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草書《食魚帖》的獨到高妙之處

懷素 草書 收藏 博物館 侯和平 2019-04-15

懷素傳世最為可信的四件墨跡之一《食魚帖》(唐摹本)。草書。8行56字,頗有意趣: “老僧在長沙食魚,及來長安城中,多食肉,又為常流所笑,深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書,異(實)疏還報。諸君欲興善之會,當得扶羸也。九日懷素藏真白”。一個和尚,竟把自己吃魚吃肉的事大白於天下。據傳此帖原藏於個人,“文革”時曾在青島博物館存放一段,後發還至原藏家。文物收藏不知有什麼政策,此品乃國寶級,文博部門理應重金收藏,個人所藏不利於保存與賞鑑。

懷素傳世最為可信的四件墨跡之一《食魚帖》(唐摹本)。草書。8行56字,頗有意趣: “老僧在長沙食魚,及來長安城中,多食肉,又為常流所笑,深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書,異(實)疏還報。諸君欲興善之會,當得扶羸也。九日懷素藏真白”。一個和尚,竟把自己吃魚吃肉的事大白於天下。據傳此帖原藏於個人,“文革”時曾在青島博物館存放一段,後發還至原藏家。文物收藏不知有什麼政策,此品乃國寶級,文博部門理應重金收藏,個人所藏不利於保存與賞鑑。

懷素草書《食魚帖》的獨到高妙之處

此帖文意是說,他在家鄉長沙能吃上魚,來長安城只能吃肉,吃魚才是他最愛。照僧規戒律,魚肉豈是僧人享用的,可他不管不顧,魚吃不上,吃肉也無不可。雖降格以求,又遭俗人嘲笑譏諷,因而情緒低下,一直生病,揮毫作書少了,朋友索書的要求只待來日相酬。但諸友如若聚會,我願抱病參加。

這是寫信或是寫便條? 缺乏佐證。是否他病中思鄉情切,夢到湘水鮮魚,而長安城僅吃點肉食,世俗小人又嚼“舌根子”,使他不能開懷,心內鬱悶。我感到他在書寫時像喝了點酒,心事無處排遣,信手寫來,不像精心設計之作。但字裡行間依然看出狂僧的疏放不羈,率意灑落,凜凜風神,終未脫魏晉法度也!

懷素草書《食魚帖》的獨到高妙之處

史上對此帖多有好評。宋吳喆跋 “素公草書超妙自得,筆老而意新”,東坡先生說:為人倘蕩,本不求工,所以能工如此。今觀此帖,有食魚食肉之語,蓋倘蕩者。至於行筆遒勁,如屋漏,如屈鐵,非工其能如是乎! 元沈右曰“此卷從素師肺腑中流出,尋常所見皆不能及之也” 。清吳其貞評其書法秀健,結構舒暢,“為素師超妙入神之書”。在歷史的評說之外,從此帖中我們還能發現什麼呢!

懷素名下代表作雖多,但多少帶有設計之痕。如《自敘帖》,七八百字,無一懈筆敗筆,我想一定寫了若干遍,才選擇一至兩卷保存下來,其餘必是銷燬了的。象《小草千字文》,為其晚年絕筆力作,字字講求,既合法度,又顯功力,肯定他想到此作必能傳世,故而寫得精彩之至。而《食魚帖》,順手寫就,看似荒率粗疏,而實則大氣內蓄,野逸溢出,高華圓潤,精彩動人,為一件不可多得之墨寶,且與他眾多名帖拉開了距離。

懷素草書《食魚帖》的獨到高妙之處

他零陵家鄉出的《懷素書法全集》,在其年表中判定此帖是公元793年他在長安所寫,時年57歲。在長安所寫沒有爭議,我覺得應是他40歲後遊居長安時所寫,而不像是老年時期的書作。至於自稱“老僧”,壯歲時他多用此稱謂,不像今人六十歲了尚不敢言老。

懷素三十壯歲出遊,長沙、長安為主要活動之地,尤其是以長安為中心,多次在此居住,間斷逗留十餘年之多。這裡是王都,更是他立世揚名的地方。在《自敘帖》裡,述及他在這裡結交了眾多王公大臣、才子名士,“朝騎王公大人馬,暮宿王公大人家”,何其風光!他在此間大受歡迎,“駿馬迎來坐堂中,金盆盛酒竹葉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以後始顛狂。” 我想像他必定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放蕩超絕,顛狂萬狀。大家勸他喝酒吃肉,觀他粉壁作書,眾星捧月,此時此間恐怕非議他不守禪戒的不會多。但不能夠天天這樣吧!瘋顛過後必然有冷清的日子,加之他是南方人,不那麼習北方水土,一時之怨、思鄉之情定會發生,寫下這篇信札不足為奇。但書作仍然流露出一股勃勃生氣,一種澎湃激情,氣勢、氣韻與壯歲時的作品相似的成分多,而不像老年那種火氣盡消、蕭散平淡的作品。因此感到此帖應為他壯歲時所書,反映出青春與生命激情的書法信息。

此帖筆力強健,迴旋進退有節,縱橫馳騁出自性情。前兩行稍工穩,第三行墨枯繼續書寫,依稀可見筆痕,後面四五行,完全放開心性,自由率意,無拘無束。即便如此,法度卻很謹嚴。通帖筆法瘦朗,方圓兼施。比之《自敘帖》,圓融圓轉稍欠,方筆折轉多用。比之《四十二章經》,缺了飛動飄逸,多了沉實工穩。比起《大草千字文》,大的連帶牽絲不多,狂放度稍遜,但出現兩字、三字聯綴不少,依然活潑生動。尤其不少字處理得別開生面。如“安”字,最後一筆方轉起勢,繼爾大弧旋轉,氣豪勢雄。“笑”字的最後一撇一捺,突然發力,斬釘截鐵,下盤如山穩固。“中”字懸針一個長豎,銳利勁挺。最後一個“也”字頗具特色,前一筆與上字“羸”字呼應,但激情難控,隨之搖曳,後一筆沉著用力,如凌空擲下,力道雄渾,真是痛快淋漓!

他零陵家鄉出的《懷素書法全集》,在其年表中判定此帖是公元793年他在長安所寫,時年57歲。在長安所寫沒有爭議,我覺得應是他40歲後遊居長安時所寫,而不像是老年時期的書作。至於自稱“老僧”,壯歲時他多用此稱謂,不像今人六十歲了尚不敢言老。

懷素三十壯歲出遊,長沙、長安為主要活動之地,尤其是以長安為中心,多次在此居住,間斷逗留十餘年之多。這裡是王都,更是他立世揚名的地方。在《自敘帖》裡,述及他在這裡結交了眾多王公大臣、才子名士,“朝騎王公大人馬,暮宿王公大人家”,何其風光!他在此間大受歡迎,“駿馬迎來坐堂中,金盆盛酒竹葉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以後始顛狂。” 我想像他必定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放蕩超絕,顛狂萬狀。大家勸他喝酒吃肉,觀他粉壁作書,眾星捧月,此時此間恐怕非議他不守禪戒的不會多。但不能夠天天這樣吧!瘋顛過後必然有冷清的日子,加之他是南方人,不那麼習北方水土,一時之怨、思鄉之情定會發生,寫下這篇信札不足為奇。但書作仍然流露出一股勃勃生氣,一種澎湃激情,氣勢、氣韻與壯歲時的作品相似的成分多,而不像老年那種火氣盡消、蕭散平淡的作品。因此感到此帖應為他壯歲時所書,反映出青春與生命激情的書法信息。

此帖筆力強健,迴旋進退有節,縱橫馳騁出自性情。前兩行稍工穩,第三行墨枯繼續書寫,依稀可見筆痕,後面四五行,完全放開心性,自由率意,無拘無束。即便如此,法度卻很謹嚴。通帖筆法瘦朗,方圓兼施。比之《自敘帖》,圓融圓轉稍欠,方筆折轉多用。比之《四十二章經》,缺了飛動飄逸,多了沉實工穩。比起《大草千字文》,大的連帶牽絲不多,狂放度稍遜,但出現兩字、三字聯綴不少,依然活潑生動。尤其不少字處理得別開生面。如“安”字,最後一筆方轉起勢,繼爾大弧旋轉,氣豪勢雄。“笑”字的最後一撇一捺,突然發力,斬釘截鐵,下盤如山穩固。“中”字懸針一個長豎,銳利勁挺。最後一個“也”字頗具特色,前一筆與上字“羸”字呼應,但激情難控,隨之搖曳,後一筆沉著用力,如凌空擲下,力道雄渾,真是痛快淋漓!

懷素草書《食魚帖》的獨到高妙之處

通篇看去,神采奕奕,顧盼生姿,力壯勢挺,初寫時的不快與壓抑,寫畢,胸中塊壘已盡消融也!

南宗禪教在晚唐處於發展演變之際,人們對僧人飲酒吃肉不太能接受,而懷素我行我素,不守戒律,因好酒吃肉以及顛狂招來一些非議。我似乎理解他在心中的無奈與不甘,尤其在他冷清難熬、身體欠安的狀態下。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即使大才大智者亦不能逃避吧!

細細賞品此帖,滿目清勁秀潤,然筆劃稍嫌滯澀,枯筆中隱約可見補描痕跡,當為半臨半摹的勾廓之本。但勾摹技藝高超,填描認真入微,枯筆飛白處都能再現,學者將其稱為“下真跡一等”的書法珍品,似不為過。唯一遺憾的是全帖字數不多,變化不那麼豐富,但作為學習素師的一種教材亦綽綽有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