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2019年5月13日,中國剪紙動畫創始人之一、被譽為“葫蘆娃之父”的導演胡進慶因病去世,享年83歲。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對許多人來說,胡進慶這個名字都十分陌生,然而他所創造出的七個葫蘆兄弟卻一路途經了許多人的人生,成為他們童年裡一段不可磨滅的記憶。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 叮噹當咚咚噹噹,葫蘆娃,叮噹當咚咚噹噹,本領大,啦啦啦啦。 葫蘆娃,葫蘆娃,本領大。”

每當那熟悉的旋律響起,兒時的一幕幕場景便隨之重現,彷彿那二十多年的時光都只是一場綿長的夢境,一夢醒來,我們仍是那個不知人事愁苦的孩童,在漫長得彷彿沒有盡頭的午後,靜靜地守在一臺黑白電視機前,等待著那七個可愛的葫蘆娃出現,等待著他們終於能夠救出爺爺的那刻。

可如今,我們再也回不去那個夏日的午後了,葫蘆娃也再也見不到爺爺了!

消息傳來,許多人感到難過:

“葫蘆娃再也救不出來胡爺爺了!”

“小時候的動畫片記憶,很抱歉以這種方式認識您。”

最終,人們所能做的唯有默默說一句:

“大師,一路走好!”


中國動畫高潮時代的弄潮兒

1936年,胡進慶出生於江蘇常州。1953年於北京電影學校動畫畢業後,便來到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57年4月正式建廠,此前僅是美術片組)工作。

1926年萬氏四兄弟(萬古蟾、萬籟鳴、萬超塵、萬滌寰)創作的《大鬧畫室》揭開了中國動畫史的序幕。隨著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駱駝獻舞》和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的陸續推出,中國動畫迎來了高速發展的時期。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後至70年代中葉,中國動畫進入了“黃金時代”。除了萬氏兄弟外,更多的動畫新人也都加入到了中國動畫製作的大軍中來。

便是在中國動畫的高潮時代,胡進慶成為了其中一名傑出的弄潮兒。

在當時“探民族風格之路”的口號下,木偶、剪紙、水墨等多種表現形式為動畫創作者們所青睞,並奉獻出了一大批經典作品。

而作為中國規模最大亦是歷史最老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更是身先士卒。推出了第一部彩色動畫片《烏鴉為什麼是黑色的》,並在1956年推出了一部更有代表性的彩色動畫——《驕傲的將軍》。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這部動畫具有著極強的民族特色,充分借鑑並吸收了京劇的元素特徵,動畫人物一舉手、一投足,都有板有眼,臺詞上更是大量運用了“嗯嗯啊哈”這樣的京劇唱腔,韻味十足。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驕傲的將軍》也因此被稱為動畫片“中國學派”的創始之作,值得提及的是,這部動畫的動畫師正是當時年僅20歲的胡進慶,其創作才華可見一斑。

1960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又製作完成了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令全世界都為之驚歎。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而1961年到1964年推出的彩色動畫長片《大鬧天宮》,更是代表著當時中國動畫的最高成就,也標誌著中國動畫在整個世界的崛起。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在中國動畫的黃金時代裡,胡進慶先後參加過數部動畫影片的攝製。

如1962年的《人蔘娃娃》,講述了一個人參娃娃懲罰財主胡刮皮的故事,胡進慶擔任造型設計。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1964年《金色的海螺》,講述了海螺姑娘與一個漁家青年的故事,胡進慶擔任動作設計。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便是在這一次次考驗中,胡進慶的動畫創作能力也不斷提升,這一切都為他在80年代創作出家喻戶曉的《葫蘆兄弟》埋下了伏筆。


《葫蘆兄弟》問世

文革十年動亂,中國動畫領域也由黃金時代一下子跌落進低谷。隨著改革開放,中國動畫也開始了漫長的復興之路。

隨著中外交流的漸趨深入,一系列新事物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中國的動畫產業也不得不面臨日本、歐美動畫的大舉“侵入”。

便在這嚴峻時刻,中國動畫工作者們決心仍舊紮根民族土壤,固守中國傳統文化的根系,創造屬於國人的動畫片。

一部根據民間故事改編的文學劇本梗概擺在了胡進慶面前。這部劇本便是後來的《葫蘆兄弟》,然而此時的它還叫《十兄弟》。

《十兄弟》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墳墓裡蹦出了十個天生異相的兄弟,他們個個天賦異稟,有的力大無窮,有的銅頭鐵骨,有的有千里眼,有的有順風耳......他們為了救民於水火,同地主、官員、皇帝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甫一看到這個劇本,胡進慶既驚喜又憂慮不已,驚喜的是這個劇本寫的的確很好,且具有豐富的中國文化元素;憂慮的卻是拍攝這個劇本的成本實在太高了。

《十兄弟》,不僅主角有十個之多,且形象各異,其中還涉及到貧民、地主、官員、皇帝等大量角色,場景更是從農家、莊園、官府到皇宮,成本實在無法負擔。

然而當時廠領導態度堅決,剪紙片組必須要儘快推出。胡進慶唯有苦苦思索,忽然靈光一現,有了想法:

為什麼不能把十個兄弟換成七個呢?讓他們擁有種種神通。葫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向來是吉祥、智慧、長壽、神祕的象徵,各路仙家也多把葫蘆當成法寶,乾脆就讓七個兄弟從葫蘆裡降生吧!

就這樣,“一根藤上七朵花,七個葫蘆七個娃”的創意應運而生。其它問題也迎刃而解,反派簡化為蛇精和蠍子精,故事場景全部挪到深山石洞中去。不僅預算成本大大減少,整個的結構脈絡也更清晰了。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為此,胡進慶還曾打趣地說:“由於沒有錢,葫蘆兄弟只能住在山洞裡。

而在葫蘆娃的形象設計上,當時也有許多人畫過樣稿,但大多是類似福娃的一種形象,沒有新意與個性。

最後還是胡進慶設計的“野味兒”十足的葫蘆娃形象獲得了認可。敞著胸口、赤著腳,怒目圓睜,便在之後許多年裡成為了我們對葫蘆娃的認知。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吳雲初繪製 早期蛇精和葫蘆娃形象稿

同時由於胡進慶在設計時考慮到了兒童的欣賞心理,即便七個葫蘆娃的形象除了衣服頭頂的葫蘆顏色各不一樣之外,七兄弟是一模一樣的,孩子們還是可以分辨得一清二楚。

就這樣,《葫蘆兄弟》的故事終於由他一點點構建出來:葫蘆山裡被關押的兩隻妖精蠍子精和蛇精逃了出來,百姓深受其害。一個老漢為了消滅兩隻妖精,就種了七色葫蘆。妖精發現後,就抓了爺爺。七個葫蘆成熟後,變成了七個天賦異稟的小男孩,為救出爺爺,一個一個去同妖精搏鬥......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葫蘆兄弟》其實只有短短的13集,然而整整拍攝了兩年。一方面是當時技術不夠精良,另一方面卻是由於其剪紙風格拍攝難度很複雜。

其拍攝過程就像皮影戲一樣,工作人員要先把人物剪成有活動關節的一張張紙片,然後讓紙片擺出不同的動作,再一格一格拍下來。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兩年的時光,幾千個場景,其中所耗費的精力可想而知。

為了能夠在有限的資金內保證製作的進度,兩年裡,胡進慶幾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有時睡夢中靈機一現,他會立刻翻身下床,將自己的想法趕忙寫下來。

但他們的努力並沒有白費,《葫蘆兄弟》一經推出,便引起了轟動,受到了人們的熱烈歡迎。在當時,幾乎每一家地級市的電視臺都購買了動畫片的播放權。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曾經憑藉動畫短片《八里溝》斬獲第10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動畫的導演趙易認為,胡進慶參與導演的《葫蘆兄弟》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它是上海美影廠轉型期的作品,已經帶有商業性的嘗試。

“可以說是中國動畫學派的‘絕響’,在其之後,一個動畫時代結束了,之後美影廠就全面進入了代加工和電視動畫系列片的製作中。”

再後來,葫蘆娃也成為了動畫片裡的大IP,由其改編的影視劇不在少數,諸如其續集《葫蘆小金剛》,由之衍生的《新葫蘆兄弟》、《金剛葫蘆妹》,甚至是讓人頗為無語的各種葫蘆兄弟真人版。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葫蘆娃表情包

而胡進慶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葫蘆娃之父”,但這些終究都是外界的讚譽。對於胡進慶而言,他只知道這部動畫“賺了點錢”,他的生活並沒有因此而改變。

《葫蘆兄弟》僅是他的一部作品,他用心去做了,贏得了觀眾的認可,他便很高興了。那諸多的榮耀並不成為他的負累,因為他從來沒有追求過。

事實上,在整部《葫蘆兄弟》中,胡進慶擔綱了導演、編劇、形象設計等多份工作。然而在動畫製作名單裡,卻只有導演一欄寫著他的名字。

這其實是他的有意為之,他故意在其他崗位上用了諸如“進慶”、“墨犢”等簡寫或筆名,只是因為覺得“全都是自己名字,那多難看”。

在如今這個許多人為了論文署名的先後順序而吵得不可開交的年代,胡進慶的這種不攬名利、毫不自私的精神顯得那樣不合時宜,卻又無比珍貴。


從輝煌到窘境,中國動畫究竟怎麼了?

80年代的動畫經典之作並不只有《葫蘆兄弟》,1980年經典木偶動畫系列《阿凡提的故事》、1984年的《黑貓警長》(至今我們仍沒能等來第六集)、1987年的《邋遢大王》、1989年的《舒克和貝塔》,無一不是我們童年時光最美好的記憶。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然而90年代以後,國產動畫開始便走上了一條下坡路。隨著大量優秀外國動畫廠商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忍者神龜》、《變形金剛》、《灌籃高手》等美日動畫開始佔據少兒檔,國產動畫生存空間日益狹小。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但更讓國產動畫陷入到口碑低劣窘境的在於市場的出現,人們開始唯利是圖,一切向票房看齊。

為了獲得豐厚的市場效益,一方面是各種粗製濫造、劇情經不起推敲,如胡進慶那一代藝術者們那般用兩年時光打造一部動畫片的時代再也一去不返;另一方面是一味照搬西方,模仿日美痕跡嚴重,反而不見了中國自己的民族元素。

1999年在我國反響強烈的動畫電影《寶蓮燈》,沉香是明顯的日式卡通的形象,二郎神卻是寫實風格,小猴子則充滿了迪士尼氣息,諸多迥然各異的元素被堆積在一起,無論怎樣看都有種違和感。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但事實上,這種不倫不類的組合並不在少數。

從1993年的系列漫畫書《哪吒三兄弟巧戰威震天》、1994年的《孫悟空大戰變形金剛》到《奧特曼大戰孫悟空》、《牛魔王大戰米老鼠》再到近期中美合拍的動畫片《哪吒與變形金剛》,無論有沒有關聯,只要能夠吸引注意力,什麼人物都可以拉到一起。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這的確是吸引了很多關注的目光,可是這不是也不應當是中國動畫的優良生態,同胡進慶那一代的動畫人相比,我們失去了許多可貴的東西。

也許我們的動畫技術更加精良了,可是我們不再有他們那一代人為了做出優質動畫甘願“十年磨一劍”的工匠精神了;

也許我們的畫面更加唯美了,可是動畫裡的劇情卻再難以引起人們的共鳴了,人們再也難有為“葫蘆兄弟”、為“黑貓警長”、為那個大鬧天宮的“孫悟空”而心心念念許多年的情懷了;

也許我們的動畫更加現代化、更加緊跟潮流、時尚了,可是我們把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忘記了,我們一味地添加日美的元素,卻忘了當初我們的水墨風動畫是如何令整個世界驚歎的,明明我們守著一座寶山啊!

一方面國產動畫崛起確實是每個人的呼聲,另一方面國產動畫始終沒能走出窘境又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唯有愛之深,才會責之切呀!

正如胡進慶導演在談及《喜羊羊與灰太狼》和《虹貓藍兔》兩部國漫時所說:“雖然對白、編排都不錯,但動作太簡單,雖然能賺些錢,但藝術生命力不會太長。”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胡進慶一生都秉承著“不重複自己,不模仿他人”的創作理念,他說:“ 一部好的動畫片,應該有趣、驚險、幽默,但最重要的,一定要有內涵。

他的《草人》、《鷸蚌相爭》、《葫蘆兄弟》,每一部作品都風格各異,每一部創作都有所創新,每一部作品都含蘊深厚。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鷸蚌相爭》劇照

也正因此,他的動畫作品在國內外拿到不少大獎,甚至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有著“獲獎專業戶”的稱號,中國動漫史料研究專家李傳保說他“他在晚年的時候,曾經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賀卡,有幾麻袋那麼多。”

這樣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具有著長久的藝術生命力,這樣的作品無論放在哪裡都不會被人們遺忘。

國產動畫要真正地走出低谷,靠的是所有人的努力:它需要國家強有力的政策支持,需要一個更加完善的市場制度,需要中國動漫人真正紮根民族土壤並能具有一種熱忱的工匠精神,更需要無數熱愛中國文化、熱愛中國動漫人們的努力。

晚年的胡進慶即便已經退休,卻仍是密切關注著動畫產業的發展,那曾是他奮鬥了終生的地方。

他常會用電腦去關注當代動畫的發展,每次李保傳去看望他,他都會把動畫史上的許多事講給李保傳聽,他希望後人能夠了解這段歷史,能夠了解一代代動漫人對中國動畫所付出的努力。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今天人們懷念胡進慶,不僅僅是他給我們創造了諸多珍貴的童年記憶,不僅僅是敬重他為中國動畫發展付出的努力,更是緬懷那一代動畫人們精益求精、“十年磨一劍”只為了做出優秀動畫、只為了讓中國動畫傲立於世界的工匠精神。

《西遊記》的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有這樣一句唱詞:

“敢問路在何方?”

而今隨著近幾年幾部不錯的中國動畫《大聖歸來》、《一人之下》、《秦時明月》、《魔道祖師》等取得的優良口碑,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終能有信心說出:

“路就在腳下。”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胡進慶雖已永遠地去了,然而我們有信心相信未來會湧現出更多如他一般優秀的動畫製作人,中國的孩子們、中國的動畫愛好者們還會見到他們的“爺爺”的!

“葫蘆娃之父”去世,葫蘆娃們還能見到他們的“爺爺”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