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綠色金融創新示範區在碳交易、綠色保險、綠色貸款等方面積極探索,為全國其他地區的綠色金融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專家表示,未來可從發展綠色保險和開展“一帶一路”綠色基建項目等方面來促進綠色金融進一步發展。

綠色金融是促進經濟綠色轉型的重要一環,我國通過出臺相關政策和設立綠色金融示範區等方式促進綠色金融改革。目前,綠色金融創新示範區在碳交易、綠色保險、綠色貸款等方面積極探索,為全國其他地區的綠色金融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專家表示,未來可從發展綠色保險和開展“一帶一路”綠色基建項目等方面來促進綠色金融進一步發展。

——多項政策為綠色金融改革發展保駕護航

天津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中國濱海金融協同創新中心主任王愛儉表示,較長時間以來,我國經濟在高速增長的同時,也付出了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沉重代價。政府清楚地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並致力於推動經濟的綠色轉型,促進綠色金融發展。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政策文件,對綠色金融涵蓋的行業、產業項目類型進行規範和管理,進一步明確了綠色金融的範疇,探索可行的綠色金融發展道路。2013年,原銀監會發布《綠色信貸統計制度》,首次明確綠色金融支持領域;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七部委發佈《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對綠色金融的發展給出了頂層設計;2017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浙江、江西、廣東、貴州、新疆五省(區)選擇部分地方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北京、上海、青海等地也結合地方實際,出臺了綠色金融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推行綠色金融改革,既要通過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大力推動,形成發展綠色金融的強大社會共識和政策執行力;又要注重發揮地方政府“自下而上”的主觀能動性,結合地方經濟特色和產業結構佈局,探索區域綠色轉型的有效途徑,為全局性改革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祕書長王文認為,綠色金融是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目前,我國在銀行信貸、債券、金融改革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綠色金融發展經驗。

——三大模式打造“綠色金融樣板”

自2017年開始建設綠色金融創新試驗區以來,各個試驗區結合未來發展的實際要求,積極探索綠色金融的創新發展模式,為國內其他地區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模式一:廣東花都--搭建碳排放權交易所創新平臺

廣州花都的碳排放權交易所在碳金融業務方面有不少亮點。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董事長劉曉鴻介紹,從機制設計的角度來講,廣東是全國首個探索部分配額實行有償分配,而且允許符合條件的機構參與競買的試點。同時,廣東將碳配額有償發放獲得的資金用來設立低碳發展基金,並引入社會資本助推低碳發展。廣東也是在全國首個開展碳普惠的試點。

從市場層面來講,交易所在平臺建設、碳產品的創新和活躍市場以及市場培訓、會員開拓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交易所在國內率先推出碳排放配額在線抵押融資業務和碳交易法人帳戶透支業務等。

廣州市花都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副書記蔡建表示,廣州市花都區初步形成了綠色金融支持綠色產業發展的可持續化市場機制。“我們正在將花都區的相關經驗向全市、全省進行推廣,目前取得較大成果。”

模式二:浙江衢州--多模式探索綠色金融發展道路

在綠色金融改革的道路上,浙江衢州通過創造“衢州模式”,打造出了一些綠色金融創新的可複製模板。如今,包括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在內的綠色金融“八大模式”已成衢州亮麗名片。

針對重化工產業比重高、涉危化品生產企業多、企業風險分擔機制不健全等實際,衢州在全國率先推出“險種綜合、費率優惠、服務新穎、保障有力、財政扶持”的安全生產和環境汙染綜合責任保險項目。建立“保險+過程風險管理”的保險綜合服務新機制。

在生豬養殖大縣龍遊,衢州全面推廣生豬保險及無害化處理聯動機制的開啟模式和集美模式,生豬投保率、死亡生豬無害化處理率、死亡生豬理賠率均實現100%。新穎的“生豬統保”手段在全省多地複製推廣。

浙江省衢州市委書記徐文光表示,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一定要頂層設計,統一標準,形成大花園統領、大平臺集聚、大數據支撐、大聯動服務的衢州綠色金融發展模式,為綠色金融發展貢獻“衢州力量”。

模式三:浙江台州--綠色貸款促進小微企業環保轉型

為解決小微企業綠色轉型難的問題,台州銀行大力推廣“綠色節能貸款”,為小微企業節能減排量開發計算工具,實現小微企業節能評估技術落地。“綠色節能貸款”專款專用,主要用於企業更新節能設備或改進生產工藝流程,為小微企業降本增效、節能減排做出了直接、有效的貢獻。

同時,配套“綠色貸款”產品,建立“綠色審批”制度,打通綠色快速審批通道,對於支行申報的綠色貸款,由總行後臺中心集中對綠色項目進行評估,對於評估符合綠色貸款要求的,通過評估後給予優惠利率。

業內人士認為,台州銀行以“打造綠色的精品銀行”為目標,響應綠色金融號召,持續推進綠色信貸工作的開展,長期以來積極支持和推動小微企業通過技術改造、節能增資來實現減排增效、轉型升級,收效良好。

——綠色金融發展將顯現兩大新動力

雖然我國綠色金融在供需兩端的共同發力下,獲得了迅猛發展,但專家認為,綠色金融在綠色保險和“一帶一路”綠色投資等方面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兩方面有望成為推進綠色金融發展的新動力。

第一,綠色保險將成為綠色金融發展的下一個“爆破點”。目前,保險資金投向綠色領域比例仍然較低。據相關部門披露的保險業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4月底,保險資金以債權投資計劃形式進行綠色投資的產品註冊規模已近7900億元,但僅佔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的4.6%。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我國綠色保險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在負債端,可以通過參與因極端天氣導致的自然災害的風險管理等方式開發綠色保險產品。在資產端,可通過鼓勵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開展綠色投資等,為綠色產業發展進行資金支持。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表示,注重氣候、環境因素的綠色投資往往長期收益更高,波動率也較小,有助於未來綠色保險產品的開發。

第二,“一帶一路”建設成為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新契機。目前,“一帶一路”沿線的眾多國家有大量基礎設施建設需求,這些項目有望成為推進綠色金融發展的一個絕佳契機。以電力項目為例,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不斷普及的當下,相比煤電,更加環保節能的風電、水電等項目自然成為銀行的重點支持對象。

中國金融學會綠金委副祕書長、興業銀行綠色金融部總經理羅施毅建議,中國的金融機構可以為“一帶一路”綠色基建項目提供融資,滿足沿線國家的綠色投資需求。同時,中國在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市場方面所積累的經驗也可以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借鑑。

穆迪投資者服務香港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lvan Chung表示,很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環境信息滯後、環境風險突出。因此,在開展綠色投資的同時,要注意不斷對環境社會風險方面的管理情況進行評價,做好信息披露。不僅要考慮當地的水、空氣、土壤、生物多樣性等自然環境狀況,還要把宗教、社區、勞工糾紛等社會因素都考慮進去,這樣才能更好地規避“一帶一路”基建項目存在的風險。

本文轉自中國金融信息網(9月4日報道,記者:金鑫、吳菡婷,來源:中國金融信息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