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轉五蘊成三德呢?

惠能 九華山 釋迦牟尼 唐高宗 禪視界 2017-04-19

【藏】

“藏”是心地含藏無量的自性功德,盡虛空、遍法界。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來具足。”本來具足就是地藏,心地真如本性裡面十法界依正莊嚴都圓滿具足,十法界都在我們心地之中。“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生萬法是表現在外面的十法界依報、正報的莊嚴。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能夠開發認識心地寶藏,這個就是修地藏法門。

如何轉五蘊成三德呢?

如何轉五蘊成三德呢?

三德祕藏

心地中有什麼寶藏呢?三德祕藏。

第一個是法身德。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父母未生以前本來面目,這是我們的法身德,開發自性。惠能大師說:“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只要在心地上下功夫,可以直了成佛。心地法門就是地藏法門。

第二種是般若德。般若德最重要的是修正知正念,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上說:

“未成就名空,已成就名般若。因名般若,果名薩婆若。”

薩婆若海,一切如來的一切種智海。因地上名為般若度,果地上就是如來的一切種智。如何修空呢?未成就名空,已成就名般若。實修的方法就是保持正知正念。保持正知正念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夠在起心動念的地方下功夫,不能夠轉變自己的念頭,不管你怎麼修都是假修,不是真正的修行。所以日常生活之中都能夠保持正知正念,這個就是慧行,就是般若行。

接下來是解脫德。解就是解開。解開煩惱習氣,解開妄想、分別、執著。脫就是脫離三惡道,脫離六道輪迴。這是解脫德。

所以我們能夠真正地去開發心地本具的三德祕藏,成就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就可以轉五蘊為三德。

轉色蘊為法身德,這個時候就悟到什麼?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有些人雖然修淨土法門,他不瞭解,他看經就執著於文字相。看到《阿彌陀經》上面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彼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他就說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向西,過一個世界,過兩個世界,過三個世界,乃至於過十萬億個世界,就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他是那麼執著。對不對?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我曾經有個師弟,他學到一個祖師的開示以後迷惑了,然後他就還俗,沒有信心了。看到祖師的什麼開示呢?“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修淨土法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則決定生,決定生西方極樂世界。去則實不去,實際上沒有去。那是不是沒有那個世界?他迷惑了。

大家理解嗎?前面那個講法說從這個娑婆世界過一個世界、過兩個世界,乃至於過十萬億個世界,就有一個極樂世界。這個說法是不圓滿的,為什麼?我們娑婆世界是什麼世界?是生滅的世界。你由生滅的世界過一個世界,過兩個世界,過三個世界還是生滅世界,過一萬個世界還是生滅世界,過十萬億個世界都是生滅世界。而西方極樂世界是不生不滅的世界。

所以大家不要那麼理解,要有智慧眼,要多聞法,這個非常重要。

如何轉五蘊成三德呢?

轉五蘊成三德

如何轉五蘊成三德呢?色、受、想、行、識五蘊,轉識蘊成般若德;轉色蘊為法身德;轉受蘊、想蘊、行蘊成解脫德。

把我們這個色蘊轉變為法身德,法身德是佛的本體,常住不變,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

轉識蘊成般若德,覺了一切諸法實相,這是諸佛的妙智慧。

轉受蘊、想蘊、行蘊成解脫德,就能夠遠離一切煩惱繫縛,這是諸佛的妙用、勝用。

因為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六道輪迴。所以我們能夠斷執著,就能夠超出六道輪迴,入四聖法界;能夠斷分別,就能夠超出四聖法界,入一真法界;能夠斷妄想,就能夠圓滿成佛。能夠修習斷妄想的時候,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如何轉五蘊成三德呢?

【菩薩】

接下來是講“菩薩”:大道心的眾生,覺有情,覺悟的有情。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都是為了說明諸法實相,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能夠把真相認清楚就不會迷惑顛倒,就不會造惡業,不會犯過失;我們認不清就會犯錯誤,就要負因果的責任,就會變現六道輪迴。

【本願】

“本願”:根本的誓願,菩提誓願。世間法重視立志向,佛法重視發願,從真如本性之中所發的大宏誓願,這個稱之為本願。我們看《地藏本願經》說地藏菩薩在因地所發的誓願:“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不唯入地獄,而且莊嚴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所以釋迦牟尼佛臨入涅槃,以六道眾生再三殷勤地囑託地藏菩薩來教化,把我們託付給地藏菩薩,地藏菩薩就是代理佛。

在我們中國也有示現——九華山地藏道場。在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六百五十三年,新羅國的王子金喬覺,二十四歲的時候帶著一條白狗,名字叫善聽,航海來到九華山。修行七十五年,在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七二八年七月三十成道了,這個是地藏菩薩的化身。

【經】

“地藏菩薩本願”這是一個別名,“經”是一個通名。“經”的意思是貫、攝、常、法,這些不詳細講了。還有五重意思:

出生意,能夠出生妙善。

泉湧意,好像泉水湧出來這個樣子,意味無窮。真正會讀經的人,每一個字都能夠知道有無量無邊的意思,都能夠受到無量無邊的啟發。

第三是顯示意,顯示正理。

第四是繩墨意,辨邪正,好像以前木匠做木器活一樣,拿一個木鬥彈一根黑線,照著這個黑線來做。

第五,經又是徑路的意思。

這是我們講這個釋名——《地藏菩薩本願經》。

如何轉五蘊成三德呢?

我們天台宗的判教是五時八教,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這個是五時。這個教相方面來說是乳、酪、生酥、熟酥、醍醐、無上醍醐,最殊勝的圓教。

《地藏經》是說在《妙法蓮華經》之後,《大般涅槃經》之前,這個是“無上醍醐”。

華嚴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

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八年。

佛陀在講完《妙法蓮華經》以後,上升忉利天給母親說法報母恩,在天宮住了三個月講《地藏本願經》。二月十四下降到人間,將《大般涅槃經》一天講完,二月十五示現入滅。所以教相是非常殊勝的圓教。

如何轉五蘊成三德呢?

唐于闐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三藏:經、律、論;沙門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實叉難陀譯為中文就是學喜,他在唐朝武則天那個時候來到我們東土,翻譯了八十卷的《華嚴經》。

___節選自大願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

如何轉五蘊成三德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