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更美 文化增色

桂林 灕江 文物 湘江 許昌信訪 2017-06-19

桂林加速推進國際旅遊勝地建設

山水更美 文化增色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19日 01 版)

本報桂林6月18日電 (記者劉華新、王雲娜)“遊灕江,和在歐洲坐船遊覽多瑙河、萊茵河一樣美。”坐在舒適美觀、安全環保的遊輪上,正帶全家在廣西桂林度假的以色列企業家加爾·本—大衛博士,一臉興奮地對記者說。

“以前灕江很多遊船陳舊破損,而且採用明火烹製遊客用餐,廚房用水直排灕江,造成汙染。”灕江風景名勝區工委委員丘偉雄指著江中的遊輪告訴記者,“去年,我們改造、新建了87條遊船,船上全部實行配餐制。”

近年來,桂林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守住生態“生命線”。對灕江城市段幹流、小東江等7條支流的排水口進行截汙整治,拆除沿江洲島亂搭違建餐廳,清理住家船、網箱養魚等汙染源,關閉核心景區全部採石場、磚瓦廠和石灰窯,並進行破損山體生態復綠。藉助無人機巡查,桂林實現了對灕江風景區生態“水、陸、空”全方位監管。灕江水質長期保持在國家二類標準以上。桂林市委、市政府還帶頭遷至臨桂新區,遠離灕江景區,緩解老城生態壓力。

桂林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旅遊勝地,2012年11月國家發改委批覆的《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明確要求,並提出四大戰略定位:世界一流旅遊目的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全國旅遊創新發展先行區、區域性文化旅遊中心和國際交流的重要平臺。

桂林不僅山水甲天下,還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桂林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桂林在加速推進國際旅遊勝地建設中,守好生態“生命線”的同時,還要“尋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價值”,將歷史文化中的“散珠碎玉”串成“葡萄串”,做好生態、文化、旅遊相融的大文章。

灕江之濱,古色古香的逍遙樓傲然聳立。近觀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所書“逍遙樓”碑刻,遠眺“桂林老八景”,山水桂林更添幾分文化底蘊之美。始建於唐代的逍遙樓,去年4月在遺址附近重建後開門迎客,成為桂林文化新地標。

散落的文化瑰寶被一一拾起。保護修繕後的靈渠、桂海碑林、靖江王府,讓遊客駐足流連;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美國飛虎隊桂林遺址公園,紛紛得到挖掘、保護;全市85個村落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寄情山水之餘,越來越多的遊客在桂林開啟文化之旅。

2016年,桂林共接待遊客5300多萬人次,旅遊總消費637.3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49%和23.19%,旅遊總收入佔GDP比重從2011年的16.3%提升到30.2%。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