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木紫檀

凡是上了年紀的“老上海”,都知道繁華的陸家嘴隱藏一座道教宮觀——太清宮。因其地處地鐵6號線源深體育中心站附近,每逢節假日都會吸引許多人慕名前往。而到太清宮的人一定會進老君堂,進老君堂的人一定駐足瞻仰一尊由千年紫檀圓木雕刻而成的老子君像——《道德天尊——老子立像》。

這是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紫檀雕刻代表性傳承人屠傑創作。

2010年上海世博會前夕,他以上海世博局捐贈事務辦公室副主任的身份將這件作品贈予了太清宮。原本這尊老子君像就是由一根直徑1.5米、長3.2米、產自印度的千年紫檀圓木雕刻而成,已脫水300年以上,溫潤如玉、高雅深沉,本就十分珍稀。如今經屠傑之手藝術昇華,使這件作品的價值不可估量,成為浦東太清宮的鎮“觀”之寶。

屠傑:濟困之公

《蓮臥觀音》

如果說這尊“老子君像”拉近了他與道家的關係,那麼他創作的另一件作品“千手觀音”則開啟了他的“佛”緣。

1986年,屠傑作為民間文化交流的一員到印度北方邦錫布達爾的千年古鎮考察,他從舊木門板中發現,門窗、樑柱都是市場上寸金難買的紫檀大料。第二年,他傾其所有,將香港建築工程總承包公司的原始股份全部套現為3 000多萬元,又在印中友好協會的幫助下,再次奔赴古老村落、古剎小鎮,購買下這批老屋拆遷留下的立柱橫樑。在印度和泰國人民的幫助下,再輾轉香港,最後才運抵位於上海的研究所。

屠傑:濟困之公

《渡人苦海》

此後,屠傑在自己創辦的上海歐亞明清雕刻藝術研究所(今中國紫檀雕刻研究院)裡,完成了他的第一件代表作《世紀觀音——千手觀音佛像》。

這件歷時4年完成的作品,由樹齡達2 000多年的印度黃檀原木雕刻而成,長6米、重5 300千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黃檀木雕刻作品,並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

當時曾有一家名列世界500強的美國企業表示,希望以近1億元的價格購贈給美國佛光山寺院,但被屠傑謝絕。他希望將這件作品贈送給泰國,向曾經幫助過他的泰國人民致謝。

1998年,當“千手觀音”送到泰國時,由僧王主持的開光大典,歷時三晝夜,數萬名信徒到場朝拜,影響波及整個佛教界。、

2002年,為感謝屠傑為中泰文化交流所做的努力,泰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與皇后詩麗吉親自授予屠傑“泰中文化交流特殊貢獻”勳章,成為泰國曆史上獲得國王與皇后親自授勳的唯一外國人。

我的私人博物館

在距離太清宮1千米之外的黃埔江對岸,位於上海市楊浦、虹口和浦東三區交界的北外灘長陽路上,矗立著一座佔地10 000多平方米,融合歐式古典風格與上海石庫門文化特色的4層建築。這就是屠傑一手打造的中國現代國之寶藝術館。

屠傑:濟困之公

一樓和二樓陳列了屠傑近30年來設計創作的1 000多件紫檀雕塑作品,如《常樂我淨》《禪悅為食》《雙龍戲珠》《九龍至尊》《世紀龍舟》《呼嘯山林》等,題材不乏歷史人物或神龍猛獸等,或大氣或小巧,形神兼備,各有千秋。除此之外,這些展品中,還有一部分皆是他上世紀90年代以來陸續收藏的各位工藝美術大師的作品。

屠傑:濟困之公

《春夏秋冬》

屠傑:濟困之公

《鳴》

除木雕外,也不乏石雕、琉璃雕、金屬雕、牙雕及民間工藝品,還有書畫、海派文化及海外文化藝術作品等,而這些作品的作者有70%都已不在人世。據稱,這些作品市場價值已高達10億元,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價值還將持續攀升。可是對於這筆巨大的財富,屠傑有自己的打算:“藝術屬於人民,將來會全部捐給國家,讓更多人看到它們,那才是它們最好的歸宿。”

屠傑:濟困之公

《龍鳳觀音》

屠傑:濟困之公

《虎嘯山林》

樓上的工作室,在靠窗的位置是泰國國王贈送的一排木質佛像。

屠傑對佛教文化情有獨鍾,許多紫檀雕像皆取材於佛文化,“比如刻觀音,既不能太年輕,給人輕浮的感覺;又不能太老,缺乏威嚴;既不能太胖,以免顯臃腫之態;又不能太瘦,以防乾癟無力量。而濟公,既注重中國傳統中的意境美,又融合了西方的寫實美;既有眉毛一上一下的奇特結合,也有一邊哭一邊笑的滑稽神態。”

屠傑:濟困之公

《烈士除妖》

濟公是佛教文化中屠傑最喜歡的人物題材,書櫃裡就可以看到新舊好幾個版本的《濟公傳》。最舊的還是他小時候讀過的,因為喜歡,屠傑一直保存到現在。而他的另一組代表作《濟公百態譜》,就緣起於這本舊版的《濟公傳》。

百態濟公

《濟公百態譜》由《濟困之公》《禪悅為食》《常樂我淨》等一系列作品組成。為了凸顯出濟公“鞋兒破帽兒破,扇子破袈裟破,不似西楚人,沐猴而著冠”的活佛癲狂之態,屠傑採用了創新的根劈雕技法。

屠傑:濟困之公

《常樂我淨》

劈如水墨畫的大寫意,雕則似精工細描的工筆。能工巧匠有“一斧抵九鑿”之功,掄木劈斧,顯現出紫檀樹根木質的內在紋理美,以不同劈面的紋理和結構形態為基礎設計,取其自然之態,施以恰到好處的劈和雕的技法,使自然美與個性美水乳交融、相映成趣。

屠傑:濟困之公

《禪悅為食》

在細節處理上,則採取不同雕刻技法,如對衣袖則以大刀闊斧的簡練之法,而服飾上的衣褶與補丁、面部表情、手臂上的經脈、手足的骨節和指甲又結合了傳統線雕、貼雕、通雕等雕刻技法,著重於細節刻畫,惟妙惟肖。此外,屠傑在創作這一系列作品時,還融入書畫、詩詞創作,使這些險被視為斧底之薪的根材蛻變成一系列精美的“濟公”雕刻作品,突顯了其似醉非醉,或歪戴僧帽笑臉相對,或臉面半隱於破扇之後,或相覷而笑的各種風趣表情形象。

屠傑:濟困之公

而作為上百尊《濟公百態譜》系列雕刻作品中的《濟困之公》,它由整段紫檀圓木雕刻而成,最終雕刻完成的作品高2.6米,重1 700千克,榮獲2000年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金獎。曾有韓國富商願意出資約1.1億元購買,但屠傑為不所動,於2004年以他和夫人馬桂珍的名義將這尊《濟困之公》贈給了上海百年古剎玉佛寺,安放在覺群樓內。

如今,玉佛寺每年都會進行一次慈善助學活動,助學金頒授儀式就在覺群樓《濟困之公》面前舉行。這是玉佛寺特意的安排,他們希望更多人以“濟困之公”為楷模,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屠傑:濟困之公

《初祖達摩》

“棄藝從商”

屠傑除了藝術家這一身份外,他還是個商人——上海歐亞集團董事局主席。

屠傑:濟困之公

一次,從英美留學歸國的屠傑慕名前去拜訪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如奎先生,看到其狹小簡陋的工作室,眾多藝術精品散落在陳舊的玻璃櫃裡,幾十年來,老人手握絕技卻甘守清貧。這種精神深深打動了屠傑,同時心裡有種說不出的難受。

“搞藝術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不行,只有具備了一定經濟實力,藝術之路才能走得更廣更遠。”

屠傑:濟困之公

《武神關公》

上世紀90年代初,他相繼創辦了上海歐亞建設有限公司(今上海歐亞集團)、香港建築安裝工程總承包公司、國際服務貿易公司等多家企業。如今,在“以商養藝”的思路下,在獲得商業上成功的同時,亦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獲得中國民族藝術家協會副會長、上海市工藝美術大師、聯合國國際交流合作與協調委員會亞太地區藝術委員會祕書長等殊榮,並歷任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八、九屆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常委等職,為紫檀雕塑技藝發展提出了諸多建議。

屠傑:濟困之公

如今,屠傑漸漸放下諸多“纏身”事務,“棄商從藝”,將重心轉移到藝術創作上來。只要有時間,他就呆在工作室裡,遊離在刻刀與錘子之間,享受創作中與紫檀雕塑人物時空對話的過程。“現在回頭看看,當初無奈之中選擇了‘棄藝從商’。但現在我希望有更多的時間來創作,把丟失的時間找回來。一切為時未晚。”

文|劉海軍
圖|屠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