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危機公關:我可以讚賞你的公關,但我將不會再光顧!

海底撈 經濟 食品安全 火鍋 文化產業新聞 文化產業新聞 2017-08-28

文編:陳爍

一部《戰狼2》驚豔了今年的暑期檔,可你是否知道,在這單片獨大的背後,有多少部國產電影寥寥無聲?關注公眾號“文化產業新聞”,回覆“國產電影”,2017年80%的國產片仍舊撲街,如何擺脫困境?

最近幾天最火的新聞莫過於這條:《暗訪海底撈:老鼠爬進食品櫃,火鍋漏勺掏下水道》。但是輿情的轉捩總是那麼不可捉摸,如果不瞭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單聽輿論場上那些褒獎之聲,還以為海底撈佈施天下了呢。這肯定是那位潛入海底撈勁鬆店、太陽宮店長達4個月之久的法制晚報記者所始料不及的。

毫無疑問,海底撈的這次危機公關做的相當成功。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們對其公關的褒獎,削弱了公眾對海底撈事件本質的反思。這是否會發展為一種習慣性的自我矇蔽,一種套路化的斷尾求生,著實令人擔憂。如若有意的過錯都能因事後的“謙卑”與“坦蕩”而被輕易寬宥,甚至喚起廣泛的同情,那就很難預防鑽營之人用同樣的手段矇混過關了。

一、輿情覆盤:“最黑暗”的一天

8月25日,這一天,海底撈經歷了史無前例的輿論危機。

近11:00《記者暗訪海底撈後廚:老鼠爬進食品櫃 漏勺掏下水道》開始在網絡上廣泛流傳。在海底撈北京勁鬆店、太陽宮店兩家門店暗訪近4個月的法制晚報記者稱:老鼠在後廚地上亂竄、打掃衛生的簸箕和餐具同池混洗、用顧客使用的火鍋漏勺掏下水道……並且,有視頻有真相。

13:40左右,“海底撈老鼠爬進食品櫃”已進入新浪微博熱搜榜單,並一度攀升至第8位。

海底撈危機公關:我可以讚賞你的公關,但我將不會再光顧!

14:46:海底撈在其新浪微博發出致歉信,迴應稱:經調查,媒體披露的問題屬實,這讓我們感到非常難過和痛心,也十分愧疚,我們願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也已佈置在海底撈所有門店進行整改。

海底撈危機公關:我可以讚賞你的公關,但我將不會再光顧!

17:16,海底撈再發《關於海底撈火鍋北京勁鬆店、北京太陽宮店事件處理通報 》。5條整改措施,每條都由公司高管甚至董事掛帥。

海底撈危機公關:我可以讚賞你的公關,但我將不會再光顧!

18:00左右:“海底撈迴應”的消息上了新浪微博熱搜第一位:海底撈危機公關:我可以讚賞你的公關,但我將不會再光顧!

二、“當然選擇原諒海底撈”

萬萬沒想到,海底撈的聲明一發布,輿論的走向也發生了戲劇性變化,“海底撈道歉信”代替“海底撈事件”本身成為討論的焦點。原本的民怨沸騰瞬間扭轉為“當然是選擇原諒它”。

一些耳根軟的網友脫離陣營,轉而力挺“坦誠、敢擔當”的海底撈,基於品牌美譽度的認可,發表寬容、諒解的言論,聲勢非常之大。

不僅是消費者,業內人士更是立場堅定地選擇站在海底撈一邊。

一位火鍋連鎖企業老闆說:“海底撈出事,遭殃的是整個火鍋業。”做為全行業標杆的海底撈出事,這對其他餐飲品牌來說絕不是什麼好事。正所謂:小弟出問題毀自家企業,老大出問題毀整個行業。

豪蝦傳創始人蔣毅認為,海底撈的管理,目前在全國餐飲業絕對可以達到95分以上,海底撈在整個後廚的管理上,投入的資金、人力方面都是全國最高的。

同時,一些輿論領袖則超脫出來,從公關的角度“拆解”起海底撈的這份道歉信,儼然已將其列入了教科書級的經典案例。

三、食品安全問題,真的能輕易原諒麼?

一次突如其來的食品安全事件,反而成為輿論稱道的“危機公關的最高境界”,不得不服,我們走過最長的路,是海底撈的套路。

面對海底撈誠懇的致歉,網友的言論頗受跟風情緒和感性經驗的影響,失了焦點。

而一些評論員文章則表達了審慎的質疑,像標尺一下探向食品安全這一根深蒂固的“老生常談”,這種指引與反思遠勝於宣洩和“跑偏”的爭論。其中,《服務最“毒”的海底撈被一隻老鼠毒倒,餐飲巨輪會因此沉沒嗎?》一文中的那句點示最為緊要:

人們最不希望看到的是:當輿論風暴過去,海底撈依舊風風光光,繼續高調標榜其商業模式,並傳遞出食品安全並不重要、公關大於一切的錯覺。食品安全事關公眾健康,決不能允許企業走先發展後整治的路子。

早在2011年,海底撈就遭遇過一次勾兌門事件,走勢與此次如出一轍——記者臥底揭祕,直指骨湯勾兌等問題,引起社會軒然大波。此後,海底撈迅速發佈多條說明和通報,態度誠懇,人情味十足,成功化解輿情危機。

本質上,危機公關沒有固定的模式,但為何憑藉相似的手法,海底撈可以二度金蟬脫殼呢?

一方面,信息飛速更迭的時代,6年前的事情顯得有些遙遠而陌生了。另一方面,雖然危機公關充滿不可控性,但成功的危機公關的確具備共同的特點。(可參見文化產業新聞今日二條《騰訊內部公關手冊曝光——史上最實用公關攻略》)

外界都說,海底撈認錯了,但公關貌似又贏了。看著社交平臺上人們對於海底撈誠懇迴應的如潮肯定,不得不承認,犯錯且認錯的海底撈又打了個翻身仗。

但無論如何,站在公共性的角度,這類力挽狂瀾的危機公關談不上精彩或漂亮。因為歸根結底,海底撈在食品衛生與安全問題上有虧。

基於此,外界褒獎至多停留在公關技巧層面,而不宜發散到海底撈企業本身上。更何況,壓倒性的褒獎,給公眾和相關企業傳遞了一種“公關大於一切”的錯覺,這將大大弱化媒體監督在此類公關性事件中的專業性和積極性。

輿論對於海底撈的態度好轉,進一步說明,平日裡開展危機公關的單位多麼欠缺好好說話的能力,以至於“飢渴”的公眾在海底撈式的誠懇和良知面前幾無抵抗力。

事實上,一個社會應該有足夠的成熟度,保證公共事件的焦點不被某種強勢話語帶偏。這不僅是針對網絡謠言,也是針對危機公關。

本文由文化產業新聞綜合。來源:媒通社(文迪 白毅鵬)、餐飲老闆內參、虎嗅網、解讀標杆。轉載請註明。

推廣:唐丁逸

文化產業新聞:

終於盼來你了!文化產業新聞專注文創行業動態,爆款原創文廣受好評,你還觀望不加入?讓我們一起見證由“小白”到“老司機”的蛻變,不做搬運工,只做生產者!微信關注“文化產業新聞”投稿,讓你的文章上頭條!

海底撈危機公關:我可以讚賞你的公關,但我將不會再光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