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最知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陝西北路

建築 上海大學 張愛玲 中國歷史 導覽大師 2017-07-15

陝西北路是中國上海市中心區的一條南北向道路,主要位於靜安區境內。1899年以前,陝西北路所在地域還是上海西郊的農田。上海公共租界向西拓展後,開闢該路新閘路以南到租界南部界限福煦路(今延安中路)段,1905年以英國將領名命名為西摩路。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上海公共租界,更名為陝西北路。

滬上最知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陝西北路

陝西北路(新閘路—鉅鹿路段)是陝西北路的精華所在,曾入選2013年第五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它長1000米,寬9.2米。街區以陝西北路為主線,沿線多為獨立式花園住宅,近千米的距離雲集了名人舊居、典型風格建築、革命遺蹟等歷史文化景觀21處。無論建築、環境、人文均體現出海派文化典型特徵,是一條擁有百年曆史、保存比較完整的上海“老馬路”。

交通:地鐵2號線南京西路或靜安寺地鐵站到達;或公交21、41、104、301、304陝西南路延安中路站,24、304陝西北路新閘路站。

滬上最知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陝西北路

陝西南路30號 馬勒住宅

滬上最知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陝西北路

建於1936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陝西北路鉅鹿路路口,門牌號為陝西南路30號,由近代上海著名富商、英籍猶太人馬勒興建。建築面積達3223平方米,宅前有2000多平方米的大草坪,稱作馬勒花園。

這座別墅的設計者是馬勒的女兒。小姑娘一天夜裡做了個夢,夢見一幢童話格局的大房子。她父親馬勒於是便根據女兒夢中所見的樣式造了這座別緻的挪威式住宅。主建築為三層斯堪的那維亞式挪威風格建築,宛如童話世界裡的城堡。1941年,為躲避戰亂,馬勒離開了中國,留下了這棟無法帶走的“夢幻城堡”。

現今的馬勒別墅是衡山集團下的花園別墅式精品酒店。

陝西北路80 號 託益住宅

滬上最知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陝西北路

託益,英國商人,英國匯豐銀行的大班。1900年今陝西北路80號址上興建自己的私宅,住宅系獨立式花園洋房,特點是大面積、大尺度,講究豪華氣派,是當時上海罕見的城堡式建築,建築二層高,紅磚英式立面,有著中世紀城堡式的雙塔,塔高三層樓。後來被祥茂洋行買辦陳炳謙購得。20世紀90年代部分被拆除,其中一棟別墅幸運地被保留,現為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教研樓。

陝西北路173號 華業公寓

滬上最知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陝西北路

華業公寓建於1934年,上海營造鉅商譚千臣投資興建,李錦沛設計。建築形式及細部均仿西班牙式建築風格,樓頂全部採用西班牙紅瓦壓頂,地下鑲了一條裝飾帶,外牆和天棚鑲嵌著玻璃磚,利用天然採光。屬折衷主義向現代建築過度時期的典型作品,是舊上海為數不多的由華人建築師自行設計的公寓大樓。抗戰勝利後,作家、戲劇家李健吾和電影、話劇表演藝術家金山、張瑞芳夫婦曾在此居住生活。

陝西北路186號 榮宗敬舊居

滬上最知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陝西北路

陝西北路186號榮宗敬故居,1918年建成,這是磚混結構,帶花園的三層獨立西式花園住宅,有法國古典主義特徵。細節設計十分精緻,精美的雕花,拼花的彩色玻璃,漂亮的石柱。磚混結構,帶花園的三層獨立西式花園住宅,有法國古典主義特徵。細節設計十分精緻,精美的雕花,拼花的彩色玻璃,漂亮的石柱。

原房主德國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回國後,著名實業家榮宗敬先生斥資買下來。榮宗敬,是民國時期中國的麵粉大王、面紗大王,民族資本家。榮宗敬和榮德生兄弟倆為榮家創業者,也是當年中國最顯赫的實業家之一,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其影響之大、延續時間之長可謂絕無僅有。1949年後這裡曾長期作為民主黨派的機關,改革開放後由久事集團經營。

陝西北路203號 平安大樓

滬上最知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陝西北路

平安大樓建成於1925年,位於上海白金鑽石地段南京西路陝西北路口,是一幢西班牙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公寓,共計7層。

1939年美商雷電華影片公司的葛安農.勃力登投資,將大樓底層的安凱地商場改建成平安大戲院。該戲院曾經多次出現在中國近現代影視文學作品中,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張愛玲的《色戒》了。張愛玲在《色戒》中曾經這樣描繪平安大樓:“灰紅暗黃兩色砌磚的牆面,有一種針織粗呢的溫暖感,整個建築圓圓地往裡凹,成為 一鉤新月切過路角,門前十分寬暢……”。

陝西北路286號 陝北菜場遺址

滬上最知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陝西北路

稱為南京西路金三角之一的中信泰富廣場,是在陝西北路286號陝北菜場遺址上建造起來的。

陝北菜場始建於1928年,共三層樓,1946年前名為西摩路小菜場。菜場當時以供應西式菜聞名,主要經營牛肉、沙生治、培根、西式火腿及蔬菜,兼營水果、鮮花等,是老上海開設時間較早且規模較大的一家室內菜場,僅次於虹口三角地菜場。1993年為了對南京西路地區進行綜合開放,菜場被拆除。

陝西北路299弄 上海大學舊址

滬上最知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陝西北路

陝北菜場對面陝西北路299弄內上海大學舊址在建造恆隆廣場時拆除。

上海大學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由國共兩黨共同經辦、共同領導的培養國共兩黨政治人才的學校,早年和黃埔軍校齊名。 “文有上大,武有黃埔”,這所具有光榮歷史的上海大學創辦於1922年10月23日。它的前身是私立東南高等專科師範學校,五四運動後東南高師師生們鬧學潮,驅逐了校方,推舉國民黨人于右任為校長,邵力於為副校長,共產黨員李大釗、瞿秋白、蔡和森、任弼時、沈雁冰、陳望道等都在上海大學任教。於是,在東南高師的舊址上,一所新型的革命學校——上海大學誕生了。

陝西北路332弄 西摩別墅

滬上最知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陝西北路

西摩別墅是民國初期的建築,因陝西北路舊名西摩路而得名。建於1924年,為新式里弄住宅,磚混結構三層,為老上海公寓類建築的較好代表。朝陽部分有外挑陽臺,木門鋼窗,一門一號,打蠟地板,隔熱房頂。紅磚清水外牆,白色水泥壁柱。解放前住戶均為中產階層或小廠主。我國近代健美運動創始人趙竹光曾居住於此。現為普通居民住宅。

陝西北路369號 宋家花園

滬上最知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陝西北路

陝西北路369號,宋氏家族舊居,也是1927年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典禮場所之一。1931年7月,宋母倪太夫人認張學良之妻于鳳至為“乾女兒”的拜母禮儀也在這裡舉行。

宋家花園建於1908年,二層半高、四面臨空的英國式花園別墅住宅。住宅寬敞明亮,樓前綠樹成蔭,景緻怡人。原主人是一個叫約翰遜•伊索的外國人、後被著名基督教牧師宋耀如(宋慶齡之父)買下,成為宋家花園。

解放初,宋慶齡在這裡創辦了上海第一個新型的中國福利會託兒所,鄧穎超等應邀來到“宋家花園”參加託兒所的開幕典禮。託兒所遷出後,這裡成為中國福利基金會臨時辦公地點。

1981年宋慶齡去世後,這所飽經歷史滄桑的房子由中國福利會管理、宋慶齡基金會使用,同時又是福利會老幹部活動室。宋家花園舊址,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陝西北路375號 懷恩堂

滬上最知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陝西北路

懷恩堂是中國上海一所知名的基督教堂,位於靜安區陝西北路北京西路口,系區基督教聯合禮拜場所。佔地22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40平方米,由美國南浸會派宣教士樂靈生創建於清宣統二年。教堂經裝修後煥然一新,大堂由1幢中3層樓房、2層的樓房組成,東南角有一高聳的鐘樓,另設小教堂,大堂的禮拜實況用閉 路電話傳播到各小禮堂。禮拜時可容納2000人以上,是上海各基督教會可容納人數最多的教堂之一。經常有世界各國教會人士前來參加禮拜,有的還被邀請在此講道。

陝西北路380號 許崇智住宅

滬上最知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陝西北路

陝西北路380號的紅磚二層洋房,是國民黨元老、粵軍總司令許崇智的住宅。

許崇智出生於官宦世家,他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在日本時加入同盟會,回國後任福建武備學堂教司、福建新軍參謀等職。南昌起義後舉兵響應,被推舉為福建陸軍總司令。在中華民國建立後的一段時期裡,他追隨孫中山參加過許多戰役,戰功無數。

許崇智與蔣介石同歲,且都留學日本,回國後在上海同結金蘭。北伐戰爭勝利後,許崇智接受了蔣介石調撥的20萬大洋赴美考察,1929年返回上海後就在公共租界西摩路380號造了這幢房子。後因與蔣介石的矛盾,他棄政從商,1949年離開上海定居香港。

陝西北路414號 董家住宅

滬上最知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陝西北路

陝西北路414號門口有塊銅牌“董家住宅”。這裡曾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首屆行政長官董建華的父親董浩雲在上海的住宅之一。那是一棟有著醒目紅磚外牆,四層樓面歐式風格的建築。

1940年,董浩雲在上海籌資組建了自己的第一家船務公司——中國航運信託公司,併購置此房,當時公司的許多高級職員和董家親屬都居住在這裡。上世紀七十年代,董浩雲是國際航運界聲名赫赫的人物,臍身於世界七大船王之列,曾一度成為僅次於希臘船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船王。董浩雲是20世紀中國現代遠洋航海事業的先驅,其創辦的巨大事業由兩個兒子董建華和董建成兄弟繼承發揚。長子董建華後來成為香港特區首任特首。

解放前,董浩雲在上海徐彙區建國西路還有一故居,長子董建華就出生在這裡。這是一座兩層複式結構的花園小洋房,不過一直都是租用而未曾真正將物業買下來。

陝西北路430號 猶太住宅

滬上最知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陝西北路

建於1913年,建築為西式花園別墅,磚混結構四層。自由平面,空間豐富。清水磚牆,各立面差異明顯,不講究對稱,魚鱗瓦鋪坡屋面。房主原為猶太人,一二樓從事黃金美鈔買賣,三四樓居住活動,一家人在此過著舒適富裕的生活,是20世紀眾多猶太家庭中上海的一個代表。

陝西北路457號 何東公館

滬上最知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陝西北路

陝西北路457號,是上海辭書出版社所在地,原為香港太平紳士何東爵士舊居。何東是當時人所皆知的香港首富。現澳門賭王何鴻?就是何東爵士的侄孫。

整座豪宅仿歐洲17世紀的建築風格,佔地一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將近1000平方米,是鄔達克擅長的小體量建築。整個建築高為二層,磚混結構,坐落於花園中央。花園優美至極,四周用竹籬笆與外界作了間隔。

1949年後,何東家族舉家遷回香港,何東住宅由上海房地產部門接收。後作為中華書局辭海編輯所,以後,這個編輯部改組為上海辭書出版社,並於1979年正式出版了《辭海》。

何東公館如今該處已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是陝西路上不容錯過的名人名居風景。二戰時馳名中外的太平花園也是何東的產業。太平花園就在何東舊居,也就是現在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對面。

陝西北路461號 崇德女中校舍

滬上最知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陝西北路

陝西北路461號七一中學前身為私立崇德女中,建於1905年,是連著若大花園院落的一幢三層樓洋房。

那時的崇德女中是一所地方性很強的教會女中,全校教職員工和學生基本上是廣東人,而且有多種宗教活動。該校領導多宗教界人士,以教授文商見長,尤以英文為其特色,社會聲譽頗佳。當年學校的學生多來自中產以上家庭,永安公司的郭家女孩、著名影星阮玲玉、世界著名建築師貝聿銘妹妹貝聿嘉等都曾在此校讀書。她們穿著月白色的布褂、及膝的黑裙、長統的麻紗襪子,在當時的上海灘名噪一時。還有報紙刊登《弄堂裡飛出金鳳凰》的文章描寫這裡女學生的生活。

抗戰勝利時,學校已建有中共黨支部。郭沫若、許廣平等民主人士曾應邀至崇德女中演講。1953年,市教育局將崇德、進德兩所教會學校合併,改為公辦,更名為上海市第七女子中學。1958年開始招收男生,校名改為七一中學。 2007年正式更名為“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

陝西北路470 弄 太平花園

滬上最知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陝西北路

陝西北路470弄及438—464號的一片洋房被稱為“太平花園”,花園裡弄,建於1928年。20世紀初由中國近代史上同為外交家、法學家的伍廷芳、伍朝樞父子所建。房屋為聯體式別墅,富有濃郁的歐羅巴風情。這裡曾是南歐人在上海的一個集居點,弄內居民以僑民居多。早期入住者大都是中產之家,如醫生、工程師、洋行經理等。抗戰開始,中國住戶增多。

太平花園弄內3棟建築總體平面呈“U”字型,中間隔以草坪。建築風格上體現了巴洛克式特徵。這三棟建築的外觀較新,整體保存較好,因其獨特的建築風格與悠久歷史而具有較高價值。

太平花園弄內房屋現作為居民住宅所使用。

陝西北路493弄 自在裡

滬上最知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陝西北路

建於20世紀初,傳統上海石庫門形式,天井式三合院,木結構坡面屋,山牆有西式特徵。自在,有安閒舒適、身心舒暢之意。發用“自在”作為弄堂的名字,標示了投資者以悠閒不拘的生活為依歸。

陝西北路493弄 大同裡

滬上最知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陝西北路

建於20世紀初,傳統上海石庫門形式,天井式三合院,木結構坡屋面,山牆有西式特徵。以“大同”為弄名則表達了對生活的良好願景。

陝西北路500號 西摩會堂

滬上最知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陝西北路

這座猶太教堂建於1920年,原名叫拉希爾會堂,由於坐落於上海的西摩路(陝西北路原名),俗稱西摩會堂。它是當時在上海的猶太富商沙遜家族第三代大班亞可布•沙遜為紀念其亡妻專門捐款建造的。它是目前上海現存時間最早、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猶太教會堂。建築面積為2885平方米,園地面積3555平方米。現在這裡是上海市高等教育學會,一般人無法進去參觀。

猶太人到上海後,仍然執著著自己的信仰,在上海先後建立過七座猶太教堂。至今保留的比較完好的只剩下兩座,一座就是位於虹口區提籃橋的“摩西會堂”,另一座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西摩會堂”。西摩會堂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希臘神殿式建築,建築風格為新古典主義,是猶太教在中國的代表作品。

2001年10月,世界紀念性建築基金會將西摩會堂收入2002年世界紀念性建築遺產保護名錄,這是中國19項被列入世界紀念性建築遺產保護名錄的建築當中,唯一位在上海市的建築!現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的父親,年少時曾就讀於此教會堂,故克林頓夫婦來滬時曾來此拜謁。以色列兩任總統赫爾佐格和魏茨曼、兩任總理拉賓和內塔尼亞胡,前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前德國總理施羅德等均曾到訪。

陝西北路525號 南陽公寓

滬上最知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陝西北路

陝西北路525號南陽公寓原名南洋公寓,建於1933年,磚混結構,四層。由近現代著名華僑實業家簡照南、簡玉階兄弟創設的南洋兄弟菸草公司出資建造。

提到南洋兄弟菸草公司,許多上了年紀的上海人還會記得這家規格較大、歷史悠久的公司。20世紀初,中國出現了兩位出自佛山的著名實業家和愛國華僑——簡照南、簡玉階兄弟。面對洋貨對中國市場的衝擊,簡氏兄弟萌發了“實業救國”的思想,創辦了南洋兄弟菸草公司。南洋兄弟菸草公司從1905年創建,長達半個世紀,是我國捲菸工業歷史最久、規模最大、享譽最高的捲菸廠之一,在外菸傾銷中國市場的環境下以國貨為號召,大大振興了我國的民族工業,這在近代華僑投資國內企業中是不多見的。

公寓現為居民住宅。

陝西北路549號 花園住宅

滬上最知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陝西北路

建於1924年,呈新古典主義與裝飾藝術派相結合建築風格。框架結構,樓層前二後三、水刷石牆面,立面線條對稱,裝飾立柱,齒飾線角,原居民住宅。解放後一度作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民用航空局上海管理處機關和民航上海管理局老幹部活動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