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觀念的52個關鍵詞(中):修身處世智慧(17條)

國學 孟子 大學 公孫丑 立根有道 立根有道 2017-09-17

中國文化的修身處世智慧

胡立根

中國文化觀念的52個關鍵詞(中):修身處世智慧(17條)

19.自強不息:自己奮發圖強,永不懈怠。語出《周易·象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20.厚德載物:好的品德像大地一樣能容養萬物,也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擔重大任務。語出《周易·坤·象傳》:“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中國文化觀念的52個關鍵詞(中):修身處世智慧(17條)

21.修齊治平: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古代知識分子的人生理想。語出《大學》:“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22.民胞物與:意思是人民是我同胞兄妹,天下萬物是我的同類。語出張載《西銘》:“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23.獨善兼濟:意思是,在不得志的時候要潔身自好,保持自身的品德修養;在得志的時候要使天下受到恩惠。語出《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24.浩然之氣:浩大剛正的精神。語出《孟子·公孫丑上》:“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25.孝悌忠信:指人應具備的“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忠於君主”“取信於友”的道德標準。語出《孟子·梁惠王上》:“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tǐng)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

26.慎思明辨: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語出《禮記·中庸》:“博學之, 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27.剛柔並濟:剛中帶柔,柔中帶剛,剛強的與柔和的互相調劑補充,恰到好處。語出漢代王粲《為劉荊州與袁尚書》:“金木水火以剛柔相濟,然後克得其和,能為民用。”

中國文化觀念的52個關鍵詞(中):修身處世智慧(17條)

28.返璞歸真:指回歸到一種樸素本真的原初狀態。語出《戰國策·齊策四·齊宣王見顏斶》:“斶(chù)知足矣,歸真返樸,則終身不辱也。”

29.清靜無為:春秋時期道家的一種哲學思想和治術。主張心靈虛寂,堅守清靜,無為而治,復返自然。語出唐·賈至《虙子賤碑頌》:“鳴琴湯湯,虙(fú)子之堂,清靜無為,邑人以康。”

30.君子之道:古代知識分子的理想人格,做人的標準。

31.有容乃大:意思是有包容心,有氣量,才能有大成就、大格局。語出《尚書·君陳》:“爾無忿疾於頑。無求備於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

中國文化觀念的52個關鍵詞(中):修身處世智慧(17條)

32.四為之志:指讀書人應有其心為天下而立、其命為萬民而立、繼承聖賢之道、開創太平基業的崇高使命感。語出北宋張載《橫渠語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33.因勢利導:順應事物的發展趨勢,向有利於實現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導。語出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

34.韜光養晦:又稱“韜晦”,意思是收斂自身光芒,遁隱形跡,修身養性,等待時機。“韜晦”語出《舊唐書·宣宗記》“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遊處,未嘗有言。”“韜光養晦”四字連用最早見於清代俞萬春《蕩寇志》第76回:“賢侄休怪老夫說,似你這般人物,不爭就此罷休。你此去,須韜光養晦,再看天時。”

35.達觀圓融:指心胸開朗,見解通達,不固執己見,能處事通融。“達觀”語出《尚書·召誥》:“周公朝至於洛,則達觀於新邑營。”“圓融”語出《楞嚴經》卷十七:“如來觀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

中國文化觀念的52個關鍵詞(中):修身處世智慧(17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