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把巴黎聖母院燒了一半,如果這事兒發生在故宮?

當地時間傍晚6:20左右,巴黎聖母院警報響起,趕到現場的消防員並沒有發現任何的著火跡象。那時的法國人民並沒有想到,一場巨大的災難正在悄然醞釀。

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6:50左右,警報第二次響起。消防員這才在大教堂頂上的木樑結構中發現了火情,然而已經來不及了,滾滾濃煙飄出巴黎聖母院上空,火勢變得愈發凶猛。


大火把巴黎聖母院燒了一半,如果這事兒發生在故宮?


火焰從起火點開始沿著屋頂向四周蔓,大火已經無法控制。8:15,聖母院標誌性的尖塔在火焰的吞噬下,再也支撐不住,攔腰折斷,墜入火海。

這座建於1163年的哥特式教堂,沒有摧毀於戰爭,沒有傾倒於動亂,屹立數百年,見證了多少歷史,承載著多少文明。如今,卻潰折於一場大火中。

大火把巴黎聖母院燒了一半,如果這事兒發生在故宮?

次日凌晨4點,大火才被徹底撲滅。

整個撲救行動動用了400名消防員,但整個調配過程速度慢、用時長,效率無疑是低下的;聖母院自身龐大的木質結構屋頂本就存在很大的消防隱患,卻沒有配備足夠的消防設施;

消防員的救援設備的數量和高度顯然也不足以應對這樣的大型突發火災;救火方案是現場臨時制定的,消防機構對於聖母院如此重要又脆弱的建築根本沒有準備消防預案......

大火把巴黎聖母院燒了一半,如果這事兒發生在故宮?

他們毫無準備,不管是在大火發生之前,還是發生之時。這樣的救援戰鬥,伴著滿目瘡痍的巴黎聖母院,狼狽收場。

01

同為具有龐大木質結構的故宮,遇到火該怎麼辦?

故宮有大大小小的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而熟悉它們的佈局,牢記它們的位置,需要花整整三個月的時間,也是每一個新“入宮”消防員的必修課。

大火把巴黎聖母院燒了一半,如果這事兒發生在故宮?

堅持不懈的體能鍛鍊才能造就強健的身體素質。由於故宮裡無法架設大型訓練設施,故宮消防員需要定期前往周邊的消防培訓基地練習高空攀爬等專業項目。

每天一大早,他們就要開始3公里的跑圈訓練。速度與長度並重,所以沿著宮牆,貫穿了神武門、西華門、午門和東華門的跑步路線,要在10分鐘左右完成。

在救援面前,“快”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不管是揹負空氣呼吸氣瓶爬臺階、折返跑,攜帶消防水帶跑,還是練習快速整齊的穿戴裝備,都要求他們的速度精確到毫秒。

大火把巴黎聖母院燒了一半,如果這事兒發生在故宮?

一旦故宮中有火情發生,故宮消防員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做好救援準備,及時調動腦中的“故宮建築佈局圖”,攜帶滅火裝備跑步到達起火點。

在消防設備越來越高科技的今天,為什麼他們還要採用如此傳統的“跑步前進”的方式呢?實際上,雲梯車水罐車只能直接開進故宮的三大殿,其他宮宇間隔小,均設有門檻,消防車輛根本無法進入。

正是由於故宮建築的複雜性和特殊性,在火情面前,消防員的雙腿就成了最快的“交通工具”,一般情況下2-3分鐘就能趕到現場。

對故宮的熟悉認知,對自身體魄的錘鍊,對救援素養的訓練,都是為未來戰鬥做出的努力。故宮消防員的每一份準備,都讓自己未來直面戰鬥的那一天更加有信心!

02

作為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故宮這座古老的建築群在消防問題面前絲毫不能放鬆。

大火把巴黎聖母院燒了一半,如果這事兒發生在故宮?

5674個智能感煙點式探測器和113臺吸氣式火災探測器,聯動崗亭、安檢口等重要部位,打造了一張強大的消防安全網。

除此之外,73個市政消防栓和94個高壓消防栓正靜靜地藏於故宮的地下井蓋中,4866個滅火器也遍佈故宮的角角落落。一旦發生火情,就有多點進行響應,配合各種消防設施,實現早報警早處理。

大火把巴黎聖母院燒了一半,如果這事兒發生在故宮?

沒有火警時,故宮消防員就要每日進行巡查,負責這些消防設施和器材的日常保養和維護。消防栓是否漏水、是否生鏽、是否出水,滅火器是否過期、是否損壞、是否丟失,他們都要一一記錄並且及時處理。

故宮宮道上擺放著大大的水缸也是為了防火而設置的,每口缸都能儲水3000多升。對吉祥缸清淤和注水,時刻保持缸水滿盈,也是故宮消防中隊日常工作之一。

大火把巴黎聖母院燒了一半,如果這事兒發生在故宮?

秋季乾燥,故宮消防隊需要爬上幾十米高的宮殿屋頂清理雜草落葉,把一切火災隱患拒之門外。據統計,他們的年均清理可燃物達100多噸。

冬天,為了確保消防水源的充足,他們要在結了冰的故宮內河上鑿冰洞。28個冰洞時常會再次凍住,消防員巡邏時一旦發現就要再次鑿開。

大火把巴黎聖母院燒了一半,如果這事兒發生在故宮?

正是這些看似細小瑣碎,而且繁雜重複的付出,才讓故宮消防安全網越織越密、越織越牢固。故宮消防員的每一份準備,都讓自己未來直面戰鬥的那一天更加有底氣!

0

防火之外,故宮也需要杜絕源頭的火種。從2013年5月開始,故宮內部就開始實行“全面禁菸”的鐵律了,故宮消防隊炊事班自然也禁止使用明火做飯。

和巴黎聖母院一樣,故宮同樣需要修繕。但與聖母院不同的是,故宮的修繕都有消防員在旁駐守。“比如修繕屋頂時,需要用到瀝青,用於屋頂防水,但瀝青需要用火加熱軟,每當工作人員修繕時,我們就會有人拿著滅火器在旁駐守。”

大火把巴黎聖母院燒了一半,如果這事兒發生在故宮?

消防中隊將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的故宮劃分為10個區域,從進攻路線、供水方法、滅火劑選擇等各個方面進行預先計劃統籌,滅火方案細緻到多達55個!

“在這裡,沒有實戰的機會,也不能有實戰的機會。”既然無法從實踐中積累經驗,日常的小規模消防演習就顯得尤為重要。除此之外,他們每年還會進行1-2次的大型消防演練。

大火把巴黎聖母院燒了一半,如果這事兒發生在故宮?

他們是故宮消防員,更是故宮的“守護神”。面對“萬無一失,一失萬無”的嚴峻局面,他們不敢有一絲懈怠。他們不敢放鬆警惕,他們時刻保持備戰狀態。

巴黎聖母院大火的消息傳來,故宮博物院當即召開了“消防安全緊急會議”。居安思危,並且時刻做好準備,所以他們才能讓故宮保持49年0火災的記錄。

想起上大學的時候,面對每年都有的四六級考試,同學們總有兩種狀態。要麼就是一門心思的投入,背單詞、記句型、練語法,一個不少,提前做好計劃,做好萬全的準備;要麼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最後乾脆裸考,打無準備之仗。

做準備的人往往會順利而穩妥的通過,剩下的時間可以計劃做很多其他的事情。不做準備的人大多苦於等待成績的不安,沒有通過的狼狽,然後每年都要再報兩次名,繼續被一次次的折磨。

當需要我們去“戰鬥”的時候,在這之前所做的每一份準備都會派上用場。有準備,才更有信心和底氣,才不至於以狼狽和不安收場。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顯然是有它的道理的。

大火把巴黎聖母院燒了一半,如果這事兒發生在故宮?

為了應對並不希望到來的故宮火災,故宮做好了準備。如果巴黎也做好了準備,那麼聖母院就不會像如今這般滿布傷痕,而是依舊佇立在塞納河畔,莊重而靜謐。可惜沒有如果。

資料來源:新京報《故宮消防隊:把故宮完整交給下一個600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