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高薪養廉》的漢宣帝劉詢成功了嗎?

歷史上《高薪養廉》的漢宣帝劉詢成功了嗎?

暫且不論他是不是歷史上第一個高薪養廉的皇帝,先看看他的生平,漢宣帝劉詢(原名劉病已)在襁褓中時,父母蒙冤被處死,他跟著祖母從小在民間生活,堪稱最直接的「下基層」。他知道老百姓有多痛恨貪官,也知道「人民公僕」的辛苦與艱難。那時候最底層的官員需要與百姓直接打交道,處理市井田間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整個人是崩潰的。他們的薪水卻少得可憐,經常為錢發愁,宣帝覺得這也是造成腐敗的一個原因。

漢宣帝被權臣霍光從民間找回擁立為帝后治吏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給基層官吏“加薪”。神爵三年,漢宣帝頒佈了一個詔令:“吏不廉平則治道衰。今小吏皆勤事而俸祿薄,欲無侵漁百姓,難矣!其益吏百石以下俸十五。”

西漢官員的俸祿,從中央政府號稱萬石的三公到縣裡面百石以下的斗食佐吏,一共20多級,越在基層,職位越低,俸祿也就越薄。特別是對於為數眾多的低級官吏,還不像高官重臣,時不時能得到朝廷賞賜,如果僅靠薪水養家,難免有衣食溫飽之憂,因此,若是有什麼“侵漁百姓”的現象,怕是也不足為奇了。

如前所說,漢宣帝從小在民間長大,深知百姓疾苦,在他成長過程中,恐怕沒少見到百姓受基層官吏盤剝勒索的情景。與此同時,他又清醒認識到,這些和百姓直接打交道的小官小吏,拿著微薄薪水,承擔著大量繁重的日常事務,光靠道德說教,或者靠漢武帝時期那種嚴刑重法,想從根本上解決腐敗問題,“難矣”!古語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要讓這些基層官吏安於職守,廉潔奉公,除了嚴厲懲治腐敗外,還必須給予他們寬裕的生活保障,使他們不必挖空心思從百姓身上撈油水、找回報。

以懷著對百姓的感情為出發點,最後卻落在了給基層官吏“漲工資”上,看似背道而馳,卻深刻體現了漢宣帝冷靜的現實主義態度。特別是將加薪對象限定在基層官吏上,說明漢宣帝對此有著清醒的判斷,而非濫用國家財力。

當然,漢宣帝治吏,除了加薪還有許多手段,而加薪也並不必然促廉,要使官員清正廉潔,還需要系統的配套措施,不是簡單一個“加薪”所能解決。原因在於,僅有高薪而沒有其他監督制約措施,隨著時間的推移,拿著高薪的官員們早已忘記國家當初推行高薪的初衷,而將其視為理所應當。清代前期延續了明代低薪養吏的政策,直到雍正推行“養廉銀”制度,才正式承認和給予官員豐厚的收入,但“養廉銀”制度最終也還是不能滿足大小官員慾壑難填的胃口,沒有革除晚清吏治黑暗的痼疾。

養廉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期望與官吏們的道德品質,當然得不到實效。處理貪腐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一套完善的監督手段,以及壯士斷腕的決心才能徹底的根除腐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