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

車間整體管理水平偏低,是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一個軟肋。做事單純口頭指示,親力親為,很明顯不符合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的要求。

很多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分散,人員配置精簡,甚至有的企業一人多崗,工作基本飽和。如果想通過這些管理者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擴大工作內容,承擔更多的任務可能性非常小。

"

車間整體管理水平偏低,是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一個軟肋。做事單純口頭指示,親力親為,很明顯不符合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的要求。

很多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分散,人員配置精簡,甚至有的企業一人多崗,工作基本飽和。如果想通過這些管理者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擴大工作內容,承擔更多的任務可能性非常小。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那麼,車間生產管理的問題點到底在哪裡?

車間生產管理的要點又是什麼呢?

本文總結了在車間生產管理過程中增加隱性成本的16大問題點!

01、管理者計劃不明確

從班組長、主管到廠長對生產工藝要求從不深入閱讀分析,總是似懂非懂,對生產進度總是口頭說說,缺乏明細的具體計劃,做多少算多少。

“儘量抓緊”、“差不多”、“不可能”、“我也沒有辦法”常常掛在嘴邊。

02、管理者盲目追求產量

班組長品質意識差,盲目追求產量,不開產前分析會加強控制,每次總是等問題出現後去補救。

工作無效率,處理問題無結果,從無主動彙報工作的好習慣。

03、管理者指導方向不明

經理、廠長只會下達任務,對如何正確指導員工實際操作不做分析研究,現場處理問題總是不徹底、不果斷。做到哪裡想到哪裡,根本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去做正確的事。

建議解決方案:

加強QC部們監控工作,數據收集,把檢查報表,及時反映給相關經理、廠長,分析,進行有效,更改、糾正,而且相關部門主管、經理、廠長,應多落生產第一線瞭解實際情況及執行情況。

"

車間整體管理水平偏低,是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一個軟肋。做事單純口頭指示,親力親為,很明顯不符合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的要求。

很多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分散,人員配置精簡,甚至有的企業一人多崗,工作基本飽和。如果想通過這些管理者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擴大工作內容,承擔更多的任務可能性非常小。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那麼,車間生產管理的問題點到底在哪裡?

車間生產管理的要點又是什麼呢?

本文總結了在車間生產管理過程中增加隱性成本的16大問題點!

01、管理者計劃不明確

從班組長、主管到廠長對生產工藝要求從不深入閱讀分析,總是似懂非懂,對生產進度總是口頭說說,缺乏明細的具體計劃,做多少算多少。

“儘量抓緊”、“差不多”、“不可能”、“我也沒有辦法”常常掛在嘴邊。

02、管理者盲目追求產量

班組長品質意識差,盲目追求產量,不開產前分析會加強控制,每次總是等問題出現後去補救。

工作無效率,處理問題無結果,從無主動彙報工作的好習慣。

03、管理者指導方向不明

經理、廠長只會下達任務,對如何正確指導員工實際操作不做分析研究,現場處理問題總是不徹底、不果斷。做到哪裡想到哪裡,根本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去做正確的事。

建議解決方案:

加強QC部們監控工作,數據收集,把檢查報表,及時反映給相關經理、廠長,分析,進行有效,更改、糾正,而且相關部門主管、經理、廠長,應多落生產第一線瞭解實際情況及執行情況。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

車間整體管理水平偏低,是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一個軟肋。做事單純口頭指示,親力親為,很明顯不符合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的要求。

很多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分散,人員配置精簡,甚至有的企業一人多崗,工作基本飽和。如果想通過這些管理者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擴大工作內容,承擔更多的任務可能性非常小。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那麼,車間生產管理的問題點到底在哪裡?

車間生產管理的要點又是什麼呢?

本文總結了在車間生產管理過程中增加隱性成本的16大問題點!

01、管理者計劃不明確

從班組長、主管到廠長對生產工藝要求從不深入閱讀分析,總是似懂非懂,對生產進度總是口頭說說,缺乏明細的具體計劃,做多少算多少。

“儘量抓緊”、“差不多”、“不可能”、“我也沒有辦法”常常掛在嘴邊。

02、管理者盲目追求產量

班組長品質意識差,盲目追求產量,不開產前分析會加強控制,每次總是等問題出現後去補救。

工作無效率,處理問題無結果,從無主動彙報工作的好習慣。

03、管理者指導方向不明

經理、廠長只會下達任務,對如何正確指導員工實際操作不做分析研究,現場處理問題總是不徹底、不果斷。做到哪裡想到哪裡,根本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去做正確的事。

建議解決方案:

加強QC部們監控工作,數據收集,把檢查報表,及時反映給相關經理、廠長,分析,進行有效,更改、糾正,而且相關部門主管、經理、廠長,應多落生產第一線瞭解實際情況及執行情況。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04、管理者缺乏組織統籌能力

關鍵時刻廠長、車間主管缺乏主動性及現場統籌、組織指揮能力,每次出貨總是忙、亂、差、錯。

05、責任人難以查明

品質出了問題不是先解決為快,而是在辦公室追究對證、扯皮、責怪、罵人、逃避和推御責任。

06、部門各自為政

部門之間團結協作意識差,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大局,從不主動與他人溝通協作,心胸狹窄者甚至給工作設置阻力。

07、管理者品質意識淡薄

大多數車間主管、組長通常喜歡說:“我跟他說過了”、“真麻煩”、“差不多就行了”等不負責任的話。品質第一的意識十分淡薄。

08、管理者缺乏成本核算、規範記錄觀念

廠長、主管、組長缺乏成本核算、數字和表格規範管理的概念,從不做規範的現場記錄,對流量不知如何控制,積壓大量半成品出不了成品。

"

車間整體管理水平偏低,是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一個軟肋。做事單純口頭指示,親力親為,很明顯不符合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的要求。

很多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分散,人員配置精簡,甚至有的企業一人多崗,工作基本飽和。如果想通過這些管理者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擴大工作內容,承擔更多的任務可能性非常小。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那麼,車間生產管理的問題點到底在哪裡?

車間生產管理的要點又是什麼呢?

本文總結了在車間生產管理過程中增加隱性成本的16大問題點!

01、管理者計劃不明確

從班組長、主管到廠長對生產工藝要求從不深入閱讀分析,總是似懂非懂,對生產進度總是口頭說說,缺乏明細的具體計劃,做多少算多少。

“儘量抓緊”、“差不多”、“不可能”、“我也沒有辦法”常常掛在嘴邊。

02、管理者盲目追求產量

班組長品質意識差,盲目追求產量,不開產前分析會加強控制,每次總是等問題出現後去補救。

工作無效率,處理問題無結果,從無主動彙報工作的好習慣。

03、管理者指導方向不明

經理、廠長只會下達任務,對如何正確指導員工實際操作不做分析研究,現場處理問題總是不徹底、不果斷。做到哪裡想到哪裡,根本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去做正確的事。

建議解決方案:

加強QC部們監控工作,數據收集,把檢查報表,及時反映給相關經理、廠長,分析,進行有效,更改、糾正,而且相關部門主管、經理、廠長,應多落生產第一線瞭解實際情況及執行情況。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04、管理者缺乏組織統籌能力

關鍵時刻廠長、車間主管缺乏主動性及現場統籌、組織指揮能力,每次出貨總是忙、亂、差、錯。

05、責任人難以查明

品質出了問題不是先解決為快,而是在辦公室追究對證、扯皮、責怪、罵人、逃避和推御責任。

06、部門各自為政

部門之間團結協作意識差,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大局,從不主動與他人溝通協作,心胸狹窄者甚至給工作設置阻力。

07、管理者品質意識淡薄

大多數車間主管、組長通常喜歡說:“我跟他說過了”、“真麻煩”、“差不多就行了”等不負責任的話。品質第一的意識十分淡薄。

08、管理者缺乏成本核算、規範記錄觀念

廠長、主管、組長缺乏成本核算、數字和表格規範管理的概念,從不做規範的現場記錄,對流量不知如何控制,積壓大量半成品出不了成品。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建議解決方案:

做走貨分析記錄表,控制上、下部門互相監督,定下部門允許損耗率% ,超出追究責任。例如:總損耗率3%,超出追查原因及責任,並且要要提交C.A.P改進計劃。

09、管理缺乏組織構架觀念

部門之間工作不協調,崗位職責不清,每天工作無計劃、行動無目標、操作工缺乏責任感。業務員、採購員、技術員之間、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和討論。

10、管理者缺乏管理程序規範

現場生產流程管理不規範,程序混亂無先後,組長不會寫工序、測工時,計件工價不合理,造成員工情緒化,每到月終發工資總有員工鬧到辦公室或找老闆投訴。

"

車間整體管理水平偏低,是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一個軟肋。做事單純口頭指示,親力親為,很明顯不符合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的要求。

很多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分散,人員配置精簡,甚至有的企業一人多崗,工作基本飽和。如果想通過這些管理者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擴大工作內容,承擔更多的任務可能性非常小。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那麼,車間生產管理的問題點到底在哪裡?

車間生產管理的要點又是什麼呢?

本文總結了在車間生產管理過程中增加隱性成本的16大問題點!

01、管理者計劃不明確

從班組長、主管到廠長對生產工藝要求從不深入閱讀分析,總是似懂非懂,對生產進度總是口頭說說,缺乏明細的具體計劃,做多少算多少。

“儘量抓緊”、“差不多”、“不可能”、“我也沒有辦法”常常掛在嘴邊。

02、管理者盲目追求產量

班組長品質意識差,盲目追求產量,不開產前分析會加強控制,每次總是等問題出現後去補救。

工作無效率,處理問題無結果,從無主動彙報工作的好習慣。

03、管理者指導方向不明

經理、廠長只會下達任務,對如何正確指導員工實際操作不做分析研究,現場處理問題總是不徹底、不果斷。做到哪裡想到哪裡,根本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去做正確的事。

建議解決方案:

加強QC部們監控工作,數據收集,把檢查報表,及時反映給相關經理、廠長,分析,進行有效,更改、糾正,而且相關部門主管、經理、廠長,應多落生產第一線瞭解實際情況及執行情況。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04、管理者缺乏組織統籌能力

關鍵時刻廠長、車間主管缺乏主動性及現場統籌、組織指揮能力,每次出貨總是忙、亂、差、錯。

05、責任人難以查明

品質出了問題不是先解決為快,而是在辦公室追究對證、扯皮、責怪、罵人、逃避和推御責任。

06、部門各自為政

部門之間團結協作意識差,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大局,從不主動與他人溝通協作,心胸狹窄者甚至給工作設置阻力。

07、管理者品質意識淡薄

大多數車間主管、組長通常喜歡說:“我跟他說過了”、“真麻煩”、“差不多就行了”等不負責任的話。品質第一的意識十分淡薄。

08、管理者缺乏成本核算、規範記錄觀念

廠長、主管、組長缺乏成本核算、數字和表格規範管理的概念,從不做規範的現場記錄,對流量不知如何控制,積壓大量半成品出不了成品。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建議解決方案:

做走貨分析記錄表,控制上、下部門互相監督,定下部門允許損耗率% ,超出追究責任。例如:總損耗率3%,超出追查原因及責任,並且要要提交C.A.P改進計劃。

09、管理缺乏組織構架觀念

部門之間工作不協調,崗位職責不清,每天工作無計劃、行動無目標、操作工缺乏責任感。業務員、採購員、技術員之間、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和討論。

10、管理者缺乏管理程序規範

現場生產流程管理不規範,程序混亂無先後,組長不會寫工序、測工時,計件工價不合理,造成員工情緒化,每到月終發工資總有員工鬧到辦公室或找老闆投訴。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11、生產工藝資料亂

生產工藝資料編寫格式既不標準化又不規範發放,什麼資料該發給誰?誰審核?轉交給誰?如何存檔編號裝訂等等?

看上去總是亂糟糟,要尋一份資料更是難上難。客人驗貨時甚至連樣品都找不到。

建議解決方案:

生產工藝資料編寫格式,制定標準化又規範化統一格式,加強文件發放程序。

12、採購計劃不明

採購無具體計劃,跟進不力,該到的沒到,不該到的先到,嚴重影響生產部門進度和交期。

倉庫發放時手續不清,管理制度不建全,經常缺件少數、補數,甚至發錯輔料造成嚴重損失。

"

車間整體管理水平偏低,是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一個軟肋。做事單純口頭指示,親力親為,很明顯不符合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的要求。

很多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分散,人員配置精簡,甚至有的企業一人多崗,工作基本飽和。如果想通過這些管理者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擴大工作內容,承擔更多的任務可能性非常小。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那麼,車間生產管理的問題點到底在哪裡?

車間生產管理的要點又是什麼呢?

本文總結了在車間生產管理過程中增加隱性成本的16大問題點!

01、管理者計劃不明確

從班組長、主管到廠長對生產工藝要求從不深入閱讀分析,總是似懂非懂,對生產進度總是口頭說說,缺乏明細的具體計劃,做多少算多少。

“儘量抓緊”、“差不多”、“不可能”、“我也沒有辦法”常常掛在嘴邊。

02、管理者盲目追求產量

班組長品質意識差,盲目追求產量,不開產前分析會加強控制,每次總是等問題出現後去補救。

工作無效率,處理問題無結果,從無主動彙報工作的好習慣。

03、管理者指導方向不明

經理、廠長只會下達任務,對如何正確指導員工實際操作不做分析研究,現場處理問題總是不徹底、不果斷。做到哪裡想到哪裡,根本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去做正確的事。

建議解決方案:

加強QC部們監控工作,數據收集,把檢查報表,及時反映給相關經理、廠長,分析,進行有效,更改、糾正,而且相關部門主管、經理、廠長,應多落生產第一線瞭解實際情況及執行情況。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04、管理者缺乏組織統籌能力

關鍵時刻廠長、車間主管缺乏主動性及現場統籌、組織指揮能力,每次出貨總是忙、亂、差、錯。

05、責任人難以查明

品質出了問題不是先解決為快,而是在辦公室追究對證、扯皮、責怪、罵人、逃避和推御責任。

06、部門各自為政

部門之間團結協作意識差,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大局,從不主動與他人溝通協作,心胸狹窄者甚至給工作設置阻力。

07、管理者品質意識淡薄

大多數車間主管、組長通常喜歡說:“我跟他說過了”、“真麻煩”、“差不多就行了”等不負責任的話。品質第一的意識十分淡薄。

08、管理者缺乏成本核算、規範記錄觀念

廠長、主管、組長缺乏成本核算、數字和表格規範管理的概念,從不做規範的現場記錄,對流量不知如何控制,積壓大量半成品出不了成品。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建議解決方案:

做走貨分析記錄表,控制上、下部門互相監督,定下部門允許損耗率% ,超出追究責任。例如:總損耗率3%,超出追查原因及責任,並且要要提交C.A.P改進計劃。

09、管理缺乏組織構架觀念

部門之間工作不協調,崗位職責不清,每天工作無計劃、行動無目標、操作工缺乏責任感。業務員、採購員、技術員之間、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和討論。

10、管理者缺乏管理程序規範

現場生產流程管理不規範,程序混亂無先後,組長不會寫工序、測工時,計件工價不合理,造成員工情緒化,每到月終發工資總有員工鬧到辦公室或找老闆投訴。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11、生產工藝資料亂

生產工藝資料編寫格式既不標準化又不規範發放,什麼資料該發給誰?誰審核?轉交給誰?如何存檔編號裝訂等等?

看上去總是亂糟糟,要尋一份資料更是難上難。客人驗貨時甚至連樣品都找不到。

建議解決方案:

生產工藝資料編寫格式,制定標準化又規範化統一格式,加強文件發放程序。

12、採購計劃不明

採購無具體計劃,跟進不力,該到的沒到,不該到的先到,嚴重影響生產部門進度和交期。

倉庫發放時手續不清,管理制度不建全,經常缺件少數、補數,甚至發錯輔料造成嚴重損失。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13、管理者缺乏自律

部門主管缺乏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原則性不強,執行力不夠,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和愛崗敬業的態度就有問題,更談不上教育下屬。

14、人員流動頻繁

員工散漫,經常請假,工作效率低下;

人員流動頻繁,車間總是到尾期大量交貨;

嚴重返修無人問津,最後通宵也不能按時交貨,造成客戶投訴、空運、扣款。

"

車間整體管理水平偏低,是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一個軟肋。做事單純口頭指示,親力親為,很明顯不符合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的要求。

很多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分散,人員配置精簡,甚至有的企業一人多崗,工作基本飽和。如果想通過這些管理者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擴大工作內容,承擔更多的任務可能性非常小。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那麼,車間生產管理的問題點到底在哪裡?

車間生產管理的要點又是什麼呢?

本文總結了在車間生產管理過程中增加隱性成本的16大問題點!

01、管理者計劃不明確

從班組長、主管到廠長對生產工藝要求從不深入閱讀分析,總是似懂非懂,對生產進度總是口頭說說,缺乏明細的具體計劃,做多少算多少。

“儘量抓緊”、“差不多”、“不可能”、“我也沒有辦法”常常掛在嘴邊。

02、管理者盲目追求產量

班組長品質意識差,盲目追求產量,不開產前分析會加強控制,每次總是等問題出現後去補救。

工作無效率,處理問題無結果,從無主動彙報工作的好習慣。

03、管理者指導方向不明

經理、廠長只會下達任務,對如何正確指導員工實際操作不做分析研究,現場處理問題總是不徹底、不果斷。做到哪裡想到哪裡,根本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去做正確的事。

建議解決方案:

加強QC部們監控工作,數據收集,把檢查報表,及時反映給相關經理、廠長,分析,進行有效,更改、糾正,而且相關部門主管、經理、廠長,應多落生產第一線瞭解實際情況及執行情況。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04、管理者缺乏組織統籌能力

關鍵時刻廠長、車間主管缺乏主動性及現場統籌、組織指揮能力,每次出貨總是忙、亂、差、錯。

05、責任人難以查明

品質出了問題不是先解決為快,而是在辦公室追究對證、扯皮、責怪、罵人、逃避和推御責任。

06、部門各自為政

部門之間團結協作意識差,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大局,從不主動與他人溝通協作,心胸狹窄者甚至給工作設置阻力。

07、管理者品質意識淡薄

大多數車間主管、組長通常喜歡說:“我跟他說過了”、“真麻煩”、“差不多就行了”等不負責任的話。品質第一的意識十分淡薄。

08、管理者缺乏成本核算、規範記錄觀念

廠長、主管、組長缺乏成本核算、數字和表格規範管理的概念,從不做規範的現場記錄,對流量不知如何控制,積壓大量半成品出不了成品。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建議解決方案:

做走貨分析記錄表,控制上、下部門互相監督,定下部門允許損耗率% ,超出追究責任。例如:總損耗率3%,超出追查原因及責任,並且要要提交C.A.P改進計劃。

09、管理缺乏組織構架觀念

部門之間工作不協調,崗位職責不清,每天工作無計劃、行動無目標、操作工缺乏責任感。業務員、採購員、技術員之間、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和討論。

10、管理者缺乏管理程序規範

現場生產流程管理不規範,程序混亂無先後,組長不會寫工序、測工時,計件工價不合理,造成員工情緒化,每到月終發工資總有員工鬧到辦公室或找老闆投訴。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11、生產工藝資料亂

生產工藝資料編寫格式既不標準化又不規範發放,什麼資料該發給誰?誰審核?轉交給誰?如何存檔編號裝訂等等?

看上去總是亂糟糟,要尋一份資料更是難上難。客人驗貨時甚至連樣品都找不到。

建議解決方案:

生產工藝資料編寫格式,制定標準化又規範化統一格式,加強文件發放程序。

12、採購計劃不明

採購無具體計劃,跟進不力,該到的沒到,不該到的先到,嚴重影響生產部門進度和交期。

倉庫發放時手續不清,管理制度不建全,經常缺件少數、補數,甚至發錯輔料造成嚴重損失。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13、管理者缺乏自律

部門主管缺乏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原則性不強,執行力不夠,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和愛崗敬業的態度就有問題,更談不上教育下屬。

14、人員流動頻繁

員工散漫,經常請假,工作效率低下;

人員流動頻繁,車間總是到尾期大量交貨;

嚴重返修無人問津,最後通宵也不能按時交貨,造成客戶投訴、空運、扣款。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15、管理缺乏規範性

外發跟單員無序操作,經常發錯料,與加工廠扯皮,關係緊張。質量控制更是一頭霧水,常有帶款出貨的事件發生。

16、管理者缺乏整體規劃能力

高層領導缺乏整體規劃能力和組織教育能力,員工隊伍整體素質教育、技能培訓的力度不夠深入,一個缺乏企業文化的企業就等於沒有靈魂,也就更談不上凝聚力和忠誠度。

以上16個方面反映了某製造工廠目前的內部管理現狀,要改變就必需狠下決心,從提高人的素質開始,通過針對性的培訓來改變陳舊的思維模式和觀念,不斷接受新的管理理念。

"

車間整體管理水平偏低,是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一個軟肋。做事單純口頭指示,親力親為,很明顯不符合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的要求。

很多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分散,人員配置精簡,甚至有的企業一人多崗,工作基本飽和。如果想通過這些管理者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擴大工作內容,承擔更多的任務可能性非常小。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那麼,車間生產管理的問題點到底在哪裡?

車間生產管理的要點又是什麼呢?

本文總結了在車間生產管理過程中增加隱性成本的16大問題點!

01、管理者計劃不明確

從班組長、主管到廠長對生產工藝要求從不深入閱讀分析,總是似懂非懂,對生產進度總是口頭說說,缺乏明細的具體計劃,做多少算多少。

“儘量抓緊”、“差不多”、“不可能”、“我也沒有辦法”常常掛在嘴邊。

02、管理者盲目追求產量

班組長品質意識差,盲目追求產量,不開產前分析會加強控制,每次總是等問題出現後去補救。

工作無效率,處理問題無結果,從無主動彙報工作的好習慣。

03、管理者指導方向不明

經理、廠長只會下達任務,對如何正確指導員工實際操作不做分析研究,現場處理問題總是不徹底、不果斷。做到哪裡想到哪裡,根本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去做正確的事。

建議解決方案:

加強QC部們監控工作,數據收集,把檢查報表,及時反映給相關經理、廠長,分析,進行有效,更改、糾正,而且相關部門主管、經理、廠長,應多落生產第一線瞭解實際情況及執行情況。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04、管理者缺乏組織統籌能力

關鍵時刻廠長、車間主管缺乏主動性及現場統籌、組織指揮能力,每次出貨總是忙、亂、差、錯。

05、責任人難以查明

品質出了問題不是先解決為快,而是在辦公室追究對證、扯皮、責怪、罵人、逃避和推御責任。

06、部門各自為政

部門之間團結協作意識差,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大局,從不主動與他人溝通協作,心胸狹窄者甚至給工作設置阻力。

07、管理者品質意識淡薄

大多數車間主管、組長通常喜歡說:“我跟他說過了”、“真麻煩”、“差不多就行了”等不負責任的話。品質第一的意識十分淡薄。

08、管理者缺乏成本核算、規範記錄觀念

廠長、主管、組長缺乏成本核算、數字和表格規範管理的概念,從不做規範的現場記錄,對流量不知如何控制,積壓大量半成品出不了成品。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建議解決方案:

做走貨分析記錄表,控制上、下部門互相監督,定下部門允許損耗率% ,超出追究責任。例如:總損耗率3%,超出追查原因及責任,並且要要提交C.A.P改進計劃。

09、管理缺乏組織構架觀念

部門之間工作不協調,崗位職責不清,每天工作無計劃、行動無目標、操作工缺乏責任感。業務員、採購員、技術員之間、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和討論。

10、管理者缺乏管理程序規範

現場生產流程管理不規範,程序混亂無先後,組長不會寫工序、測工時,計件工價不合理,造成員工情緒化,每到月終發工資總有員工鬧到辦公室或找老闆投訴。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11、生產工藝資料亂

生產工藝資料編寫格式既不標準化又不規範發放,什麼資料該發給誰?誰審核?轉交給誰?如何存檔編號裝訂等等?

看上去總是亂糟糟,要尋一份資料更是難上難。客人驗貨時甚至連樣品都找不到。

建議解決方案:

生產工藝資料編寫格式,制定標準化又規範化統一格式,加強文件發放程序。

12、採購計劃不明

採購無具體計劃,跟進不力,該到的沒到,不該到的先到,嚴重影響生產部門進度和交期。

倉庫發放時手續不清,管理制度不建全,經常缺件少數、補數,甚至發錯輔料造成嚴重損失。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13、管理者缺乏自律

部門主管缺乏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原則性不強,執行力不夠,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和愛崗敬業的態度就有問題,更談不上教育下屬。

14、人員流動頻繁

員工散漫,經常請假,工作效率低下;

人員流動頻繁,車間總是到尾期大量交貨;

嚴重返修無人問津,最後通宵也不能按時交貨,造成客戶投訴、空運、扣款。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15、管理缺乏規範性

外發跟單員無序操作,經常發錯料,與加工廠扯皮,關係緊張。質量控制更是一頭霧水,常有帶款出貨的事件發生。

16、管理者缺乏整體規劃能力

高層領導缺乏整體規劃能力和組織教育能力,員工隊伍整體素質教育、技能培訓的力度不夠深入,一個缺乏企業文化的企業就等於沒有靈魂,也就更談不上凝聚力和忠誠度。

以上16個方面反映了某製造工廠目前的內部管理現狀,要改變就必需狠下決心,從提高人的素質開始,通過針對性的培訓來改變陳舊的思維模式和觀念,不斷接受新的管理理念。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在此基礎上,總結出車間生產管理的4大要點:

1、關鍵是授權

在確定戰略規劃解決發展方向,明確組織結構明確職責體系的基礎上,選出合適管理的人,使用正確合理的管理方法。

2、重點是執行

執行不好,一切等於零。管理者明確崗位職責分工,流程管理確保工作流向,達成目標一致性。

"

車間整體管理水平偏低,是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一個軟肋。做事單純口頭指示,親力親為,很明顯不符合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的要求。

很多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分散,人員配置精簡,甚至有的企業一人多崗,工作基本飽和。如果想通過這些管理者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擴大工作內容,承擔更多的任務可能性非常小。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那麼,車間生產管理的問題點到底在哪裡?

車間生產管理的要點又是什麼呢?

本文總結了在車間生產管理過程中增加隱性成本的16大問題點!

01、管理者計劃不明確

從班組長、主管到廠長對生產工藝要求從不深入閱讀分析,總是似懂非懂,對生產進度總是口頭說說,缺乏明細的具體計劃,做多少算多少。

“儘量抓緊”、“差不多”、“不可能”、“我也沒有辦法”常常掛在嘴邊。

02、管理者盲目追求產量

班組長品質意識差,盲目追求產量,不開產前分析會加強控制,每次總是等問題出現後去補救。

工作無效率,處理問題無結果,從無主動彙報工作的好習慣。

03、管理者指導方向不明

經理、廠長只會下達任務,對如何正確指導員工實際操作不做分析研究,現場處理問題總是不徹底、不果斷。做到哪裡想到哪裡,根本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去做正確的事。

建議解決方案:

加強QC部們監控工作,數據收集,把檢查報表,及時反映給相關經理、廠長,分析,進行有效,更改、糾正,而且相關部門主管、經理、廠長,應多落生產第一線瞭解實際情況及執行情況。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04、管理者缺乏組織統籌能力

關鍵時刻廠長、車間主管缺乏主動性及現場統籌、組織指揮能力,每次出貨總是忙、亂、差、錯。

05、責任人難以查明

品質出了問題不是先解決為快,而是在辦公室追究對證、扯皮、責怪、罵人、逃避和推御責任。

06、部門各自為政

部門之間團結協作意識差,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大局,從不主動與他人溝通協作,心胸狹窄者甚至給工作設置阻力。

07、管理者品質意識淡薄

大多數車間主管、組長通常喜歡說:“我跟他說過了”、“真麻煩”、“差不多就行了”等不負責任的話。品質第一的意識十分淡薄。

08、管理者缺乏成本核算、規範記錄觀念

廠長、主管、組長缺乏成本核算、數字和表格規範管理的概念,從不做規範的現場記錄,對流量不知如何控制,積壓大量半成品出不了成品。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建議解決方案:

做走貨分析記錄表,控制上、下部門互相監督,定下部門允許損耗率% ,超出追究責任。例如:總損耗率3%,超出追查原因及責任,並且要要提交C.A.P改進計劃。

09、管理缺乏組織構架觀念

部門之間工作不協調,崗位職責不清,每天工作無計劃、行動無目標、操作工缺乏責任感。業務員、採購員、技術員之間、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和討論。

10、管理者缺乏管理程序規範

現場生產流程管理不規範,程序混亂無先後,組長不會寫工序、測工時,計件工價不合理,造成員工情緒化,每到月終發工資總有員工鬧到辦公室或找老闆投訴。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11、生產工藝資料亂

生產工藝資料編寫格式既不標準化又不規範發放,什麼資料該發給誰?誰審核?轉交給誰?如何存檔編號裝訂等等?

看上去總是亂糟糟,要尋一份資料更是難上難。客人驗貨時甚至連樣品都找不到。

建議解決方案:

生產工藝資料編寫格式,制定標準化又規範化統一格式,加強文件發放程序。

12、採購計劃不明

採購無具體計劃,跟進不力,該到的沒到,不該到的先到,嚴重影響生產部門進度和交期。

倉庫發放時手續不清,管理制度不建全,經常缺件少數、補數,甚至發錯輔料造成嚴重損失。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13、管理者缺乏自律

部門主管缺乏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原則性不強,執行力不夠,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和愛崗敬業的態度就有問題,更談不上教育下屬。

14、人員流動頻繁

員工散漫,經常請假,工作效率低下;

人員流動頻繁,車間總是到尾期大量交貨;

嚴重返修無人問津,最後通宵也不能按時交貨,造成客戶投訴、空運、扣款。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15、管理缺乏規範性

外發跟單員無序操作,經常發錯料,與加工廠扯皮,關係緊張。質量控制更是一頭霧水,常有帶款出貨的事件發生。

16、管理者缺乏整體規劃能力

高層領導缺乏整體規劃能力和組織教育能力,員工隊伍整體素質教育、技能培訓的力度不夠深入,一個缺乏企業文化的企業就等於沒有靈魂,也就更談不上凝聚力和忠誠度。

以上16個方面反映了某製造工廠目前的內部管理現狀,要改變就必需狠下決心,從提高人的素質開始,通過針對性的培訓來改變陳舊的思維模式和觀念,不斷接受新的管理理念。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在此基礎上,總結出車間生產管理的4大要點:

1、關鍵是授權

在確定戰略規劃解決發展方向,明確組織結構明確職責體系的基礎上,選出合適管理的人,使用正確合理的管理方法。

2、重點是執行

執行不好,一切等於零。管理者明確崗位職責分工,流程管理確保工作流向,達成目標一致性。

工廠車間管理的16大通病,你有沒有中招?

3、核心是激勵

用適當的物質和精神,來提升員工士氣。例如績效考核解決組織與個體利益關係,薪酬激勵激發個體動力等。

4、重心是監督、指導

授權不等於棄權,授權以後最重要的是監督整個過程,管理者管理並控制確保措施貫徹執行,並加以指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