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業務能否拯救江淮?

核心閱讀

新能源汽車領域“朋友圈”的擴張,並不能掩飾江淮汽車在發展過程中遭遇的“陰霾”:江淮蔚來工廠生產的電動汽車ES8 多次被用戶爆出質量不佳、難以令人滿意,與大眾的合作也被認為難以取得預期回報;財務狀況持續惡化的同時,又深陷排放造假醜聞。雖然看好並正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業務,但這根“救命稻草”能否幫助江淮汽車“翻身”仍是未知數。

(文丨本報實習記者 黃珮)

新能源汽車業務能否拯救江淮?

近日,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淮”)陷入了“冰火兩重天”的局面:一方面,與大眾“聯姻”成立的江淮大眾公司順利發佈了首款產品,與順豐“跨界”合作,成功搶佔新能源物流車先機;另一方面,因涉嫌汙染控制裝置以次充好,再次陷入排放造假醜聞,銷量連續兩年下滑,2018年虧損近8億,今年一季度淨利潤進一步大降近70%

面對喜憂參半的現狀,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汽車業務是否已經成了江淮的“救命稻草”?這根“救命稻草”又能否助其走出困境?

朋友圈”快速擴張

近年來,江淮十分重視新能源汽車業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與大眾的合作。4月15日,江淮大眾公司生產的首款產品iEVS4車型在上海車展高調亮相。“iEVS4作為江淮和大眾合資後貢獻的首款新能源汽車產品,同時融合了大眾和江淮的先進技術。”江淮乘用車營銷公司副總經理王虎認為,“這種合作不僅引進了大眾的質量標準,人員、設備、流程標準等也都與大眾的質量體系一致,同時,通過共享生產人員和管理人員,也提升了產品的品質管控。”

除了與大眾合作,江淮還有另一個“著名”合作伙伴:“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蔚來汽車和江淮汽車合作的代工模式代表著一種先進的生產關係,當前國內汽車企業存在大面積產能過剩,代工生產可以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秦力洪表示,目前江淮蔚來工廠產能已在快速增長,未來蔚來汽車還會與江淮繼續合作下去,共同生產ES系列車型。

除了以上兩家同是汽車領域的合作伙伴,江淮還“跨界”與順豐速運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試圖共建新能源汽車物流市場的領導地位。“此次戰略合作的達成,將加快推進江淮與順豐新能源車輛綠色示範運營項目的落地,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江淮汽車副總經理佘才榮介紹。

內外交困麻煩纏身

然而,新能源汽車領域“朋友圈”的擴張,並不能掩飾江淮發展過程中遭遇的“陰霾”。據悉,江淮蔚來工廠生產的電動汽車ES8 就多次被用戶爆出質量不佳,難以令人滿意,其中續航不給力、性價比極低等缺點更是廣受詬病

除了蔚來,江淮與大眾的合作也被認為難以取得預期回報。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江淮與大眾合作的目的是想借大眾的名義實現品牌溢價,但此舉卻遭到大眾的拒絕。不僅如此,大眾更是直言,其推出的MEB平臺未來可能不會進入江淮大眾公司。在此情況下,如果江淮沒有得到大眾的品牌效應與技術,卻還賦予大眾積分優先購買權,這對江淮來說無疑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相比合作夥伴的“不靠譜”,江淮本身的狀況頻出更是令人“恨鐵不成鋼”。5月16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舉行了擬對江淮涉嫌汙染控制裝置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檢驗合格產品出廠銷售的行為重大處罰一案的聽證。

記者致電江淮工作人員進行採訪,對方以不方便對此事做出評論為由拒絕回答。但據記者瞭解,這已不是江淮第一次身陷排放醜聞。早在2014年,江淮重卡就曾因排放造假而被央視《焦點訪談》點名。

此外,江淮汽車的財務狀況同樣不容樂觀。其日前披露的2018年年度報告和2019年第一季度報告均顯示,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出現嚴重下滑。其中,2018年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約為-7.86億元,同比下降282%,今年一季度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為6463.6萬,同比下降69.1%。在此情況下,如果江淮再因排放造假而遭遇重大處罰,其財務狀況或將更加難堪。

發力新能源汽車前景難判

江淮在日前公開的《2019年一季度業績預減公告》中解釋,本次業績預減主要是由於非經常性損益政府補助減少所致。記者注意到,江淮獲得的政府補助較上年同期減少了約3.25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事項後,江淮今年一季度業績預計較上年同期增加1.22億元左右,同比增加約79%。

“江淮的興衰與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緊密相關。隨著新能源補貼逐漸退出,江淮面臨巨大挑戰。”汽車行業分析師鍾師認為,2014年至2018年間,江淮收到的政府補助超過80億元,在補貼明顯退坡的情況下,江淮所受影響巨大。

儘管面臨的資金現狀並不樂觀,但江淮仍打算在新能源汽車業務上“有所堅持”。江淮汽車集團新能源乘用車分公司副總經理汪光玉介紹:“2015年開始實施iEV+戰略至今,江淮汽車的新能源汽車佈局已基本形成,作為國內最早涉足新能源汽車的企業,江淮新能源今年除了要繼續提高銷量,還要進一步拔高品牌,滿足更多用戶不同使用場景的選擇。”

儘管江淮正著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但記者發現,今年1-3月,江淮純電動乘用車的銷量僅為1.12萬輛左右,在國內新能源乘用車企銷量中排名第六位,已遠遠落後於第一梯隊的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

對此,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認為,江淮推出的新能源汽車車型主打“親民”路線,價格較低,偏低端。但在消費升級的大潮下,這類低端車型已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儘快向高質量的中高端車型轉變顯得尤為緊迫。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責編 | 閆志強

推薦閱讀

張雷:用創新擁抱最好的風電時代

新能源汽車業務能否拯救江淮?

投資巨大,成效欠佳,熱計量收費節能陷入“冷場”

新能源汽車業務能否拯救江淮?

從“煤都”到“氫都”,來感受一下“大同速度”!

新能源汽車業務能否拯救江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