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的著名科學家,一生中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科聖”。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廣為人知,這種測量地震的科學儀器據說可以判斷地震發生的時間和方位,但是張衡還有另外一個偉大發明,那就是渾天儀了。

"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的著名科學家,一生中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科聖”。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廣為人知,這種測量地震的科學儀器據說可以判斷地震發生的時間和方位,但是張衡還有另外一個偉大發明,那就是渾天儀了。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其中渾儀是測量天體球面座標的一種儀器,而渾象是古代用來演示天象的儀器。不過這一認識宇宙自然的儀器最早卻並非張衡發明的,西漢末的揚雄(公元前58-18年)在其著作《法言·重黎》篇裡寫道:“或問渾天,曰落下閎營之,鮮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是說渾儀的發明者是我國西漢時期的落下閎等人。不過到了東漢時期,張衡對其進行了大膽改進,使得渾天儀開始聞名天下。

"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的著名科學家,一生中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科聖”。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廣為人知,這種測量地震的科學儀器據說可以判斷地震發生的時間和方位,但是張衡還有另外一個偉大發明,那就是渾天儀了。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其中渾儀是測量天體球面座標的一種儀器,而渾象是古代用來演示天象的儀器。不過這一認識宇宙自然的儀器最早卻並非張衡發明的,西漢末的揚雄(公元前58-18年)在其著作《法言·重黎》篇裡寫道:“或問渾天,曰落下閎營之,鮮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是說渾儀的發明者是我國西漢時期的落下閎等人。不過到了東漢時期,張衡對其進行了大膽改進,使得渾天儀開始聞名天下。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落下閎是西漢武帝時人,歷史記載是他首先製造了渾天儀,其時間比東漢的張衡早了200年左右,到了漢宣帝時耿壽昌又造了一臺渾天儀,漢和帝時崔瑗的老師賈逵更製造了黃道銅儀,說明漢朝是我國科學家對自然天文方面的研究是下了較大功夫的。張衡則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成果,他於元初四年(公元117年)造成了一件當時最為先進的的銅鑄渾天儀,其主體是幾層均可運轉的圓圈,最外層周長達一丈四尺六寸,不同層次之間又分別刻著內、外規,南、北極、黃、赤道,二十四節氣,二十八列宿等,還包括“中”、“外”星辰和日、月、五緯等等天象,深刻反映了當時科學家對天體及其運行狀況的理解認知。

"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的著名科學家,一生中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科聖”。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廣為人知,這種測量地震的科學儀器據說可以判斷地震發生的時間和方位,但是張衡還有另外一個偉大發明,那就是渾天儀了。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其中渾儀是測量天體球面座標的一種儀器,而渾象是古代用來演示天象的儀器。不過這一認識宇宙自然的儀器最早卻並非張衡發明的,西漢末的揚雄(公元前58-18年)在其著作《法言·重黎》篇裡寫道:“或問渾天,曰落下閎營之,鮮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是說渾儀的發明者是我國西漢時期的落下閎等人。不過到了東漢時期,張衡對其進行了大膽改進,使得渾天儀開始聞名天下。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落下閎是西漢武帝時人,歷史記載是他首先製造了渾天儀,其時間比東漢的張衡早了200年左右,到了漢宣帝時耿壽昌又造了一臺渾天儀,漢和帝時崔瑗的老師賈逵更製造了黃道銅儀,說明漢朝是我國科學家對自然天文方面的研究是下了較大功夫的。張衡則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成果,他於元初四年(公元117年)造成了一件當時最為先進的的銅鑄渾天儀,其主體是幾層均可運轉的圓圈,最外層周長達一丈四尺六寸,不同層次之間又分別刻著內、外規,南、北極、黃、赤道,二十四節氣,二十八列宿等,還包括“中”、“外”星辰和日、月、五緯等等天象,深刻反映了當時科學家對天體及其運行狀況的理解認知。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上還附著兩個漏壺,壺底有孔,靠著不斷滴下的水滴的壓力推動圓圈,使其按著刻度慢慢轉動,這樣這個渾天儀就開始運動起來,各種天文現象的模擬運行情況就便展現在人們眼前了。

"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的著名科學家,一生中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科聖”。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廣為人知,這種測量地震的科學儀器據說可以判斷地震發生的時間和方位,但是張衡還有另外一個偉大發明,那就是渾天儀了。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其中渾儀是測量天體球面座標的一種儀器,而渾象是古代用來演示天象的儀器。不過這一認識宇宙自然的儀器最早卻並非張衡發明的,西漢末的揚雄(公元前58-18年)在其著作《法言·重黎》篇裡寫道:“或問渾天,曰落下閎營之,鮮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是說渾儀的發明者是我國西漢時期的落下閎等人。不過到了東漢時期,張衡對其進行了大膽改進,使得渾天儀開始聞名天下。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落下閎是西漢武帝時人,歷史記載是他首先製造了渾天儀,其時間比東漢的張衡早了200年左右,到了漢宣帝時耿壽昌又造了一臺渾天儀,漢和帝時崔瑗的老師賈逵更製造了黃道銅儀,說明漢朝是我國科學家對自然天文方面的研究是下了較大功夫的。張衡則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成果,他於元初四年(公元117年)造成了一件當時最為先進的的銅鑄渾天儀,其主體是幾層均可運轉的圓圈,最外層周長達一丈四尺六寸,不同層次之間又分別刻著內、外規,南、北極、黃、赤道,二十四節氣,二十八列宿等,還包括“中”、“外”星辰和日、月、五緯等等天象,深刻反映了當時科學家對天體及其運行狀況的理解認知。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上還附著兩個漏壺,壺底有孔,靠著不斷滴下的水滴的壓力推動圓圈,使其按著刻度慢慢轉動,這樣這個渾天儀就開始運動起來,各種天文現象的模擬運行情況就便展現在人們眼前了。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之所以營造渾天儀,是因為在秦漢時期,我國一些科學家們開始信奉渾天說(地心說),渾天儀的製造就體現了這種說法,張衡是第1個將這種說法寫進著作裡面的人,他認為“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蛋丸,地如雞中黃”,說宇宙就像個雞蛋一樣,而大地就像雞蛋裡面的蛋黃,日月星辰都在圍繞“蛋黃”進行,為了將這種說法解釋給大家看,當時的科學家們就製造了渾儀和渾象,將“渾天說”以實物的形式表達出來。

"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的著名科學家,一生中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科聖”。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廣為人知,這種測量地震的科學儀器據說可以判斷地震發生的時間和方位,但是張衡還有另外一個偉大發明,那就是渾天儀了。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其中渾儀是測量天體球面座標的一種儀器,而渾象是古代用來演示天象的儀器。不過這一認識宇宙自然的儀器最早卻並非張衡發明的,西漢末的揚雄(公元前58-18年)在其著作《法言·重黎》篇裡寫道:“或問渾天,曰落下閎營之,鮮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是說渾儀的發明者是我國西漢時期的落下閎等人。不過到了東漢時期,張衡對其進行了大膽改進,使得渾天儀開始聞名天下。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落下閎是西漢武帝時人,歷史記載是他首先製造了渾天儀,其時間比東漢的張衡早了200年左右,到了漢宣帝時耿壽昌又造了一臺渾天儀,漢和帝時崔瑗的老師賈逵更製造了黃道銅儀,說明漢朝是我國科學家對自然天文方面的研究是下了較大功夫的。張衡則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成果,他於元初四年(公元117年)造成了一件當時最為先進的的銅鑄渾天儀,其主體是幾層均可運轉的圓圈,最外層周長達一丈四尺六寸,不同層次之間又分別刻著內、外規,南、北極、黃、赤道,二十四節氣,二十八列宿等,還包括“中”、“外”星辰和日、月、五緯等等天象,深刻反映了當時科學家對天體及其運行狀況的理解認知。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上還附著兩個漏壺,壺底有孔,靠著不斷滴下的水滴的壓力推動圓圈,使其按著刻度慢慢轉動,這樣這個渾天儀就開始運動起來,各種天文現象的模擬運行情況就便展現在人們眼前了。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之所以營造渾天儀,是因為在秦漢時期,我國一些科學家們開始信奉渾天說(地心說),渾天儀的製造就體現了這種說法,張衡是第1個將這種說法寫進著作裡面的人,他認為“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蛋丸,地如雞中黃”,說宇宙就像個雞蛋一樣,而大地就像雞蛋裡面的蛋黃,日月星辰都在圍繞“蛋黃”進行,為了將這種說法解釋給大家看,當時的科學家們就製造了渾儀和渾象,將“渾天說”以實物的形式表達出來。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的著名科學家,一生中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科聖”。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廣為人知,這種測量地震的科學儀器據說可以判斷地震發生的時間和方位,但是張衡還有另外一個偉大發明,那就是渾天儀了。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其中渾儀是測量天體球面座標的一種儀器,而渾象是古代用來演示天象的儀器。不過這一認識宇宙自然的儀器最早卻並非張衡發明的,西漢末的揚雄(公元前58-18年)在其著作《法言·重黎》篇裡寫道:“或問渾天,曰落下閎營之,鮮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是說渾儀的發明者是我國西漢時期的落下閎等人。不過到了東漢時期,張衡對其進行了大膽改進,使得渾天儀開始聞名天下。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落下閎是西漢武帝時人,歷史記載是他首先製造了渾天儀,其時間比東漢的張衡早了200年左右,到了漢宣帝時耿壽昌又造了一臺渾天儀,漢和帝時崔瑗的老師賈逵更製造了黃道銅儀,說明漢朝是我國科學家對自然天文方面的研究是下了較大功夫的。張衡則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成果,他於元初四年(公元117年)造成了一件當時最為先進的的銅鑄渾天儀,其主體是幾層均可運轉的圓圈,最外層周長達一丈四尺六寸,不同層次之間又分別刻著內、外規,南、北極、黃、赤道,二十四節氣,二十八列宿等,還包括“中”、“外”星辰和日、月、五緯等等天象,深刻反映了當時科學家對天體及其運行狀況的理解認知。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上還附著兩個漏壺,壺底有孔,靠著不斷滴下的水滴的壓力推動圓圈,使其按著刻度慢慢轉動,這樣這個渾天儀就開始運動起來,各種天文現象的模擬運行情況就便展現在人們眼前了。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之所以營造渾天儀,是因為在秦漢時期,我國一些科學家們開始信奉渾天說(地心說),渾天儀的製造就體現了這種說法,張衡是第1個將這種說法寫進著作裡面的人,他認為“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蛋丸,地如雞中黃”,說宇宙就像個雞蛋一樣,而大地就像雞蛋裡面的蛋黃,日月星辰都在圍繞“蛋黃”進行,為了將這種說法解釋給大家看,當時的科學家們就製造了渾儀和渾象,將“渾天說”以實物的形式表達出來。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從史料記載和流傳至今的一些實物來看,渾象的構造是在一個大圓球上刻畫或鑲嵌星宿、赤道、黃道、恆隱圈、恆顯圈等,類似現在的天球儀。而渾儀則是一種觀測儀器,內有窺管,亦稱望管,可以憑此測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體的赤道座標,也能測定天體的黃道經度和地平座標。據說張衡憑藉渾天儀得出了地球繞日一週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的結論,和現在測量的一個地球年曆時365天5小時48分46秒十分近似!

"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的著名科學家,一生中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科聖”。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廣為人知,這種測量地震的科學儀器據說可以判斷地震發生的時間和方位,但是張衡還有另外一個偉大發明,那就是渾天儀了。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其中渾儀是測量天體球面座標的一種儀器,而渾象是古代用來演示天象的儀器。不過這一認識宇宙自然的儀器最早卻並非張衡發明的,西漢末的揚雄(公元前58-18年)在其著作《法言·重黎》篇裡寫道:“或問渾天,曰落下閎營之,鮮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是說渾儀的發明者是我國西漢時期的落下閎等人。不過到了東漢時期,張衡對其進行了大膽改進,使得渾天儀開始聞名天下。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落下閎是西漢武帝時人,歷史記載是他首先製造了渾天儀,其時間比東漢的張衡早了200年左右,到了漢宣帝時耿壽昌又造了一臺渾天儀,漢和帝時崔瑗的老師賈逵更製造了黃道銅儀,說明漢朝是我國科學家對自然天文方面的研究是下了較大功夫的。張衡則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成果,他於元初四年(公元117年)造成了一件當時最為先進的的銅鑄渾天儀,其主體是幾層均可運轉的圓圈,最外層周長達一丈四尺六寸,不同層次之間又分別刻著內、外規,南、北極、黃、赤道,二十四節氣,二十八列宿等,還包括“中”、“外”星辰和日、月、五緯等等天象,深刻反映了當時科學家對天體及其運行狀況的理解認知。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上還附著兩個漏壺,壺底有孔,靠著不斷滴下的水滴的壓力推動圓圈,使其按著刻度慢慢轉動,這樣這個渾天儀就開始運動起來,各種天文現象的模擬運行情況就便展現在人們眼前了。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之所以營造渾天儀,是因為在秦漢時期,我國一些科學家們開始信奉渾天說(地心說),渾天儀的製造就體現了這種說法,張衡是第1個將這種說法寫進著作裡面的人,他認為“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蛋丸,地如雞中黃”,說宇宙就像個雞蛋一樣,而大地就像雞蛋裡面的蛋黃,日月星辰都在圍繞“蛋黃”進行,為了將這種說法解釋給大家看,當時的科學家們就製造了渾儀和渾象,將“渾天說”以實物的形式表達出來。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從史料記載和流傳至今的一些實物來看,渾象的構造是在一個大圓球上刻畫或鑲嵌星宿、赤道、黃道、恆隱圈、恆顯圈等,類似現在的天球儀。而渾儀則是一種觀測儀器,內有窺管,亦稱望管,可以憑此測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體的赤道座標,也能測定天體的黃道經度和地平座標。據說張衡憑藉渾天儀得出了地球繞日一週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的結論,和現在測量的一個地球年曆時365天5小時48分46秒十分近似!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早期的渾儀主要由四遊儀和赤道環組成。從漢代到北宋的1000多年時間中,隨著人們對自然天體認識的加深,渾儀上也增加了黃道環、地平環、子午環、六合儀、白道環、內赤道環、赤經環等。之後也是增增減減,現今時間最早的渾天儀,是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建造於明代時期的渾天儀。

"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的著名科學家,一生中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科聖”。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廣為人知,這種測量地震的科學儀器據說可以判斷地震發生的時間和方位,但是張衡還有另外一個偉大發明,那就是渾天儀了。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其中渾儀是測量天體球面座標的一種儀器,而渾象是古代用來演示天象的儀器。不過這一認識宇宙自然的儀器最早卻並非張衡發明的,西漢末的揚雄(公元前58-18年)在其著作《法言·重黎》篇裡寫道:“或問渾天,曰落下閎營之,鮮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是說渾儀的發明者是我國西漢時期的落下閎等人。不過到了東漢時期,張衡對其進行了大膽改進,使得渾天儀開始聞名天下。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落下閎是西漢武帝時人,歷史記載是他首先製造了渾天儀,其時間比東漢的張衡早了200年左右,到了漢宣帝時耿壽昌又造了一臺渾天儀,漢和帝時崔瑗的老師賈逵更製造了黃道銅儀,說明漢朝是我國科學家對自然天文方面的研究是下了較大功夫的。張衡則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成果,他於元初四年(公元117年)造成了一件當時最為先進的的銅鑄渾天儀,其主體是幾層均可運轉的圓圈,最外層周長達一丈四尺六寸,不同層次之間又分別刻著內、外規,南、北極、黃、赤道,二十四節氣,二十八列宿等,還包括“中”、“外”星辰和日、月、五緯等等天象,深刻反映了當時科學家對天體及其運行狀況的理解認知。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上還附著兩個漏壺,壺底有孔,靠著不斷滴下的水滴的壓力推動圓圈,使其按著刻度慢慢轉動,這樣這個渾天儀就開始運動起來,各種天文現象的模擬運行情況就便展現在人們眼前了。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之所以營造渾天儀,是因為在秦漢時期,我國一些科學家們開始信奉渾天說(地心說),渾天儀的製造就體現了這種說法,張衡是第1個將這種說法寫進著作裡面的人,他認為“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蛋丸,地如雞中黃”,說宇宙就像個雞蛋一樣,而大地就像雞蛋裡面的蛋黃,日月星辰都在圍繞“蛋黃”進行,為了將這種說法解釋給大家看,當時的科學家們就製造了渾儀和渾象,將“渾天說”以實物的形式表達出來。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從史料記載和流傳至今的一些實物來看,渾象的構造是在一個大圓球上刻畫或鑲嵌星宿、赤道、黃道、恆隱圈、恆顯圈等,類似現在的天球儀。而渾儀則是一種觀測儀器,內有窺管,亦稱望管,可以憑此測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體的赤道座標,也能測定天體的黃道經度和地平座標。據說張衡憑藉渾天儀得出了地球繞日一週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的結論,和現在測量的一個地球年曆時365天5小時48分46秒十分近似!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早期的渾儀主要由四遊儀和赤道環組成。從漢代到北宋的1000多年時間中,隨著人們對自然天體認識的加深,渾儀上也增加了黃道環、地平環、子午環、六合儀、白道環、內赤道環、赤經環等。之後也是增增減減,現今時間最早的渾天儀,是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建造於明代時期的渾天儀。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的著名科學家,一生中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科聖”。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廣為人知,這種測量地震的科學儀器據說可以判斷地震發生的時間和方位,但是張衡還有另外一個偉大發明,那就是渾天儀了。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其中渾儀是測量天體球面座標的一種儀器,而渾象是古代用來演示天象的儀器。不過這一認識宇宙自然的儀器最早卻並非張衡發明的,西漢末的揚雄(公元前58-18年)在其著作《法言·重黎》篇裡寫道:“或問渾天,曰落下閎營之,鮮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是說渾儀的發明者是我國西漢時期的落下閎等人。不過到了東漢時期,張衡對其進行了大膽改進,使得渾天儀開始聞名天下。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落下閎是西漢武帝時人,歷史記載是他首先製造了渾天儀,其時間比東漢的張衡早了200年左右,到了漢宣帝時耿壽昌又造了一臺渾天儀,漢和帝時崔瑗的老師賈逵更製造了黃道銅儀,說明漢朝是我國科學家對自然天文方面的研究是下了較大功夫的。張衡則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成果,他於元初四年(公元117年)造成了一件當時最為先進的的銅鑄渾天儀,其主體是幾層均可運轉的圓圈,最外層周長達一丈四尺六寸,不同層次之間又分別刻著內、外規,南、北極、黃、赤道,二十四節氣,二十八列宿等,還包括“中”、“外”星辰和日、月、五緯等等天象,深刻反映了當時科學家對天體及其運行狀況的理解認知。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上還附著兩個漏壺,壺底有孔,靠著不斷滴下的水滴的壓力推動圓圈,使其按著刻度慢慢轉動,這樣這個渾天儀就開始運動起來,各種天文現象的模擬運行情況就便展現在人們眼前了。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之所以營造渾天儀,是因為在秦漢時期,我國一些科學家們開始信奉渾天說(地心說),渾天儀的製造就體現了這種說法,張衡是第1個將這種說法寫進著作裡面的人,他認為“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蛋丸,地如雞中黃”,說宇宙就像個雞蛋一樣,而大地就像雞蛋裡面的蛋黃,日月星辰都在圍繞“蛋黃”進行,為了將這種說法解釋給大家看,當時的科學家們就製造了渾儀和渾象,將“渾天說”以實物的形式表達出來。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從史料記載和流傳至今的一些實物來看,渾象的構造是在一個大圓球上刻畫或鑲嵌星宿、赤道、黃道、恆隱圈、恆顯圈等,類似現在的天球儀。而渾儀則是一種觀測儀器,內有窺管,亦稱望管,可以憑此測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體的赤道座標,也能測定天體的黃道經度和地平座標。據說張衡憑藉渾天儀得出了地球繞日一週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的結論,和現在測量的一個地球年曆時365天5小時48分46秒十分近似!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早期的渾儀主要由四遊儀和赤道環組成。從漢代到北宋的1000多年時間中,隨著人們對自然天體認識的加深,渾儀上也增加了黃道環、地平環、子午環、六合儀、白道環、內赤道環、赤經環等。之後也是增增減減,現今時間最早的渾天儀,是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建造於明代時期的渾天儀。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還被高麗人於明朝時期引進到朝鮮半島,如今韓國人還將渾天儀放到了他們國家的錢幣上,在韓國的萬元面值鈔票上,其背部就一個很大的渾天儀圖案。然而韓國人知道他們國家是模仿我國的渾天儀制成的,最早出現的渾天儀也要比我國晚很多,但他們為了說是他們獨創的,愣是給渾天儀改了個名字,說他們錢幣圖案上的是渾天表(他們引進後將渾天儀固定到一個西式鐘錶上方,兩者功能並無關係),也是醉了,對此朋友們有什麼想說的嗎?敬請在下面評論哦!

"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的著名科學家,一生中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科聖”。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廣為人知,這種測量地震的科學儀器據說可以判斷地震發生的時間和方位,但是張衡還有另外一個偉大發明,那就是渾天儀了。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其中渾儀是測量天體球面座標的一種儀器,而渾象是古代用來演示天象的儀器。不過這一認識宇宙自然的儀器最早卻並非張衡發明的,西漢末的揚雄(公元前58-18年)在其著作《法言·重黎》篇裡寫道:“或問渾天,曰落下閎營之,鮮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是說渾儀的發明者是我國西漢時期的落下閎等人。不過到了東漢時期,張衡對其進行了大膽改進,使得渾天儀開始聞名天下。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落下閎是西漢武帝時人,歷史記載是他首先製造了渾天儀,其時間比東漢的張衡早了200年左右,到了漢宣帝時耿壽昌又造了一臺渾天儀,漢和帝時崔瑗的老師賈逵更製造了黃道銅儀,說明漢朝是我國科學家對自然天文方面的研究是下了較大功夫的。張衡則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成果,他於元初四年(公元117年)造成了一件當時最為先進的的銅鑄渾天儀,其主體是幾層均可運轉的圓圈,最外層周長達一丈四尺六寸,不同層次之間又分別刻著內、外規,南、北極、黃、赤道,二十四節氣,二十八列宿等,還包括“中”、“外”星辰和日、月、五緯等等天象,深刻反映了當時科學家對天體及其運行狀況的理解認知。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上還附著兩個漏壺,壺底有孔,靠著不斷滴下的水滴的壓力推動圓圈,使其按著刻度慢慢轉動,這樣這個渾天儀就開始運動起來,各種天文現象的模擬運行情況就便展現在人們眼前了。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之所以營造渾天儀,是因為在秦漢時期,我國一些科學家們開始信奉渾天說(地心說),渾天儀的製造就體現了這種說法,張衡是第1個將這種說法寫進著作裡面的人,他認為“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蛋丸,地如雞中黃”,說宇宙就像個雞蛋一樣,而大地就像雞蛋裡面的蛋黃,日月星辰都在圍繞“蛋黃”進行,為了將這種說法解釋給大家看,當時的科學家們就製造了渾儀和渾象,將“渾天說”以實物的形式表達出來。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從史料記載和流傳至今的一些實物來看,渾象的構造是在一個大圓球上刻畫或鑲嵌星宿、赤道、黃道、恆隱圈、恆顯圈等,類似現在的天球儀。而渾儀則是一種觀測儀器,內有窺管,亦稱望管,可以憑此測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體的赤道座標,也能測定天體的黃道經度和地平座標。據說張衡憑藉渾天儀得出了地球繞日一週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的結論,和現在測量的一個地球年曆時365天5小時48分46秒十分近似!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早期的渾儀主要由四遊儀和赤道環組成。從漢代到北宋的1000多年時間中,隨著人們對自然天體認識的加深,渾儀上也增加了黃道環、地平環、子午環、六合儀、白道環、內赤道環、赤經環等。之後也是增增減減,現今時間最早的渾天儀,是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建造於明代時期的渾天儀。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渾天儀還被高麗人於明朝時期引進到朝鮮半島,如今韓國人還將渾天儀放到了他們國家的錢幣上,在韓國的萬元面值鈔票上,其背部就一個很大的渾天儀圖案。然而韓國人知道他們國家是模仿我國的渾天儀制成的,最早出現的渾天儀也要比我國晚很多,但他們為了說是他們獨創的,愣是給渾天儀改了個名字,說他們錢幣圖案上的是渾天表(他們引進後將渾天儀固定到一個西式鐘錶上方,兩者功能並無關係),也是醉了,對此朋友們有什麼想說的嗎?敬請在下面評論哦!

渾天儀發明於我國西漢時期,韓國將其印到了鈔票上,還改了名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