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城市解放70週年 | 惠東安墩:惠州紅色遊\'打卡\'地'

"

編者按 一座城市在發展歷程中,總有一些特殊的日子深深地鐫刻在她的肌體裡。對“嶺東雄郡”惠州來說,1949年10月15日這個日子尤其值得銘記,這是惠州城解放的日子。彼時,盤踞在惠州的國民黨軍隊氣數已盡,棄城而逃,中國人民解放軍兵不血刃、不費一槍一炮解放了惠州城。當時的媒體報道稱,“這座東江第一大城從此重歸人民的懷抱。”

惠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更是一方紅色熱土,有著極具特色的近現代革命文化。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惠州城解放70週年,惠州市檔案館聯合惠州報業傳媒集團,即日起推出“嶺東雄郡 浴火新生”——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 惠州城市解放70週年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在惠東東北部山區,有兩個地方在中國革命歷史上都留下過深深的烙印,一個是“東江紅都”——“廣東的井岡山”高潭,另外一個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成立地——安墩。

安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誕生地,也是邊縱指揮機構所在地。當年,這支赫赫有名的隊伍,常年以此為根據地,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多次進攻和大規模“清剿”,建立了400多萬人口、縱橫千里的解放區,解放了邊區的大片鄉村和城鎮。

當年碧血鑄就豐勳,英雄偉業旗幟飄飄。2004年,粵贛湘邊縱隊紀念公園在安墩建成並投入使用,成為惠州熱門的紅色旅遊景點之一。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和惠州解放70週年到來之際,該公園連同“邊縱”司令部、“東一支”司令部舊址,成為熱門的遊客“打卡地”。硝煙散去,那段燃情歲月依舊動人心絃。

安墩名字背後的硝煙味

"

編者按 一座城市在發展歷程中,總有一些特殊的日子深深地鐫刻在她的肌體裡。對“嶺東雄郡”惠州來說,1949年10月15日這個日子尤其值得銘記,這是惠州城解放的日子。彼時,盤踞在惠州的國民黨軍隊氣數已盡,棄城而逃,中國人民解放軍兵不血刃、不費一槍一炮解放了惠州城。當時的媒體報道稱,“這座東江第一大城從此重歸人民的懷抱。”

惠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更是一方紅色熱土,有著極具特色的近現代革命文化。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惠州城解放70週年,惠州市檔案館聯合惠州報業傳媒集團,即日起推出“嶺東雄郡 浴火新生”——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 惠州城市解放70週年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在惠東東北部山區,有兩個地方在中國革命歷史上都留下過深深的烙印,一個是“東江紅都”——“廣東的井岡山”高潭,另外一個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成立地——安墩。

安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誕生地,也是邊縱指揮機構所在地。當年,這支赫赫有名的隊伍,常年以此為根據地,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多次進攻和大規模“清剿”,建立了400多萬人口、縱橫千里的解放區,解放了邊區的大片鄉村和城鎮。

當年碧血鑄就豐勳,英雄偉業旗幟飄飄。2004年,粵贛湘邊縱隊紀念公園在安墩建成並投入使用,成為惠州熱門的紅色旅遊景點之一。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和惠州解放70週年到來之際,該公園連同“邊縱”司令部、“東一支”司令部舊址,成為熱門的遊客“打卡地”。硝煙散去,那段燃情歲月依舊動人心絃。

安墩名字背後的硝煙味

惠州城市解放70週年 | 惠東安墩:惠州紅色遊'打卡'地

安墩鎮位於惠東縣北部,名字由來與“戰爭”有關。相關史料記載,從南宋起,就不斷有鄉民遷徙定居安墩。明末,當地盜賊猖獗,百姓深受其禍,因此商議決定在圩中築起高爐,即鄉間式的土墩。一旦發現盜賊,就在土墩上點火薰煙,作為報警信號,故名“煙墩”。清末,當地的治安狀況大為好轉,百姓安居樂業,便將煙墩改為“安墩”,意為安全的土墩。

安墩在近代出了不少傑出人才。太平天國著名大將、奉王古隆賢是安墩老鴉布人,有天王洪秀全所賜寶劍、聖旨、靴等,被惠州博物館收藏。辛亥革命先輩、中國同盟會安南分會會長、粵軍直轄大本營東江警備區司令林海山也是該鎮珠湖村人。

安墩的基因,蘊含著爭鬥、不屈。當時針指向解放戰爭時,安墩風雲際會,載入中國革命史冊。

抗日戰爭勝利後,為了國內和平,東江縱隊骨幹北撤山東。然而,國民黨隨即發動了全面內戰,國民黨反動派對東江縱隊復員人員實行鎮壓。在這樣的形勢下,1946年11月,中共廣東區委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決定全面恢復廣東地區的武裝鬥爭。這時,東縱北撤後留在粵贛湘邊區的武裝隊伍和復員人員,立即開展武裝鬥爭。到1947年冬,作戰部隊由恢復武裝鬥爭時的470人,發展到11790多人,並組織了地方民兵隊伍和農民協會,建立了一個個遊擊基地。

粵贛湘邊縱隊在安墩成立

據中共惠州市委黨史辦公室編著的《粵贛湘邊縱隊史》一書記載,1948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決定:正式成立中共粵贛湘邊區委員會,粵贛湘邊區黨委除管轄江南、九連、江北、滃江、五嶺地委外,珠江三角洲的地方黨委也劃歸粵贛湘邊區黨委領導。中共粵贛湘邊區黨委於1948年12月下旬至1949年1月中旬在惠東縣安墩鎮黃沙村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會議期間,中央軍委發來電報,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成立,並任命尹林平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黃鬆堅為副司令員,樑威林任副政治委員,嚴尚民任參謀長,左洪濤為政治部主任。

1949年1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與閩粵贛邊縱隊、桂滇黔邊縱隊聯合發表宣言,宣告粵贛湘邊縱隊在安墩鎮正式成立。《宣言》明確宣佈“本軍作戰目的,志在解放本地區人民群眾,推翻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官僚資本主義獨裁統治,配合人民解放軍為徹底解放全中國,建立新民主主義的新國家而奮鬥”。

粵贛湘邊縱隊成立後,旋即對東江各地的部隊進行改編,將江南、江北、九連、滃江、五嶺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區所屬部隊統一改編。江南支隊編為東江第一支隊;粵贛支隊改編為東江第二支隊;江北支隊改編為東江第三支隊;北江支隊改編為北江第一支隊;粵贛湘邊解放總隊(五嶺支隊)改編為北江第二支隊;贛南支隊、湘南支隊也進行了改編;珠江三角洲部隊待條件成熟後編為獨立團。“邊縱”司令部以及“東一支”司令部分別設在安墩鎮黃沙小學和安墩鎮大布村鷂子嶺忠義堂。

作戰部隊發展到3.8萬多人

1949年2月1日,安墩圩鎮打蘸埔召開了一場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成立的萬人大會,這標誌著粵贛湘邊區人民武裝力量跨入了正規化部隊的行列。為了迅速建立和鞏固以東江、韓江為中心的戰略基地,粵贛湘邊縱隊發動了強大的春季攻勢。據史料記載,粵贛湘邊縱隊殲滅了國民黨廣東省保安第四師師部和保五團,先後解放了龍川、五華、連平、和平、新豐、紫金等縣城。

當年7月之後,粵贛湘邊縱隊各部隊乘勝出擊,迅速解放了江南、九連、江北和五嶺的廣大鄉村和十餘座縣城,解放人口增至400餘萬,作戰部隊從初期的470多人發展到3.8萬多人,建立了400多萬人口、縱橫千里的解放區,為人民解放軍野戰部隊進軍廣州、解放廣東鋪平了道路。1949年八九月間,解放軍迅速解放了整個粵贛湘邊地區。

當年10至11月,粵贛湘邊縱隊又在第四野戰軍指揮下參加廣東戰役,縱隊主力與兩廣縱隊組成左路軍,解放惠陽等地,截斷國民黨軍南逃退路;以一部兵力配合第四、第十五兵團解放曲江(今韶關)、翁源、佛岡等地。

至1950年2月,完成歷史任務的粵贛湘邊縱隊番號撤銷。粵贛湘邊縱隊是一支繼承發揚東江縱隊革命傳統的戰鬥部隊,自建立武裝隊伍開始至全區解放3年多時間裡,武裝隊伍發展到3.8萬多人,參加較大的戰鬥848次,解放了全區所管轄的縣份,並配合第四兵團、第十五兵團、兩廣縱隊一起解放了廣州市及廣東一大片地區。如今,該縱隊的誕生地安墩成為紅色文化基地,邊縱精神激勵著無數惠州兒女在新中國各項事業建設中奮勇向前。

惠州日報記者 侯縣軍 通訊員 宋思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