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築中宮殿建築的 '三朝五門'是指什麼?

你知道中國古代建築中,宮殿建築的“三朝五門”嗎?它們分別指的是什麼?

東漢鄭玄注《禮記·玉藻》曰:“天子及諸侯皆三朝”:外朝一,內朝二;又注《禮記。明堂位》曰:天子五門,皋、庫、雉、應、路”、“諸侯三門”。這就是“三朝五門”的由來。

三朝的稱謂隨時代而變遷,古稱:外朝,治朝,燕朝;唐稱:大朝,常朝,入闔;宋代稱:大朝,常參,六參及朔望參(每五日及朔、望一參)。也就是:大規模禮儀性朝會,日常議政朝會,定期朝會三種。

古代建築中宮殿建築的 '三朝五門'是指什麼?

皇帝是九五之尊,九在數字裡是最大的數,所以九就代表了天下,也就是九州天下的意思。以前在商朝和周朝時,統治天下要制定“九鼎”,代表對天下的統治。天下就相當於九宮格,可以用一到九的數字來填充,中間的格子就是中宮,它永遠用數字五代表,皇帝居中就佔據了數字五,其它的八個數字就代表四面八方的天下。所以“九五之尊”的稱號只有皇帝獨享了。

皇帝居於天下的中心,也就是城市的中心,要想走到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就需要設置五道門。只有通過這五道門,才能走進皇帝居住的中宮——紫禁城。要想進到紫禁城,那必須走前門,不能走後門。皇帝是坐北朝南的,要走到皇帝的紫禁城,當然要從正門進入,北京符合規制的四合院的正門也是開在南面的。

從南往北的第一道門就是正門,也就是前門,也叫正陽門。朱棣皇帝剛開始建北京城的時候,是沒有前門南面的永定門的,那是後來城市往南擴建時才有的。南方午時正午,高懸在天空的太陽,就代表帝王。所以南面的第一道門——前門就叫正陽門了。

古代建築中宮殿建築的 '三朝五門'是指什麼?

第二道門就是大明門。前門代表正陽皇帝;大明門就代表朱棣皇帝的天下,大明的江山;清朝時,改為大清門。這個門現在已經沒有了,就在現在天安門廣場上毛主席紀念堂的位置。

第三道門就是天安門了。明朝時叫承天門,就是順應和繼承天意的意思;清朝時就改叫天安門了,這也是京城最大的門,代表天下的安定、長治久安。

第四道門就是天安門北面的端門。端門就是開始、開端的意思。第五道門就是咱們故宮的前門——午門。這就是紫禁城的第一道門,經過了這五道門就進到了紫禁城。

最早的皇帝管理朝政,分為了外朝和內朝。外朝就相當於文武百官遵從皇帝的旨意,通過皇帝的旨意和詔書,來執行對國家的管理;內朝也分為了兩個部分,就相當於皇帝在外殿上治政,在內廷上問政。

朱棣把象徵對國家管理統治的中心區域建成了三大殿,代表三朝,也代表對天下的統治。這就是“三朝五門”之說。

古代建築中宮殿建築的 '三朝五門'是指什麼?

五門的具體位置及名稱也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區別。

實際上,自戰國以後,都城宮室制度中,循此制者無幾,隋代恢復三朝五門制度,唐長安在隋大興城的基礎上建設,基本佈局沒有太大的變化。唐長安有五門(承天門、太極門、朱明門、兩儀門、甘露門)和三朝(外朝奉天門、中朝太極殿、內朝兩儀殿)。

元失此制,明南京宮殿則又用此制,其五門為:洪武門、承天門、端門、午門、奉天門,三殿為: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永樂十九年,明成祖遷都北京,南京作為留都,北京的建設基本按照南京的佈局。

清朝仍然以北京為都城,順治時,將大明門改為大清門。奉天殿改為太和殿,乾清宮改為處理日常政務之所,其他沒有作太大的變動。明代五門為:大清門(大明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而清代來說這個五門的位置就是從天安門開始,然後端門、午門、太和門和乾清門,三殿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古建中國致力於打造未來建築的產業鏈孵化平臺,致力於弘揚傳統優良文化,繼承古人以建築作為文化載體的非凡創意及重要功能,喚醒建築中缺失的中華歷史文化,為精神文明建設添磚加瓦,讓建築有文化,把文化帶回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