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無為而治”的真相是什麼?只是既得利益集團的遮羞布

前兩天我們說了漢惠帝的兩次破局,結果都失敗了:劉肥被嚇得逃回齊國不敢再來,曹參裝聾作啞打官腔。

漢初“無為而治”的真相是什麼?只是既得利益集團的遮羞布


漢惠帝為什麼如此著急要破局呢?是因為漢惠帝對呂后的所作所為不滿意。

漢惠帝一心保護自己的幼弟劉如意,卻被呂后毒殺;漢惠帝一心尊敬自己的大哥劉肥,卻被呂后一杯毒酒嚇得逃回齊國。至於虐待戚夫人的種種作為,讓漢惠帝都覺得,那根本就不是人乾的事。

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史記》·呂太后本紀

漢惠帝如此著急地破局,也是因為他對帝國的現狀也非常不滿意。因為整個帝國上層,都是一種混吃等死的狀態。當然了,帝國統治者對此心滿意足,並美其名曰無為而治。

漢初“無為而治”的真相是什麼?只是既得利益集團的遮羞布


一個帝國的運行模式,擺在檯面上的理論一定是冠冕堂皇,而且都代表著帝國的根本利益。但實際支配它的動力,永遠都是利益的爭奪。

比如無為而治,從理論上,我們很難說它沒有道理。但這種理論之所以能在當時廣為宣揚,主要是因為它代表了利益集團的既得利益。

當時的利益集團,其實是一個類似貴族性質的利益集團。無論是基於劉氏皇族的角度,還是基於外戚集團的角度,抑或是基於功臣集團的角度,他們都是希望自己可以一世、二世、三世直至萬世的佔據帝國權力上層。所以,他們自然喜歡鼓吹無為而治。

漢初“無為而治”的真相是什麼?只是既得利益集團的遮羞布


如果有為而治,肯定就要不拘一格地發掘人才和使用人才,並且推行種種有利於帝國發展的改革。

可問題在於,所有改革都會把矛頭指向貴二代和功二代,指責他們壟斷中央政府的重要職位。然後擴大選材範圍,提拔那些不屬於外戚和功臣圈子的人才。

這就侵犯了利益集團的既得利益,但利益集團不能高呼“壟斷有理”,這種話端不上臺面。所以只能用這種玄而又玄的“無為而治”理論來背書,維護利益集團的既得利益。

所謂的無為而治,其本質就是維護貴二代和功二代既得利益的政策。

漢初“無為而治”的真相是什麼?只是既得利益集團的遮羞布


但利益集團的既得利益肯定不會長期受到保護,只要有一位強勢皇帝崛起,利益集團的一切謀算都會化成泡影。

如果惠帝大權在握,就一定會大肆提拔新人。到時,無論是功臣集團還是外戚集團,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

屆時,皇帝雖然會繼續尊重外戚集團和功臣集團,但是也會給普通老百姓留下一些機會。只有有本事和機會,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和外戚集團、功臣集團平起平坐。

但可惜的是:因為外戚集團與功臣集團達成了某種默契,所以皇帝永遠也無法擺出傀儡的命運。漢惠帝是傀儡,漢惠帝之後的兩個皇帝依然是傀儡。等到外戚集團被清理出局之後,功臣集團選擇了漢文帝,也是因為他們認為,漢文帝比較好控制。

但他們看錯了漢文帝,漢文帝最終沒有成為傀儡,反而把功臣集團給收拾得服服帖帖的,繼而大刀闊斧地改革,開啟了“文景之治”。

太尉勃進曰:“願請間。”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無私。”太尉勃乃跪上天子璽。代王謝曰:“至邸而議之。”——《漢書》·卷四·文帝紀第四

漢初“無為而治”的真相是什麼?只是既得利益集團的遮羞布


文景武三位皇帝在位期間,酷吏不斷出現。後世許多讀者都看不起酷吏,認為他們最喜歡欺壓老百姓。實際上,歷史上的酷吏大都是不畏權貴的官員。因為皇帝需要收回權力,所以酷吏就應運而生了。

利益集團的存在與壯大,意味著皇帝的權力削弱;因為利益集團從來都信奉“二代有理”的學說。他們的血統高人一等,所以他們生來就應該當官。

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一個人能不能當官,都是由血統來決定的。那麼,皇帝的權力又該如何體現呢?

而一旦利益集團繼續壯大,其勢力必然盤根錯節,也必然會引導大部分的社會利益流向。

但如果出現了一位強勢的皇帝,和一群氣焰沖天的酷吏,利益集團的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皇帝的眼中只有天下,酷吏的眼中只有皇帝。雙方一結合,那真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只要你敢表示不服,他們就敢依法辦案,甚至敢依法滅你滿門。你在別人面前高呼“我爸是李剛”,或許還有點用處。但在面對酷吏的時候,如果你敢跟他們喊這種口號,只會讓他們的行為更瘋狂。

在這種背景下,利益集團只能看著皇帝的臉色過日子。只有在此時此刻,他們才能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天威難測”。

漢初“無為而治”的真相是什麼?只是既得利益集團的遮羞布


我無意讚美皇權高度集中的時代,只是順著漢惠帝無法破局的情況,做了進一步地展開說明。

皇權高度集中的時代,就連利益集團都毫無安全感,普通老百姓就更別提了。強勢皇帝的眼中只有天下,無論是利益集團還是酷吏,都只是皇帝的棋子,普通老百姓恐怕只是草芥。

我只希望大家明白:皇帝與利益集團,一直都處於微妙的博弈之中。

但也要實事求是地說:漢惠帝的失敗,雖然於時局息息相關,但也與他本人的軟弱性格有關。

漢惠帝曾經兩次努力破局,兩次都失敗了。但漢惠帝失敗受挫之後,轉而自暴自棄,這本身就是漢惠帝自身性格的缺陷。

大家可以比對一下漢惠帝的後輩——漢武帝。漢武帝繼位之後,被他的奶奶竇太后壓得喘不過氣來。新政失敗,負責人被殺,漢武帝的位置都顯得搖搖欲墜。

但漢武帝沒有自暴自棄,而是變得乖巧順從,開始隱忍。直到竇太后去世之後,漢武帝一掃隱忍的姿態,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後六年,竇太后崩。其明年,上徵文學之士公孫弘等。——《史記》·卷十二·孝武本紀第十二

不管各位對於漢武帝是褒是貶,都必須承認一個事實:漢武帝絕對是一位強勢的帝王。而每一位強勢的帝王,通常都有著百折不撓的毅力,以及越挫越勇的鬥志。

從這個角度來看,漢惠帝輸得不冤。

漢初“無為而治”的真相是什麼?只是既得利益集團的遮羞布


其實漢惠帝還有破局的機會,那就是他的婚姻。但由於漢惠帝前兩次輸得太慘,他的表現又太差。所以,無論是外戚集團還是功臣集團都不待見他。

在為漢惠帝物色皇后人選的時候,外戚集團和功臣集團達成默契,為漢惠帝選了一位奇特的皇后。正是這個選擇,消滅了漢惠帝最後破局的機會。

漢惠帝的皇后叫張嫣,張嫣的母親是魯元公主,魯元公主是漢惠帝同父同母的姐姐。換言之,張嫣是漢惠帝的外甥女。這本就足夠駭人聽聞了,更誇張的是,此時的張嫣只有12歲!

孝惠張皇后。宣平侯敖尚帝姊魯元公主,有女。惠帝即位,呂太后欲為重親,以公主女配帝為皇后。——《漢書》·外戚傳第六十七·上

漢初“無為而治”的真相是什麼?只是既得利益集團的遮羞布


漢惠帝本人願意接受這門婚姻嗎?沒有史料記載。但從常理推斷,他是絕對不願意的。

雖然西漢初年沒有“亂倫”的概念,但堂堂帝王居然娶了自己的外甥女,誰都會覺得面上無光的,畢竟差了輩分。更何況,這個外甥女只有12歲。

問題在於:漢惠帝是否願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門婚事能得到外戚集團和功臣集團的一致擁護。

基於外戚集團的利益,自然希望漢惠帝娶一個呂氏女子。問題是,功臣集團無法接受這種選擇。

基於功臣集團的利益,自然希望漢惠帝娶一個功臣之女。問題是,外戚集團無法接受這種選擇。

這兩種做法都會打破平衡,平衡一旦打破,必然會滋生矛盾。

漢初“無為而治”的真相是什麼?只是既得利益集團的遮羞布


現在,惠帝娶了自己的外甥女,一切都好辦了。

張嫣是呂后的外孫女,還是一個12歲的小女孩,所以呂后自然是她最主要的合法監護人。

也許有人會說,魯元公主和張敖(從前的趙王)才是張嫣主要的合法監護人。

但是,魯元公主和張敖一直都在呂后的羽翼下生活。如果沒有呂后的極力勸阻,張敖恐怕在失國之時,就會被劉邦殺掉;如果沒有呂后的極力勸阻,魯元公主現在早已在匈奴單于的帳中當閼氏了。

從這層意義上講,立張嫣為皇后,漢惠帝就喪失了利用妻族制約呂后的機會。因為,漢惠帝妻族的代表人物也是呂后。

漢惠帝貴為皇帝,卻只能像一枚棋子那樣受人擺佈。雖然他曾試圖向世人證明,自己可以拿回權力,成為名副其實的皇帝,卻最終失敗了。在左衝右突碰壁之後,他絕望了。

漢惠帝於公元前195年繼位,公元前188年病逝,在位七年。

漢初“無為而治”的真相是什麼?只是既得利益集團的遮羞布


就在漢惠帝病逝之前不久,功臣集團的兩位重要人物——曹參和張良,也因病去世了。

所以,在這個節骨眼上,西漢帝國的權力紛爭逐漸變得激烈。雖然功臣集團、外戚集團和皇族三足鼎立的格局並沒有被打破,但帝國的權力分配,已逐漸偏離了劉邦最初的設計。

漢初“無為而治”的真相是什麼?只是既得利益集團的遮羞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