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入門,第七節 易經在手怎麼讀?

國學 易經 中國歷史 帝乙 閒論易經八卦 2017-04-13

很多人拿到《易經》,隨便翻弄一下,除了一些卦畫符號,就是些生澀難懂的文字,認為它是天書,看不懂。其實說《易經》是天書不為過,有些學者認為《易經》就是外星人留下來的符號,和金字塔一樣都是世界未解之謎。關於《易經》中的卦,在前面文章中已經有講過,今天主要講講一本《易經》在手我們可以讀到什麼?


易經入門,第七節 易經在手怎麼讀?

在上一節文章中我講過卦辭、爻辭在占卜時有用,古人稱之為筮辭。卦辭每卦一則,總括全卦大意;卦辭下邊就是爻辭,爻辭是每爻一則,揭示該爻所表的意象。《易經》中的卦爻辭可分為四大類,即記事、取象、說事、斷佔。記事,就是古代的故事來揭示吉凶。比如大狀卦六五(第五陰爻,九表陽六表陰):“喪羊於易,無悔。” 說的就是殷人的先祖王亥在有易之國作買賣,被有易之君殺害而奪其羊的故事。

取象,則是用一種事物作為人事的象徵,來指示卦爻的休咎(吉凶善惡)。如“大過”卦九二:“枯楊生梯,老夫得其女妻。” 就是取枯樹生出的新枝之象來喻示事件的發展趨勢。

說事,就是直接就人的行事本身,指出其休咎。如“乾”卦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歷,無咎。” 斷佔,就是論斷吉凶休咎的詞句,一般是接在記事、取象、說事之辭的後面,偶爾也有放在前邊的。如“……吉,無咎”、“……凶”等等就是斷佔之辭。


易經入門,第七節 易經在手怎麼讀?
《易經》作為卜筮之書,雖然最早都是為了占卜用的,但其中包含了豐富的生活史料,如戰爭、祭祀、飲食、漁獵、婚姻、疾病等很多方面,反映了古代人們的思想水平和哲學觀念,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

從《易經》中可以讀到很多歷史故事,這是歷史課本中學不到的。比如上面講過的“喪羊於易”,還有高宗伐鬼方的故事,“既濟“卦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這裡講的就是高宗與鬼方作戰的事情。還有帝乙歸妹的故事,“泰”卦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講的是商人嫁女於文王的故事。除了這些還有很多與文王有關的故事。

除了故事,《易經》中還有民歌和成語。如“明夷于飛,垂其翼;群子於行,三日不食;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簡單翻譯過來就是說,鳥兒在空中飛,君子艱難行,鶴在樹下鳴,我有好酒與君幹,這些比興手法的民歌也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易經入門,第七節 易經在手怎麼讀?

最後就是《易經》中的哲學思想了。它的卦序排列、陰陽爻的變化,都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想。它把自然界中的一切變化都看作是陰陽兩種對立力量的相互作用,乾坤兩卦就包含了陰陽和合而生萬物的意義。就六十四卦的排列來說基本遵循了“非復即變”的原則。如“屯”卦與“蒙”卦,“屯”卦是上坎下震,“蒙”卦是上艮下坎,其上邊的艮正是震的反對之象。又如“師”卦與“比”卦,“師”卦是上地下坎,“比”卦是上坎下地,等等。這些都反映了事物間的矛盾關係。其次矛盾雙方的相互作用又有同性相斥,異性相感。如“鹹”卦,上為兌,為少女,下為艮,為少男,男子謙遜求女,卦辭謂之“取女吉”。再看“革”卦,上為兌,為上少,下為離,為中女,同性居於一卦中,“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因而必施行變革。而“泰”、“否”,“損”、“益”,“既濟”、“未濟”等卦則反映了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向其相反方向轉化這一基本規律。

所以《易經》的文化內涵和哲學思想遠遠超出了卜筮的範圍,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碰到的問題都能從中找到答案,甚至能對事件的發展演變作出預定的判斷。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每個大思想家同時也是易用家,很多軍事家也都是精通易理之人,故能運籌帷幄勝千里,峰迴路轉定乾坤。
本文由易煬原創,禁止一切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