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的快樂感悟

國學 寓言 儒家 莊子 格局商學北京總部 格局商學北京總部 2017-10-12

中國哲學的快樂感悟

前言:

中國國學的哲學思想是講的天與人,天與人的關係和人與人的關係。中國哲學不同於西方哲學的思辨,中國哲學是一種感悟,更加註重內在的修為與內心的感觸;是以內心為出發點對人的疏導。中國哲學的學習是快樂的。

精通參透中國哲學的人都有一種超然萬物,凌於萬事之上的聰慧,就如陳兆傑教授能自如的運用中國千年文化來指導當今社會商業運作。

中國國學,是一種內心的學問

中國哲學的快樂感悟

中國人沒有刻意去建構某種哲學體系,中國的哲學不像黑格爾,不像康德,不像叔本華,甚至不像薩特,也不像海德格爾那樣有一個龐大的體系。中國的哲學從根本上說是心學,是一種內心的學問。

中國哲學都是語錄式的,散文式的,感悟式的。你在《論語》裡面發現不了任何的哲學框架,但《論語》是一本很好的哲學書;《老子》五千字,也只不過是一些簡單的文字,但是它裡面卻充滿了真正的哲學意味。中國哲學講兩塊,第一塊是講天人之學,即人和天的關係;第二塊是講人間之學,即人和人的關係。中國人如果把人和天的關係搞清楚了,就基本上可以活得非常清醒;如果把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搞清楚了,就可以活得非常快樂和平靜。這就是中國哲學本身的意味和價值所在。

中國哲學的另一個特點是,不像西方哲學注重的是一種思辨,中國哲學注重的是一種感悟。中國的哲學是內心感受的一種外在的反應,因此更強調一種修煉和修為,一種體驗,一種內心的感動和感觸。如果你把中國哲學當作一種文字來欣賞,只是去看它的文字,那就違背了大道。《莊子》裡面講到心齋和坐忘。心齋和坐忘是指通過內心的一個齋堂讓自己在瞬間平靜,通過坐下來忘掉內外之事和塵世紛擾並得到昇華。

讀中國哲學,尤其讀先秦諸子,你真的會有很深的感觸和感悟。中國哲學將人的性靈完全展示出來了。所以讀中國的哲學書,你可以不用像讀西方哲學書一樣正襟危坐,你可以臥著,躺著,甚至可以隨手翻開一本就開始讀。比如你拿起《論語》,可以不必從第一篇讀起,你隨便揀起一句,如“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比如你讀到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然後跳到“託六尺之孤”,無論哪一句話都值得深切體味,任何一句話都能給你帶來啟示。

中國哲學很簡單,很隨意,在中國甚至沒有一個人是以哲學家著稱的。與哲學家相比,諸子更願意認同老師的身份。比方說孔子,常常會有很多學生跟他一塊兒出遊,聊聊天就是在談哲學了。老子呢?隨便談談天道,就是一部《道德經》了。莊子更加奇怪,沒事就愛跟惠施辯論,甚至看看魚,討論一下魚是否快樂,這也是中國的哲學。

當你去感悟去關心魚到底快樂不快樂的時候,你還會關心生活的得失嗎?今天的工資多了還是少了?別人是不是瞪了你一眼?這些你還會在意嗎?你不會在意了,因為你會覺得有很多的快樂在啊。所以,我覺得,中國的哲學裡可以沒有孟子、荀子,甚至可以沒有孫子,但是一定不可以沒有莊子。因為,當你有再多的憂患得失,再多的人生不滿,再多的被人暗算時,你都可以通過讀莊子來學到一種平靜。中國古人入世學儒家,出世學老莊。陶淵明、蘇軾、李白、杜甫、白居易,他們都從莊子那裡汲取了極大的精神給養。而在諸子特別是《莊子》裡面,還有數以百計的成語和數以百計的寓言故事。你在讀《莊子》及諸子的過程中,還會有另外一種快樂:你發現自己在閱讀一種童話。諸子常常會用童話寓言和小故事來展示莫大的道理和真實的人生。

所以說,中國的哲學更多的是在改變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所以,中國的哲學裡麵包含了古代聖賢對於整個人類心靈的理解,他們認為人的心是最重要的。我們知道,我們有太多的問題和太多的浮躁,甚至有太多的不平衡,這些很多是來自我們的內心。這種心的變化才使我們產生了很多的幸福與不幸。佛家有“仁者心動”的說法:如果心能夠不動,一切都不動,如果心隨紅塵飄浮升落就會產生極大的不穩定感,這就是中國關於心的哲學。

當然,中國的哲學不僅只關注內心的平靜,還塑造了一種凜然的精神狀態。比如你讀《孟子》,你可以讀到一種憂患意識,讀到一種浩然正氣,讀到一種做事的態度和方式。從先秦諸子開始,經過魏晉玄學,宋元理學和明代心學,中國哲學漸成體系。但是,不管是心學、理學、玄學,還是諸子之學,他們都在以內心為出發點對人進行疏導。

陳兆傑教授:

中國哲學的快樂感悟

格局商學聯合創始人,副院長,城市文化與經濟研究學者,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總裁班客座教授,國家行政學院特聘教授,蒙代爾國際企業家大學客座教授。

陳兆傑先生自幼負笈求學,博覽群書,熟讀易經、道德經、論語、莊子、孟子、孫子、韓非子、鬼谷子等先秦諸子百家乃至宋明理學等中國國學經典,充分領略了國學之精髓,併成功將其融入並應用於現代企業管理和培訓之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