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原料是海水:成功後中國人就有用不完的能源了!

核聚變 能源 合肥 經濟 物理 安徽 政治 軒轅談兵 2019-05-15

由中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人造太陽又叫“東方超環”,建在安徽合肥市郊的科學島上。它是一個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簡稱EAST),能讓氘和氚在超高溫條件下像太陽一樣發生聚變,產生大量能量。

只要有海水 以後中國人就不用擔心能源問題

主原料是海水:成功後中國人就有用不完的能源了!

核聚變的主要原料是海水,也比現有的核裂變發電安全,因此被視為清潔能源的未來,有人也將它稱為“能源聖盃”。據科學家估計,一升海水能產生的聚變能源相當於500升汽油所能產生的能量。

目前來看,中國研發的“東方超環”在穩定性上已是全球領頭羊。2017年,它成功實現了101.2秒穩態運行,成為全球首個可以穩定運行長達100秒以上的裝置。

而要真正實現發電,必須能達到上億度高溫、長時間穩態運行,並且具有可控性。

西方專家評估:該設施是“國際磁約束聚變裝置中最前沿的,並且是未來五年間世界上唯一有能力實現400秒長脈衝高性能放電的聚變裝置”。

去年11月,東方超環又在溫度上取得突破,成功實現電子溫度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相當於太陽核心溫度的六倍。

宋雲濤是中國科學院合肥研究院院長助理、合肥研究院等離子物理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這個成立於1978年的研究所,是中國重要的核聚變研究基地,目前有700多名科研人員和400多名研究生。

宋雲濤介紹,官方已在今年1月批准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關鍵主機的立項,併為這個“十三五”(2016年至2020年)計劃下的科研項目撥款60億元人民幣(12億新元),而整個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的建設工作,預計2030年前後啟動,並希望在2040年至2050年間實現發電。

宋雲濤說,中國核聚變研究起步較晚,但“得益於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高度重視”,以及中國國內加工製造業發展,近年來加快了進程。

任何國家若率先實現核聚變發電商業化,將在能源、經濟、地緣政治等國際競爭中佔據優勢。可以說能讓中國不再受能源短缺的影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