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資源要素創新綠色發展 海口打造“藍色經濟”高地

節能減排 經濟 海洋學 投資 海口網 2017-06-24

原標題:集成資源要素 創新綠色發展

海口致力打造“藍色經濟”高地

集成資源要素創新綠色發展 海口打造“藍色經濟”高地

繁忙的海口港集裝箱碼頭。記者 黃一冰 攝

作為海洋大省省會,海口一直以來重視海洋經濟發展,致力於做大做強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努力扛起全省“藍色引擎”責任擔當。據統計,去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298.7億元,同比增長19.43%,佔全省的26%。

主動作為終有回報,6月19日,海口成功獲批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雖然發展取得一定成果,但海口並沒有停下腳步,接下來還要打造成為我國“藍色經濟”高地……6月21日,記者採訪我市分管海洋經濟的負責人,一起了解海口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的目標、方向和措施。

發展目標:

海洋產業總產值 3年內翻一番

“未來,我市將依託南海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熱帶海洋生物資源,以科技為引領、以創新為驅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著力補短板、延鏈條、提層次,建設一批機制先進的創新平臺,突破一批制約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核心和重大技術。”副市長文斌介紹:“同時,成功轉化一批重大技術成果,發展壯大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企業,促進產業鏈完善和產業集群的形成,爭創海洋經濟綠色發展示範、體制機制創新示範。”

記者從《“十三五”海口市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工作實施方案(2017-2020)》中瞭解到,此次成功申報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將獲3億元財政資助,我市將利用這批資金,到2020年,帶動社會投入50億元,實現海口海洋產業總產值翻一番、達到600億元,年均增速達26%。

“不僅如此,全市還計劃建設海洋產業孵化器和美安科技新城、馬村港臨港產業園等產業聚集區,打造智慧海洋裝備、海水養殖裝備等中高端產業鏈。”市海洋和漁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陳芳告訴記者。

此外,全市將在海洋經濟創新發展上,在體制機制上做出示範。接下來,我市將建立投融資機制,設立政府引導的產業投資基金,鼓勵優質企業設立市場化的海洋產業投資基金;建立產業集聚和行業管理機制,引導龍頭企業發起成立聯盟,研究開發共性關鍵技術,制訂重要技術標準,推進協同創新,促進資金、資源、人才等要素向海洋裝備領域集中。

同時,將建立內引外聯機制,大力引進國內外涉海龍頭企業,引進高精尖創新型人才團隊,合作建立一批聯合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等創新服務平臺。文斌說:“還將推進區域協同、空間拓展機制的建立,拓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空間。落實全省‘多規合一’、將全省作為一個城市整體規劃的戰略部署,充分發揮飛地政策,科學佈局海洋產業,放大資源效應,力求通過海口的支點作用,以點帶面,撬動全省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

發展舉措:

集成資源要素 加大扶持力度

“我市將強化產業鏈聯結機制,通過龍頭骨幹企業及項目牽頭單位的牽引,帶動產業鏈不同階段、不同環節、不同層次的關聯企業和協作單位,建立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工作聯結機制、市場聯結機制,形成深層海水資源利用裝備研發與應用、海洋離岸大型網箱配套高效自動化裝備協同創新等產業鏈。”陳芳說。

而且,將推動研發機構與企業主體、生產型企業與檢測服務型企業、原料供應型企業與精深加工型企業、經濟實體與市場應用無縫對接,實現產業集聚和產業鏈延長。同時,通過打通第一產業與第二、第三產業關鍵節點,做大做強海洋高端裝備和海洋生物產業,優化海洋經濟產業結構。

在產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上,全市將加強“熱帶海洋生物醫藥新藥研發技術平臺”、“南海微生物資源化利用創新服務平臺”等建設,積極引導涉海企業與有關高校、科研部門對接,引導社會資本、創投基金注入科技型企業,大力推進熱帶海洋科研技術成果創新與轉化。

緊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機遇,整合全省資源,拓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空間,提升產業層次,擴大對外交往與合作交流。依託海口馬村港區、海口綜合保稅區、物流園區,打造“一帶一路”支點的綜合樞紐港;依託美安科技新城,提升海洋生物醫藥、醫療服務業等產業層次。

未來之路:

創新發展前行 綠色保護相伴

發展和保護,兩者皆重要,文斌說:“海口在規劃海洋經濟跨步前行的同時,也注重海洋生態環保工作,努力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發展。”

為此,我市推動傳統產業向環境友好型產業轉型升級,把傳統產業升級與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綠色發展結合起來。陳芳介紹:“將著力改變海南海洋經濟以傳統產業為主的格局,堅持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加強對傳統產業滲透融合,推動整體產業升級。深化合作創新,加強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通過高新技術產業的技術外溢效應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傳統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在低碳、綠色戰略性新興產業上,我市將加大支持力度。支持熱帶海洋土著有益微生物製劑等生態修復功能產品開發與規模化生產,修復海南海水養殖環境和海岸帶;改良牡蠣、海蔘和微藻等生物資源培養模式,降低海南海水養殖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

在海洋生態環境方面,我市將構建“城外田園空間+城市海綿系統+濱海濱江自然岸段”的生態空間格局,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55.780平方公里、佔全市近岸海域面積的7.02%。“還將實施藍色海灣整治行動,保護與修復海洋生態環境,尤其對自然景觀受損嚴重、生態功能退化、防災能力減弱,以及利用效率低下海岸帶進行整治修復。”陳芳告訴記者:“力爭到2019年,海口市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70%,濱海溼地保護面積不低於8000公頃。”

記者 羅津

(海口網6月22日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