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紹興賀家池,現在正當時

建築 魯迅 環境保護 環境汙染 浙江之聲 2017-04-28

4月的一天,3個村民的通宵守候,終於找到了一家國有企業向大湖違規排放泥漿的證據。

這發生在賀家池的一角。

拯救紹興賀家池,現在正當時

在水鄉紹興,賀家池因為唐代詩人賀知章的放生池而得名,是魯迅兄弟等名人筆下的家鄉美景。被譽為紹興最美湖泊。

只是,和世界上很多大江大湖一樣,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遷,三十多年來,它已經漸漸在地圖上消失。

隨著湖水一同遠去的還有一代人的鄉愁和記憶。

不過,在如今,浙江重拳治水的大背景下,沉睡中的賀家池有了更多重生的可能——一邊,民眾不停地自發保護自己的家園,另一邊,政府也為它規劃了未來。

深夜裡,村民查獲偷排泥漿的證據

賀家池的夜晚是安靜的。晚上11點多,3名村民從家裡出發。他們生活在賀家池畔的上虞道墟鎮新屯南村。這次深夜出門,是為了尋找“證據”。來到位於賀家池的建築泥漿處理中心,他們聽到“嘩嘩”的泥漿聲。

一車車的泥漿從紹興各地運來,在這裡進行處理。

按照規定,這些泥漿經過處理後,會被燒成磚塊。根據介紹,這是一個廢物利用的環保過程。

但是村民們一直懷疑,泥漿並沒有全部被處理,有些可能被直排進了賀家池。“你看湖裡的水清濁很分明,有的地方特別渾,一定是有泥漿直排了。”村民這樣告訴記者。白天,他們也來過,但沒有發現異樣。一直等到了深夜,才發現了問題。

通過“嘩嘩”的泥漿聲,他們找到了幾根管子,不過,這些管子被油紙和泥土掩蓋著。村民們懷疑這些是直排泥漿的管子,就打了舉報電話。很快,環保部門趕到了現場,村民們從家裡拿來電鑽,鑽開了管子,大家看到湧出的建築泥漿。這些泥漿通過這些暗埋的管子直排進了湖裡。

記者從多個渠道瞭解到,這家泥漿處理公司是一家國有企業,由紹興市水務集團控股,向湖裡直排泥漿沒有經過審批,屬違規排放。目前已在整改。

其實,早在幾天前,村民就發現有泥漿違規排放,向環保局舉報,村民說,“我們還會繼續關注。”

三年後,重訪荒蕪中的賀家池

賀家池在哪?它和生活在周圍的人有什麼感情和故事?

“你看,這就是紹興的賀家池,一眼望不到邊,最大的時候有4000畝”。退休教師陳思敏這樣和記者說。

其實,早在3年前,記者就來過這裡,那時還有違法生產的窯廠,有成堆的生活垃圾等等。

由於歷史的原因,和很多大江大湖一樣,賀家池漸漸在地圖上消逝。三十年來,為了發展經濟,它先是被分割成了一個個魚塘,接著又造起了窯廠,挖泥制磚,回填垃圾,既影響了水質,又汙染環境。

2014年,紹興市政府成立了賀家池環境專項整治工作督查組,終於開始採取行動。當年,6家磚瓦廠全部關停,清理了大量建築垃圾。

只是,3年過去了,眼前的賀家池,還是一片荒蕪。一輛推土機正在填土,這裡將進行復墾;已經被政府關停的窯廠沒在生產,廢棄的違章建築還在;一些建築垃圾還堆著。

這裡還是政府批准的建築泥漿處理點,每天,一輛輛工程車運送著泥漿,源源不斷開到這裡傾倒進大坑。

偷排的泥漿就發生在這裡。“為什麼要把泥漿排在這裡?什麼時候能停止?”村民們充滿了疑惑和擔憂。

“一個4000畝的活水大湖是如此難得,如果能重現當年的湖景,該是多好的事啊。”村民們還有這樣美好的願望。

當然,他們也知道,由於很多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大湖很難重生。

根據政府的規劃,賀家池將建成一個溼地公園。

往事和鄉愁,賀家池養活了一代人

在眾多村民中,陳思敏只是一個代表。

是一種特別的情結,讓她3年多來執著地為賀家池的命運四處奔走。在她眼裡,賀家池就如同她的母親。這名剛剛退休的中學化學教師,晚年沒有住在城裡,而是選擇在賀家池附近的村莊買了一幢農民房。

離房子不遠,就是一河的水,水是和賀家池相連的。陳還做了一條小木船。更多的時候,她會開著車,圍著賀家池轉一圈,看看它有什麼新的變化。

“在我最艱難的時候,是它養育了我”。陳這樣告訴記者,“那時窮,還好在湖邊,我們就是吃著湖裡的魚蝦長大的,不然早餓死了。”

在那個年代,富饒的大湖確實養活了一代人,這也讓他們多了一種常人難以體會的感情,比鄉愁更深,用陳的話說,就像是母親的哺育。

其實,賀家池附近的村民多有類似的感受,“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當時的老百姓都是多子女家庭,生活艱難,周邊的老百姓靠每晚在賀家池捕魚捉蝦才能養家餬口。在大家心中,賀家池是一個真正的母親湖。”一位村民這樣說。

在他們的記憶裡,賀家池曾是一湖碧波,抗旱洩洪、調節水源、引船走貨、灌溉飲用,可謂功能齊全。湖周邊菱紅蓮碧、魚蝦騰躍,堪稱景色秀美,物產豐盈。

這個湖也養育了不少名人——邵力子、陶成章,還有魯迅。在魯迅筆下,搖著烏篷船看社戲的情節,就發生在這個賀家池。

執著救湖,“五水共治”讓人看到希望

民間的救湖,是從2014年開始的。其時,浙江大力推行的“五水共治”,這讓大家看到了希望。

他們不斷地在網上發帖“救湖”,這樣的呼籲,一直到了今年。他們整理了這個大湖變遷的所有資料,有上世紀80年代的文件,有幾年來賀家池的衛星圖等等。

一些鄉賢,也紛紛加入了隊伍。比如王煒,國家城市交通“暢通工程”專家組組長,同樣在賀家池邊生活過。

去年底,王煒和他的一些學生開始調研,做了一個《關於恢復原賀家池4000畝天然水域的調研報告》,並寄給了浙江省政府領導,得到了批示。

在距離賀家池數公里外的上虞市區,聽到“救湖”的消息,陳秋強也決定去賀家池搞一次調研。

“我很驚訝,沒想到,我們家鄉還有這麼好的一塊地方,是個寶貝”。當聽說賀家池的時候,陳秋強的第一感覺是“驚訝”。

陳秋強是上虞區鄉賢研究會的會長,在當地德高望重。他坦言,作為民間協會,他的原則是“只幫忙,不添亂”。

但是,再三權衡後,陳秋強判斷這是一件好事,值得去,也應該去調研。回來後,他這樣感慨:“這麼多年,賀家池荒廢在那裡實在太可惜了”。

“我們覺得這樣的資源很寶貴,應該好好保護和利用,像杭州的西湖一樣,是一件造福後人的大好事。”

民間的呼籲如此強烈,那麼,官方又是如何呼應?

浙江在線記者 史春波

©2017 浙江之聲

關注浙江之聲微信,收看新聞早晚餐,這裡的新聞有速度,有深度,更有力量。

長按下方指紋,點擊“掃描二維碼”關注浙江之聲微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