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服裝,為什麼成為中國最尷尬的“原產地”'

"

“當年建國時,武漢被賦予的定義是華中地區的區域中心城市,她的輻射面積是華中地區的若干個省,是超越湖北的存在。

漢正街服裝批發市場,成立於20世紀初。隨著漢口開埠,租界設立與鐵路的開通,漢口商業中心逐漸下移至長江岸邊。漢正街則演變成小商品市場。1979年,漢正街恢復小商品批發市場,首批擺攤經營的待業青年和社會無業人員100餘名,1989年起,漢正街市場銷售額突破7億元,1990年起,國家、個體共同籌資數千萬元,興建與改建數處交易大樓,使漢正街的交通和環境大為改觀。

"

“當年建國時,武漢被賦予的定義是華中地區的區域中心城市,她的輻射面積是華中地區的若干個省,是超越湖北的存在。

漢正街服裝批發市場,成立於20世紀初。隨著漢口開埠,租界設立與鐵路的開通,漢口商業中心逐漸下移至長江岸邊。漢正街則演變成小商品市場。1979年,漢正街恢復小商品批發市場,首批擺攤經營的待業青年和社會無業人員100餘名,1989年起,漢正街市場銷售額突破7億元,1990年起,國家、個體共同籌資數千萬元,興建與改建數處交易大樓,使漢正街的交通和環境大為改觀。

湖北服裝,為什麼成為中國最尷尬的“原產地”

百年漢正街 時尚新境界

漢正街市場的發展大體經過了三個階段: 1979 年至 1985 年為小商品商場的恢復和個體私營經濟的興起階段,特別是 《 人民日報 》 發表了“漢正街小商品商場的經驗值得重視”的社論,推動了漢正街市場的發展; 1988 年到 1991 年為漢正街私營經濟蓬勃發展和綜合性大市場的形成階段; 1992 年開始,為漢正街市場調整改造和專業化商貿區的形成與發展階段。漢正街小商品商場已由 20 年前一條 400 米的主街,發展成為佔地 1.67 平方公里的商貿區域;個體工商戶由當初的 103 戶發展到 13000 多戶;市場就業人員由 200 餘人發展到 6 萬餘人;經營品種由僅經營針頭線腦等百餘種小商品,發展到副食、小百貨、服裝、鞋類、家電等十二大類近 10 萬多品種。市場日均人員流動量在 20 萬人次左右,商氣人氣兩旺,從單純的商貿業發展到生產加工,旅遊觀光多功能並舉,從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到培育、演繹豐富的商業文化漢正街以“海納百川”的氣魄,承東啟西,引南接北,吞吐九洲貨,吸納天下財,為華中地區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名列中國十大市場。 1998 年以來,連續五年年銷售額都超過百億元。 2002 年市場交易額達 120 億元,財稅收入超億元, 2003 年實現稅收收入 1 。 27 億元。然後的漢正街整體市場搬遷漢口北,從此開始沒落。

說是調侃吧,這段自嘲也未免過於真實。如今的武漢,的確擁有著全球第一的在校大學生數量,卻也的確為服裝人才緊缺而頭痛著——一畢業,學生們撒腿就跑。

這樣的一座城,堪稱中國最尷尬的“服裝原產地”。

"

“當年建國時,武漢被賦予的定義是華中地區的區域中心城市,她的輻射面積是華中地區的若干個省,是超越湖北的存在。

漢正街服裝批發市場,成立於20世紀初。隨著漢口開埠,租界設立與鐵路的開通,漢口商業中心逐漸下移至長江岸邊。漢正街則演變成小商品市場。1979年,漢正街恢復小商品批發市場,首批擺攤經營的待業青年和社會無業人員100餘名,1989年起,漢正街市場銷售額突破7億元,1990年起,國家、個體共同籌資數千萬元,興建與改建數處交易大樓,使漢正街的交通和環境大為改觀。

湖北服裝,為什麼成為中國最尷尬的“原產地”

百年漢正街 時尚新境界

漢正街市場的發展大體經過了三個階段: 1979 年至 1985 年為小商品商場的恢復和個體私營經濟的興起階段,特別是 《 人民日報 》 發表了“漢正街小商品商場的經驗值得重視”的社論,推動了漢正街市場的發展; 1988 年到 1991 年為漢正街私營經濟蓬勃發展和綜合性大市場的形成階段; 1992 年開始,為漢正街市場調整改造和專業化商貿區的形成與發展階段。漢正街小商品商場已由 20 年前一條 400 米的主街,發展成為佔地 1.67 平方公里的商貿區域;個體工商戶由當初的 103 戶發展到 13000 多戶;市場就業人員由 200 餘人發展到 6 萬餘人;經營品種由僅經營針頭線腦等百餘種小商品,發展到副食、小百貨、服裝、鞋類、家電等十二大類近 10 萬多品種。市場日均人員流動量在 20 萬人次左右,商氣人氣兩旺,從單純的商貿業發展到生產加工,旅遊觀光多功能並舉,從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到培育、演繹豐富的商業文化漢正街以“海納百川”的氣魄,承東啟西,引南接北,吞吐九洲貨,吸納天下財,為華中地區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名列中國十大市場。 1998 年以來,連續五年年銷售額都超過百億元。 2002 年市場交易額達 120 億元,財稅收入超億元, 2003 年實現稅收收入 1 。 27 億元。然後的漢正街整體市場搬遷漢口北,從此開始沒落。

說是調侃吧,這段自嘲也未免過於真實。如今的武漢,的確擁有著全球第一的在校大學生數量,卻也的確為服裝人才緊缺而頭痛著——一畢業,學生們撒腿就跑。

這樣的一座城,堪稱中國最尷尬的“服裝原產地”。

湖北服裝,為什麼成為中國最尷尬的“原產地”

漢潮來襲


離“無憾”,武漢總是差一點

武漢這座城市的“天資”,其實並不差。

說起它的地理位置,多年生活於此的易中天曾這樣形容:“一線貫通,兩江交匯,三鎮雄峙,四海呼應,五方雜處,六路齊觀,七星高照,八面玲瓏,九省通衢,十指連心。”

貫通南北的京廣線,與連通東西的長江、漢水在這裡交匯,作為中國內陸最大的水利交通樞紐,武漢被稱為我國經濟地理的“心臟”,一點兒都不為過。

以武漢為中心向外輻射,北有陝、豫,南接湘、贛,東西分別被安徽、川渝環抱,身在接壤省份,無論是北上至京津冀,還是南下珠三角,想要溝通交流周遭,吸收各地先進經濟、文化季風的氣息,武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然武漢這些服裝院校,武漢紡織,湖北美院,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還有其他院校的服裝系學生有幾個在武漢服裝企業就業?

"

“當年建國時,武漢被賦予的定義是華中地區的區域中心城市,她的輻射面積是華中地區的若干個省,是超越湖北的存在。

漢正街服裝批發市場,成立於20世紀初。隨著漢口開埠,租界設立與鐵路的開通,漢口商業中心逐漸下移至長江岸邊。漢正街則演變成小商品市場。1979年,漢正街恢復小商品批發市場,首批擺攤經營的待業青年和社會無業人員100餘名,1989年起,漢正街市場銷售額突破7億元,1990年起,國家、個體共同籌資數千萬元,興建與改建數處交易大樓,使漢正街的交通和環境大為改觀。

湖北服裝,為什麼成為中國最尷尬的“原產地”

百年漢正街 時尚新境界

漢正街市場的發展大體經過了三個階段: 1979 年至 1985 年為小商品商場的恢復和個體私營經濟的興起階段,特別是 《 人民日報 》 發表了“漢正街小商品商場的經驗值得重視”的社論,推動了漢正街市場的發展; 1988 年到 1991 年為漢正街私營經濟蓬勃發展和綜合性大市場的形成階段; 1992 年開始,為漢正街市場調整改造和專業化商貿區的形成與發展階段。漢正街小商品商場已由 20 年前一條 400 米的主街,發展成為佔地 1.67 平方公里的商貿區域;個體工商戶由當初的 103 戶發展到 13000 多戶;市場就業人員由 200 餘人發展到 6 萬餘人;經營品種由僅經營針頭線腦等百餘種小商品,發展到副食、小百貨、服裝、鞋類、家電等十二大類近 10 萬多品種。市場日均人員流動量在 20 萬人次左右,商氣人氣兩旺,從單純的商貿業發展到生產加工,旅遊觀光多功能並舉,從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到培育、演繹豐富的商業文化漢正街以“海納百川”的氣魄,承東啟西,引南接北,吞吐九洲貨,吸納天下財,為華中地區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名列中國十大市場。 1998 年以來,連續五年年銷售額都超過百億元。 2002 年市場交易額達 120 億元,財稅收入超億元, 2003 年實現稅收收入 1 。 27 億元。然後的漢正街整體市場搬遷漢口北,從此開始沒落。

說是調侃吧,這段自嘲也未免過於真實。如今的武漢,的確擁有著全球第一的在校大學生數量,卻也的確為服裝人才緊缺而頭痛著——一畢業,學生們撒腿就跑。

這樣的一座城,堪稱中國最尷尬的“服裝原產地”。

湖北服裝,為什麼成為中國最尷尬的“原產地”

漢潮來襲


離“無憾”,武漢總是差一點

武漢這座城市的“天資”,其實並不差。

說起它的地理位置,多年生活於此的易中天曾這樣形容:“一線貫通,兩江交匯,三鎮雄峙,四海呼應,五方雜處,六路齊觀,七星高照,八面玲瓏,九省通衢,十指連心。”

貫通南北的京廣線,與連通東西的長江、漢水在這裡交匯,作為中國內陸最大的水利交通樞紐,武漢被稱為我國經濟地理的“心臟”,一點兒都不為過。

以武漢為中心向外輻射,北有陝、豫,南接湘、贛,東西分別被安徽、川渝環抱,身在接壤省份,無論是北上至京津冀,還是南下珠三角,想要溝通交流周遭,吸收各地先進經濟、文化季風的氣息,武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然武漢這些服裝院校,武漢紡織,湖北美院,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還有其他院校的服裝系學生有幾個在武漢服裝企業就業?

湖北服裝,為什麼成為中國最尷尬的“原產地”

漢正街40週年


在新的歷史階段,武漢市、礄口區政府提出了“加快漢正街傳統商業街區復興、推動漢正街高品質發展”,打造商旅文創融合發展的漢正街中央服務區”的發展戰略,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文化傳承創新和治理模式創新,將漢正街打造成為商品研發、設計、展示、交易中心和“買全國、賣全國”“買全球、賣全球”的市場樞紐,成為武漢建設全國商貿物流中心的核心引擎——對此我們滿懷期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