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發展史,你知多少?

化學 劍橋大學 卡文迪什 盤點 英語語言學習者 2017-05-11

隨著高科技的發展,我們在生活中已能頻頻看到OLED 的身影了,很多人可能知道有OLED的存在,但對OLED 的由來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現在,小編來給大家普及一下OLED的發展史。

1947年出生於香港的美籍華裔教授鄧青雲在實驗室中發現了有機發光二極體,也就是OLED,由此展開了對OLED的研究。

1953年,法國學者Bernanose和Vouaux等首次在蒽衍生物中發現了EL現象。

1963年Pope發表了世界上第一篇有關OLED的文獻,當時使用數百伏電壓,加在有機芳香族Anthracene(葸)晶體上時,觀察到發光現象。但由於電壓過高,發光效率低,未得到重視。

1982年,Vincett等真空蒸鍍法制備蒽薄膜,獲藍色熒光器件的外量子效率約0.03%。

OLED發展史,你知多少?

直到1987年伊士曼柯達公司的C.W. Tang及Steve Van Slyke等人發明以真空蒸鍍法制成多層式結構的的OLED器件後,研究開發才活越起來。

1987年,鄧青雲教授和Van Slyke 採用了超薄膜技術,用透明導電膜作陽極,Alq3作發光層,三芳胺作空穴傳輸層,Mg/Ag 合金作陰極,製成了雙層有機電致發光器件。

同年,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Jeremy Burroughes證明高分子有機聚合物也有電致發光效應。

1990年英國劍橋大學的Friend等人成功的開發出以塗布方式將多分子應用在OLED上,即Polymer(多聚物,聚和物) LED,亦稱PLED。不但再次引發第二次研究熱潮,更確立了OLED在二十一世紀產業中所佔的重要地位。

1990 年,Burroughes 等人發現了以共軛高分子PPV為發光層的OLED,從此在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OLED 研究的熱潮。鄧教授也因此被稱為“OLED之父”。

為了更直觀的知道OLED的發展史,小編以下面的圖片來展示OLED的發展史。

OLED發展史,你知多少?

OLED發展史,你知多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