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宋代在湖北中部區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這是今後湖北省命名的啟蒙。

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02

說起湖北的簡稱“鄂”,其實與鄂州有關,說到“鄂州”,就要追根溯源到遙遠的商朝時期。

夏商時代,揚子鱷廣泛地生長在黃河中下游和長江流域,這附近的部族為適應環境,於是以捕鱷為生,以鱷魚為圖騰。部族逐漸壯大,在商朝時形成了鄂國。

鄂國的根據地本來在山西鄉寧縣。西周初年,被晉國吞併了領地,就遷到了河南南陽。

西周是個極其重視血緣關係、而且以血緣親疏為標準封侯給爵的王朝,嫌鄂國礙地方,又把可憐的鄂國逼到湖北鄂州一帶。受夠了窩囊氣的鄂國一不做二不休,聯合淮夷、東夷企圖把周王朝一鍋端,氣沒出成,命卻沒了,苟延殘喘的鄂國最後被臨近的楚國撿了個便宜,鄂國從此消亡。

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03

鄂王城遺址,位於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鎮鄂王城村胡彥貴灣。公元前879年,楚國國君熊渠吞併鄂國殘部,封他的二兒子熊摯為鄂王,鄂王治所的都城叫做“鄂”,即今天的鄂王城遺址。後來熊摯繼位當楚王,仍然把楚國的都城建在鄂,往後的六代楚王都在這裡定都,一直到熊咢為止。

04

秦始皇二十六年,設鄂縣,屬南郡。

三國時黃龍元年(公元229年),孫權在鄂縣稱帝,孫吳正式建國,取自“以武治國而昌”的美好願望,把鄂縣改名為武昌。後來孫吳又把都城遷回南京去了。

隋朝時,把鄂州定為治所,現在湖北的簡稱“鄂”就來源於此。

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05

清代康熙三年(1664年)實行湖廣分治,以洞庭湖為界,洞庭湖的北邊定為湖北行省,省會是武昌(今武漢市武昌區)。這是湖北省建省的開始,省名一直用到現在。 

06

鄂州是古銅鏡之鄉。三國時期的武昌(今鄂州)與洛陽、會稽、徐州並列為全國四大產銅、制鏡中心。從漢末、三國到兩晉,武昌的鑄鏡工藝是最頂尖的。

07

紀王城遺址,位於湖北省荊州古城北約5公里處,出土的文物數千件,包括一具西漢時的完整男屍。楚文王從鄂遷都到郢,這個郢現在叫做“紀王城”。直到公元前278年被秦國白起攻破都城為止,楚國在這建都400餘年。楚國全盛的時候,疆域非常大,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大國,那時候的紀王城是南方的第一大都會。

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08

“華夏第一渠”——白起渠,時間比秦代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鄭國渠、靈渠還要早。這條長渠西起湖北省南漳縣謝家臺,東至宜城市鄭集鎮赤湖村,蜿蜒49.25公里,號稱“百里長渠”。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攻打楚國,久攻不下,想出了個以水代兵的損招,命令士兵在鄢城西100多裡的地方壘石築壩,圍堰蓄水,放大水直衝鄢城,城中數十萬軍民被溺死。這條水渠被後世利用了起來,灌溉良田數千頃,造福宜城一帶的百姓,宜城被稱為“天下膏腴”之地。

09

雲夢楚王城遺址,位於湖北省孝感市的雲夢縣城東。春秋時期,吳國攻下楚國郢都後,楚昭王(前516年—前489年)為避難逃往雲夢時所構築的臨時都城,後來逐漸成為楚國東部的一座區域型政治經濟城市。

在聯合秦國打跑吳國侵略軍之後,為了避開吳國侵擾的魔爪,重新在現在的宜城市鄭集鎮定都,這就是宜城楚王城,後來楚國統治階級又遷回郢都去了。遺址裡出土稀世文物一千多件,其中的睡虎地秦墓竹簡,記載的秦代法典是中國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法律。

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10

楚國曾多次遷都,統治中心從河南遷到湖北,在後期被秦國打敗遷回河南,因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是以湖北為政治中心的,楚國最強盛的400年國都在湖北荊州,所以湖北又稱荊楚。

11

古代的江陵跟現在的江陵縣不是一個概念。

秦國滅了楚國後,推行郡縣制,把原來楚國的大片範圍設為南郡,治所設為江陵縣(現在叫荊州市),當時江陵縣的前身是楚國的國度“郢”。唐代把南郡更名為江陵郡,後來又改為江陵府,此後再也沒有“南郡”之說了。

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12

荊州古城牆,位於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始建於東漢,原來是用土夯起來的,南宋開始用磚頭建城,元朝初年拆除,明初又建,明末被毀。現在的城牆是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在原來的基礎上重建的。荊州古城牆是我國延續時代最長、跨越朝代最多、保存最為完好、由土城發展演變而來的唯一古城垣。

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13

孟浩然的名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裡的“雲夢”這個詞是個地名,是先秦時期楚國皇室人員的狩獵區。地域相當廣闊,包括了現在的大別山麓和幕阜山麓,北面大致到隨州市、鍾祥、京山一帶,南面以長江作邊界。

雲夢有個湖泊,叫做“雲夢澤”。後來由於長江泥沙沉積,雲夢澤分為南北兩部分,長江以北成為沼澤地帶,後來逐漸成為了陸地,長江以南就是洞庭湖。

14

曾侯乙墓,位於湖北隨州城西的擂鼓墩東團坡上,是戰國早期曾國侯乙的墓葬,面積為220平方米。曾侯乙是周朝時期的一個小諸侯國——曾國的君主,史書上稱曾國為隨國。始祖為周朝的開國將軍南宮适。當時的曾國是西周初期鎮守南方的重要邦國。

墓中共出土隨葬品約一萬五千餘件,尤其是配套完整的編鐘、編磬等樂器,其中的曾侯乙編鐘是迄今發現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銅編鐘,是戰國時期青銅樂器的巔峰之作。

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15

曾國,是周王分封給周朝開國功臣南宮适之子曾諫的封國 ,史書和紀錄片稱為隨國,存在時間大約從西周成康時期至戰國末期。西周早期曾國的政治中心就在今湖北隨州。這是隨州市命名的由來。

為什麼曾國的國號會變成隨國呢?根據推測,這跟楚武王有關係。楚武王是個很彪悍的人,殺死了他看不上的侄子之後,篡位為王,他認為強國的前提必須強兵器,當時兵器打造原料就是銅,無奈在他的領地裡,銅礦容量不足以滿足他的野心,而不遠處的曾國,擁有一座富含銅礦的山,就是湖北大冶的銅綠山,為了得到這塊寶地,楚武王出兵討伐曾國,曾國也不是好欺負的,直到楚武王老年時帶兵再次攻打曾國後,才終於使曾國臣服,淪為楚國的盟國和保護國,國號被稱為“隨”。

16

中華第一縣——權縣,位於現在的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馬良鎮境內。權縣是戰爭的產物,殷商時期,商王武丁的後人被分封在權地,建立權國。周桓王十六年(公元前704年),楚武王發動“速杞之戰”順帶滅了權國,在權國的土地上設置權縣,封大夫鬥緡為縣令,是春秋時期最早設縣的行政體制改革,被史學家稱為是春秋第一縣。後來鬥緡反叛楚國,胳膊擰不過大腿,被楚軍圍殺。

17

湖北省赤壁市,本來叫蒲圻(qí)市。因為轄區內有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主戰場,於1998年正式改名為赤壁市。

赤壁之戰是中國古代戰役中最命大的,是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遺址中含有大量赤壁之戰時的各種遺物:比如銅馬鐙、“建安八年”字樣的瓦硯、沉船遺址、銅弩機、東漢通行的五銖錢等等。

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18

小編忍不住要嘮叨一下關於赤壁之戰的那些事:這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一場戰役,發生在湖北省赤壁市西北。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落敗逃走,孫、劉各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19

赤壁市,因為赤壁之戰那段打打殺殺的歷史,被稱為“武赤壁”。所謂文武雙全,“文赤壁”就是湖北省黃州市。因為黃州西北漢川門外,有岩石像城壁的形態,而且顏色呈赭紅色,所以被稱為“赤壁”,詩壇人物常把這裡當作三國時赤壁之戰的古戰場來憑弔。蘇東坡在塊地方創作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前後《赤壁賦》,所以在清康熙年間正式改名為東坡赤壁,又稱文赤壁。

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20

中國直立人化石“鄖陽人”是中國人的祖先,被發現於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屬於南方古猿類,距今已有200萬年左右的歷史,從形態上看既有直立人的原始性,又有智人的進化特徵。這一發現改變了人類起源非洲的傳說,證明了中國是早期人類的發祥地之一,而漢江是漢民族文化的搖籃之一。

21

門板灣遺址,位於湖北省應城市西南處星光村,距今有5000多年的歷史。是一個以城址為中心,城外分佈著好幾個半從屬聚落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的城牆與城濠以及大型房屋建築都保存得較好,作為新石器時代的遺址,是非常罕見的,是我大中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鐵證!

22

屈家嶺文化遺址,因為最先發現於湖北區屈家嶺而得名(先到先得),這片遺址的範圍非常遼闊,西至宜昌但未進入四川境內,北達河南南陽地區,東未超出湖北境內,南達洞庭湖一帶。包括了荊州陰湘城遺址、石首走馬嶺遺址、鍾祥六合遺址、天門鄧家灣、三裡崗鎮冷皮埡遺址、譚家嶺和肖家屋脊遺址等。年代距今約5000—4600年,作為新石器時代村落廢墟的遺址,是更早期的“大溪文化”的繼承,出土了很多黑陶。

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23

石家河文化,位於湖北省天門市石河鎮。距今約4800─4000年,總面積約8平方公里,由三房灣、譚家嶺等數十處遺址構成。發現的青銅銅塊、玉器、祭祀遺蹟、類似於文字的刻劃符號和城址,表明它已經進入文明時代。是承接著屈家嶺文化的基礎發展起來的青銅時代文化,相當於夏代統治的前期。

24

盤龍城遺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是長江流域已知佈局最清楚、遺蹟最豐富的一處商代前期城址。距今有3500年曆史,是商朝南土的中心城邑、武漢城市之根。有宮城遺址、貴族墓群和手工作坊遺址等,出土了大玉戈、青銅大圓鼎、青銅鉞、綠松石鑲金片飾件等3000餘件精美文物。

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25

鄧城遺址,位於襄陽市高新區團山鎮鄧城村,距今有3000多年的歷史,西周開始建城,是西周時期古鄧國的都城,鄧國被楚國滅掉後,鄧國都城變成了鄧縣,隨著歷史的變遷,鄧縣又降級成鄧鎮或鄧村。山河依舊、物是人非,古城遺址遺留的古蹟非常豐富,出土各種文物達3000多件,吳王夫差劍就是從這出土的。

26

九連墩戰國古墓群,位於棗陽市吳店鎮趙湖村,由9座南北走向的大中型墓葬封土堆組成,是戰國中後期、楚國鼎盛時期的墓葬,是我國已發現的規模最大的活馬陪葬車馬坑。出土了1000多支竹簡、成套的木製樂器。

27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長江南岸的武昌鎮境內海拔61.7米的蛇山頂,瀕臨長江,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始建於三國時代東吳黃武二年(223年),當時是起瞭望守戍作用的軍事樓,三國統一之後,失去了軍事價值,逐步變成了觀賞樓。後來因為戰爭,屢建屢廢,最後一座建於同治七年(1868年),毀於光緒十年(1884年)。1957年建武漢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佔用了黃鶴樓舊址,重新選址在距舊址約1000米的蛇山峰嶺上。時過境遷,此黃鶴樓非彼黃鶴樓了。

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28

中華第一寨——青林寨,位於荊門市東寶區馬河鎮西北15公里的鐵坪村,佔地8000餘畝。由關公寨、神武寨、演武寨、虎威寨組成,寨牆、山門和近300餘間古兵房均保存完好。從面積、石屋數量,還是保存完整度來看,都是國內其他同類無法比的。

29

中國千年銀杏谷,位於湖北省隨州市洛陽鎮永興村。千歲以上的銀杏樹308棵,百歲以上銀杏樹17000多棵,是世界最大的古銀杏群落。

30

湖北省神農架林區,簡稱神農架,是中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省轄行政區。相傳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在此架木為梯,採嘗百草,治病救民,最後在山上架木為壇,飛昇成仙,所以叫神農架。神農架林區海拔最高的神農頂高程3105.4米,是華中地區最高點,3000米以上山峰有6座,號稱“華中屋脊”。

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31

九宮山,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通山縣境內,是我國五大道教名山之一。南宋時期,道士張道清(湖北京山人)奉皇帝的旨意,在九宮山開闢道場,建起三宮十二院,此後九宮山就成為全國五大道場之一,前來朝拜的香客多到數不過來。

張道清去世後,皇帝命令把他的屍體供奉起來,於是張道清的遺體以臘屍的形式享受了648年的香火,直到太平天國起義,太平軍毀掉了臘屍,燒燬道場,九宮山不復昔日輝煌。又在1931年被國民黨徹底燒燬了宮殿。直到1984年,聖欽和尚復興道場,歷經波折的九宮山才慢慢回過氣來。

32

史上最猛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長眠於九宮山小月山下。清朝順治二年(大順永昌二年,1645年),闖王李自成被清軍在接連湖北、九江擊敗,勢力大減的李自成帶領大順軍到達湖北通城九宮山時,被當地民兵殺死於九宮山。

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33

武當山,位於湖北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武當山得名於當時所屬的縣治——武當縣。

秦、漢兩代設武當縣,隋唐時改稱均州,後代改名武當郡、武當軍節度、武當縣。明洪武2年,廢武當縣,併入均州境內,此後再無武當縣,而武當山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武當山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武術的發源地。道士張三丰曾在武當山面壁九年,開創了丹武合一的道教派別。

34

武當山從唐代開始就受到歷代封建皇帝的重視,唐太宗在位時期,武當節度使姚簡在武當山求雨成功。明朝的統治者推崇道教,朱元璋和朱棣兩任皇帝曾多次派人到武當山尋找張三丰,人家張三丰不稀得吃皇糧,每次都找不著他。明成祖封武當山為“大嶽”,地位在五嶽之上。明朝政府先後在明永樂、明嘉靖皇帝時期大興土木修築武當山,現存元代、明代建築上百處。武當山古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35

武當山金殿,位於天柱峰前小蓮峰上。元代大地十一年(1307年)鑄,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銅鑄木結構建築。

36

騰龍洞,位於湖北省利川市境內,是中國目前最大的溶洞、世界已探明的最長洞穴中排名第七,世界特級洞穴之一。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旱洞相連,其中的旱洞是亞洲第一大旱洞。

37

三峽大壩,是世界上綜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樞紐,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三鬥坪鎮。

是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

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38

丹江口水庫,水源來自於漢江及其支流丹江。由湖北境內的漢江庫區和河南境內的丹江庫區兩大部分組成,橫跨湖北、河南兩省。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丹江口水庫水域面積將達1022.75平方公里,蓄水量達290.5億立方米,是亞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被譽為“亞洲天池”。

39

說說湖北的武漢東湖和湯遜湖這兩大城中湖。武漢東湖,顧名思義,位於武漢市的東部,面積差不多是西湖的六倍。曾經是亞洲最大的城中湖,隨著武漢城區的擴大,在2014年退居第二。第一是武漢江夏區的湯遜湖,水域面積47.6平方公里,現在是亞洲最大的城中湖。

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40

俗語“不越雷池一步”中的雷池,就是現在的黃岡市黃梅縣跟安徽省安慶市的界湖——龍感湖。龍感湖至少在晉代以前,跟鄱陽湖相連匯通成當時的超級大湖彭蠡澤,晉代開始,由於泥沙淤積跟河流改道等原因,彭蠡澤以長江為界限分成兩部分,長江以南就是現在的鄱陽湖,長江以北在當時被稱為“雷池”。東晉咸和二年(公元327年),歷陽太守蘇峻反叛,東晉都城建康(今南京)被圍,駐守尋陽的平南將軍溫嶠準備率軍援助,庾亮寫信勸阻:“吾憂西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

41

漢江,漢江是長江最長的支流,河長1577千米,湖北境內長920千米。發源於陝西寧強縣境內,流經陝西、湖北兩省,在武漢市漢口龍王廟匯入長江。

42

漢口,是武漢三鎮之一,位於漢江流入長江的江口,所以名叫漢口。漢口在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漢水改道從龜山北麓入江以後,才得以藉助水運優勢發展起來。

漢江上通陝西,下通長江,所以漢口有“九省通衢”之稱。如此得天獨厚的便利水陸交通,所以漢口自古有萬商雲集的“商業中心”的趨勢和實力,因此漢口是中國的四大名鎮之一,其他三鎮是:河南朱仙鎮(版畫、年畫)、廣東佛山鎮(手工業)、江西景德鎮(瓷器)。

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43

漢口龍王廟,位於漢江與長江的交匯處的漢口岸。始建於明代洪武年間(1368-1398),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明洪武年間,漢水改道由沌口改為龍王廟出口入長江,龍王廟地段河面狹窄,比較險要,所以修築龍王廟祈求龍王爺保平安。先有龍王廟,後有龍王廟碼頭,龍王廟碼頭始建於清乾隆四年(1739年)。1930年,國民政府修路,龍王廟及其牌坊全部被拆,結果1931年發大水,漢口城整整被淹了兩個月,死亡33600人,俗語“大水淹了龍王廟”就是從這來的。

44

孝感在古時候叫做槐蔭。因為董永“賣身葬父”、東漢黃香“扇枕溫衾”,孟宗“哭竹生筍”的故事發生在槐蔭,當地的孝子很多,所以在公元454年,劉宋王朝在當地置縣時根據孝文化昌盛的風尚,把縣名改成“孝昌”。後唐莊宗李存勖因為孝昌的“昌”字觸犯了他祖父的名諱,所以引用“孝感動天”,改孝昌縣為孝感縣,一直沿用至今。

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45

湖北省十堰市房縣,秦代統一六國後置房陵縣。可能因為房縣的風水很特別,是中國古代的四大流放地之一,而且等級最高,是“帝王流放之地”。

秦始皇滅了趙國後不殺趙王,把他流放到房陵縣。

漢武帝時的濟川王劉明、清河王劉年、漢景帝孫劉勃、隋文帝太子楊勇、還有唐高宗太子燕王李忠等都被最高統治者下放到房陵。

唐中宗李顯流放房縣十四年半後鹹魚翻身又當了皇帝。

46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襄陽縣。襄陽名字的來由,跟現在一條名叫“南渠”的河有關。南渠古時候叫襄水,當時水量充沛到可以行船,時不時漲水位鬧水災。因為“水北為陽,水南為陰”的風水學理論,襄陽城位於襄水的北邊,所以叫襄陽。

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47

春秋時期,楚國向北擴張佔領襄陽後,看襄陽的風水實在是好,三面環水,背靠峴山,北面是南陽平原,於是在襄陽建立了大型軍事渡口——北津戍,成為楚國北進、東擴、西拓的聚散地,從此襄陽打上了軍事文化的烙印。古人常說搞不定襄陽城談什麼奪江山,歷史上曾有172次有名戰爭發生在襄陽。特別是宋元時期的襄陽大戰,打了6年那麼久,號稱鐵打的襄陽,流水的元軍。元軍也不是傻子,知道要拿下江淮區域就必須先搞定襄陽,我們漢人為了守住襄陽死傷不計其數,失去了襄陽的南宋在六年後滅亡。

48

中學語文課本里的《隆中對》,裡的“隆中”是個地名,就是現在的襄陽城西的隆中風景名勝區。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之前,少年和青年時期在隆中種田隱居,布衣掩不住他的才華,徐庶向劉備提起諸葛亮,說諸葛亮是全隆中最靚的仔、腦子很好使。於是發生了劉備三顧茅廬的典故,等到第三次的時候,諸葛亮終於搭理劉備,併發生了《隆中對》裡分析天下圖取中原的對話,三國鼎立就是從這裡開始發功的。

49

武聖人關羽,敗走麥城時在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被殺,身首異處,首級被曹操葬在洛陽,葬首級之處就是現在的“關林”;衣冠冢位於關羽的老家山西運城,稱為關廟;身體被葬在湖北當陽,叫作“關陵”。以上統稱中國三大關廟。

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50

完璧歸趙典故的主角之一:和氏璧。古書典籍記載,楚國人卞和在襄陽南漳縣巡檢鎮金鑲坪村的玉印巖中發現了和氏璧的原石,後來和氏璧流落到了趙國,繼而發生了完璧歸趙的故事。

51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擁有全球唯一探明獨立的硒礦床,境內硒礦蘊藏量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唯一獲得“世界硒都”稱號的城市。

52

湖北省鍾祥市柴胡鎮,是全國最大移民集中安置區,1966年丹江口修建水庫,從河南省淅川縣移民4.5萬人到柴湖鎮。

53

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或“採茶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縣多雲山區、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採茶調,形成於清朝道光年間。

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54

流行的撲克遊戲——鬥地主,起源於湖北省的武漢、漢陽一帶。

55

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荊南人劉蛻考中了進士,這片地區在這之前的幾十年沒人中過榜,人稱“天荒”。劉蛻中舉等於是打破了天荒,誕生了“破天荒”一詞。當時崔鉉任荊南節度使(唐朝在今湖北省中部設立的節度使,治所在荊州),贈給劉蛻七十萬錢,劉蛻很謙虛地認為自己中舉這件事怎麼也不能跟天比啊,於是拒絕了這筆送上門的銀子。

56

秦檜,南宋時主張跟金國議和的奸臣,遺臭萬年。然而他的曾孫秦鉅(其實是他養子的孫子)是名不折不扣的抗金名將。因為他是秦檜的曾孫,所以當時很多人都帶著有色眼鏡看他,秦鉅大義凜然地說:秦檜是秦檜,我是我,我與他各不相干,我只是個窮當兵的!南宋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金兵進犯湖北蘄州(今湖北蘄春縣西北)。秦鉅拼死抗敵,堅守城池,戰敗後自焚殉國。

57

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於1927年爆發了黃麻起義,1931年12月23日,紅四方面軍在黃安軍民配合下,攻克黃安縣城。為了表彰黃安人民的革命鬥爭業績和紀念黃安戰役的勝利,改黃安縣為紅安縣。

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58

全國有10個將軍縣,分佈在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六個省。其中湖北佔倆:黃岡市紅安縣和孝感市大悟縣。紅安縣是全國第一將軍縣,革命戰爭年代,紅安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獻出了14萬英雄兒女的生命,查明登記在冊的烈士有22552人,誕生了223名將軍(實授60名),被稱為“中國第一將軍縣”。

59

古代人物(1840年前出生)——

周朝大臣尹吉甫:湖北房縣人。

伍子胥:湖北監利縣黃歇口鎮人。

屈原:湖北宜昌市秭歸縣人。

鍾子期:湖北武漢市集賢村人。

琴師伯牙:湖北荊州人。

宋玉:湖北宜城人。

王昭君:湖北宜昌市興山縣人。

24孝之一黃香:湖北雲夢縣人。

東漢時期名臣黃瓊:湖北安陸縣人。

三國時期謀士龐統:湖北襄陽人。

禪宗四祖司馬道信:湖北梅川鎮人。

禪宗五祖弘忍:湖北黃梅人。

唐朝宰相張柬之:湖北襄陽人。

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

茶聖陸羽:湖北天門人。撰世界上第一部茶葉著作《茶經》。

詩人皮日休:湖北天門人。

“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湖北黃岡市英山縣人。

程顥:紅安縣二程鎮人。

程頤:紅安縣二程鎮人。

書法家米芾:湖北襄陽人。

南宋將軍覃伯堅:湖北恩施人。

元末猛將張定邊:湖北仙桃人。

陳漢帝陳友諒:湖北仙桃人。

徐壽輝:黃岡市羅田縣人。

明玉珍:湖北隨縣人。

鄒文盛:湖北公安人

醫聖萬密齋:黃岡市羅田縣人。

“藥聖”李時珍:湖北蘄州鎮人。

宰相張居正:湖北荊州市人。

文學家鍾惺:湖北天門市人。

文學家譚元春:湖北天門市人。

清代文學家顧景星:湖北蘄州鎮人。

畫家閔貞:湖北武穴市人。

白蓮教總指揮王聰兒:湖北襄陽人。

清代狀元陳沆:湖北浠水縣人。

清代狀元蔣立鏞:湖北天門市人。

李蘅石:湖北陽新縣人。

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宜都市陸城鎮人。

近現代人物(1840年後出生)——

京劇大師譚鑫培:武漢市江夏區人。

中華民國總統黎元洪:湖北黃陂人。

中國航空第一人秦國鏞:湖北恩施咸豐縣人。

烈士楊洪勝:湖北谷城人。

革命家吳祿貞:湖北雲夢縣人。

烈士彭楚藩:湖北鄂城人。

哲學家熊十力:湖北黃岡團風縣人。

國學大師黃侃:湖北蘄春縣人。

革命家董必武:湖北紅安縣人。

地質學家李四光:湖北黃岡人。

革命家李漢俊:湖北潛江人。

長江大俠呂紫劍:湖北宜昌人。

革命家惲代英:湖北武昌人。

革命家陳潭秋:湖北黃岡黃州區人。

革命家林育英:湖北黃岡龍山鎮人。

革命家林育南:湖北黃岡人。

元帥林彪:湖北黃岡林家大灣人。

抗日名將項英:武漢市江夏區人。

大將徐海東:湖北大悟縣新城鎮人。

革命家黃火青:湖北棗陽人。

大將王樹聲:湖北麻城市乘馬崗人。

上將郭天民:湖北紅安縣人。

上將周純全:湖北紅安縣人。

革命家陳昌浩:武漢市蔡甸區人。

上將王平:湖北陽新縣王英鎮人。

上將王建安:湖北紅安縣人。

上將王新亭:孝感市王家崗村人。

革命家伍修權:湖北武昌人。

革命家李先念:湖北紅安縣人。

上將陳再道:麻城市乘馬崗鎮人。

上將陳士榘:湖北荊門市人。

上將王宏坤:麻城市乘馬崗鎮人。

烈士秦家柱:湖北恩施咸豐縣人。

“獨臂將軍”賀炳炎:湖北鬆滋市人。

中將聶鳳智:湖北大悟縣花橋村人。

上將韓先楚:湖北紅安縣人。

上將秦基偉:湖北紅安縣人。

電視劇《亮劍》主角的原型、中將王近山:湖北紅安縣高橋鎮人。

上將陳錫聯:湖北紅安縣人。

上將劉震:湖北孝感孝昌縣人。

上將陳錫聯:湖北紅安縣人。

海軍之父劉華清:湖北紅安縣人。

詩人聞一多:黃岡市浠水縣人。

上將王誠漢:湖北紅安縣人。

革命家張茜:湖北武漢人。

兩彈一勳朱光亞:湖北武漢人。

吳儀副主席:湖北武漢人。

體壇、商界人物——

跳水奧運冠軍周繼紅:湖北武漢人。

跳水奧運冠軍伏明霞:湖北武漢人。

跳水奧運冠軍劉蕙瑕:湖北大冶人。

跳水奧運冠軍胡佳:湖北武漢人。

跳水奧運冠軍王鑫:湖北武漢人。

體操奧運冠軍李大雙:湖北仙桃人。

體操奧運冠軍李小雙:湖北仙桃人。

體操奧運冠軍楊威:湖北仙桃人。

體操奧運冠軍程菲:湖北黃石市人。

體操奧運冠軍鄭李輝:湖北仙桃人。

舉重奧運冠軍廖輝:湖北仙桃人。

乒乓球奧運冠軍喬紅:湖北武漢人。

乒乓球奧運冠軍陳靜:湖北武漢人。

大滿貫網球冠軍李娜:湖北武漢人。

網球奧運冠軍李婷:湖北武漢人。

羽毛球奧運冠軍楊維:湖北武漢人。

羽毛球奧運冠軍張凌:湖北武漢人。

羽毛球奧運冠軍趙芸蕾:宜昌人。

小米創始人雷軍:湖北仙桃人。

360創始人周鴻禕:湖北蘄春縣人。

歡迎補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