勳(景溪公)來嚴創業146週年特地建造的。“景溪亭”三字,是由德高望重的唐氏後人唐宏源先生2006年來嚴家橋時親筆書寫的。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舊跡遺存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家糧倉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春源布莊

古村雖經百年風雨、歲月滄桑,這裡的小橋流水、水巷碼頭、老街店鋪、宅院民居,都還記載著過去的歷史,顯示著當年的風采。穿行在彈石路面的老街道上,你彷彿又能看到過去鱗次櫛比排列著近200家的各色商鋪,又能看到前來購物的熙熙攘攘的人流,又能聽到座無虛席的各家茶肆酒樓中喧鬧的人聲。在春源布莊的店鋪廣場上,你會聯想到100多年前這裡曾雲集大江南北的客商,他們做花布生意的熱鬧場面。走到街巷深處,似乎又會聽到明清時代的東鄉小曲聲和村頭角落家家戶戶織布紡紗的機杼聲。豐富的歷史遺存,彰顯著這個古村深厚的文化內涵。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同濟典當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家碼頭

四大碼頭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搖籃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錫劇的發源地。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劇種,也是華東地區和越劇、黃梅戲齊名的三大劇種之一,素有“江蘇一枝梅”之稱。《無錫市志》載:錫劇初名灘簧,發源於無錫羊尖嚴家橋一帶,由山歌小調演變而成。據史載,明清時期在羊尖、嚴家橋一帶。民間盛行山歌小調,人們稱之為“東鄉小曲”或 “東鄉小調”。清道光、同治年間。民間藝人把東鄉小調的曲調、吳歌的內容、採茶燈的表演形式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藝形式,被稱為灘簧。

第一位灘簧女藝人是嚴家橋鄉下的青寶姑娘。她開灘簧商業演出的先河。嚴家橋的落第秀才嚴廷初,為灘簧寫了第一個唱本《徐阿增扎燈》,併為灘簧校訂了十八個半韻腳,成為錫劇史上第一個劇作家。出身於嚴家橋舍上村的灘簧藝人袁仁儀,孤身只琴,闖進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在上海建立袁家班表演灘簧“大同場戲”,為常錫文戲一一錫劇奠定基礎。袁仁儀是把無錫灘簧帶到上海大都市的第一人,是錫劇界的一代宗師,現代錫劇藝術的奠基人。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市鎮老街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過去曾是無錫東北鄉著名的工商大鎮,歷史上是澄錫虞三縣邊界地區的商貿物流中心。近200年間,隨著唐氏家族的到來,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嚴家橋商業繁華達到鼎盛時期。在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區範圍內,有東、南、西、北、中市、廟前六條街道。南北市河兩岸緊挨著四座橋樑。鎮上擁有各行各業的商家店鋪有200多家。1934年嚴家橋市鎮就通了電。白天市集商賈如雲,人流如潮,酒樓茶館座無虛席。晚上,燈火通明,夜市的喧鬧聲傳至周邊幾裡外的鄉村,繁華熱鬧的程度被人們稱為“小無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小橋流水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梓良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漫步市河兩岸,沿著唐氏百米長廊邊走邊看,四座百年老橋橫跨在河道上,橋影、屋影、樹影、人影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盡顯江南水鄉秀色。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景溪亭

“景溪亭”,是羊尖鎮人民政府為紀念唐氏先祖唐懋勳(景溪公)來嚴創業146週年特地建造的。“景溪亭”三字,是由德高望重的唐氏後人唐宏源先生2006年來嚴家橋時親筆書寫的。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舊跡遺存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家糧倉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春源布莊

古村雖經百年風雨、歲月滄桑,這裡的小橋流水、水巷碼頭、老街店鋪、宅院民居,都還記載著過去的歷史,顯示著當年的風采。穿行在彈石路面的老街道上,你彷彿又能看到過去鱗次櫛比排列著近200家的各色商鋪,又能看到前來購物的熙熙攘攘的人流,又能聽到座無虛席的各家茶肆酒樓中喧鬧的人聲。在春源布莊的店鋪廣場上,你會聯想到100多年前這裡曾雲集大江南北的客商,他們做花布生意的熱鬧場面。走到街巷深處,似乎又會聽到明清時代的東鄉小曲聲和村頭角落家家戶戶織布紡紗的機杼聲。豐富的歷史遺存,彰顯著這個古村深厚的文化內涵。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同濟典當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家碼頭

四大碼頭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書場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搖籃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錫劇的發源地。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劇種,也是華東地區和越劇、黃梅戲齊名的三大劇種之一,素有“江蘇一枝梅”之稱。《無錫市志》載:錫劇初名灘簧,發源於無錫羊尖嚴家橋一帶,由山歌小調演變而成。據史載,明清時期在羊尖、嚴家橋一帶。民間盛行山歌小調,人們稱之為“東鄉小曲”或 “東鄉小調”。清道光、同治年間。民間藝人把東鄉小調的曲調、吳歌的內容、採茶燈的表演形式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藝形式,被稱為灘簧。

第一位灘簧女藝人是嚴家橋鄉下的青寶姑娘。她開灘簧商業演出的先河。嚴家橋的落第秀才嚴廷初,為灘簧寫了第一個唱本《徐阿增扎燈》,併為灘簧校訂了十八個半韻腳,成為錫劇史上第一個劇作家。出身於嚴家橋舍上村的灘簧藝人袁仁儀,孤身只琴,闖進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在上海建立袁家班表演灘簧“大同場戲”,為常錫文戲一一錫劇奠定基礎。袁仁儀是把無錫灘簧帶到上海大都市的第一人,是錫劇界的一代宗師,現代錫劇藝術的奠基人。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市鎮老街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過去曾是無錫東北鄉著名的工商大鎮,歷史上是澄錫虞三縣邊界地區的商貿物流中心。近200年間,隨著唐氏家族的到來,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嚴家橋商業繁華達到鼎盛時期。在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區範圍內,有東、南、西、北、中市、廟前六條街道。南北市河兩岸緊挨著四座橋樑。鎮上擁有各行各業的商家店鋪有200多家。1934年嚴家橋市鎮就通了電。白天市集商賈如雲,人流如潮,酒樓茶館座無虛席。晚上,燈火通明,夜市的喧鬧聲傳至周邊幾裡外的鄉村,繁華熱鬧的程度被人們稱為“小無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小橋流水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梓良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漫步市河兩岸,沿著唐氏百米長廊邊走邊看,四座百年老橋橫跨在河道上,橋影、屋影、樹影、人影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盡顯江南水鄉秀色。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景溪亭

“景溪亭”,是羊尖鎮人民政府為紀念唐氏先祖唐懋勳(景溪公)來嚴創業146週年特地建造的。“景溪亭”三字,是由德高望重的唐氏後人唐宏源先生2006年來嚴家橋時親筆書寫的。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舊跡遺存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家糧倉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春源布莊

古村雖經百年風雨、歲月滄桑,這裡的小橋流水、水巷碼頭、老街店鋪、宅院民居,都還記載著過去的歷史,顯示著當年的風采。穿行在彈石路面的老街道上,你彷彿又能看到過去鱗次櫛比排列著近200家的各色商鋪,又能看到前來購物的熙熙攘攘的人流,又能聽到座無虛席的各家茶肆酒樓中喧鬧的人聲。在春源布莊的店鋪廣場上,你會聯想到100多年前這裡曾雲集大江南北的客商,他們做花布生意的熱鬧場面。走到街巷深處,似乎又會聽到明清時代的東鄉小曲聲和村頭角落家家戶戶織布紡紗的機杼聲。豐富的歷史遺存,彰顯著這個古村深厚的文化內涵。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同濟典當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家碼頭

四大碼頭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書場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名醫徐飛九公像

嚴家橋歷史上曾形成四大碼頭:米碼頭、布碼頭、書碼頭、醫碼頭。嚴家橋是錫東產糧區,所產稻米品質優良,銷至周邊地區。民國年間,鎮上開設米行20家,除收購本地稻穀外,還到外地設點採購。嚴家橋民間歷來有紡紗織布的傳統,清咸豐年間唐懋勳遷至嚴家橋開辦春源布莊。帶動了該地區的棉布貿易及染坊、布廠、布店的發展。嚴家橋人愛唱民歌、灘簧,也愛聽評彈,民國年間,鎮上先後開設10多家書場。聽書之風長盛不衰。清末民初到20世紀中葉,在嚴家橋正式掛牌開業的診所有26家有藥店5家.鎮上還有數名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名醫。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搖籃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錫劇的發源地。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劇種,也是華東地區和越劇、黃梅戲齊名的三大劇種之一,素有“江蘇一枝梅”之稱。《無錫市志》載:錫劇初名灘簧,發源於無錫羊尖嚴家橋一帶,由山歌小調演變而成。據史載,明清時期在羊尖、嚴家橋一帶。民間盛行山歌小調,人們稱之為“東鄉小曲”或 “東鄉小調”。清道光、同治年間。民間藝人把東鄉小調的曲調、吳歌的內容、採茶燈的表演形式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藝形式,被稱為灘簧。

第一位灘簧女藝人是嚴家橋鄉下的青寶姑娘。她開灘簧商業演出的先河。嚴家橋的落第秀才嚴廷初,為灘簧寫了第一個唱本《徐阿增扎燈》,併為灘簧校訂了十八個半韻腳,成為錫劇史上第一個劇作家。出身於嚴家橋舍上村的灘簧藝人袁仁儀,孤身只琴,闖進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在上海建立袁家班表演灘簧“大同場戲”,為常錫文戲一一錫劇奠定基礎。袁仁儀是把無錫灘簧帶到上海大都市的第一人,是錫劇界的一代宗師,現代錫劇藝術的奠基人。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市鎮老街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過去曾是無錫東北鄉著名的工商大鎮,歷史上是澄錫虞三縣邊界地區的商貿物流中心。近200年間,隨著唐氏家族的到來,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嚴家橋商業繁華達到鼎盛時期。在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區範圍內,有東、南、西、北、中市、廟前六條街道。南北市河兩岸緊挨著四座橋樑。鎮上擁有各行各業的商家店鋪有200多家。1934年嚴家橋市鎮就通了電。白天市集商賈如雲,人流如潮,酒樓茶館座無虛席。晚上,燈火通明,夜市的喧鬧聲傳至周邊幾裡外的鄉村,繁華熱鬧的程度被人們稱為“小無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小橋流水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梓良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漫步市河兩岸,沿著唐氏百米長廊邊走邊看,四座百年老橋橫跨在河道上,橋影、屋影、樹影、人影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盡顯江南水鄉秀色。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景溪亭

“景溪亭”,是羊尖鎮人民政府為紀念唐氏先祖唐懋勳(景溪公)來嚴創業146週年特地建造的。“景溪亭”三字,是由德高望重的唐氏後人唐宏源先生2006年來嚴家橋時親筆書寫的。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舊跡遺存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家糧倉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春源布莊

古村雖經百年風雨、歲月滄桑,這裡的小橋流水、水巷碼頭、老街店鋪、宅院民居,都還記載著過去的歷史,顯示著當年的風采。穿行在彈石路面的老街道上,你彷彿又能看到過去鱗次櫛比排列著近200家的各色商鋪,又能看到前來購物的熙熙攘攘的人流,又能聽到座無虛席的各家茶肆酒樓中喧鬧的人聲。在春源布莊的店鋪廣場上,你會聯想到100多年前這裡曾雲集大江南北的客商,他們做花布生意的熱鬧場面。走到街巷深處,似乎又會聽到明清時代的東鄉小曲聲和村頭角落家家戶戶織布紡紗的機杼聲。豐富的歷史遺存,彰顯著這個古村深厚的文化內涵。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同濟典當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家碼頭

四大碼頭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書場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名醫徐飛九公像

嚴家橋歷史上曾形成四大碼頭:米碼頭、布碼頭、書碼頭、醫碼頭。嚴家橋是錫東產糧區,所產稻米品質優良,銷至周邊地區。民國年間,鎮上開設米行20家,除收購本地稻穀外,還到外地設點採購。嚴家橋民間歷來有紡紗織布的傳統,清咸豐年間唐懋勳遷至嚴家橋開辦春源布莊。帶動了該地區的棉布貿易及染坊、布廠、布店的發展。嚴家橋人愛唱民歌、灘簧,也愛聽評彈,民國年間,鎮上先後開設10多家書場。聽書之風長盛不衰。清末民初到20世紀中葉,在嚴家橋正式掛牌開業的診所有26家有藥店5家.鎮上還有數名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名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米行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搖籃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錫劇的發源地。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劇種,也是華東地區和越劇、黃梅戲齊名的三大劇種之一,素有“江蘇一枝梅”之稱。《無錫市志》載:錫劇初名灘簧,發源於無錫羊尖嚴家橋一帶,由山歌小調演變而成。據史載,明清時期在羊尖、嚴家橋一帶。民間盛行山歌小調,人們稱之為“東鄉小曲”或 “東鄉小調”。清道光、同治年間。民間藝人把東鄉小調的曲調、吳歌的內容、採茶燈的表演形式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藝形式,被稱為灘簧。

第一位灘簧女藝人是嚴家橋鄉下的青寶姑娘。她開灘簧商業演出的先河。嚴家橋的落第秀才嚴廷初,為灘簧寫了第一個唱本《徐阿增扎燈》,併為灘簧校訂了十八個半韻腳,成為錫劇史上第一個劇作家。出身於嚴家橋舍上村的灘簧藝人袁仁儀,孤身只琴,闖進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在上海建立袁家班表演灘簧“大同場戲”,為常錫文戲一一錫劇奠定基礎。袁仁儀是把無錫灘簧帶到上海大都市的第一人,是錫劇界的一代宗師,現代錫劇藝術的奠基人。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市鎮老街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過去曾是無錫東北鄉著名的工商大鎮,歷史上是澄錫虞三縣邊界地區的商貿物流中心。近200年間,隨著唐氏家族的到來,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嚴家橋商業繁華達到鼎盛時期。在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區範圍內,有東、南、西、北、中市、廟前六條街道。南北市河兩岸緊挨著四座橋樑。鎮上擁有各行各業的商家店鋪有200多家。1934年嚴家橋市鎮就通了電。白天市集商賈如雲,人流如潮,酒樓茶館座無虛席。晚上,燈火通明,夜市的喧鬧聲傳至周邊幾裡外的鄉村,繁華熱鬧的程度被人們稱為“小無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小橋流水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梓良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漫步市河兩岸,沿著唐氏百米長廊邊走邊看,四座百年老橋橫跨在河道上,橋影、屋影、樹影、人影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盡顯江南水鄉秀色。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景溪亭

“景溪亭”,是羊尖鎮人民政府為紀念唐氏先祖唐懋勳(景溪公)來嚴創業146週年特地建造的。“景溪亭”三字,是由德高望重的唐氏後人唐宏源先生2006年來嚴家橋時親筆書寫的。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舊跡遺存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家糧倉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春源布莊

古村雖經百年風雨、歲月滄桑,這裡的小橋流水、水巷碼頭、老街店鋪、宅院民居,都還記載著過去的歷史,顯示著當年的風采。穿行在彈石路面的老街道上,你彷彿又能看到過去鱗次櫛比排列著近200家的各色商鋪,又能看到前來購物的熙熙攘攘的人流,又能聽到座無虛席的各家茶肆酒樓中喧鬧的人聲。在春源布莊的店鋪廣場上,你會聯想到100多年前這裡曾雲集大江南北的客商,他們做花布生意的熱鬧場面。走到街巷深處,似乎又會聽到明清時代的東鄉小曲聲和村頭角落家家戶戶織布紡紗的機杼聲。豐富的歷史遺存,彰顯著這個古村深厚的文化內涵。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同濟典當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家碼頭

四大碼頭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書場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名醫徐飛九公像

嚴家橋歷史上曾形成四大碼頭:米碼頭、布碼頭、書碼頭、醫碼頭。嚴家橋是錫東產糧區,所產稻米品質優良,銷至周邊地區。民國年間,鎮上開設米行20家,除收購本地稻穀外,還到外地設點採購。嚴家橋民間歷來有紡紗織布的傳統,清咸豐年間唐懋勳遷至嚴家橋開辦春源布莊。帶動了該地區的棉布貿易及染坊、布廠、布店的發展。嚴家橋人愛唱民歌、灘簧,也愛聽評彈,民國年間,鎮上先後開設10多家書場。聽書之風長盛不衰。清末民初到20世紀中葉,在嚴家橋正式掛牌開業的診所有26家有藥店5家.鎮上還有數名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名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米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布行

教授之鄉

江南地區歷來崇文重教。近代以來,隨著新學的興起,嚴家橋先後開辦國民小學、私立衛華女校、嚴家橋中學等,教育事業在無錫居領先地位。當地從士紳大戶、書香門第,到尋常農家,都十分重視子弟教育和人才培養,從嚴家橋走出的教授達200多人。在90年代,有人撰文稱嚴家橋為教授村,認為嚴家橋是鍾靈毓秀的一片文化熱土。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搖籃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錫劇的發源地。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劇種,也是華東地區和越劇、黃梅戲齊名的三大劇種之一,素有“江蘇一枝梅”之稱。《無錫市志》載:錫劇初名灘簧,發源於無錫羊尖嚴家橋一帶,由山歌小調演變而成。據史載,明清時期在羊尖、嚴家橋一帶。民間盛行山歌小調,人們稱之為“東鄉小曲”或 “東鄉小調”。清道光、同治年間。民間藝人把東鄉小調的曲調、吳歌的內容、採茶燈的表演形式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藝形式,被稱為灘簧。

第一位灘簧女藝人是嚴家橋鄉下的青寶姑娘。她開灘簧商業演出的先河。嚴家橋的落第秀才嚴廷初,為灘簧寫了第一個唱本《徐阿增扎燈》,併為灘簧校訂了十八個半韻腳,成為錫劇史上第一個劇作家。出身於嚴家橋舍上村的灘簧藝人袁仁儀,孤身只琴,闖進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在上海建立袁家班表演灘簧“大同場戲”,為常錫文戲一一錫劇奠定基礎。袁仁儀是把無錫灘簧帶到上海大都市的第一人,是錫劇界的一代宗師,現代錫劇藝術的奠基人。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市鎮老街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過去曾是無錫東北鄉著名的工商大鎮,歷史上是澄錫虞三縣邊界地區的商貿物流中心。近200年間,隨著唐氏家族的到來,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嚴家橋商業繁華達到鼎盛時期。在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區範圍內,有東、南、西、北、中市、廟前六條街道。南北市河兩岸緊挨著四座橋樑。鎮上擁有各行各業的商家店鋪有200多家。1934年嚴家橋市鎮就通了電。白天市集商賈如雲,人流如潮,酒樓茶館座無虛席。晚上,燈火通明,夜市的喧鬧聲傳至周邊幾裡外的鄉村,繁華熱鬧的程度被人們稱為“小無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小橋流水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梓良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漫步市河兩岸,沿著唐氏百米長廊邊走邊看,四座百年老橋橫跨在河道上,橋影、屋影、樹影、人影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盡顯江南水鄉秀色。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景溪亭

“景溪亭”,是羊尖鎮人民政府為紀念唐氏先祖唐懋勳(景溪公)來嚴創業146週年特地建造的。“景溪亭”三字,是由德高望重的唐氏後人唐宏源先生2006年來嚴家橋時親筆書寫的。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舊跡遺存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家糧倉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春源布莊

古村雖經百年風雨、歲月滄桑,這裡的小橋流水、水巷碼頭、老街店鋪、宅院民居,都還記載著過去的歷史,顯示著當年的風采。穿行在彈石路面的老街道上,你彷彿又能看到過去鱗次櫛比排列著近200家的各色商鋪,又能看到前來購物的熙熙攘攘的人流,又能聽到座無虛席的各家茶肆酒樓中喧鬧的人聲。在春源布莊的店鋪廣場上,你會聯想到100多年前這裡曾雲集大江南北的客商,他們做花布生意的熱鬧場面。走到街巷深處,似乎又會聽到明清時代的東鄉小曲聲和村頭角落家家戶戶織布紡紗的機杼聲。豐富的歷史遺存,彰顯著這個古村深厚的文化內涵。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同濟典當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家碼頭

四大碼頭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書場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名醫徐飛九公像

嚴家橋歷史上曾形成四大碼頭:米碼頭、布碼頭、書碼頭、醫碼頭。嚴家橋是錫東產糧區,所產稻米品質優良,銷至周邊地區。民國年間,鎮上開設米行20家,除收購本地稻穀外,還到外地設點採購。嚴家橋民間歷來有紡紗織布的傳統,清咸豐年間唐懋勳遷至嚴家橋開辦春源布莊。帶動了該地區的棉布貿易及染坊、布廠、布店的發展。嚴家橋人愛唱民歌、灘簧,也愛聽評彈,民國年間,鎮上先後開設10多家書場。聽書之風長盛不衰。清末民初到20世紀中葉,在嚴家橋正式掛牌開業的診所有26家有藥店5家.鎮上還有數名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名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米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布行

教授之鄉

江南地區歷來崇文重教。近代以來,隨著新學的興起,嚴家橋先後開辦國民小學、私立衛華女校、嚴家橋中學等,教育事業在無錫居領先地位。當地從士紳大戶、書香門第,到尋常農家,都十分重視子弟教育和人才培養,從嚴家橋走出的教授達200多人。在90年代,有人撰文稱嚴家橋為教授村,認為嚴家橋是鍾靈毓秀的一片文化熱土。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在嚴家橋走出的高知高職人才中,有晚清蘇州府唯一的文、理雙科秀才許蔚霞,水稻種植專家顧冠群,“太空衣之父”唐鑫源,人體寄生蟲專家沈一增,航天專家黃志澄等,還有兄弟高工、姐妹高知、父子同榜,如許輯綱、許輯平兄弟,湯松鶴、湯金鶴兄弟,周遊、周方兄弟,許謙宇、許謙牧、許謙仲三兄弟,汪秋霞、汪秋華姐妹,周谷瑜、周行父子,還有黃稻、陶詠白、江黎一門三教授,程中原、夏杏珍、程海濤、程清波一門四高知,周作孚、胡惠琴、周樺、周大偉、周小敏一門五高工等等。尤其是改革開放後,傑出人才不斷湧現,程昌圻為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岳雲為南京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程序、程中原為作出較大貢獻的國家級名人,錢宇在45歲時就成為博士生導師。

特色產業

嚴家橋溫暖的氣候,方便的灌排,形成了大片的沃土良田。除了傳承至今的6000多畝良田之外,嚴家橋如今還盛產各種農產品,水果和大閘蟹。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搖籃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錫劇的發源地。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劇種,也是華東地區和越劇、黃梅戲齊名的三大劇種之一,素有“江蘇一枝梅”之稱。《無錫市志》載:錫劇初名灘簧,發源於無錫羊尖嚴家橋一帶,由山歌小調演變而成。據史載,明清時期在羊尖、嚴家橋一帶。民間盛行山歌小調,人們稱之為“東鄉小曲”或 “東鄉小調”。清道光、同治年間。民間藝人把東鄉小調的曲調、吳歌的內容、採茶燈的表演形式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藝形式,被稱為灘簧。

第一位灘簧女藝人是嚴家橋鄉下的青寶姑娘。她開灘簧商業演出的先河。嚴家橋的落第秀才嚴廷初,為灘簧寫了第一個唱本《徐阿增扎燈》,併為灘簧校訂了十八個半韻腳,成為錫劇史上第一個劇作家。出身於嚴家橋舍上村的灘簧藝人袁仁儀,孤身只琴,闖進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在上海建立袁家班表演灘簧“大同場戲”,為常錫文戲一一錫劇奠定基礎。袁仁儀是把無錫灘簧帶到上海大都市的第一人,是錫劇界的一代宗師,現代錫劇藝術的奠基人。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市鎮老街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過去曾是無錫東北鄉著名的工商大鎮,歷史上是澄錫虞三縣邊界地區的商貿物流中心。近200年間,隨著唐氏家族的到來,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嚴家橋商業繁華達到鼎盛時期。在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區範圍內,有東、南、西、北、中市、廟前六條街道。南北市河兩岸緊挨著四座橋樑。鎮上擁有各行各業的商家店鋪有200多家。1934年嚴家橋市鎮就通了電。白天市集商賈如雲,人流如潮,酒樓茶館座無虛席。晚上,燈火通明,夜市的喧鬧聲傳至周邊幾裡外的鄉村,繁華熱鬧的程度被人們稱為“小無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小橋流水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梓良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漫步市河兩岸,沿著唐氏百米長廊邊走邊看,四座百年老橋橫跨在河道上,橋影、屋影、樹影、人影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盡顯江南水鄉秀色。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景溪亭

“景溪亭”,是羊尖鎮人民政府為紀念唐氏先祖唐懋勳(景溪公)來嚴創業146週年特地建造的。“景溪亭”三字,是由德高望重的唐氏後人唐宏源先生2006年來嚴家橋時親筆書寫的。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舊跡遺存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家糧倉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春源布莊

古村雖經百年風雨、歲月滄桑,這裡的小橋流水、水巷碼頭、老街店鋪、宅院民居,都還記載著過去的歷史,顯示著當年的風采。穿行在彈石路面的老街道上,你彷彿又能看到過去鱗次櫛比排列著近200家的各色商鋪,又能看到前來購物的熙熙攘攘的人流,又能聽到座無虛席的各家茶肆酒樓中喧鬧的人聲。在春源布莊的店鋪廣場上,你會聯想到100多年前這裡曾雲集大江南北的客商,他們做花布生意的熱鬧場面。走到街巷深處,似乎又會聽到明清時代的東鄉小曲聲和村頭角落家家戶戶織布紡紗的機杼聲。豐富的歷史遺存,彰顯著這個古村深厚的文化內涵。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同濟典當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家碼頭

四大碼頭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書場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名醫徐飛九公像

嚴家橋歷史上曾形成四大碼頭:米碼頭、布碼頭、書碼頭、醫碼頭。嚴家橋是錫東產糧區,所產稻米品質優良,銷至周邊地區。民國年間,鎮上開設米行20家,除收購本地稻穀外,還到外地設點採購。嚴家橋民間歷來有紡紗織布的傳統,清咸豐年間唐懋勳遷至嚴家橋開辦春源布莊。帶動了該地區的棉布貿易及染坊、布廠、布店的發展。嚴家橋人愛唱民歌、灘簧,也愛聽評彈,民國年間,鎮上先後開設10多家書場。聽書之風長盛不衰。清末民初到20世紀中葉,在嚴家橋正式掛牌開業的診所有26家有藥店5家.鎮上還有數名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名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米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布行

教授之鄉

江南地區歷來崇文重教。近代以來,隨著新學的興起,嚴家橋先後開辦國民小學、私立衛華女校、嚴家橋中學等,教育事業在無錫居領先地位。當地從士紳大戶、書香門第,到尋常農家,都十分重視子弟教育和人才培養,從嚴家橋走出的教授達200多人。在90年代,有人撰文稱嚴家橋為教授村,認為嚴家橋是鍾靈毓秀的一片文化熱土。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在嚴家橋走出的高知高職人才中,有晚清蘇州府唯一的文、理雙科秀才許蔚霞,水稻種植專家顧冠群,“太空衣之父”唐鑫源,人體寄生蟲專家沈一增,航天專家黃志澄等,還有兄弟高工、姐妹高知、父子同榜,如許輯綱、許輯平兄弟,湯松鶴、湯金鶴兄弟,周遊、周方兄弟,許謙宇、許謙牧、許謙仲三兄弟,汪秋霞、汪秋華姐妹,周谷瑜、周行父子,還有黃稻、陶詠白、江黎一門三教授,程中原、夏杏珍、程海濤、程清波一門四高知,周作孚、胡惠琴、周樺、周大偉、周小敏一門五高工等等。尤其是改革開放後,傑出人才不斷湧現,程昌圻為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岳雲為南京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程序、程中原為作出較大貢獻的國家級名人,錢宇在45歲時就成為博士生導師。

特色產業

嚴家橋溫暖的氣候,方便的灌排,形成了大片的沃土良田。除了傳承至今的6000多畝良田之外,嚴家橋如今還盛產各種農產品,水果和大閘蟹。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大米是無錫唯一一家被無錫市商務局、農委會、衛生局、食安局等多家部門聯合批准的“真正無錫味·無錫地方土特產”大米。嚴家橋合作社還專門建造了一個恆溫倉庫儲存新米。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搖籃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錫劇的發源地。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劇種,也是華東地區和越劇、黃梅戲齊名的三大劇種之一,素有“江蘇一枝梅”之稱。《無錫市志》載:錫劇初名灘簧,發源於無錫羊尖嚴家橋一帶,由山歌小調演變而成。據史載,明清時期在羊尖、嚴家橋一帶。民間盛行山歌小調,人們稱之為“東鄉小曲”或 “東鄉小調”。清道光、同治年間。民間藝人把東鄉小調的曲調、吳歌的內容、採茶燈的表演形式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藝形式,被稱為灘簧。

第一位灘簧女藝人是嚴家橋鄉下的青寶姑娘。她開灘簧商業演出的先河。嚴家橋的落第秀才嚴廷初,為灘簧寫了第一個唱本《徐阿增扎燈》,併為灘簧校訂了十八個半韻腳,成為錫劇史上第一個劇作家。出身於嚴家橋舍上村的灘簧藝人袁仁儀,孤身只琴,闖進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在上海建立袁家班表演灘簧“大同場戲”,為常錫文戲一一錫劇奠定基礎。袁仁儀是把無錫灘簧帶到上海大都市的第一人,是錫劇界的一代宗師,現代錫劇藝術的奠基人。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市鎮老街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過去曾是無錫東北鄉著名的工商大鎮,歷史上是澄錫虞三縣邊界地區的商貿物流中心。近200年間,隨著唐氏家族的到來,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嚴家橋商業繁華達到鼎盛時期。在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區範圍內,有東、南、西、北、中市、廟前六條街道。南北市河兩岸緊挨著四座橋樑。鎮上擁有各行各業的商家店鋪有200多家。1934年嚴家橋市鎮就通了電。白天市集商賈如雲,人流如潮,酒樓茶館座無虛席。晚上,燈火通明,夜市的喧鬧聲傳至周邊幾裡外的鄉村,繁華熱鬧的程度被人們稱為“小無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小橋流水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梓良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漫步市河兩岸,沿著唐氏百米長廊邊走邊看,四座百年老橋橫跨在河道上,橋影、屋影、樹影、人影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盡顯江南水鄉秀色。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景溪亭

“景溪亭”,是羊尖鎮人民政府為紀念唐氏先祖唐懋勳(景溪公)來嚴創業146週年特地建造的。“景溪亭”三字,是由德高望重的唐氏後人唐宏源先生2006年來嚴家橋時親筆書寫的。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舊跡遺存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家糧倉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春源布莊

古村雖經百年風雨、歲月滄桑,這裡的小橋流水、水巷碼頭、老街店鋪、宅院民居,都還記載著過去的歷史,顯示著當年的風采。穿行在彈石路面的老街道上,你彷彿又能看到過去鱗次櫛比排列著近200家的各色商鋪,又能看到前來購物的熙熙攘攘的人流,又能聽到座無虛席的各家茶肆酒樓中喧鬧的人聲。在春源布莊的店鋪廣場上,你會聯想到100多年前這裡曾雲集大江南北的客商,他們做花布生意的熱鬧場面。走到街巷深處,似乎又會聽到明清時代的東鄉小曲聲和村頭角落家家戶戶織布紡紗的機杼聲。豐富的歷史遺存,彰顯著這個古村深厚的文化內涵。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同濟典當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家碼頭

四大碼頭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書場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名醫徐飛九公像

嚴家橋歷史上曾形成四大碼頭:米碼頭、布碼頭、書碼頭、醫碼頭。嚴家橋是錫東產糧區,所產稻米品質優良,銷至周邊地區。民國年間,鎮上開設米行20家,除收購本地稻穀外,還到外地設點採購。嚴家橋民間歷來有紡紗織布的傳統,清咸豐年間唐懋勳遷至嚴家橋開辦春源布莊。帶動了該地區的棉布貿易及染坊、布廠、布店的發展。嚴家橋人愛唱民歌、灘簧,也愛聽評彈,民國年間,鎮上先後開設10多家書場。聽書之風長盛不衰。清末民初到20世紀中葉,在嚴家橋正式掛牌開業的診所有26家有藥店5家.鎮上還有數名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名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米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布行

教授之鄉

江南地區歷來崇文重教。近代以來,隨著新學的興起,嚴家橋先後開辦國民小學、私立衛華女校、嚴家橋中學等,教育事業在無錫居領先地位。當地從士紳大戶、書香門第,到尋常農家,都十分重視子弟教育和人才培養,從嚴家橋走出的教授達200多人。在90年代,有人撰文稱嚴家橋為教授村,認為嚴家橋是鍾靈毓秀的一片文化熱土。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在嚴家橋走出的高知高職人才中,有晚清蘇州府唯一的文、理雙科秀才許蔚霞,水稻種植專家顧冠群,“太空衣之父”唐鑫源,人體寄生蟲專家沈一增,航天專家黃志澄等,還有兄弟高工、姐妹高知、父子同榜,如許輯綱、許輯平兄弟,湯松鶴、湯金鶴兄弟,周遊、周方兄弟,許謙宇、許謙牧、許謙仲三兄弟,汪秋霞、汪秋華姐妹,周谷瑜、周行父子,還有黃稻、陶詠白、江黎一門三教授,程中原、夏杏珍、程海濤、程清波一門四高知,周作孚、胡惠琴、周樺、周大偉、周小敏一門五高工等等。尤其是改革開放後,傑出人才不斷湧現,程昌圻為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岳雲為南京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程序、程中原為作出較大貢獻的國家級名人,錢宇在45歲時就成為博士生導師。

特色產業

嚴家橋溫暖的氣候,方便的灌排,形成了大片的沃土良田。除了傳承至今的6000多畝良田之外,嚴家橋如今還盛產各種農產品,水果和大閘蟹。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大米是無錫唯一一家被無錫市商務局、農委會、衛生局、食安局等多家部門聯合批准的“真正無錫味·無錫地方土特產”大米。嚴家橋合作社還專門建造了一個恆溫倉庫儲存新米。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搖籃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錫劇的發源地。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劇種,也是華東地區和越劇、黃梅戲齊名的三大劇種之一,素有“江蘇一枝梅”之稱。《無錫市志》載:錫劇初名灘簧,發源於無錫羊尖嚴家橋一帶,由山歌小調演變而成。據史載,明清時期在羊尖、嚴家橋一帶。民間盛行山歌小調,人們稱之為“東鄉小曲”或 “東鄉小調”。清道光、同治年間。民間藝人把東鄉小調的曲調、吳歌的內容、採茶燈的表演形式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藝形式,被稱為灘簧。

第一位灘簧女藝人是嚴家橋鄉下的青寶姑娘。她開灘簧商業演出的先河。嚴家橋的落第秀才嚴廷初,為灘簧寫了第一個唱本《徐阿增扎燈》,併為灘簧校訂了十八個半韻腳,成為錫劇史上第一個劇作家。出身於嚴家橋舍上村的灘簧藝人袁仁儀,孤身只琴,闖進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在上海建立袁家班表演灘簧“大同場戲”,為常錫文戲一一錫劇奠定基礎。袁仁儀是把無錫灘簧帶到上海大都市的第一人,是錫劇界的一代宗師,現代錫劇藝術的奠基人。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市鎮老街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過去曾是無錫東北鄉著名的工商大鎮,歷史上是澄錫虞三縣邊界地區的商貿物流中心。近200年間,隨著唐氏家族的到來,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嚴家橋商業繁華達到鼎盛時期。在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區範圍內,有東、南、西、北、中市、廟前六條街道。南北市河兩岸緊挨著四座橋樑。鎮上擁有各行各業的商家店鋪有200多家。1934年嚴家橋市鎮就通了電。白天市集商賈如雲,人流如潮,酒樓茶館座無虛席。晚上,燈火通明,夜市的喧鬧聲傳至周邊幾裡外的鄉村,繁華熱鬧的程度被人們稱為“小無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小橋流水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梓良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漫步市河兩岸,沿著唐氏百米長廊邊走邊看,四座百年老橋橫跨在河道上,橋影、屋影、樹影、人影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盡顯江南水鄉秀色。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景溪亭

“景溪亭”,是羊尖鎮人民政府為紀念唐氏先祖唐懋勳(景溪公)來嚴創業146週年特地建造的。“景溪亭”三字,是由德高望重的唐氏後人唐宏源先生2006年來嚴家橋時親筆書寫的。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舊跡遺存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家糧倉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春源布莊

古村雖經百年風雨、歲月滄桑,這裡的小橋流水、水巷碼頭、老街店鋪、宅院民居,都還記載著過去的歷史,顯示著當年的風采。穿行在彈石路面的老街道上,你彷彿又能看到過去鱗次櫛比排列著近200家的各色商鋪,又能看到前來購物的熙熙攘攘的人流,又能聽到座無虛席的各家茶肆酒樓中喧鬧的人聲。在春源布莊的店鋪廣場上,你會聯想到100多年前這裡曾雲集大江南北的客商,他們做花布生意的熱鬧場面。走到街巷深處,似乎又會聽到明清時代的東鄉小曲聲和村頭角落家家戶戶織布紡紗的機杼聲。豐富的歷史遺存,彰顯著這個古村深厚的文化內涵。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同濟典當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家碼頭

四大碼頭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書場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名醫徐飛九公像

嚴家橋歷史上曾形成四大碼頭:米碼頭、布碼頭、書碼頭、醫碼頭。嚴家橋是錫東產糧區,所產稻米品質優良,銷至周邊地區。民國年間,鎮上開設米行20家,除收購本地稻穀外,還到外地設點採購。嚴家橋民間歷來有紡紗織布的傳統,清咸豐年間唐懋勳遷至嚴家橋開辦春源布莊。帶動了該地區的棉布貿易及染坊、布廠、布店的發展。嚴家橋人愛唱民歌、灘簧,也愛聽評彈,民國年間,鎮上先後開設10多家書場。聽書之風長盛不衰。清末民初到20世紀中葉,在嚴家橋正式掛牌開業的診所有26家有藥店5家.鎮上還有數名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名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米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布行

教授之鄉

江南地區歷來崇文重教。近代以來,隨著新學的興起,嚴家橋先後開辦國民小學、私立衛華女校、嚴家橋中學等,教育事業在無錫居領先地位。當地從士紳大戶、書香門第,到尋常農家,都十分重視子弟教育和人才培養,從嚴家橋走出的教授達200多人。在90年代,有人撰文稱嚴家橋為教授村,認為嚴家橋是鍾靈毓秀的一片文化熱土。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在嚴家橋走出的高知高職人才中,有晚清蘇州府唯一的文、理雙科秀才許蔚霞,水稻種植專家顧冠群,“太空衣之父”唐鑫源,人體寄生蟲專家沈一增,航天專家黃志澄等,還有兄弟高工、姐妹高知、父子同榜,如許輯綱、許輯平兄弟,湯松鶴、湯金鶴兄弟,周遊、周方兄弟,許謙宇、許謙牧、許謙仲三兄弟,汪秋霞、汪秋華姐妹,周谷瑜、周行父子,還有黃稻、陶詠白、江黎一門三教授,程中原、夏杏珍、程海濤、程清波一門四高知,周作孚、胡惠琴、周樺、周大偉、周小敏一門五高工等等。尤其是改革開放後,傑出人才不斷湧現,程昌圻為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岳雲為南京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程序、程中原為作出較大貢獻的國家級名人,錢宇在45歲時就成為博士生導師。

特色產業

嚴家橋溫暖的氣候,方便的灌排,形成了大片的沃土良田。除了傳承至今的6000多畝良田之外,嚴家橋如今還盛產各種農產品,水果和大閘蟹。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大米是無錫唯一一家被無錫市商務局、農委會、衛生局、食安局等多家部門聯合批准的“真正無錫味·無錫地方土特產”大米。嚴家橋合作社還專門建造了一個恆溫倉庫儲存新米。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供稿)

作者:沈衝

"

作者:沈衝

本文轉自公眾號“方誌江蘇”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位於錫山區羊尖鎮鎮北,地處無錫、江陰、常熟三地交界。嚴羊河、錫北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名人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第二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是江蘇地方劇種錫劇的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唐氏家族的發祥地、無錫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無錫有名的教授村,錫東盛名的米碼頭、布碼頭、醫(藥)碼頭和書(評彈)碼頭,有“三地一村四碼頭”之說。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現在的嚴家橋村是於2001年由原嚴家橋、黃家壩、嚴北、嚴南四村合併而成的,村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有44個自然村、戶數1680戶,村民數5800多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為輔,是一個農業大村,有可耕地6000多畝,其中有糧經種植面積2200畝,苗木、果品種植面積3500 畝,淡水養蟹基地300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氏故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資本集團唐氏家族的發祥地。清咸豐十年(1860年),無錫唐時長布莊老闆唐懋勳,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嚴家橋,在雙板橋下開設春源布莊,經營土布、棉花、棉紗業務。嚴家橋特有的地域環境,家家戶戶紡紗織布的傳統手工業基礎,造就了巨大的商機。不幾年,生意如日中天,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大獲盈利。《無錫史話》載:“春源布莊,在當地農民日夜的機杼聲中,加快了發財致富的步伐”。唐懋勳致富後,又在市鎮河西沿河修建唐氏倉廳、宅院、唐家碼頭。僅幾十年的時間,唐家便在嚴家橋這塊土地上發展成為無錫東北鄉首富,名聲大振。唐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相繼走出嚴家橋,從無錫到上海、到海外,興辦起多家唐氏工商實體,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搖籃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是錫劇的發源地。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劇種,也是華東地區和越劇、黃梅戲齊名的三大劇種之一,素有“江蘇一枝梅”之稱。《無錫市志》載:錫劇初名灘簧,發源於無錫羊尖嚴家橋一帶,由山歌小調演變而成。據史載,明清時期在羊尖、嚴家橋一帶。民間盛行山歌小調,人們稱之為“東鄉小曲”或 “東鄉小調”。清道光、同治年間。民間藝人把東鄉小調的曲調、吳歌的內容、採茶燈的表演形式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藝形式,被稱為灘簧。

第一位灘簧女藝人是嚴家橋鄉下的青寶姑娘。她開灘簧商業演出的先河。嚴家橋的落第秀才嚴廷初,為灘簧寫了第一個唱本《徐阿增扎燈》,併為灘簧校訂了十八個半韻腳,成為錫劇史上第一個劇作家。出身於嚴家橋舍上村的灘簧藝人袁仁儀,孤身只琴,闖進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在上海建立袁家班表演灘簧“大同場戲”,為常錫文戲一一錫劇奠定基礎。袁仁儀是把無錫灘簧帶到上海大都市的第一人,是錫劇界的一代宗師,現代錫劇藝術的奠基人。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市鎮老街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過去曾是無錫東北鄉著名的工商大鎮,歷史上是澄錫虞三縣邊界地區的商貿物流中心。近200年間,隨著唐氏家族的到來,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嚴家橋商業繁華達到鼎盛時期。在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區範圍內,有東、南、西、北、中市、廟前六條街道。南北市河兩岸緊挨著四座橋樑。鎮上擁有各行各業的商家店鋪有200多家。1934年嚴家橋市鎮就通了電。白天市集商賈如雲,人流如潮,酒樓茶館座無虛席。晚上,燈火通明,夜市的喧鬧聲傳至周邊幾裡外的鄉村,繁華熱鬧的程度被人們稱為“小無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小橋流水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梓良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漫步市河兩岸,沿著唐氏百米長廊邊走邊看,四座百年老橋橫跨在河道上,橋影、屋影、樹影、人影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盡顯江南水鄉秀色。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景溪亭

“景溪亭”,是羊尖鎮人民政府為紀念唐氏先祖唐懋勳(景溪公)來嚴創業146週年特地建造的。“景溪亭”三字,是由德高望重的唐氏後人唐宏源先生2006年來嚴家橋時親筆書寫的。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舊跡遺存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家糧倉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春源布莊

古村雖經百年風雨、歲月滄桑,這裡的小橋流水、水巷碼頭、老街店鋪、宅院民居,都還記載著過去的歷史,顯示著當年的風采。穿行在彈石路面的老街道上,你彷彿又能看到過去鱗次櫛比排列著近200家的各色商鋪,又能看到前來購物的熙熙攘攘的人流,又能聽到座無虛席的各家茶肆酒樓中喧鬧的人聲。在春源布莊的店鋪廣場上,你會聯想到100多年前這裡曾雲集大江南北的客商,他們做花布生意的熱鬧場面。走到街巷深處,似乎又會聽到明清時代的東鄉小曲聲和村頭角落家家戶戶織布紡紗的機杼聲。豐富的歷史遺存,彰顯著這個古村深厚的文化內涵。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同濟典當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唐家碼頭

四大碼頭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書場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名醫徐飛九公像

嚴家橋歷史上曾形成四大碼頭:米碼頭、布碼頭、書碼頭、醫碼頭。嚴家橋是錫東產糧區,所產稻米品質優良,銷至周邊地區。民國年間,鎮上開設米行20家,除收購本地稻穀外,還到外地設點採購。嚴家橋民間歷來有紡紗織布的傳統,清咸豐年間唐懋勳遷至嚴家橋開辦春源布莊。帶動了該地區的棉布貿易及染坊、布廠、布店的發展。嚴家橋人愛唱民歌、灘簧,也愛聽評彈,民國年間,鎮上先後開設10多家書場。聽書之風長盛不衰。清末民初到20世紀中葉,在嚴家橋正式掛牌開業的診所有26家有藥店5家.鎮上還有數名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名醫。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米行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布行

教授之鄉

江南地區歷來崇文重教。近代以來,隨著新學的興起,嚴家橋先後開辦國民小學、私立衛華女校、嚴家橋中學等,教育事業在無錫居領先地位。當地從士紳大戶、書香門第,到尋常農家,都十分重視子弟教育和人才培養,從嚴家橋走出的教授達200多人。在90年代,有人撰文稱嚴家橋為教授村,認為嚴家橋是鍾靈毓秀的一片文化熱土。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在嚴家橋走出的高知高職人才中,有晚清蘇州府唯一的文、理雙科秀才許蔚霞,水稻種植專家顧冠群,“太空衣之父”唐鑫源,人體寄生蟲專家沈一增,航天專家黃志澄等,還有兄弟高工、姐妹高知、父子同榜,如許輯綱、許輯平兄弟,湯松鶴、湯金鶴兄弟,周遊、周方兄弟,許謙宇、許謙牧、許謙仲三兄弟,汪秋霞、汪秋華姐妹,周谷瑜、周行父子,還有黃稻、陶詠白、江黎一門三教授,程中原、夏杏珍、程海濤、程清波一門四高知,周作孚、胡惠琴、周樺、周大偉、周小敏一門五高工等等。尤其是改革開放後,傑出人才不斷湧現,程昌圻為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岳雲為南京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程序、程中原為作出較大貢獻的國家級名人,錢宇在45歲時就成為博士生導師。

特色產業

嚴家橋溫暖的氣候,方便的灌排,形成了大片的沃土良田。除了傳承至今的6000多畝良田之外,嚴家橋如今還盛產各種農產品,水果和大閘蟹。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嚴家橋大米是無錫唯一一家被無錫市商務局、農委會、衛生局、食安局等多家部門聯合批准的“真正無錫味·無錫地方土特產”大米。嚴家橋合作社還專門建造了一個恆溫倉庫儲存新米。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無錫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供稿)

作者:沈衝

錫劇誕生的村落|江蘇名鎮名村——無錫嚴家橋

作者簡介:沈衝,1939年生,無錫市羊尖鎮嚴家橋人,中共黨員,地方文史專家。1957年無錫市第三中學高中畢業。青年時代曾務過農,當過農業中學和小學教師、廠長祕書、職工夜校教師。七十年代中期,回鄉務農後到鄉鎮企業工作,擔任過多個鄉鎮企業領導人職務,多次獲得無錫縣先進工作者等各種榮譽稱號,曾當選為無錫縣第九屆黨代大會代表和縣人民代表。2000年退休後,組織和參與主編《小鎮春秋》,由方誌出版社出版。後到嚴家橋古鎮保護辦公室工作,先後主編《拂塵露珠話輝煌一無錫歷史名鎮嚴家橋》《錫山明珠 江南古鎮-嚴家橋簡介》二部書籍,2006年,承擔了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資料文本的彙集和文字編纂的工作。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參與《嚴家橋村志》編纂工作,擔任執行主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