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有座唯一倖存的渤海國古塔(上)

在中國和朝鮮的界河——鴨綠江,其上游有吉林唯一的朝鮮族自治縣——長白朝鮮族自治縣。該縣縣城西北的山上,有一座僅存的古渤海國古塔——靈光塔。

長白山下,鴨綠江邊,有一個小村鎮,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麗,就在這裡屯兵紮營。清代末年,大把“闖關東”而來的山東人流落到此謀生,這裡很快變成一個繁華的大集鎮,很多人見到集鎮背後的山上有座古塔,習慣成自然地把這裡叫做“塔甸”。

吉林有座唯一倖存的渤海國古塔(上)

靈光塔正面線描圖

1909年,一位叫張鳳台的清代官員來到塔甸。他當時的官職是“長白府設治總辦”,這次來的目的是考察地勢,為長白府衙門選址。

當他在塔甸地界上忙正事的時候,山上一座挺拔卻並不高聳的古塔出現在他眼前:它年代久遠,飽經滄桑,經過無數天災人禍卻能倖存下來,好似曲阜那座從西漢一直保留到東漢末年以後的魯王宮靈光殿。於是,張鳳台給這座塔命名“靈光塔”。

許多傳世的文獻資料裡,都沒有靈光塔的始建年代,靈光塔周圍也沒有碑石和題記記載它的歷史。過去,有人猜測它始建於遼代或是元代,還有人傳說它始建於唐代。

吉林有座唯一倖存的渤海國古塔(上)

靈光塔冬景

不過,在靈光塔重新命名80多年後,古建築學家和考古學家用他們豐富的經驗、專業的眼光揭開了它的身世之謎:原來,這是一座始建於渤海國時期的古塔。就算只是一位文物愛好者,看多了唐代古塔,也能發現靈光塔上那濃郁的唐風。

這神祕的“渤海國”又有什麼樣的來頭?

渤海國,是唐代時期,粟末靺鞨族建立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唐高宗滅亡高句麗之後,把臣服於高句麗的粟末靺鞨人強行遷徙到營州(今天的遼寧朝陽),他們也接觸了更多的漢族文化。

武則天時期,這些粟末靺鞨人裡的一個部族首領大祚榮,建立了“震國”。到唐先天二年(713年),大祚榮被唐玄宗冊封為渤海郡王,“震國”也改名“渤海國”。從此以後直到唐朝滅亡,渤海國一直是唐的藩屬國,它吸取了中原文化的精華和先進生產方式,成為東北亞文化交流的一座金橋。

吉林有座唯一倖存的渤海國古塔(上)

藍天下的靈光塔

唐代衰落之後,渤海國也難以獨善其身。925年,契丹國君主耶律阿保機滅亡了渤海國。之後,渤海國遺民的反抗日復一日,惱羞成怒的契丹統治者毀滅了渤海國幾乎所有的城池、建築、史冊和文獻資料,最終把迫使渤海國遺民四處遷徙。

契丹國對渤海國記憶的瘋狂毀滅並不完全徹底,還是有一些地處偏遠的渤海國建築和埋藏地下的墓葬,躲過了這場劫難。靈光塔就是其中之一。

在近現代的文獻記錄和考古發現裡,渤海國遺留下來的古塔只有三座,除了長白靈光塔,還有琿春馬滴達塔、和龍貞孝公主墓塔。不過後兩座在民國時期就已經倒塌,長白縣的靈光塔果真成了渤海國古塔裡的“魯殿靈光”——歷經劫難後僅存的那一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