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班固、司馬光為何都記錄了一個平民,還引起漢武帝的注意

漢朝 漢武帝 司馬遷 班固 司馬光 讀史坊 2018-12-03

西漢時期,有一個平民百姓居然引起了漢武帝的注意,號稱史家三巨頭的司馬遷、班固和司馬光,也都在他們的歷史典籍裡記錄了這個平民。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這個引起多方關注的人叫郭解,是西漢時期的一個遊俠。郭解年輕的時候好殺人,當地百姓見了他都繞著走。後來,他幡然悔悟,開始修德行,人們對他的印象來了個180度大轉彎。有實例為證。一次,他外甥跟人喝酒,在酒桌上強灌對方,結果被對方殺死。郭解的姐姐,也就是死者的母親,要求郭解殺了凶手替外甥報仇,郭解不但沒有做,反而在凶手到他家認錯時原諒了他,還說自己外甥有錯在先。

司馬遷、班固、司馬光為何都記錄了一個平民,還引起漢武帝的注意

還有一次,有個人對郭解不服氣,在郭解出行的路上表現出很無理的樣子。郭解不但沒有生氣,反而打聽這個人的姓名。不是報復,而是感激。他感激的方式很特別,不是道歉,也不是給這人送東西,而是跟官府疏通,免了這個人的徭役,還不讓他知道。不過,這人最後還是知道了,很感激地找到郭解,跟他當面道歉,請他原諒自己以前的無理。

又有一次,洛陽有兩家大戶人家結了仇怨,當地很多名人出面調停都解決不了。有人就出主意說請郭解來調解。郭解來了,調停很順利,兩家都表示願意和解。不過,郭解並沒有驕傲,相反,他很低調地表示,讓大家先不要聲張,等再有當地人來調解時假裝和解,這樣,把面子留給當地人。

司馬遷、班固、司馬光為何都記錄了一個平民,還引起漢武帝的注意

從這幾件事,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謙遜長者的形象,難怪司馬遷在《史記·遊俠列傳》中對郭解充滿了字裡行間的讚美。但是,班固的《漢書》和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卻和這種認識截然相反,他們都對郭解持反對態度。如果說和解洛陽兩大家族矛盾屬於民間行為,那麼,殺人案應該由官府進行法律制裁,郭解一句話就擺平了;服徭役是國家行為,郭解一句話就免了。這樣看來,郭解的存在,其實是對國家制度的破壞。

三部重要的歷史著作對郭解的兩種不同態度,反應出兩種不同的理念。司馬遷強調德行教化,班固和司馬光強調國家的制度與權威。

司馬遷、班固、司馬光為何都記錄了一個平民,還引起漢武帝的注意

那麼,郭解這個平民百姓又怎麼會引起漢武帝的關注呢?這要從漢武帝修建陵墓說起。

漢武帝修陵墓時,按當時的習俗,要從各地遷移人口到陵墓地新建村子。按規定,有300萬家產的大戶需要遷走。雖然郭解沒有300萬家產,但他影響大,官吏也把他算在遷移之內。

這事被漢武帝的大將軍衛青知道了,他居然去漢武帝那裡求情,說不應該遷走。一個平民百姓,居然讓衛青這樣的大將軍來求情,其影響力可見一斑。這是郭解第一次進入漢武帝的視野。不過,漢武帝沒有答應衛青的要求。越是這樣的人,越要遷走。

司馬遷、班固、司馬光為何都記錄了一個平民,還引起漢武帝的注意

在郭解遷徙的路上,很多有錢有勢的人不管認識不認識,都來跟郭解套近乎。在郭解的老家,為了給郭解出氣,他的手下殺了把郭解報名遷走的那個姓楊的官吏父子倆。楊家人去長安告狀,郭解的手下又把告狀的人也殺了。這樣,因為告狀,郭解第二次進入漢武帝的視野。不過,這次他很生氣,他下令逮捕郭解並嚴查。

司馬遷、班固、司馬光為何都記錄了一個平民,還引起漢武帝的注意

在審查郭解的時候,很多以前的舊案被查出來。畢竟,郭解是有前科的。其中有一件事郭解並不知道,是一個書生說了郭解的壞話,郭解的手下人不但殺了這個書生,還把人家的舌頭也割下來。審案官員覺得,這件事雖然手段殘忍,但畢竟郭解自己不知道,可以原諒。大臣公孫弘卻有不同的意見。他認為,這件事比郭解知道性質更可怕,因為這件事反映出郭解在民間的影響力已經非常大,甚至超過了皇權和法律。

漢武帝是一個權利慾極強的皇帝,哪裡容得下這樣的人存在?於是,一道聖旨,郭解被判了死罪,還滅了族。

司馬遷、班固、司馬光為何都記錄了一個平民,還引起漢武帝的注意

一個平民百姓受到皇帝的打擊,這是漢武帝在社會層面對皇權進行收攏的一種表現。從法律和社會角度來講,郭解這樣的人和他的勢力的存在並不合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人們犯了法,自有法律的懲罰,郭解凌駕於法律之外,本身對社會就是一種威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