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進一步加快河北省食品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日前,河北省製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河北省食品工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提出,適應消費升級趨勢,堅持創新驅動、市場主導、品質為先、品牌引領,發展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產品,不斷提升品種豐富度、品質滿意度、品牌認知度,提高我省食品工業的質量效益和整體競爭力,逐步實現由農產品大省向綠色食品強省轉變。

方案明確了主要目標為全省食品工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品牌影響力顯著增強,市場競爭力明顯提升。到2022年,全省食品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速達到10%左右。

——優勢產業聚集度明顯提高。重點打造糧油、乳製品、飲料和酒、方便休閒食品、功能保健食品基地園區,培育壯大19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超百億元產業集群達到8個。

——創新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全面提升功能性乳酸菌資源及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省植物提取物創新中心、省葡萄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研發能力和水平。50%的食品工業規上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省級以上研發機構達到100家以上。

——品牌影響力逐步擴大。通過引導自主品牌培育,加強品牌宣傳,打造形成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提升我省食品工業品牌美譽度和市場佔有率。

——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食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不斷完善,規模以上食品企業普遍達到HACCP認證要求,在乳製品、白酒等領域開展食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

構建“3910”產業佈局,發展五大系列產品,構建七個精品產業鏈條

構建“3910”產業佈局。

全力打造乳製品、葡萄酒、果品深加工3大優勢產業基地。以壩上草原牧區、山前平原農牧結合區和黑龍港流域農草牧結合區三大奶牛養殖集聚區為核心,加快建設環京津乳製品產業基地。依託長城、龍珠、香格里拉等優勢企業,加快建設懷涿—昌撫盧葡萄酒基地。依託燕山區、太行山區、環京津地區豐富的板栗、棗、核桃等果品資源,加快建設我省果蔬深加工基地。到2022年,乳製品、葡萄酒產業規模分別達到500萬噸、20萬千升,果品加工量達到360萬噸。

重點發展9大食品產業基地(園區)。根據不同區域產業佈局和基礎優勢,發展隆堯方便麵、秦皇島開發區糧油食品、衡水開發區酒飲料、定興休閒食品、平泉食用菌、順平腸衣、興隆果品、遵化板栗、灤南保健食品九大食品產業基地(園區),到2022年營業收入均超過100億元。

培育壯大10個特色產業集群。突出地方特色,重點培育大名面業、館陶禽蛋、曲周天然色素、雞澤辣椒、南和寵物飼料、寧晉餅乾、望都辣椒、深州農副產品和邱縣、霸州休閒食品等十個特色產業集群,打造形成國內外知名的區域特色品牌。

發展五大系列產品。

糧油精深加工產品。重點發展專用粉、小麥谷朊粉、玉米胚芽油、米糠油、核桃油,加強糧油加工副產物的綜合開發利用。

高端特色乳製品。重點發展嬰幼兒及中老年配方乳粉、發酵乳、巴氏殺菌乳等高端乳製品和乳清粉、乳蛋白、乳糖、奶酪黃油等特色乳製品。

綠色方便休閒食品。延伸我省農副產品加工鏈條,鼓勵開發速凍冷藏食品、方便食品、即食食品等高附加值食品,提升終端產品比重。

飲料和酒。重點發展優質低度酒、保健酒等優質白酒,高端酒、定製酒、酒莊酒等優質葡萄酒,植物蛋白飲料、穀物飲料、天然果汁飲料、低熱量飲料等功能性、營養型飲料。

功能保健食品。針對嬰幼兒、老年人、運動員、傷病人等特定人群,重點發展功能性蛋白、功能性膳食纖維、功能性糖原、功能性油脂、益生菌類、生物活性肽等保健和健康食品。

構建七個精品產業鏈條。

乳製品全產業鏈。以君樂寶、三元等企業為重點,打造“牧草種植—奶牛養殖—產品研發—生產加工—乳粉”全產業鏈。

方便麵全產業鏈。以今麥郎、金沙河、五得利等企業為重點,打造“優質麥種植—麵粉加工—面品”全產業鏈。

天然植物提取物全產業鏈。以晨光生物等企業為重點,打造“種植—科技研發—植物提取—食品添加劑、保健品、化妝品、醫藥”全產業鏈。

植物蛋白飲料全產業鏈。以養元智匯、露露等企業為重點,打造“種植—生產加工—植物蛋白飲料”全產業鏈。

葡萄酒全產業鏈。以中糧長城、華夏長城等企業為重點,打造“葡萄種植—原酒加工—葡萄酒—工業旅遊”全產業鏈。

白酒全產業鏈。以衡水老白乾、叢臺酒業等企業為重點,打造“糧食種植—純糧釀造—基酒—陳釀勾兌—高端白酒”全產業鏈。

澱粉全產業鏈。以驪驊澱粉、玉鋒澱粉等企業為重點,打造“玉米種植—科技研發—澱粉深加工產品—食品添加劑、保健品、化妝品、醫藥”全產業鏈。

提升質量標準、堅持創新引領、植入工業設計等多措並舉,推動傳統食品向高品質、高附加值提升

質量標準提升。

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組織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開展食品安全地方標準跟蹤評價,切實提高標準的科學性、合理性、操作性。落實農業地方標準制修訂計劃,組織制修訂省級農業地方標準100項,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到2022年農業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70%以上。

建立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實施食品安全工程,推進食品企業HACCP(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和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等認證,提升企業檢驗檢測能力。在嬰幼兒配方食品、乳製品、白酒等行業推行食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實現生產經營全過程可追溯、可監督。到2022年底,規模以上食品企業普遍建立HACCP體系,初步建立乳製品等重點食品追溯體系。

堅持創新引領。

加強關鍵技術研究。支持龍頭企業引進高端人才,設立高水平研發機構,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一體化的技術創新體系,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農業產業化領軍企業。到2022年,規模以上食品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的比例達到50%。

建立公共創新服務平臺。加快製造業創新中心、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研發平臺建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到2022年,力爭省級以上公共創新服務平臺達到50個。

培育行業創新主體。開展科研院所與龍頭企業面對面對接活動,促進科研成果市場轉化,培育食品行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小巨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植入工業設計。

對接和引進知名設計機構,打造“設計+”產業鏈,推動傳統食品向高品質、高附加值提升,包裝設計向時尚化、便捷化轉變。支持食品企業積極參加國內外各類工業設計大賽,根據《關於支持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對獲獎企業(產品)給予獎勵。

龍頭企業帶動。

扶持優勢企業。支持君樂寶、今麥郎、衡水老白乾等優勢企業開展對標,通過兼併重組做強做大。培育壯大一批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扶持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引進一批國際國內知名食品企業。到2022年,打造全產業鏈龍頭食品企業集團20個,其中主營業務收入超十億元企業100家,超百億元企業10家。

開展企業管理對標。走出去學習日本、臺灣等先進國家和地區先進經驗,開展食品工業企業家和企業管理人員培訓,全面推廣ISO9000、六西格瑪、卓越績效等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切實提高企業管理能力和水平。到2022年,培育樹立食品行業管理標杆企業15家。

培育企業上市。積極培育上市後備企業資源,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國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上市。組織開展金融政策發佈、項目推介、政銀保企對接等活動,推動信貸、保險、擔保、風投、信託等多種融資形式為企業提供靈活多樣的金融服務。

突出品牌建設。

培育優勢品牌。積極組織企業“走出去”拓展市場,強化註冊商標、原產地標記產品保護,增強企業品牌意識,挖掘企業文化內涵,講好品牌故事。支持優勢食品產業集群申報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和產業集群區域品牌試點。到2022年,實現規模以上企業品牌設計培訓全覆蓋。

加強品牌宣傳。支持市、縣政府和社會組織舉辦食品展銷和“特色食品萬里行”活動,組團參加國內外知名展銷活動。支持企業在機場、高鐵站建設品牌形象店、專賣店。加強食品工業領軍品牌、特色品牌的宣傳推廣。到2022年,培育形成10個以上國內外知名品牌和15個以上特色區域品牌。

延伸產業鏈條。

支持食品精深加工。引導企業聚焦細分市場開發低熱量、低脂肪、低糖低鹽、方便時尚的功能性食品、養生保健食品、休閒即食中高端食品。推動核桃、紅棗、雪花梨、柿子、板栗、食用菌等特色農產品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由低端產品向高附加值產品轉變,由半成品向營養配餐、家庭廚房轉變。

培育食品特色小鎮。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建設特色小鎮的指導意見》和《河北省特色小鎮創建導則》,加快創建和培育乳製品、山楂、板栗、葡萄酒等食品行業特色小鎮,打造“農業種植、飼養—初加工—食品精深加工—物流連鎖服務”全產業鏈。

引進一批知名企業。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承辦2022年冬奧會等契機,加大招商力度,承接和引進一批知名品牌企業,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終端食品企業。

智能化綠色化改造。

實施智能化升級改造。推廣君樂寶、老白乾等國家智能工廠試點建設經驗,聚焦乳製品、酒飲料、休閒食品等行業,加快智能化改造升級,實現全過程動態、質量監測控制和快速檢測。每年組織認定一批國家和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到2022年,力爭80%規模以上乳製品企業建成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

推進綠色製造。以農副食品加工業為重點,提高稻殼、麩皮、餅粕等副產物的綜合開發利用水平。推廣節水、節能、節糧等高效節能環保技術和裝備。每年認定一批國家和省級綠色工廠,並給予一定資金獎勵。到2022年,建設綠色食品工廠4—6家。

促進兩化融合。大力發展“互聯網+”“+互聯網”,實現數字化、網絡化發展,重點推動個性化定製、網絡化供應鏈、服務化延伸、企業上雲等“互聯網+”新模式應用,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提升企業管理水平、設計能力和產業鏈上下游協作能力。

(米彥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