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科醫生的噩夢:當支架術後,遭遇消化道出血

冠心病其常用的治療手段是支架植入術,術後最為重要的治療措施之一是抗血小板聚集治療。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科常見疾病之一,如遇該情況,應停用所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藥物,進行止血治療。

兩種疾病的治療方案看上去是背道而馳的,但是在臨床上,這兩個疾病如果同時發生在一位冠心病支架植入的患者身上,其病情之凶險,死亡率之高,簡直就是所有心內科醫生的噩夢。

尤其在當今冠心病高發,介入治療如火如荼地開展,並且對冠心病患者進行抗血小板治療的當下,合併消化道出血的情況,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勢。

心內科醫生的噩夢:當支架術後,遭遇消化道出血

那麼,支架術後為什麼會發生消化道出血?

1、長期或使用大劑量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呈弱酸性,能夠分解為離子,滲透到消化道上皮細胞內,損傷胃腸道黏膜。另一方面,前列腺素對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從而使胃酸生成增多,引起胃腸道黏膜損傷。

主要表現為胃腸道黏膜充血水腫、糜爛,甚至潰瘍形成,引起消化道出血。長期大量用藥或者兩聯甚至三聯抗血小板聚集用藥而引起消化道症狀,如噁心、嘔吐、上腹部不適或疼痛等胃腸道反應發生率約3%~9%,最高可達15%。所以長期或大劑量或者聯合服用是消化道出血或潰瘍的直接原因。

心內科醫生的噩夢:當支架術後,遭遇消化道出血

2、同時服用其他非甾體抗炎藥或抗凝藥

非甾體抗炎藥是一類不含有甾體結構的抗炎藥,該類藥物具有抗炎、抗風溼、止痛、退熱和抗凝血等作用。非甾體抗炎藥存在潛在的心血管和消化道出血風險,不宜與抗凝藥合用。長期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的患者中,大約有10%~25%的病人發生消化性潰瘍,其中有小於1%的患者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如出血或穿孔。

3、應激性潰瘍

支架植入的過程就是異物植入的過程,在應激狀態下,會引起嚴重全身性感染時發生的急性胃炎,感染及休克狀態下出現消化道出血,經胃酸作用後,引流的胃液呈黑褐色或咖啡色且形成絮狀。出血量大時,有嘔血、黑便,以至發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心內科醫生的噩夢:當支架術後,遭遇消化道出血

4、合併消化道疾患

冠心病高齡(年齡>65歲)患者如患有反流性食管疾病、幽門螺桿菌感染、十二指腸潰瘍、糜爛性胃炎食管炎等消化道疾病史(消化道潰瘍或潰瘍併發症),因本身就有消化道出血病史,所以這些疾患均可能是支架植入術後患者的易出血的原因。

5、合併其他易導致出血的疾患

支架植入後合併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極其複雜,其治療矛盾,死亡率高,所以,術前排除其他容易導致出血的疾患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些疾病也可能是術後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如貧血患者、血小板減少患者,或者是肝腎功能不全患者,也可以是糖尿病或者高血壓患者,因為在Crusade出血評分中,已經證實這些疾患是同高危出血風險是有關的。當然,可能還包括長期使用激素的病人,長期口服多種藥物的病人等等。

心內科醫生的噩夢:當支架術後,遭遇消化道出血

因此,術前充分評估其出血風險,個體化選擇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治療方案,儘量使用橈動脈,在出血高危患者使用PPI降低消化道出血發生率等措施,包括術後合理選用藥物,儘量縮短藥物療程以及避免藥物使用過量等方法,都可以有效的避免消化道出血的發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微信搜索並關注“微創良知”公眾號,獲得更多疾病健康知識,我們與您一起擁抱健康。

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以供參考使用或學習交流,本站如有圖片、字體、文字等內容無意間涉及侵權,我們深表歉意,請聯繫我們更正或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