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恕我直言,這部國產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畢竟,把早餐拍上100集,還不帶重樣,只有對吃這件事喪心病狂的中國人能做到:《早餐中國》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壹丨砂鍋酸湯粉

貴州,凱里。

在當地,有一句土話: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砂鍋酸湯粉,就是這裡的早餐頭牌、頂級流量…

濃郁發亮的紅番茄酸湯,泡著軟彈勁道的白米線,筷子一夾,米線帶起飛濺的湯汁,掉進鋪滿香蔥、折耳根、辣椒麵的蘸水中裹一圈…

最後埋頭,一股腦吸溜進胃裡…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蘸水裡,最關鍵的東西是:番茄醬。

最好的番茄,是毛辣果。

這是凱里本地特有的野生小番茄:籽多個小,容易熟透。比起其他番茄品種,它水更少,味更酸…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有了毛辣果還不行,一鍋番茄醬,得從凌晨四五點就開煮,煮到水有彈性後,還要下青椒末,直到半稠不稀…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酸、辣、香、燙…

一碗酸湯粉吃得全身熱乎乎,每個毛孔都跟著暢快張開,這一天才算醒過來…

食客們說:一頓不吃,心裡欠得很!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貳丨水煎包

福建福安。

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店前,支起了一口大鍋。

灶邊的老闆,正不斷往底下送柴火,時不時拿起鋼管吹氣,控制火候…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而他身邊,擠了一圈圈的人,個個撐開了塑料袋,眼巴巴地盯著門口的大鍋。

鍋蓋一開,人群立刻蜂擁而上,爭相恐後地喊道:我要三個…我要九個…四個四個,老闆四個…

這一鍋沒搶到,就得等半小時後的下一鍋…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鍋裡滋啦滋啦,鋪開了一圈圈酥黃香脆的水煎包,卷著香氣和水汽四散開來。

牙齒一張一合,一聲脆響,汁水就從嘴縫裡崩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豬腿肉、蘿蔔絲、蔥花…夾著酥脆的包子皮,被一口吃下…

包子裡,還夾著豬油的香,柴木的煙火味…

每個人吃得滿嘴油花,毫無優雅可言,恨不得把舌頭跟著吞下去…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叄丨豬血湯

廣東,汕頭。

凌晨五點鐘,一輛摩托車匆匆在寒冷的街頭駛過。

目的地是:豬肉檔。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豬肉檔的老闆,已經提前為老主顧準備好了:大腸、粉腸、豬肺、豬肝、前欄肉…

這些是一碗潮汕豬血湯最地道的原材料。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其中,最重要的是:豬血。

好的豬血,首先看顏色鮮不鮮紅,其次看手感,要夠紮實才行…

新鮮的豬血,才柔軟彈牙…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煮豬血也有講究,不能開大火,得用文火,不然會生小氣泡,吃起來就太散,鎖不住肉汁…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就連吃豬血,也有套路:可以配一碟辣椒和魚露,用來解腥…

潮汕人吃這個,還得有指定的青菜。

大部分的名字,外地人都沒怎麼聽過:真珠花菜,枸杞葉,西洋菜,益母草…

但是,對於潮汕人這群講究養生的“活體老中醫”來說:清肝明目,活血化瘀,清熱解毒…(實際上,益母草有一定毒性,長期食用,會造成慢性腎損害)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樣一碗脆、糯、韌、鮮、嫩…

還分量十足的豬血湯,不過10塊錢。

難怪闊別家鄉已久的食客,會在大快朵頤:還是汕頭的早餐好啊!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部《早餐中國》共100集,目前更新到第12集,總顧問是美食家陳曉卿、沈宏非。

有網友評論說:這個節目一定不能半夜看,也不能空腹看,因為實在是又餓又饞。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是,端著飯碗,邊吃邊看。

也有網友吐槽:看裡面吃的,再看看現在自己手上吃的,氣得只想甩碗回家!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從淫雨霏霏的雲貴高原,到古老嫻靜的中原西安;

從夜夜笙歌的長沙街頭,到海風纏綿的海島沿岸;

從彪悍颯爽的苗族鄉村,到自成一派的嶺南潮汕…

攝製組們訪街穿巷、聞香識味…

走遍大江南北的城市鄉村、大街小巷,記錄下了中國各地早餐的活色生香…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別的紀錄片,動輒一小時老半天,但是《早餐中國》每集時長,不過5分鐘,一如早餐的簡單直接。

也因為時長限制,沒有篇幅留給矯情,鏡頭則集中在食物本身的魅力…

你可以看到:爽口滑嫩的粿汁上,碼著滿滿當當的滷肉、肥腸、豆乾…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燉得晶瑩彈牙的羊雜七寶,一勺蓋滿了碗裡的湯湯水水…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鐵鍋舞動,粒粒分明的米粒,夾著酸菜粒翻炒跳躍…

配上一碗熱氣騰騰、餡料飽滿的芋子包…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口感勁道的粉面,配上土罐煨出來的肉絲,還有“嗦粉”必備的酸豆角、酸菜…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在這部紀錄片裡,有一句很打動人的話:只要你起得早,就能找到故鄉。

據說,味蕾的記憶是在六歲前形成的。

我們覺得一種食物好不好吃,早在童年時就已經決定了。

小時候覺得好吃的東西,會成為味蕾一生的記憶。

所以,就算跑到天涯海角,我們的舌頭也被一根看不見的線牢牢捆住,線的另一頭系在故鄉。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在《早餐中國》裡,你看不到高大上的擺盤,精細計算熱量的葷素搭配,也看不到優雅的美食家和裝逼的美食達人…

更多的,是我們兒時記憶中,熟悉的市井煙火味...

比如,煙熏火燎的牆壁,泛著油光的老舊桌椅,毫無設計的食譜菜牌…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各種高低起伏的方言,還有吆喝聲:少點湯…再來個荷包蛋…

一家人就認準了門口老店的味道,每天雷打不動準點到訪:小孩子吃著吃著就長大了,長大後吃著吃著就變老了,然後帶著孩子繼續來吃...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一碗砂鍋粉,滿滿都是料:豬肝、香菇、肉丸、火腿腸、蓮花白、鵪鶉蛋…

擠得鍋裡的湯,一滾就溢出…

這樣一碗,9塊錢。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有的人吃得慢條斯理,有的嫌熱哈著氣,有的趕時間,直接捧著碗站路邊埋頭苦吃…

每個人吃得酣暢淋漓,滿屋子都是“呲溜呲溜”的響聲…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貌不驚人的老闆,總能記住老顧客的臉與喜好:這個大叔喜歡喝完酒後來喝湯,那個大爺牙口不好得再泡軟點…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無論你是白領老闆,還是菜攤小販,是學生老師,還是家庭主婦…

不管你開奔馳寶馬,還是騎一輛破單車…

在故鄉的早餐面前,花不了幾個錢,拉不開階層差距,每個人在美食中得到的慰藉,並無二致。

在一碗粉,一碗麵,一碗湯麵前,是真正的眾生平等。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然而,對於漂泊在外的現代人來說,早餐不過是可以將就對付的一環。

好好吃飯,好好吃一頓早餐,已經變成了一件困難重重的事。

因為,越大的城市,早餐越是單調乏味:便利店的飯糰、肯德基的粥、網紅咖啡、麵包店的小蛋糕…

因為,高速發展的社會,每個人步履匆匆,為早餐多花五分鐘,那是要命的事情,更別提,風風火火的舊城改造運動,正在把一個個生機勃勃的早餐攤驅逐出去…

就像某位網友所說:城市,讓我飢腸轆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2016年,官方曾推出《中國人早餐情況白皮書》,80%的居民早餐營養不充足,有超過100萬的人,無法每天吃到早餐...

有近60萬人,沒時間吃早餐…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對於湖南伢子來說,是嗦粉;

對於潮汕“膠己人”來說,是呷糜;

對於老廣來說,是飲早茶;

對於重慶崽兒來說,是一碗小面…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就是這部紀錄片想要說的:早餐,不僅僅是一日三餐中的第一餐。

如同有人寫的那樣:別小看早餐的治癒力量,只要胃充實溫暖,這一天還怕什麼磕磕絆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這種喪心病狂的紀錄片,只有中國人才拍得出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