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大的圓明園,為何到了今天就剩下了一堆石頭?還有的東西去哪了'

"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燬圓明園。之後,3500名英法聯軍衝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天三夜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

"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燬圓明園。之後,3500名英法聯軍衝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天三夜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

諾大的圓明園,為何到了今天就剩下了一堆石頭?還有的東西去哪了

多年後,根據人民大學圓明園研究學者王道成所言,在圓明園事件中損失的國寶數量,並沒有準確的統計數字,史學界只能根據為數不多的清代史料,估算出圓明園遺失文物的大體數量。

其實,清朝時期有一本關於圓明園的“陳設清冊”,這個《內務府陳設檔》是清宮內務府每年對其所轄各處殿堂陳設物品進行清點時所立的“陳設清冊”。其中,較為詳細地記載了勤政殿、佛香閣等圓明園建築中的陳設,這部作品的記載的陳設極其詳盡,甚至,精確到每一張桌子上的物件。

可惜的是,這本《陳設清冊》並沒有流傳下來,這部珍貴的資料極有可能與圓明園一起被付之一炬了。去了這部權威性的參考資料,如今,我國的圓明園文物追回工作變得愈發艱難。今天,我們對圓明園文物的盤點均源於文物學家的考察和研究。《圓明園——歷史·現狀·論爭》的作者史樹清先生,在著作中提到這樣一件事:

"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燬圓明園。之後,3500名英法聯軍衝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天三夜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

諾大的圓明園,為何到了今天就剩下了一堆石頭?還有的東西去哪了

多年後,根據人民大學圓明園研究學者王道成所言,在圓明園事件中損失的國寶數量,並沒有準確的統計數字,史學界只能根據為數不多的清代史料,估算出圓明園遺失文物的大體數量。

其實,清朝時期有一本關於圓明園的“陳設清冊”,這個《內務府陳設檔》是清宮內務府每年對其所轄各處殿堂陳設物品進行清點時所立的“陳設清冊”。其中,較為詳細地記載了勤政殿、佛香閣等圓明園建築中的陳設,這部作品的記載的陳設極其詳盡,甚至,精確到每一張桌子上的物件。

可惜的是,這本《陳設清冊》並沒有流傳下來,這部珍貴的資料極有可能與圓明園一起被付之一炬了。去了這部權威性的參考資料,如今,我國的圓明園文物追回工作變得愈發艱難。今天,我們對圓明園文物的盤點均源於文物學家的考察和研究。《圓明園——歷史·現狀·論爭》的作者史樹清先生,在著作中提到這樣一件事:

諾大的圓明園,為何到了今天就剩下了一堆石頭?還有的東西去哪了

“1973年初我國出土文物展覽代表團遠赴歐洲,前往法國參觀位於巴黎東南方七十公里的楓丹白露行宮(也被稱作楓丹古堡)。早在1863年,拿破崙三世在這座行宮中新建了中國館,將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期法軍掠奪的大量國寶收藏在其中。

楓丹白露行宮中國館的正門外,擺放著兩尊石獅子,館中陳列了超過一千件來自中國的文物,其中,有三百二十件對外展出,這些文物均是1860年十月法軍從北京掠奪的“戰利品”。由於,中國館中陳列的文物太多,所以,我們只說一下其中較貴重的幾件。

在展廳的金漆桌案及多寶格上,擺放著數件年代在商周時期的青銅製品,及大量明清兩代官窯燒製的瓷器,其中,就包括宣德年間的青花碗若干、康雍乾時期的彩釉瓶、罐、花盆等。除了這些較為珍貴的文物外,中國館中隨處可見景泰藍薰爐、各式玉雕、如意、刺繡,還有成對的象牙犀角。”

僅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即可管中窺豹,可見,圓明園失竊的文物無不是價值連城奇珍異寶。

"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燬圓明園。之後,3500名英法聯軍衝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天三夜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

諾大的圓明園,為何到了今天就剩下了一堆石頭?還有的東西去哪了

多年後,根據人民大學圓明園研究學者王道成所言,在圓明園事件中損失的國寶數量,並沒有準確的統計數字,史學界只能根據為數不多的清代史料,估算出圓明園遺失文物的大體數量。

其實,清朝時期有一本關於圓明園的“陳設清冊”,這個《內務府陳設檔》是清宮內務府每年對其所轄各處殿堂陳設物品進行清點時所立的“陳設清冊”。其中,較為詳細地記載了勤政殿、佛香閣等圓明園建築中的陳設,這部作品的記載的陳設極其詳盡,甚至,精確到每一張桌子上的物件。

可惜的是,這本《陳設清冊》並沒有流傳下來,這部珍貴的資料極有可能與圓明園一起被付之一炬了。去了這部權威性的參考資料,如今,我國的圓明園文物追回工作變得愈發艱難。今天,我們對圓明園文物的盤點均源於文物學家的考察和研究。《圓明園——歷史·現狀·論爭》的作者史樹清先生,在著作中提到這樣一件事:

諾大的圓明園,為何到了今天就剩下了一堆石頭?還有的東西去哪了

“1973年初我國出土文物展覽代表團遠赴歐洲,前往法國參觀位於巴黎東南方七十公里的楓丹白露行宮(也被稱作楓丹古堡)。早在1863年,拿破崙三世在這座行宮中新建了中國館,將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期法軍掠奪的大量國寶收藏在其中。

楓丹白露行宮中國館的正門外,擺放著兩尊石獅子,館中陳列了超過一千件來自中國的文物,其中,有三百二十件對外展出,這些文物均是1860年十月法軍從北京掠奪的“戰利品”。由於,中國館中陳列的文物太多,所以,我們只說一下其中較貴重的幾件。

在展廳的金漆桌案及多寶格上,擺放著數件年代在商周時期的青銅製品,及大量明清兩代官窯燒製的瓷器,其中,就包括宣德年間的青花碗若干、康雍乾時期的彩釉瓶、罐、花盆等。除了這些較為珍貴的文物外,中國館中隨處可見景泰藍薰爐、各式玉雕、如意、刺繡,還有成對的象牙犀角。”

僅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即可管中窺豹,可見,圓明園失竊的文物無不是價值連城奇珍異寶。

諾大的圓明園,為何到了今天就剩下了一堆石頭?還有的東西去哪了

其實,圓明園事件中我國損失的又豈止文物?

圓明園本身就是一座世界文明奇蹟,可惜這座建築卻先後經受了四次“死劫”,在這四場劫難後徹底淪為丘墟,如今我們僅能在圓明園故址上看到一些殘垣斷壁。

1860年,由於清廷扣押了英方使者,剛剛進行了劫掠的英軍在圓明園中縱火,八成建築在火光中化為灰燼,園林中珍貴的草木也受到嚴重的損害。同治年間,朝廷對殘存的圓明園建築進行了統計,發現圓明園僅剩十三座相對完整的景觀。例如方壺勝景、蓬島瑤臺等修建在池塘中的景觀,由於英國士兵沒有船隻,所以這些建築免於焚燬。

一場火劫,已將大部分建築付之一炬,不過,這僅是圓明園災難的開端。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之際,許多駐守在京城的清軍被打散了編制,這些散兵遊勇成為禍害京郊的兵痞。這些兵痞為了謀財,自發組織前往圓明園中砍伐古木,將這些珍貴的古樹燒成木炭賤賣,從中漁利。除此之外,部分殘存的木質建築均被兵痞拆毀。在這場“木劫”中,圓明園遭受的破壞,我們已無法估量。至此,圓明園中所有古樹、木製建築全部被破壞。

"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燬圓明園。之後,3500名英法聯軍衝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天三夜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

諾大的圓明園,為何到了今天就剩下了一堆石頭?還有的東西去哪了

多年後,根據人民大學圓明園研究學者王道成所言,在圓明園事件中損失的國寶數量,並沒有準確的統計數字,史學界只能根據為數不多的清代史料,估算出圓明園遺失文物的大體數量。

其實,清朝時期有一本關於圓明園的“陳設清冊”,這個《內務府陳設檔》是清宮內務府每年對其所轄各處殿堂陳設物品進行清點時所立的“陳設清冊”。其中,較為詳細地記載了勤政殿、佛香閣等圓明園建築中的陳設,這部作品的記載的陳設極其詳盡,甚至,精確到每一張桌子上的物件。

可惜的是,這本《陳設清冊》並沒有流傳下來,這部珍貴的資料極有可能與圓明園一起被付之一炬了。去了這部權威性的參考資料,如今,我國的圓明園文物追回工作變得愈發艱難。今天,我們對圓明園文物的盤點均源於文物學家的考察和研究。《圓明園——歷史·現狀·論爭》的作者史樹清先生,在著作中提到這樣一件事:

諾大的圓明園,為何到了今天就剩下了一堆石頭?還有的東西去哪了

“1973年初我國出土文物展覽代表團遠赴歐洲,前往法國參觀位於巴黎東南方七十公里的楓丹白露行宮(也被稱作楓丹古堡)。早在1863年,拿破崙三世在這座行宮中新建了中國館,將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期法軍掠奪的大量國寶收藏在其中。

楓丹白露行宮中國館的正門外,擺放著兩尊石獅子,館中陳列了超過一千件來自中國的文物,其中,有三百二十件對外展出,這些文物均是1860年十月法軍從北京掠奪的“戰利品”。由於,中國館中陳列的文物太多,所以,我們只說一下其中較貴重的幾件。

在展廳的金漆桌案及多寶格上,擺放著數件年代在商周時期的青銅製品,及大量明清兩代官窯燒製的瓷器,其中,就包括宣德年間的青花碗若干、康雍乾時期的彩釉瓶、罐、花盆等。除了這些較為珍貴的文物外,中國館中隨處可見景泰藍薰爐、各式玉雕、如意、刺繡,還有成對的象牙犀角。”

僅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即可管中窺豹,可見,圓明園失竊的文物無不是價值連城奇珍異寶。

諾大的圓明園,為何到了今天就剩下了一堆石頭?還有的東西去哪了

其實,圓明園事件中我國損失的又豈止文物?

圓明園本身就是一座世界文明奇蹟,可惜這座建築卻先後經受了四次“死劫”,在這四場劫難後徹底淪為丘墟,如今我們僅能在圓明園故址上看到一些殘垣斷壁。

1860年,由於清廷扣押了英方使者,剛剛進行了劫掠的英軍在圓明園中縱火,八成建築在火光中化為灰燼,園林中珍貴的草木也受到嚴重的損害。同治年間,朝廷對殘存的圓明園建築進行了統計,發現圓明園僅剩十三座相對完整的景觀。例如方壺勝景、蓬島瑤臺等修建在池塘中的景觀,由於英國士兵沒有船隻,所以這些建築免於焚燬。

一場火劫,已將大部分建築付之一炬,不過,這僅是圓明園災難的開端。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之際,許多駐守在京城的清軍被打散了編制,這些散兵遊勇成為禍害京郊的兵痞。這些兵痞為了謀財,自發組織前往圓明園中砍伐古木,將這些珍貴的古樹燒成木炭賤賣,從中漁利。除此之外,部分殘存的木質建築均被兵痞拆毀。在這場“木劫”中,圓明園遭受的破壞,我們已無法估量。至此,圓明園中所有古樹、木製建築全部被破壞。

諾大的圓明園,為何到了今天就剩下了一堆石頭?還有的東西去哪了

溥儀遜位後,盤踞在京城的軍閥再次對圓明園殘存的石料進行洗劫,由於,此時的圓明園廢墟已無人管理,亦有民間百姓肆意取用圓明園中的石材。例如:軍閥王懷慶在修建達園時,曾帶人搬運了大量圓明園的石料。據說,張作霖的陵墓也用到了圓明園的石料。如今,我們在北京大學西門內看到的一對華表,也是當初燕京大學翟牧師從圓明園遺址中私拆的。

在經歷了上述三場劫難後,圓明園於1917年前後迎來了“土劫”。在此期間,許多農民進入圓明園,對圓明園故址進行了最後一輪破壞。

在新中國建成後,來到圓明園中開荒的農民越來越多,對圓明園山形水系的破壞也愈發嚴重。根據1980年的統計資料來看,當時在圓明園範圍內總共有七個生產隊,共有農民兩千餘人,住戶近三百家。農民們為了開闢稻田,挖山填湖,徹底破壞了圓明園原本的山水格局。為了修建民宅、搭建牲棚,農民們通常會就地取材,挖山取土。

在圓明園的悲劇中,最令人唏噓的是,圓明園的山形水系,竟是在最近幾十年破壞殆盡的。

"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燬圓明園。之後,3500名英法聯軍衝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天三夜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

諾大的圓明園,為何到了今天就剩下了一堆石頭?還有的東西去哪了

多年後,根據人民大學圓明園研究學者王道成所言,在圓明園事件中損失的國寶數量,並沒有準確的統計數字,史學界只能根據為數不多的清代史料,估算出圓明園遺失文物的大體數量。

其實,清朝時期有一本關於圓明園的“陳設清冊”,這個《內務府陳設檔》是清宮內務府每年對其所轄各處殿堂陳設物品進行清點時所立的“陳設清冊”。其中,較為詳細地記載了勤政殿、佛香閣等圓明園建築中的陳設,這部作品的記載的陳設極其詳盡,甚至,精確到每一張桌子上的物件。

可惜的是,這本《陳設清冊》並沒有流傳下來,這部珍貴的資料極有可能與圓明園一起被付之一炬了。去了這部權威性的參考資料,如今,我國的圓明園文物追回工作變得愈發艱難。今天,我們對圓明園文物的盤點均源於文物學家的考察和研究。《圓明園——歷史·現狀·論爭》的作者史樹清先生,在著作中提到這樣一件事:

諾大的圓明園,為何到了今天就剩下了一堆石頭?還有的東西去哪了

“1973年初我國出土文物展覽代表團遠赴歐洲,前往法國參觀位於巴黎東南方七十公里的楓丹白露行宮(也被稱作楓丹古堡)。早在1863年,拿破崙三世在這座行宮中新建了中國館,將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期法軍掠奪的大量國寶收藏在其中。

楓丹白露行宮中國館的正門外,擺放著兩尊石獅子,館中陳列了超過一千件來自中國的文物,其中,有三百二十件對外展出,這些文物均是1860年十月法軍從北京掠奪的“戰利品”。由於,中國館中陳列的文物太多,所以,我們只說一下其中較貴重的幾件。

在展廳的金漆桌案及多寶格上,擺放著數件年代在商周時期的青銅製品,及大量明清兩代官窯燒製的瓷器,其中,就包括宣德年間的青花碗若干、康雍乾時期的彩釉瓶、罐、花盆等。除了這些較為珍貴的文物外,中國館中隨處可見景泰藍薰爐、各式玉雕、如意、刺繡,還有成對的象牙犀角。”

僅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即可管中窺豹,可見,圓明園失竊的文物無不是價值連城奇珍異寶。

諾大的圓明園,為何到了今天就剩下了一堆石頭?還有的東西去哪了

其實,圓明園事件中我國損失的又豈止文物?

圓明園本身就是一座世界文明奇蹟,可惜這座建築卻先後經受了四次“死劫”,在這四場劫難後徹底淪為丘墟,如今我們僅能在圓明園故址上看到一些殘垣斷壁。

1860年,由於清廷扣押了英方使者,剛剛進行了劫掠的英軍在圓明園中縱火,八成建築在火光中化為灰燼,園林中珍貴的草木也受到嚴重的損害。同治年間,朝廷對殘存的圓明園建築進行了統計,發現圓明園僅剩十三座相對完整的景觀。例如方壺勝景、蓬島瑤臺等修建在池塘中的景觀,由於英國士兵沒有船隻,所以這些建築免於焚燬。

一場火劫,已將大部分建築付之一炬,不過,這僅是圓明園災難的開端。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之際,許多駐守在京城的清軍被打散了編制,這些散兵遊勇成為禍害京郊的兵痞。這些兵痞為了謀財,自發組織前往圓明園中砍伐古木,將這些珍貴的古樹燒成木炭賤賣,從中漁利。除此之外,部分殘存的木質建築均被兵痞拆毀。在這場“木劫”中,圓明園遭受的破壞,我們已無法估量。至此,圓明園中所有古樹、木製建築全部被破壞。

諾大的圓明園,為何到了今天就剩下了一堆石頭?還有的東西去哪了

溥儀遜位後,盤踞在京城的軍閥再次對圓明園殘存的石料進行洗劫,由於,此時的圓明園廢墟已無人管理,亦有民間百姓肆意取用圓明園中的石材。例如:軍閥王懷慶在修建達園時,曾帶人搬運了大量圓明園的石料。據說,張作霖的陵墓也用到了圓明園的石料。如今,我們在北京大學西門內看到的一對華表,也是當初燕京大學翟牧師從圓明園遺址中私拆的。

在經歷了上述三場劫難後,圓明園於1917年前後迎來了“土劫”。在此期間,許多農民進入圓明園,對圓明園故址進行了最後一輪破壞。

在新中國建成後,來到圓明園中開荒的農民越來越多,對圓明園山形水系的破壞也愈發嚴重。根據1980年的統計資料來看,當時在圓明園範圍內總共有七個生產隊,共有農民兩千餘人,住戶近三百家。農民們為了開闢稻田,挖山填湖,徹底破壞了圓明園原本的山水格局。為了修建民宅、搭建牲棚,農民們通常會就地取材,挖山取土。

在圓明園的悲劇中,最令人唏噓的是,圓明園的山形水系,竟是在最近幾十年破壞殆盡的。

諾大的圓明園,為何到了今天就剩下了一堆石頭?還有的東西去哪了

那麼,現在圓明園為什麼還保留著殘垣斷壁的樣子,其原因主要有三個:

首先、讓國人記住這段歷史,以史為鑑,繼往開來,使其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教育下一代青少年,並且,對其修復會使歷史文物的教育價值蕩然無存。

其次、保護英法聯軍的侵華暴行的罪證,所以,現在的遺址才具有真正的文物價值。

最後、若是對其進行修復,則是對歷史文物的徹底破壞,且修復圓明園無論在建築質量上還是規模上,都無法達到原有的水平,最多隻可能是增加一處新的人造景觀而已。所以,這就更顯得沒有必要,保留著其原本殘垣斷壁的樣子豈不是更好。

參考資料: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圓明園——歷史·現狀·論爭》、《圓明園遭遇的“四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