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轎車 體育 自行車 時光裡的林子青 2019-08-30
"

“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詩人馬雅 安潔羅

有些人走哪兒都能抱怨——工作太辛苦,工資太低,房價太高,生活太艱難、這裡不好玩、這家店不好吃、這電影真爛……,聽到這種怨言,你是什麼感受呢?對此,有人說“抱怨像口臭,說的人爽,聽的人難受”。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吐槽、互懟、八卦的時刻,有些人甚至樂此不疲,但其實這樣的人已經陷入了抱怨的怪圈。

"

“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詩人馬雅 安潔羅

有些人走哪兒都能抱怨——工作太辛苦,工資太低,房價太高,生活太艱難、這裡不好玩、這家店不好吃、這電影真爛……,聽到這種怨言,你是什麼感受呢?對此,有人說“抱怨像口臭,說的人爽,聽的人難受”。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吐槽、互懟、八卦的時刻,有些人甚至樂此不疲,但其實這樣的人已經陷入了抱怨的怪圈。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在《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裡,美國作家威爾鮑溫認為“抱怨”就是“把焦點放在我們不想要的東西上,所談論的是負面的,出錯的事情”,這裡的抱怨不僅僅是自己對人、事、物等等的負面評價,還包括你聽別人吐槽、八卦,或者一起八卦、一起吐槽。書裡認為“每一刻,你都在用自己最關注的念頭創造人生”,而“你講了什麼話,就會表現出什麼模樣”。

《不抱怨的世界》是一本經典的心靈勵志書籍,面世當年榮登美國亞馬遜2008年度心靈勵志新書銷量榜榜首,書裡其實表達了一個很簡單的思想:“抱怨不如改變”,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不是一碗“雞湯”,而是一本極具實效的方法論“教科書”

"

“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詩人馬雅 安潔羅

有些人走哪兒都能抱怨——工作太辛苦,工資太低,房價太高,生活太艱難、這裡不好玩、這家店不好吃、這電影真爛……,聽到這種怨言,你是什麼感受呢?對此,有人說“抱怨像口臭,說的人爽,聽的人難受”。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吐槽、互懟、八卦的時刻,有些人甚至樂此不疲,但其實這樣的人已經陷入了抱怨的怪圈。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在《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裡,美國作家威爾鮑溫認為“抱怨”就是“把焦點放在我們不想要的東西上,所談論的是負面的,出錯的事情”,這裡的抱怨不僅僅是自己對人、事、物等等的負面評價,還包括你聽別人吐槽、八卦,或者一起八卦、一起吐槽。書裡認為“每一刻,你都在用自己最關注的念頭創造人生”,而“你講了什麼話,就會表現出什麼模樣”。

《不抱怨的世界》是一本經典的心靈勵志書籍,面世當年榮登美國亞馬遜2008年度心靈勵志新書銷量榜榜首,書裡其實表達了一個很簡單的思想:“抱怨不如改變”,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不是一碗“雞湯”,而是一本極具實效的方法論“教科書”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認清抱怨的危害存在於方方面面。

1.影響身體正常的能量運行。自己嘴巴里說出來的話,或者你聽到的話,會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它會被自己的耳朵聽到,傳導到大腦,大腦會相應作出指示和肢體調整來配合你剛剛說出口的話。例如兩個人吵架時,越吵越激烈,情緒就會越來越激動,叉腰、抬頭、血氣上湧,面紅耳赤,這都是身體配合你的語言和行為而作出的反應。而如果說話交流的信息都是負面的,那最終注入自己身體的也是負面的情緒和負面的能量,需要消耗人體的能量去化解和吸收,“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2.影響人際交往中健康的溝通。這一點書裡解釋得很清楚,“健康的溝通是直接找那個和你發生問題的人談,而且只跟那個人談。和另一個人談就是抱怨,這會形成三角問題,也會繼續製造問題,而非解決問題”。簡單點說,不和當事人抱怨,等同於背後說人壞話、吐槽,傳到當事人耳朵裡,容易引起誤會和不快;和當事人抱怨,可能會引發互懟,造成矛盾升級。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與人交往中,抱怨都不是一個適當的行為。

3.影響自身目標的達成。人在抱怨時,語言和思想都會聚焦在負面的事情上,說的都是自己排斥、不喜歡的東西,這同時也是將注意力和關注點放在自己所排斥、所討厭的事物上,“當你抱怨時,其實就是在排斥、推開、驅逐自己想要的東西”。根據吸引力法則,你越是關注什麼,就越是會吸引什麼。有句俗話叫“好的不靈醜的靈”,就是告誡人說話時要多說好話,少說不好的話。抱怨越多,關注點便越是在這些自己討厭的事物上,結果吸引來的都是自己不喜歡的、不想要的。

"

“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詩人馬雅 安潔羅

有些人走哪兒都能抱怨——工作太辛苦,工資太低,房價太高,生活太艱難、這裡不好玩、這家店不好吃、這電影真爛……,聽到這種怨言,你是什麼感受呢?對此,有人說“抱怨像口臭,說的人爽,聽的人難受”。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吐槽、互懟、八卦的時刻,有些人甚至樂此不疲,但其實這樣的人已經陷入了抱怨的怪圈。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在《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裡,美國作家威爾鮑溫認為“抱怨”就是“把焦點放在我們不想要的東西上,所談論的是負面的,出錯的事情”,這裡的抱怨不僅僅是自己對人、事、物等等的負面評價,還包括你聽別人吐槽、八卦,或者一起八卦、一起吐槽。書裡認為“每一刻,你都在用自己最關注的念頭創造人生”,而“你講了什麼話,就會表現出什麼模樣”。

《不抱怨的世界》是一本經典的心靈勵志書籍,面世當年榮登美國亞馬遜2008年度心靈勵志新書銷量榜榜首,書裡其實表達了一個很簡單的思想:“抱怨不如改變”,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不是一碗“雞湯”,而是一本極具實效的方法論“教科書”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認清抱怨的危害存在於方方面面。

1.影響身體正常的能量運行。自己嘴巴里說出來的話,或者你聽到的話,會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它會被自己的耳朵聽到,傳導到大腦,大腦會相應作出指示和肢體調整來配合你剛剛說出口的話。例如兩個人吵架時,越吵越激烈,情緒就會越來越激動,叉腰、抬頭、血氣上湧,面紅耳赤,這都是身體配合你的語言和行為而作出的反應。而如果說話交流的信息都是負面的,那最終注入自己身體的也是負面的情緒和負面的能量,需要消耗人體的能量去化解和吸收,“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2.影響人際交往中健康的溝通。這一點書裡解釋得很清楚,“健康的溝通是直接找那個和你發生問題的人談,而且只跟那個人談。和另一個人談就是抱怨,這會形成三角問題,也會繼續製造問題,而非解決問題”。簡單點說,不和當事人抱怨,等同於背後說人壞話、吐槽,傳到當事人耳朵裡,容易引起誤會和不快;和當事人抱怨,可能會引發互懟,造成矛盾升級。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與人交往中,抱怨都不是一個適當的行為。

3.影響自身目標的達成。人在抱怨時,語言和思想都會聚焦在負面的事情上,說的都是自己排斥、不喜歡的東西,這同時也是將注意力和關注點放在自己所排斥、所討厭的事物上,“當你抱怨時,其實就是在排斥、推開、驅逐自己想要的東西”。根據吸引力法則,你越是關注什麼,就越是會吸引什麼。有句俗話叫“好的不靈醜的靈”,就是告誡人說話時要多說好話,少說不好的話。抱怨越多,關注點便越是在這些自己討厭的事物上,結果吸引來的都是自己不喜歡的、不想要的。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在《不抱怨的世界》裡,作者提出要停止抱怨,正是基於人的想法、語言、行動之間的強關聯關係,鼓勵讀者將注意力和關注點放在正面的事物上。

做到不抱怨的四個階段

書中介紹要做到不抱怨需要四個步驟,分別是“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和無意識的有能”。整本書的結構也是分這四個步驟展開,詳細分解每一個步驟的特徵和應對方法。用大白話來說就是:

第一個階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二個階段——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三個階段——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個階段——不知道自己知道

別被文字繞暈,舉個簡單的例子來方便記憶。例如,對開小轎車這件事情的認識,在我們年齡尚小,對車、對交通工具還沒有概念的時候,我們處於第一個階段,不知道自己不會開小轎車。等我們年紀大一點了,見識了自行車、公交車、小轎車、火車,瞭解了更多交通規則,我們意識到自己還不會開小轎車,這是第二個階段,知道自己不會開車。當我們去報駕校,考了駕照,可以開著小轎車上路的時候,我們就到了第三個階段,我們知道自己會開車了。而當我們開車技術日漸純熟,我們會慢慢淡忘自己會開車這件事情,開車這項技能似乎已經變成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與你融為一體,收放自如,這就是第四個階段,我們不知道自己知道。

"

“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詩人馬雅 安潔羅

有些人走哪兒都能抱怨——工作太辛苦,工資太低,房價太高,生活太艱難、這裡不好玩、這家店不好吃、這電影真爛……,聽到這種怨言,你是什麼感受呢?對此,有人說“抱怨像口臭,說的人爽,聽的人難受”。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吐槽、互懟、八卦的時刻,有些人甚至樂此不疲,但其實這樣的人已經陷入了抱怨的怪圈。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在《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裡,美國作家威爾鮑溫認為“抱怨”就是“把焦點放在我們不想要的東西上,所談論的是負面的,出錯的事情”,這裡的抱怨不僅僅是自己對人、事、物等等的負面評價,還包括你聽別人吐槽、八卦,或者一起八卦、一起吐槽。書裡認為“每一刻,你都在用自己最關注的念頭創造人生”,而“你講了什麼話,就會表現出什麼模樣”。

《不抱怨的世界》是一本經典的心靈勵志書籍,面世當年榮登美國亞馬遜2008年度心靈勵志新書銷量榜榜首,書裡其實表達了一個很簡單的思想:“抱怨不如改變”,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不是一碗“雞湯”,而是一本極具實效的方法論“教科書”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認清抱怨的危害存在於方方面面。

1.影響身體正常的能量運行。自己嘴巴里說出來的話,或者你聽到的話,會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它會被自己的耳朵聽到,傳導到大腦,大腦會相應作出指示和肢體調整來配合你剛剛說出口的話。例如兩個人吵架時,越吵越激烈,情緒就會越來越激動,叉腰、抬頭、血氣上湧,面紅耳赤,這都是身體配合你的語言和行為而作出的反應。而如果說話交流的信息都是負面的,那最終注入自己身體的也是負面的情緒和負面的能量,需要消耗人體的能量去化解和吸收,“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2.影響人際交往中健康的溝通。這一點書裡解釋得很清楚,“健康的溝通是直接找那個和你發生問題的人談,而且只跟那個人談。和另一個人談就是抱怨,這會形成三角問題,也會繼續製造問題,而非解決問題”。簡單點說,不和當事人抱怨,等同於背後說人壞話、吐槽,傳到當事人耳朵裡,容易引起誤會和不快;和當事人抱怨,可能會引發互懟,造成矛盾升級。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與人交往中,抱怨都不是一個適當的行為。

3.影響自身目標的達成。人在抱怨時,語言和思想都會聚焦在負面的事情上,說的都是自己排斥、不喜歡的東西,這同時也是將注意力和關注點放在自己所排斥、所討厭的事物上,“當你抱怨時,其實就是在排斥、推開、驅逐自己想要的東西”。根據吸引力法則,你越是關注什麼,就越是會吸引什麼。有句俗話叫“好的不靈醜的靈”,就是告誡人說話時要多說好話,少說不好的話。抱怨越多,關注點便越是在這些自己討厭的事物上,結果吸引來的都是自己不喜歡的、不想要的。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在《不抱怨的世界》裡,作者提出要停止抱怨,正是基於人的想法、語言、行動之間的強關聯關係,鼓勵讀者將注意力和關注點放在正面的事物上。

做到不抱怨的四個階段

書中介紹要做到不抱怨需要四個步驟,分別是“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和無意識的有能”。整本書的結構也是分這四個步驟展開,詳細分解每一個步驟的特徵和應對方法。用大白話來說就是:

第一個階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二個階段——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三個階段——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個階段——不知道自己知道

別被文字繞暈,舉個簡單的例子來方便記憶。例如,對開小轎車這件事情的認識,在我們年齡尚小,對車、對交通工具還沒有概念的時候,我們處於第一個階段,不知道自己不會開小轎車。等我們年紀大一點了,見識了自行車、公交車、小轎車、火車,瞭解了更多交通規則,我們意識到自己還不會開小轎車,這是第二個階段,知道自己不會開車。當我們去報駕校,考了駕照,可以開著小轎車上路的時候,我們就到了第三個階段,我們知道自己會開車了。而當我們開車技術日漸純熟,我們會慢慢淡忘自己會開車這件事情,開車這項技能似乎已經變成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與你融為一體,收放自如,這就是第四個階段,我們不知道自己知道。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正如書中所說“不論做什麼事,都要經歷四個階段,才能養成確實的能力”。這四個階段會始終按這個順序出現,但每個階段的長短卻因人而異。那些聽過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人,大多停留在了第二個階段。

瞭解這四個階段是讓我們時時提醒自己,看清自己處在哪個階段,需要怎樣做才能去到最終的階段。

停止抱怨,從“紫手環”練習開始

《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發起了“不抱怨運動”,要求我們戴上“紫手環”。不抱怨運動的目標是保持紫手環戴在同一隻手上連續21天,只要抱怨就要換手。當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時,就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重新開始計算時間;如果聽到其他戴著紫手環的人在抱怨,你可以指出他們應該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但如果要做這種事,自己要先移動手環,因為你在抱怨他們抱怨。

在加入這個不抱怨運動的時候,我們培養不抱怨的能力已經處於第二個階段,即,我們知道自己還沒有學會停止抱怨。這個階段是最容易放棄而且故態復萌的。“即使你發現自己有多常抱怨,並覺得吃驚或者發窘時,也要堅持到底。你只需要一次又一次重新開始,移動你的手環。”

剛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曾戴上紫手環加入這個運動,原本以為是很容易很輕鬆的一件事情,卻發現有時候一天之內會把手環從一手換到另一手好幾次,也有好多次堅持到第20天的時候不得不換手重新開始。

"

“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詩人馬雅 安潔羅

有些人走哪兒都能抱怨——工作太辛苦,工資太低,房價太高,生活太艱難、這裡不好玩、這家店不好吃、這電影真爛……,聽到這種怨言,你是什麼感受呢?對此,有人說“抱怨像口臭,說的人爽,聽的人難受”。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吐槽、互懟、八卦的時刻,有些人甚至樂此不疲,但其實這樣的人已經陷入了抱怨的怪圈。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在《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裡,美國作家威爾鮑溫認為“抱怨”就是“把焦點放在我們不想要的東西上,所談論的是負面的,出錯的事情”,這裡的抱怨不僅僅是自己對人、事、物等等的負面評價,還包括你聽別人吐槽、八卦,或者一起八卦、一起吐槽。書裡認為“每一刻,你都在用自己最關注的念頭創造人生”,而“你講了什麼話,就會表現出什麼模樣”。

《不抱怨的世界》是一本經典的心靈勵志書籍,面世當年榮登美國亞馬遜2008年度心靈勵志新書銷量榜榜首,書裡其實表達了一個很簡單的思想:“抱怨不如改變”,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不是一碗“雞湯”,而是一本極具實效的方法論“教科書”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認清抱怨的危害存在於方方面面。

1.影響身體正常的能量運行。自己嘴巴里說出來的話,或者你聽到的話,會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它會被自己的耳朵聽到,傳導到大腦,大腦會相應作出指示和肢體調整來配合你剛剛說出口的話。例如兩個人吵架時,越吵越激烈,情緒就會越來越激動,叉腰、抬頭、血氣上湧,面紅耳赤,這都是身體配合你的語言和行為而作出的反應。而如果說話交流的信息都是負面的,那最終注入自己身體的也是負面的情緒和負面的能量,需要消耗人體的能量去化解和吸收,“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2.影響人際交往中健康的溝通。這一點書裡解釋得很清楚,“健康的溝通是直接找那個和你發生問題的人談,而且只跟那個人談。和另一個人談就是抱怨,這會形成三角問題,也會繼續製造問題,而非解決問題”。簡單點說,不和當事人抱怨,等同於背後說人壞話、吐槽,傳到當事人耳朵裡,容易引起誤會和不快;和當事人抱怨,可能會引發互懟,造成矛盾升級。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與人交往中,抱怨都不是一個適當的行為。

3.影響自身目標的達成。人在抱怨時,語言和思想都會聚焦在負面的事情上,說的都是自己排斥、不喜歡的東西,這同時也是將注意力和關注點放在自己所排斥、所討厭的事物上,“當你抱怨時,其實就是在排斥、推開、驅逐自己想要的東西”。根據吸引力法則,你越是關注什麼,就越是會吸引什麼。有句俗話叫“好的不靈醜的靈”,就是告誡人說話時要多說好話,少說不好的話。抱怨越多,關注點便越是在這些自己討厭的事物上,結果吸引來的都是自己不喜歡的、不想要的。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在《不抱怨的世界》裡,作者提出要停止抱怨,正是基於人的想法、語言、行動之間的強關聯關係,鼓勵讀者將注意力和關注點放在正面的事物上。

做到不抱怨的四個階段

書中介紹要做到不抱怨需要四個步驟,分別是“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和無意識的有能”。整本書的結構也是分這四個步驟展開,詳細分解每一個步驟的特徵和應對方法。用大白話來說就是:

第一個階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二個階段——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三個階段——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個階段——不知道自己知道

別被文字繞暈,舉個簡單的例子來方便記憶。例如,對開小轎車這件事情的認識,在我們年齡尚小,對車、對交通工具還沒有概念的時候,我們處於第一個階段,不知道自己不會開小轎車。等我們年紀大一點了,見識了自行車、公交車、小轎車、火車,瞭解了更多交通規則,我們意識到自己還不會開小轎車,這是第二個階段,知道自己不會開車。當我們去報駕校,考了駕照,可以開著小轎車上路的時候,我們就到了第三個階段,我們知道自己會開車了。而當我們開車技術日漸純熟,我們會慢慢淡忘自己會開車這件事情,開車這項技能似乎已經變成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與你融為一體,收放自如,這就是第四個階段,我們不知道自己知道。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正如書中所說“不論做什麼事,都要經歷四個階段,才能養成確實的能力”。這四個階段會始終按這個順序出現,但每個階段的長短卻因人而異。那些聽過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人,大多停留在了第二個階段。

瞭解這四個階段是讓我們時時提醒自己,看清自己處在哪個階段,需要怎樣做才能去到最終的階段。

停止抱怨,從“紫手環”練習開始

《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發起了“不抱怨運動”,要求我們戴上“紫手環”。不抱怨運動的目標是保持紫手環戴在同一隻手上連續21天,只要抱怨就要換手。當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時,就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重新開始計算時間;如果聽到其他戴著紫手環的人在抱怨,你可以指出他們應該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但如果要做這種事,自己要先移動手環,因為你在抱怨他們抱怨。

在加入這個不抱怨運動的時候,我們培養不抱怨的能力已經處於第二個階段,即,我們知道自己還沒有學會停止抱怨。這個階段是最容易放棄而且故態復萌的。“即使你發現自己有多常抱怨,並覺得吃驚或者發窘時,也要堅持到底。你只需要一次又一次重新開始,移動你的手環。”

剛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曾戴上紫手環加入這個運動,原本以為是很容易很輕鬆的一件事情,卻發現有時候一天之內會把手環從一手換到另一手好幾次,也有好多次堅持到第20天的時候不得不換手重新開始。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戴上紫手環(也可以是其他替代品,例如皮筋、手鐲等),其實是一種自我警示、自我監督,當意識到自己正在抱怨時,就會立刻停住,把焦點轉移到正面的事情上,或者改變自己說的話,把注意力轉到其他事情上去。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已經進入了第三個階段,知道自己知道,也就是有意識的有能,在發生抱怨時,我們可以停下來調整自己了。

而繼續練習,將這種有意識的行為堅持21天甚至更久的時間,慢慢形成肌肉記憶,我們可以達到第四個階段——無意識地主動避開抱怨的對話場景,不開啟抱怨式的對話,能夠自覺將對話的焦點放在更正面更積極的事情上。此時,我們才是真正進入了“不抱怨的世界”。

"

“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詩人馬雅 安潔羅

有些人走哪兒都能抱怨——工作太辛苦,工資太低,房價太高,生活太艱難、這裡不好玩、這家店不好吃、這電影真爛……,聽到這種怨言,你是什麼感受呢?對此,有人說“抱怨像口臭,說的人爽,聽的人難受”。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吐槽、互懟、八卦的時刻,有些人甚至樂此不疲,但其實這樣的人已經陷入了抱怨的怪圈。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在《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裡,美國作家威爾鮑溫認為“抱怨”就是“把焦點放在我們不想要的東西上,所談論的是負面的,出錯的事情”,這裡的抱怨不僅僅是自己對人、事、物等等的負面評價,還包括你聽別人吐槽、八卦,或者一起八卦、一起吐槽。書裡認為“每一刻,你都在用自己最關注的念頭創造人生”,而“你講了什麼話,就會表現出什麼模樣”。

《不抱怨的世界》是一本經典的心靈勵志書籍,面世當年榮登美國亞馬遜2008年度心靈勵志新書銷量榜榜首,書裡其實表達了一個很簡單的思想:“抱怨不如改變”,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不是一碗“雞湯”,而是一本極具實效的方法論“教科書”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認清抱怨的危害存在於方方面面。

1.影響身體正常的能量運行。自己嘴巴里說出來的話,或者你聽到的話,會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它會被自己的耳朵聽到,傳導到大腦,大腦會相應作出指示和肢體調整來配合你剛剛說出口的話。例如兩個人吵架時,越吵越激烈,情緒就會越來越激動,叉腰、抬頭、血氣上湧,面紅耳赤,這都是身體配合你的語言和行為而作出的反應。而如果說話交流的信息都是負面的,那最終注入自己身體的也是負面的情緒和負面的能量,需要消耗人體的能量去化解和吸收,“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2.影響人際交往中健康的溝通。這一點書裡解釋得很清楚,“健康的溝通是直接找那個和你發生問題的人談,而且只跟那個人談。和另一個人談就是抱怨,這會形成三角問題,也會繼續製造問題,而非解決問題”。簡單點說,不和當事人抱怨,等同於背後說人壞話、吐槽,傳到當事人耳朵裡,容易引起誤會和不快;和當事人抱怨,可能會引發互懟,造成矛盾升級。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與人交往中,抱怨都不是一個適當的行為。

3.影響自身目標的達成。人在抱怨時,語言和思想都會聚焦在負面的事情上,說的都是自己排斥、不喜歡的東西,這同時也是將注意力和關注點放在自己所排斥、所討厭的事物上,“當你抱怨時,其實就是在排斥、推開、驅逐自己想要的東西”。根據吸引力法則,你越是關注什麼,就越是會吸引什麼。有句俗話叫“好的不靈醜的靈”,就是告誡人說話時要多說好話,少說不好的話。抱怨越多,關注點便越是在這些自己討厭的事物上,結果吸引來的都是自己不喜歡的、不想要的。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在《不抱怨的世界》裡,作者提出要停止抱怨,正是基於人的想法、語言、行動之間的強關聯關係,鼓勵讀者將注意力和關注點放在正面的事物上。

做到不抱怨的四個階段

書中介紹要做到不抱怨需要四個步驟,分別是“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和無意識的有能”。整本書的結構也是分這四個步驟展開,詳細分解每一個步驟的特徵和應對方法。用大白話來說就是:

第一個階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二個階段——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三個階段——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個階段——不知道自己知道

別被文字繞暈,舉個簡單的例子來方便記憶。例如,對開小轎車這件事情的認識,在我們年齡尚小,對車、對交通工具還沒有概念的時候,我們處於第一個階段,不知道自己不會開小轎車。等我們年紀大一點了,見識了自行車、公交車、小轎車、火車,瞭解了更多交通規則,我們意識到自己還不會開小轎車,這是第二個階段,知道自己不會開車。當我們去報駕校,考了駕照,可以開著小轎車上路的時候,我們就到了第三個階段,我們知道自己會開車了。而當我們開車技術日漸純熟,我們會慢慢淡忘自己會開車這件事情,開車這項技能似乎已經變成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與你融為一體,收放自如,這就是第四個階段,我們不知道自己知道。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正如書中所說“不論做什麼事,都要經歷四個階段,才能養成確實的能力”。這四個階段會始終按這個順序出現,但每個階段的長短卻因人而異。那些聽過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人,大多停留在了第二個階段。

瞭解這四個階段是讓我們時時提醒自己,看清自己處在哪個階段,需要怎樣做才能去到最終的階段。

停止抱怨,從“紫手環”練習開始

《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發起了“不抱怨運動”,要求我們戴上“紫手環”。不抱怨運動的目標是保持紫手環戴在同一隻手上連續21天,只要抱怨就要換手。當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時,就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重新開始計算時間;如果聽到其他戴著紫手環的人在抱怨,你可以指出他們應該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但如果要做這種事,自己要先移動手環,因為你在抱怨他們抱怨。

在加入這個不抱怨運動的時候,我們培養不抱怨的能力已經處於第二個階段,即,我們知道自己還沒有學會停止抱怨。這個階段是最容易放棄而且故態復萌的。“即使你發現自己有多常抱怨,並覺得吃驚或者發窘時,也要堅持到底。你只需要一次又一次重新開始,移動你的手環。”

剛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曾戴上紫手環加入這個運動,原本以為是很容易很輕鬆的一件事情,卻發現有時候一天之內會把手環從一手換到另一手好幾次,也有好多次堅持到第20天的時候不得不換手重新開始。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戴上紫手環(也可以是其他替代品,例如皮筋、手鐲等),其實是一種自我警示、自我監督,當意識到自己正在抱怨時,就會立刻停住,把焦點轉移到正面的事情上,或者改變自己說的話,把注意力轉到其他事情上去。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已經進入了第三個階段,知道自己知道,也就是有意識的有能,在發生抱怨時,我們可以停下來調整自己了。

而繼續練習,將這種有意識的行為堅持21天甚至更久的時間,慢慢形成肌肉記憶,我們可以達到第四個階段——無意識地主動避開抱怨的對話場景,不開啟抱怨式的對話,能夠自覺將對話的焦點放在更正面更積極的事情上。此時,我們才是真正進入了“不抱怨的世界”。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寫在最後

“要成為不抱怨的人很難,但並不代表你做不到,也不代表你有什麼毛病。如果你接受了不抱怨的挑戰,代表你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就能開始將抱怨從生活中取出,你的內在焦點也會轉移,變得更快樂。”

你相信什麼,就會成為什麼;你說什麼,就會出現什麼。現在的我一直謹記,“當你的嘴巴停止表達負面思想,你的心靈就會轉而製造其他更快樂的念頭”,這也是我讀完《不抱怨的世界》、經歷了紫手環練習之後最大的收穫。

抱怨如口臭,說多人難受,如何改變?讀讀《不抱怨的世界》,戴上紫手環,或許有救。

願大家遠離抱怨,收穫清新美好的世界。期待你的嘗試。

"

“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詩人馬雅 安潔羅

有些人走哪兒都能抱怨——工作太辛苦,工資太低,房價太高,生活太艱難、這裡不好玩、這家店不好吃、這電影真爛……,聽到這種怨言,你是什麼感受呢?對此,有人說“抱怨像口臭,說的人爽,聽的人難受”。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吐槽、互懟、八卦的時刻,有些人甚至樂此不疲,但其實這樣的人已經陷入了抱怨的怪圈。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在《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裡,美國作家威爾鮑溫認為“抱怨”就是“把焦點放在我們不想要的東西上,所談論的是負面的,出錯的事情”,這裡的抱怨不僅僅是自己對人、事、物等等的負面評價,還包括你聽別人吐槽、八卦,或者一起八卦、一起吐槽。書裡認為“每一刻,你都在用自己最關注的念頭創造人生”,而“你講了什麼話,就會表現出什麼模樣”。

《不抱怨的世界》是一本經典的心靈勵志書籍,面世當年榮登美國亞馬遜2008年度心靈勵志新書銷量榜榜首,書裡其實表達了一個很簡單的思想:“抱怨不如改變”,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不是一碗“雞湯”,而是一本極具實效的方法論“教科書”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認清抱怨的危害存在於方方面面。

1.影響身體正常的能量運行。自己嘴巴里說出來的話,或者你聽到的話,會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它會被自己的耳朵聽到,傳導到大腦,大腦會相應作出指示和肢體調整來配合你剛剛說出口的話。例如兩個人吵架時,越吵越激烈,情緒就會越來越激動,叉腰、抬頭、血氣上湧,面紅耳赤,這都是身體配合你的語言和行為而作出的反應。而如果說話交流的信息都是負面的,那最終注入自己身體的也是負面的情緒和負面的能量,需要消耗人體的能量去化解和吸收,“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2.影響人際交往中健康的溝通。這一點書裡解釋得很清楚,“健康的溝通是直接找那個和你發生問題的人談,而且只跟那個人談。和另一個人談就是抱怨,這會形成三角問題,也會繼續製造問題,而非解決問題”。簡單點說,不和當事人抱怨,等同於背後說人壞話、吐槽,傳到當事人耳朵裡,容易引起誤會和不快;和當事人抱怨,可能會引發互懟,造成矛盾升級。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與人交往中,抱怨都不是一個適當的行為。

3.影響自身目標的達成。人在抱怨時,語言和思想都會聚焦在負面的事情上,說的都是自己排斥、不喜歡的東西,這同時也是將注意力和關注點放在自己所排斥、所討厭的事物上,“當你抱怨時,其實就是在排斥、推開、驅逐自己想要的東西”。根據吸引力法則,你越是關注什麼,就越是會吸引什麼。有句俗話叫“好的不靈醜的靈”,就是告誡人說話時要多說好話,少說不好的話。抱怨越多,關注點便越是在這些自己討厭的事物上,結果吸引來的都是自己不喜歡的、不想要的。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在《不抱怨的世界》裡,作者提出要停止抱怨,正是基於人的想法、語言、行動之間的強關聯關係,鼓勵讀者將注意力和關注點放在正面的事物上。

做到不抱怨的四個階段

書中介紹要做到不抱怨需要四個步驟,分別是“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和無意識的有能”。整本書的結構也是分這四個步驟展開,詳細分解每一個步驟的特徵和應對方法。用大白話來說就是:

第一個階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二個階段——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三個階段——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個階段——不知道自己知道

別被文字繞暈,舉個簡單的例子來方便記憶。例如,對開小轎車這件事情的認識,在我們年齡尚小,對車、對交通工具還沒有概念的時候,我們處於第一個階段,不知道自己不會開小轎車。等我們年紀大一點了,見識了自行車、公交車、小轎車、火車,瞭解了更多交通規則,我們意識到自己還不會開小轎車,這是第二個階段,知道自己不會開車。當我們去報駕校,考了駕照,可以開著小轎車上路的時候,我們就到了第三個階段,我們知道自己會開車了。而當我們開車技術日漸純熟,我們會慢慢淡忘自己會開車這件事情,開車這項技能似乎已經變成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與你融為一體,收放自如,這就是第四個階段,我們不知道自己知道。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正如書中所說“不論做什麼事,都要經歷四個階段,才能養成確實的能力”。這四個階段會始終按這個順序出現,但每個階段的長短卻因人而異。那些聽過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人,大多停留在了第二個階段。

瞭解這四個階段是讓我們時時提醒自己,看清自己處在哪個階段,需要怎樣做才能去到最終的階段。

停止抱怨,從“紫手環”練習開始

《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發起了“不抱怨運動”,要求我們戴上“紫手環”。不抱怨運動的目標是保持紫手環戴在同一隻手上連續21天,只要抱怨就要換手。當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時,就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重新開始計算時間;如果聽到其他戴著紫手環的人在抱怨,你可以指出他們應該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但如果要做這種事,自己要先移動手環,因為你在抱怨他們抱怨。

在加入這個不抱怨運動的時候,我們培養不抱怨的能力已經處於第二個階段,即,我們知道自己還沒有學會停止抱怨。這個階段是最容易放棄而且故態復萌的。“即使你發現自己有多常抱怨,並覺得吃驚或者發窘時,也要堅持到底。你只需要一次又一次重新開始,移動你的手環。”

剛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曾戴上紫手環加入這個運動,原本以為是很容易很輕鬆的一件事情,卻發現有時候一天之內會把手環從一手換到另一手好幾次,也有好多次堅持到第20天的時候不得不換手重新開始。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戴上紫手環(也可以是其他替代品,例如皮筋、手鐲等),其實是一種自我警示、自我監督,當意識到自己正在抱怨時,就會立刻停住,把焦點轉移到正面的事情上,或者改變自己說的話,把注意力轉到其他事情上去。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已經進入了第三個階段,知道自己知道,也就是有意識的有能,在發生抱怨時,我們可以停下來調整自己了。

而繼續練習,將這種有意識的行為堅持21天甚至更久的時間,慢慢形成肌肉記憶,我們可以達到第四個階段——無意識地主動避開抱怨的對話場景,不開啟抱怨式的對話,能夠自覺將對話的焦點放在更正面更積極的事情上。此時,我們才是真正進入了“不抱怨的世界”。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寫在最後

“要成為不抱怨的人很難,但並不代表你做不到,也不代表你有什麼毛病。如果你接受了不抱怨的挑戰,代表你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就能開始將抱怨從生活中取出,你的內在焦點也會轉移,變得更快樂。”

你相信什麼,就會成為什麼;你說什麼,就會出現什麼。現在的我一直謹記,“當你的嘴巴停止表達負面思想,你的心靈就會轉而製造其他更快樂的念頭”,這也是我讀完《不抱怨的世界》、經歷了紫手環練習之後最大的收穫。

抱怨如口臭,說多人難受,如何改變?讀讀《不抱怨的世界》,戴上紫手環,或許有救。

願大家遠離抱怨,收穫清新美好的世界。期待你的嘗試。

抱怨像口臭,說多人難受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有救

(作者簡介:林子青,腳踏實地的理想主義者,只羨人間不羨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