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槍匹馬闖關網約車,小鵬汽車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當槍匹馬闖關網約車,小鵬汽車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近日,小鵬汽車宣佈獲得廣州網約車牌照,成為造車新勢力品牌又一家進軍出行業務的公司。

據悉,小鵬汽車的網約車業務將採用與曹操出行、首汽約車一樣的B2C運營模式,首批投放車型為該公司首款量產車型小鵬G3。

兩條線索,還原小鵬出行佈局真相

事實上,小鵬汽車進軍網約車出行業務早有端倪。早在2018年6月,小鵬便註冊成立了廣州小鵬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客運”。今年3月,其註冊資本由1億元增至2億元,夏珩為執行董事兼總經理,何小鵬為最終受益人之一。

據媒體報道,伴隨著小鵬汽車獲得廣州網約車牌照,其網約車平臺“有鵬出行”也停止了為期一個月的內部運行,該網約車平臺將很快上線推向市場,率先在廣州市運行。

當槍匹馬闖關網約車,小鵬汽車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在網約車業務主線上積極尋求佈局的同時,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今年上海車展上的一席話,透露了小鵬汽車佈局出行業務的另一條線索。

何小鵬在上海車展上透露,小鵬汽車的銷量目標是在 7 月底前交付 1 萬輛小鵬 G3,年底前交付 4 萬輛小鵬G3。

眾所周知,在當前的車市寒冬之中,每一家車企都肩負著極大的銷量壓力。在僅有一款量產車型的情況下,小鵬汽車究竟要如何打開市場並完成4萬輛的銷量目標呢?

顯然,單單憑藉私人消費市場的渠道是遠遠不夠的,業界有聲音稱,開拓網約車市場成為小鵬汽車完成銷量目標的第二大渠道。

當槍匹馬闖關網約車,小鵬汽車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如今,小鵬汽車正式打開了進軍網約車市場的畫卷,為此前業界的這一猜測增加了有力的註腳。

無論是基於什麼出發點,小鵬汽車進軍網約車市場在當前的車市大環境中並非奇聞異事。在此之前,不少傳統車企早已紛紛入局,豐田和福特更是宣稱要向出行服務提供商轉型。

無獨有偶的是,同為造車新勢力的新特汽車在3月20日獲得全國網約車線上運營牌照,同時已分別在4月30日和5月13日獲得貴安新區、成都兩大地方牌照,進軍出行領域。

而威馬汽車也早已經推出了“即客行”出行品牌,,其核心業務包括公共充電、旅遊租車、城市共享用車等領域。

進軍出行領域成為汽車新四化時代下車企的主流選擇。小鵬汽車對於出行領域的佈局,也正是踩點了當前時代的發展步伐。

當槍匹馬闖關網約車,小鵬汽車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通過對共享出行領域的佈局,造車新勢力企業無疑將借用出行平臺收穫大量駕駛數據,為自動駕駛的研發提供數據支持;此外,它們還將獲得大量的運營數據,為後續相關工作的展開打下基礎。

另一個層面,通過共享出行實現大量市場投放,在快速提升銷量的同時,讓造車新勢力企業充分保障產能,降低生產成本,打通產銷體系。

闖關共享出行,走老路還是做創新?

而當造車新勢力車企們紛紛自開出行公司,搶跑共享出行市場的邏輯是否真的恰當呢?

首先從汽車新四化的大方向思考。按理說,汽車新四化中“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應該是相輔相成的,但是在新能源車企的具體操作中,這“四化”的排列組合卻悄然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共享化成為為電動化的服務的“藉口”。

共享化的本質是希望為消費者帶來顛覆性、方便快捷的用車體驗,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被車企打著網約車的幌子,左右到右手,成為“製造”銷量的武器。

在年度4萬輛交付目標的壓力下,為了快速打開市場,顯然小鵬汽車也採用了開闢網約車平臺,自產自銷的套路。這樣的做法與通過共享出行平臺提升銷量的傳統車企有何區別呢?

當槍匹馬闖關網約車,小鵬汽車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此前,銷量一直萎靡不振的觀致汽車也是通過同樣的方法實現銷量猛增,在2018年達到了一個高點。而觀致汽車銷量猛增的祕密,就在於寶能旗下租車平臺“聯動雲”的大力採購。

可以看到,在2018年,聯動雲渠道鋪陳期間,觀致汽車總銷量為47928輛,平均每月銷量接近4000輛,而聯動雲一旦完成渠道鋪陳,觀致汽車2019年的銷量便呈斷崖式下降。

需要指出的是,在小鵬推進網約車項目之前,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小鵬B輪融資新聞發佈會上曾公開表達了對新能源車企2B做法的不同觀點。

何小鵬認為,未來電動車的競爭,要真正面向消費者,讓市場來定勝負。他表示:“中國電動汽車要想真做起來,一定要把2B的思維變成2C。”

然而,當小鵬汽車在市場化競爭的初期,便完全複製了傳統新能源車企2B的做法,希望以網約車市場迅速打開市場,包裝數據,這不僅是對造車新勢力企業“顛覆”本質的褻瀆,更是“打臉”的行為。這不禁讓人疑惑,小鵬究竟是一家ToB的企業還是ToC的企業呢?

當槍匹馬闖關網約車,小鵬汽車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或許,新能源市場的風向隨時在變,小鵬、新特、威馬等造車新勢力企業身在其中也需要作出適當的改變。目前,對於造車新勢力企業而言,走向市場化階段的它們需要大筆資金的支持,小鵬汽車和其他造車新勢力企業自然也面臨著這一狀況。

對於造車新勢力企業而言,目前收穫漂亮的銷量數據、實現產銷體系的打通,才能給資本以信心,同時也為下一步的上市奠定銷量數據。

事實上,造車新勢力企業走到今天的市場化階段,是極為不易的。正如何小鵬所言,造車路上處處是坑。那麼,在市場化階段的關鍵一步中,用自建網約車公司自產自銷,刷銷量數據的方式,是否是長久之計呢?

答案是否定的。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曾在接受採訪時明確說過,不想 ES8 日後流入網約車或分時租賃市場,不管是官方還是車主行為。

其他造車新勢力企業對此也有深刻的認知,新能源市場的競爭,一定是2C的,只有取得私人用戶的信賴,才是真正的紮根市場,才能茁壯成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