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立舉 張 立

2019年5月26日,固始根親文化研究會張立、馬世洲、李寶珍、董立舉等四人,在固始開漳聖王酒業的熱情贊助下,驅車前往我們嚮往已久的世界陳氏祖根地——淮陽,憑弔遠古陳氏先祖,拜訪現今淮陽賢達,瞭解固始奶奶廟會與陳州(淮陽)的淵源關係,學習淮陽根親工作經驗。時間雖短,收穫頗豐,深感不虛此行。

我們於26日中午抵達目的地,淮陽縣世界陳氏聯誼總會會長陳樹芳,祕書長陳衛東等早已備下午餐等候。從未謀面,勝似親人,我們拉手便敘,竟忘了落座,其情暖心,難以忘懷。

下午兩點許,我們在會長、祕書長及辦公室主任陳春生的陪同下,參觀祭拜了陳氏先祖陳胡公墓園。該墓園坐落於淮陽龍湖之濱。進入園門,迎面是一座造型古樸的照壁,正中雕有一大型“根”字,兩邊各有“篤親”、“至孝”的雕刻題款。照壁前面是陳胡公的立身塑像。繞過照壁,一座古香古色的雄偉大殿撲入眼簾。大殿內供奉著諸多陳氏先祖塑像,在陳胡公塑像前,我們凝神靜氣,拈香祭拜,虔誠表達我們的崇敬之意。

"

董立舉 張 立

2019年5月26日,固始根親文化研究會張立、馬世洲、李寶珍、董立舉等四人,在固始開漳聖王酒業的熱情贊助下,驅車前往我們嚮往已久的世界陳氏祖根地——淮陽,憑弔遠古陳氏先祖,拜訪現今淮陽賢達,瞭解固始奶奶廟會與陳州(淮陽)的淵源關係,學習淮陽根親工作經驗。時間雖短,收穫頗豐,深感不虛此行。

我們於26日中午抵達目的地,淮陽縣世界陳氏聯誼總會會長陳樹芳,祕書長陳衛東等早已備下午餐等候。從未謀面,勝似親人,我們拉手便敘,竟忘了落座,其情暖心,難以忘懷。

下午兩點許,我們在會長、祕書長及辦公室主任陳春生的陪同下,參觀祭拜了陳氏先祖陳胡公墓園。該墓園坐落於淮陽龍湖之濱。進入園門,迎面是一座造型古樸的照壁,正中雕有一大型“根”字,兩邊各有“篤親”、“至孝”的雕刻題款。照壁前面是陳胡公的立身塑像。繞過照壁,一座古香古色的雄偉大殿撲入眼簾。大殿內供奉著諸多陳氏先祖塑像,在陳胡公塑像前,我們凝神靜氣,拈香祭拜,虔誠表達我們的崇敬之意。

淮陽 固始 福建 陳氏千年血脈路

淮陽縣陳胡公墓園

合影於淮陽縣陳胡公墓園。左起:陳書海、張寶、馬世洲、董立舉、陳樹芳、張 立、陳衛東、李寶珍。

"

董立舉 張 立

2019年5月26日,固始根親文化研究會張立、馬世洲、李寶珍、董立舉等四人,在固始開漳聖王酒業的熱情贊助下,驅車前往我們嚮往已久的世界陳氏祖根地——淮陽,憑弔遠古陳氏先祖,拜訪現今淮陽賢達,瞭解固始奶奶廟會與陳州(淮陽)的淵源關係,學習淮陽根親工作經驗。時間雖短,收穫頗豐,深感不虛此行。

我們於26日中午抵達目的地,淮陽縣世界陳氏聯誼總會會長陳樹芳,祕書長陳衛東等早已備下午餐等候。從未謀面,勝似親人,我們拉手便敘,竟忘了落座,其情暖心,難以忘懷。

下午兩點許,我們在會長、祕書長及辦公室主任陳春生的陪同下,參觀祭拜了陳氏先祖陳胡公墓園。該墓園坐落於淮陽龍湖之濱。進入園門,迎面是一座造型古樸的照壁,正中雕有一大型“根”字,兩邊各有“篤親”、“至孝”的雕刻題款。照壁前面是陳胡公的立身塑像。繞過照壁,一座古香古色的雄偉大殿撲入眼簾。大殿內供奉著諸多陳氏先祖塑像,在陳胡公塑像前,我們凝神靜氣,拈香祭拜,虔誠表達我們的崇敬之意。

淮陽 固始 福建 陳氏千年血脈路

淮陽縣陳胡公墓園

合影於淮陽縣陳胡公墓園。左起:陳書海、張寶、馬世洲、董立舉、陳樹芳、張 立、陳衛東、李寶珍。

淮陽 固始 福建 陳氏千年血脈路

淮陽縣陳湖公墓園大殿

"

董立舉 張 立

2019年5月26日,固始根親文化研究會張立、馬世洲、李寶珍、董立舉等四人,在固始開漳聖王酒業的熱情贊助下,驅車前往我們嚮往已久的世界陳氏祖根地——淮陽,憑弔遠古陳氏先祖,拜訪現今淮陽賢達,瞭解固始奶奶廟會與陳州(淮陽)的淵源關係,學習淮陽根親工作經驗。時間雖短,收穫頗豐,深感不虛此行。

我們於26日中午抵達目的地,淮陽縣世界陳氏聯誼總會會長陳樹芳,祕書長陳衛東等早已備下午餐等候。從未謀面,勝似親人,我們拉手便敘,竟忘了落座,其情暖心,難以忘懷。

下午兩點許,我們在會長、祕書長及辦公室主任陳春生的陪同下,參觀祭拜了陳氏先祖陳胡公墓園。該墓園坐落於淮陽龍湖之濱。進入園門,迎面是一座造型古樸的照壁,正中雕有一大型“根”字,兩邊各有“篤親”、“至孝”的雕刻題款。照壁前面是陳胡公的立身塑像。繞過照壁,一座古香古色的雄偉大殿撲入眼簾。大殿內供奉著諸多陳氏先祖塑像,在陳胡公塑像前,我們凝神靜氣,拈香祭拜,虔誠表達我們的崇敬之意。

淮陽 固始 福建 陳氏千年血脈路

淮陽縣陳胡公墓園

合影於淮陽縣陳胡公墓園。左起:陳書海、張寶、馬世洲、董立舉、陳樹芳、張 立、陳衛東、李寶珍。

淮陽 固始 福建 陳氏千年血脈路

淮陽縣陳湖公墓園大殿

淮陽 固始 福建 陳氏千年血脈路

淮陽縣陳湖公墓園弘祖樓

"

董立舉 張 立

2019年5月26日,固始根親文化研究會張立、馬世洲、李寶珍、董立舉等四人,在固始開漳聖王酒業的熱情贊助下,驅車前往我們嚮往已久的世界陳氏祖根地——淮陽,憑弔遠古陳氏先祖,拜訪現今淮陽賢達,瞭解固始奶奶廟會與陳州(淮陽)的淵源關係,學習淮陽根親工作經驗。時間雖短,收穫頗豐,深感不虛此行。

我們於26日中午抵達目的地,淮陽縣世界陳氏聯誼總會會長陳樹芳,祕書長陳衛東等早已備下午餐等候。從未謀面,勝似親人,我們拉手便敘,竟忘了落座,其情暖心,難以忘懷。

下午兩點許,我們在會長、祕書長及辦公室主任陳春生的陪同下,參觀祭拜了陳氏先祖陳胡公墓園。該墓園坐落於淮陽龍湖之濱。進入園門,迎面是一座造型古樸的照壁,正中雕有一大型“根”字,兩邊各有“篤親”、“至孝”的雕刻題款。照壁前面是陳胡公的立身塑像。繞過照壁,一座古香古色的雄偉大殿撲入眼簾。大殿內供奉著諸多陳氏先祖塑像,在陳胡公塑像前,我們凝神靜氣,拈香祭拜,虔誠表達我們的崇敬之意。

淮陽 固始 福建 陳氏千年血脈路

淮陽縣陳胡公墓園

合影於淮陽縣陳胡公墓園。左起:陳書海、張寶、馬世洲、董立舉、陳樹芳、張 立、陳衛東、李寶珍。

淮陽 固始 福建 陳氏千年血脈路

淮陽縣陳湖公墓園大殿

淮陽 固始 福建 陳氏千年血脈路

淮陽縣陳湖公墓園弘祖樓

淮陽 固始 福建 陳氏千年血脈路

淮陽陳湖公陵墓

大殿後面是直經達二十米的陳胡公陵墓,墓地上遍生蓍草,雜草皆無,甚為奇異。大殿側後方是去年新建的兩層小樓,名曰弘祖樓。該樓為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陳氏宗親捐資興建,用於藏書,以此作為弘揚陳氏文化的基地。此樓筒瓦結頂,飛簷走拱,小巧玲瓏,蔚為典雅。

整個墓園,莊嚴肅穆,乾淨整潔,令人頓生崇敬之意。

參訪中,會長、祕書長為我們介紹了淮陽世界陳氏聯誼總會的誕生與發展壯大過程。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淮陽就組織人員重走陳氏先人播遷路,陳憲勇、陳衛東、王繼友、陳彬等四人,駕車從淮陽出發,歷時一個月,先後到長葛、固始、江西德安、湖北、湖南、浙江、廣東等省、市、縣,對陳氏先人南遷的歷程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考察。之後,他們又專程前往馬來西亞,調查瞭解移居海外的陳氏概況,基本釐清了陳氏先人的播遷脈絡,為研究陳氏文化、創建陳氏聯誼總會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幾十年過去了,淮陽陳氏一代接著一代幹,同心培根固土,接力文化傳承,如今已是碩果累累,蜚聲中外了。

“君衛君,臣衛臣,大山奶奶衛的還是陳州(淮陽)人” 。這是固始流傳甚廣且十分久遠的民諺。談到固始大山奶奶廟會與淮陽的淵源時,陳衛東祕書長憶起了幼時父親給他描繪的情形:那時,只要聽到“打小雞嘞”(賣雞苗)的呦喝聲,父親就說,南鄉(固始)來人了,並迅速趕往門外,熱情地招待來自固始的親人。固始老人們也常說,每逢廟會,淮陽人必來,併為大山奶奶更換新衣新鞋,他們同樣會受到固始鄉親的熱情款待。這種習俗延續千年,淮陽與固始始終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淮陽,古稱宛丘。約五千年前,陳氏部落黃帝族東遷定居於此。宛丘是中原地帶肥沃的平原,這裡有《山海經》記載的“陳州之山“。所謂山,其實就是四五十米高的土丘,即宛丘。因處於遼闊的平原上,特別醒目,人們便稱之為“山”。在這裡,陳氏一族由遊牧生活轉向了定居的農耕生活,休養生息,生枝發葉,不斷髮展壯大。東周初期,陳國與蔡國、鄭國已是中原的大國了。至今陳氏人口已達7000多萬,是中國第五大姓。

據史料,陳姓是舜帝的後裔。舜有一子,名曰商均,因無治國才能,舜把帝位傳給了治理洪水的功臣大禹。禹繼位後,封舜子商均於虞(今河南省虞城縣西南),後人稱為有虞氏。因舜曾建都於蒲板,他的另一支後裔就在蒲板的虞鄉(今山西永濟縣內)定居下來,其首領叫虞遂。商湯滅夏後,虞遂的一支後裔被封於陳,即今天河南省淮陽縣(古宛丘)的東南附近。商朝末年,商均的後裔中有一個叫遏父的人投奔周,當上了陶正之官,因製陶技藝精湛,周武王把遏父的兒子媯滿封於陳(今河南淮陽),國號陳,建都於宛丘,以此取代虞遂之後的陳國。媯滿死後,諡號胡公,也稱胡公滿。

地處平原的陳國,歷史上十分輝煌。後來“君荒於上,臣嬉於下”,國勢很快衰落。公元前479年,楚惠王率兵討伐,陳國君主陳閔公被殺,陳國滅亡。自媯滿被封於陳至陳閔公亡於楚,陳國共傳20世、26代君主,歷時588年。亡國後的陳國子民,便以國為姓,這就是陳姓。

陳亡國後,陳國公族後裔紛紛避居他鄉,其中一支定居固始,即陳湣公次子溫的後代陳孟璉,為淮陽陳74世,任固始侯相。傳到陳實為81世,封爵潁川,為潁川陳氏一世祖。至陳霸先為98世。陳霸先即陳武帝,南朝陳的創立者。南朝陳傳到陳叔寶,歷5帝,至開皇9年(589年)為隋所滅。

據族譜載,陳霸先有個族兄叫陳霸漢,霸漢生果仁,為99世。果仁生克耕,為100世,克耕有三子:敏、敷、政,為101世,敏生元敬,敷生元揚,政生元光,為102世。

又據《光州志、忠義烈傳》載,“漢建武間,有祖孟璉者,為固始侯相,薨葬於浮光山之麓,子孫因而留家焉。”光州固始便成了陳姓氏族繁衍傳宗的定居之地。

至唐初,朝廷派光州固始人陳政,任嶺南行軍總管,率兵趨閩南平撫少數民族嘯亂。次年,陳政的兩個哥哥陳敏、陳敷,在其母魏敬老夫人的率領下,又奉命馳兵增援。陳政積勞成疾卒於任上。20歲的陳元光襲父職領兵,嚴懲首惡,廣施教化,開屯建堡,發展經濟,唐王朝的南疆邊陲由此趨於穩定。

從周武王封媯滿於陳,到陳政奉命趨兵閩南,陳氏一族跨越數千時空,帝王將相迭出,政績戰功顯赫,實乃華夏之名門望族。其中淮陽——固始——福建一支陳氏,血緣脈絡清晰可考,歷史遺蹟斑斑在目。固始安陽山浮光頂建有“大山奶奶廟”,供奉著“開漳聖王”陳元光的祖母魏敬老夫人,香火千年不絕。“君衛君,臣衛臣,大山奶奶還衛陳州人”,這句流傳千年的民諺就是淮陽、固始、福建淵源關係的歷史見證。

此次淮陽之行,我們還瞻仰了華夏人文始祖羲皇故都——太昊陵廟;瀏覽了中國內陸第一湖,有時6500多年、面積16000多畝的環城湖——龍湖。

"

董立舉 張 立

2019年5月26日,固始根親文化研究會張立、馬世洲、李寶珍、董立舉等四人,在固始開漳聖王酒業的熱情贊助下,驅車前往我們嚮往已久的世界陳氏祖根地——淮陽,憑弔遠古陳氏先祖,拜訪現今淮陽賢達,瞭解固始奶奶廟會與陳州(淮陽)的淵源關係,學習淮陽根親工作經驗。時間雖短,收穫頗豐,深感不虛此行。

我們於26日中午抵達目的地,淮陽縣世界陳氏聯誼總會會長陳樹芳,祕書長陳衛東等早已備下午餐等候。從未謀面,勝似親人,我們拉手便敘,竟忘了落座,其情暖心,難以忘懷。

下午兩點許,我們在會長、祕書長及辦公室主任陳春生的陪同下,參觀祭拜了陳氏先祖陳胡公墓園。該墓園坐落於淮陽龍湖之濱。進入園門,迎面是一座造型古樸的照壁,正中雕有一大型“根”字,兩邊各有“篤親”、“至孝”的雕刻題款。照壁前面是陳胡公的立身塑像。繞過照壁,一座古香古色的雄偉大殿撲入眼簾。大殿內供奉著諸多陳氏先祖塑像,在陳胡公塑像前,我們凝神靜氣,拈香祭拜,虔誠表達我們的崇敬之意。

淮陽 固始 福建 陳氏千年血脈路

淮陽縣陳胡公墓園

合影於淮陽縣陳胡公墓園。左起:陳書海、張寶、馬世洲、董立舉、陳樹芳、張 立、陳衛東、李寶珍。

淮陽 固始 福建 陳氏千年血脈路

淮陽縣陳湖公墓園大殿

淮陽 固始 福建 陳氏千年血脈路

淮陽縣陳湖公墓園弘祖樓

淮陽 固始 福建 陳氏千年血脈路

淮陽陳湖公陵墓

大殿後面是直經達二十米的陳胡公陵墓,墓地上遍生蓍草,雜草皆無,甚為奇異。大殿側後方是去年新建的兩層小樓,名曰弘祖樓。該樓為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陳氏宗親捐資興建,用於藏書,以此作為弘揚陳氏文化的基地。此樓筒瓦結頂,飛簷走拱,小巧玲瓏,蔚為典雅。

整個墓園,莊嚴肅穆,乾淨整潔,令人頓生崇敬之意。

參訪中,會長、祕書長為我們介紹了淮陽世界陳氏聯誼總會的誕生與發展壯大過程。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淮陽就組織人員重走陳氏先人播遷路,陳憲勇、陳衛東、王繼友、陳彬等四人,駕車從淮陽出發,歷時一個月,先後到長葛、固始、江西德安、湖北、湖南、浙江、廣東等省、市、縣,對陳氏先人南遷的歷程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考察。之後,他們又專程前往馬來西亞,調查瞭解移居海外的陳氏概況,基本釐清了陳氏先人的播遷脈絡,為研究陳氏文化、創建陳氏聯誼總會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幾十年過去了,淮陽陳氏一代接著一代幹,同心培根固土,接力文化傳承,如今已是碩果累累,蜚聲中外了。

“君衛君,臣衛臣,大山奶奶衛的還是陳州(淮陽)人” 。這是固始流傳甚廣且十分久遠的民諺。談到固始大山奶奶廟會與淮陽的淵源時,陳衛東祕書長憶起了幼時父親給他描繪的情形:那時,只要聽到“打小雞嘞”(賣雞苗)的呦喝聲,父親就說,南鄉(固始)來人了,並迅速趕往門外,熱情地招待來自固始的親人。固始老人們也常說,每逢廟會,淮陽人必來,併為大山奶奶更換新衣新鞋,他們同樣會受到固始鄉親的熱情款待。這種習俗延續千年,淮陽與固始始終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淮陽,古稱宛丘。約五千年前,陳氏部落黃帝族東遷定居於此。宛丘是中原地帶肥沃的平原,這裡有《山海經》記載的“陳州之山“。所謂山,其實就是四五十米高的土丘,即宛丘。因處於遼闊的平原上,特別醒目,人們便稱之為“山”。在這裡,陳氏一族由遊牧生活轉向了定居的農耕生活,休養生息,生枝發葉,不斷髮展壯大。東周初期,陳國與蔡國、鄭國已是中原的大國了。至今陳氏人口已達7000多萬,是中國第五大姓。

據史料,陳姓是舜帝的後裔。舜有一子,名曰商均,因無治國才能,舜把帝位傳給了治理洪水的功臣大禹。禹繼位後,封舜子商均於虞(今河南省虞城縣西南),後人稱為有虞氏。因舜曾建都於蒲板,他的另一支後裔就在蒲板的虞鄉(今山西永濟縣內)定居下來,其首領叫虞遂。商湯滅夏後,虞遂的一支後裔被封於陳,即今天河南省淮陽縣(古宛丘)的東南附近。商朝末年,商均的後裔中有一個叫遏父的人投奔周,當上了陶正之官,因製陶技藝精湛,周武王把遏父的兒子媯滿封於陳(今河南淮陽),國號陳,建都於宛丘,以此取代虞遂之後的陳國。媯滿死後,諡號胡公,也稱胡公滿。

地處平原的陳國,歷史上十分輝煌。後來“君荒於上,臣嬉於下”,國勢很快衰落。公元前479年,楚惠王率兵討伐,陳國君主陳閔公被殺,陳國滅亡。自媯滿被封於陳至陳閔公亡於楚,陳國共傳20世、26代君主,歷時588年。亡國後的陳國子民,便以國為姓,這就是陳姓。

陳亡國後,陳國公族後裔紛紛避居他鄉,其中一支定居固始,即陳湣公次子溫的後代陳孟璉,為淮陽陳74世,任固始侯相。傳到陳實為81世,封爵潁川,為潁川陳氏一世祖。至陳霸先為98世。陳霸先即陳武帝,南朝陳的創立者。南朝陳傳到陳叔寶,歷5帝,至開皇9年(589年)為隋所滅。

據族譜載,陳霸先有個族兄叫陳霸漢,霸漢生果仁,為99世。果仁生克耕,為100世,克耕有三子:敏、敷、政,為101世,敏生元敬,敷生元揚,政生元光,為102世。

又據《光州志、忠義烈傳》載,“漢建武間,有祖孟璉者,為固始侯相,薨葬於浮光山之麓,子孫因而留家焉。”光州固始便成了陳姓氏族繁衍傳宗的定居之地。

至唐初,朝廷派光州固始人陳政,任嶺南行軍總管,率兵趨閩南平撫少數民族嘯亂。次年,陳政的兩個哥哥陳敏、陳敷,在其母魏敬老夫人的率領下,又奉命馳兵增援。陳政積勞成疾卒於任上。20歲的陳元光襲父職領兵,嚴懲首惡,廣施教化,開屯建堡,發展經濟,唐王朝的南疆邊陲由此趨於穩定。

從周武王封媯滿於陳,到陳政奉命趨兵閩南,陳氏一族跨越數千時空,帝王將相迭出,政績戰功顯赫,實乃華夏之名門望族。其中淮陽——固始——福建一支陳氏,血緣脈絡清晰可考,歷史遺蹟斑斑在目。固始安陽山浮光頂建有“大山奶奶廟”,供奉著“開漳聖王”陳元光的祖母魏敬老夫人,香火千年不絕。“君衛君,臣衛臣,大山奶奶還衛陳州人”,這句流傳千年的民諺就是淮陽、固始、福建淵源關係的歷史見證。

此次淮陽之行,我們還瞻仰了華夏人文始祖羲皇故都——太昊陵廟;瀏覽了中國內陸第一湖,有時6500多年、面積16000多畝的環城湖——龍湖。

淮陽 固始 福建 陳氏千年血脈路

華夏人文始祖-淮陽太昊陵廟殿堂

此次考察,我們還受到了淮陽縣原副縣長丁祥明、國務院警衛局退休幹部(師級)劉洪啟等人的家宴款待,於此特致謝意。

二0一九年六月二十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