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湖南丨湖南:種糧從重產量轉向重質量

—分享—

在產糧大市湖南瀏陽,龍伏鎮的種糧大戶劉國斌正在研究今年怎麼將生態種植這一經營模式運營得更好。在他流轉承包的1000多畝田地裡,自從把普通稻種換成適銷對路的高檔優質稻種,並進行田間套養蝦苗,普通的農田長出了優質稻、放心蝦,一畝田有了兩畝地的產出,收入非常可觀。

生態種植,這是劉國斌以前從未想過的事。“過去農民更多追求產量,種普通稻居多,產量雖高,價格一般,收入增長困難。現在不一樣了,無論城裡鄉下,人們在吃得飽了之後更要求吃得好了,所以我們農民種糧的觀念也得跟著市場的需求變。”劉國斌說。

卸下單純保產量的包袱,劉國斌從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追求效益轉型,自覺優化糧食結構,引入畝產相對低但更受市場歡迎的高檔優質稻,生產經營模式也由原來的“種田+賣糧”模式轉變成現在的“水稻+生態”發展。“我剛剛購買了市場暢銷的優質稻種,接下來就是浸種催芽、選購優質蝦苗。春耕開好頭,又是豐收年。”劉國斌說。

瀏陽市糧食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018年瀏陽建設高檔優質稻良種繁育基地800多畝、新品種區域示範試驗基地280畝、高標準化生產基地示範片3萬餘畝,全市優質優價收購優質稻5萬噸,安排獎勵資金260萬元,有效地提高了農民和種糧合作社種植優質稻的積極性。今年,瀏陽優質稻基地種植面積擴大到22萬畝,預計將收購6.5萬噸稻穀。

“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糧農種地不再盲目追求產量,追求品質已逐漸成為湖南糧農的共識。”湖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張亦賢說,2018年國家糧食收購新政釋放出注重質量的強烈信號,帶動湖南各地區狠抓優質稻生產和品牌建設,催生了常德香米、南洲稻蝦米、蘭溪大米等一批區域糧食優勢品牌的誕生。2018年,益陽市南縣“南洲稻蝦米”首次亮相亞洲(香港)農產品展,就簽約銷售240噸,每公斤售價達到24元,“優糧優價”效應明顯。

張亦賢表示,2019年湖南將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從稻穀收儲制度改革和實施“優質糧油工程”“新增糧油千億產值行動計劃”雙向發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糧油產業體系,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和保護農民利益並重,引導農民對接市場需求發展生產,促進優質糧油生產,合理確定“糧經飼”結構,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效益。“發揮‘金健米業’‘克明面業’等全國知名品牌優勢,打造米業、面業、油脂等產業聯盟,推進產業向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張亦賢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